龔鵬程|他們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近幾十年民間講學,頗有一些“大師”,影響深廣,但評價兩歧。崇拜者,仰若神明;譏訕者,斥為巨騙。此處我倒不是要評價,而是想趁機介紹一下清末以來的民間講學傳統。這個傳統的是非利弊及其發展狀況,其實很值得深究。

底下要說的,都是當年聲望影響極大的,可如今皆湮沒不彰了,沒有一本近代思想史學術史提到過他們。我久欲發潛德之幽光,著文專門評述;事冗不遑,所以暫且摘錄我《逍遙遊錄》中兩段筆記塞責,希望將來有人能循此繼續探討。

第一例:段正元

民間講學者,其實甚多,名或顯或不顯。或顯於當時,而以非主流故,終就澌滅。若論當時聲望影響,則近世如段正元、江希張等,皆實大聲宏,披靡一世,而今皆無聞焉。言民國思想文學史學術史者舉不知其人,是可傷也。

段正元,原名德新,道號正元,四川威遠人。家世理學而並無繼承,初事農工,年十五,從龍元祖師受所謂先天大學,謂即儒家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民國元年遂在成都辦人倫道德研究會,宣講四書。聲名鵲起後,轉赴北京。

五年,成立北京道德社,以陸軍總長王士珍為社長。總統黎元洪及徐世昌均親贈匾,而上海、杭州、武漢、徐州、保定、太原、張家口、天津、奉天等地俱立社矣。講學社集皆不收費,由弟子樂捐,而政軍大僚多為弟子,如何鍵、何應欽等等皆是也。

一九四零年卒於北京,遺著及講錄匯成《師道全書》六十冊,足稱巨觀。然數十年來湮滅殆盡,甘肅社科院、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近始收集整理之,刊為《儒學貞義》等。吾旅行西北,亦嘗見虔心奉其遺教、推廣國粹者,顧研究及發揚終寥寥耳。

考段氏所講,合三教、合先後天,而趨大同,略似康有為。但不由《春秋》或公羊學來,自樹新義。欲廢國界、統一貨幣、調劑勞資,謀求世界和平。然此等政法領域事,欲有成績,仍當由道德做起,此即《大學》修齊治平之教也。

推重《大學》。謂非曾子作,亦非孔子作,乃古聖傳心之學,由老聃授予孔子,故原文載在禮經。原本僅五十八字,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至“此謂知之至也”一段,乃孔子繫辭;以下五章則為曾子傳文。大學之道開首三句,為先天成身之道,為性功;次節說止、定、靜、安、慮、得六字法門,如一卦六爻,是後天了身之法,為命功。

故明明德者,上一明字是明先天,後一明字是明後天。以此反對朱子,雲其《格致補傳》說“格物”僅是格物理,豈能知天理哉?格者,格去不仁義、不廉恥之物,真性便即顯出也。

論《論語》,則曰孔子教人要學,究竟學何?蓋即叫人學“而”也。而字固可作為轉詞,然本有其實義,有盡人合天、天人合一、性與天通之義,故古文而字有字形與天相近者。《說文》雲:而須也。須與需通,《易》有“水天需”一卦,所以學而者,下學上達、直入性天也。依此,有朋自遠方來,即還我本來之謂,於是可得一性周流、圓通無礙、常樂我淨焉。

所解經,多如此。可廣異聞、供談助,而實乃近乎野談。當時風靡,原因或亦不在此等言說,蓋其教學別有竅妙也。

入門者,先學知止之法,使能定靜。自稱:“起初知止,乃教人拴住心猿意馬之下手法門。其止,定、靜、安,慮、得六字,內有百零八道口訣、三百六十陰陽。須依次第,就其實在景象,口傳心授”(見一九三六年《特別講演》),可見彼實雜揉道門功法。

其止,止於人身中命蒂。謂孟子言“求其放心”即將心放於此也。命者,腎中真精。而心腎相隔,其中為命之蒂,是性與天道交關處。以此修得性命雙修、天人合一云云。

川中本有劉沅所開“劉門”一類儒道雜揉之說,以儒家言,修道家法,段正元殆近於是。至其本領所在,則亦有不盡可抹煞者。

第二例:江希張

講學時代與段正元相近、影響相若者,為山東歷城江希張。

希張以神童名,三四歲即能屬文,民國四年作《四書白話解說》《大千圖說》等,不過八九歲耳。

民國七年,且籌創“萬國道德會”。山東省長屈文六、山西督軍閻錫山均篤重之。民國九年刊《四書白話說解》即有閻氏序文,黎元洪則題辭曰“大同先導”,康有為亦題“後生先覺”,蓋名動朝野矣。

萬國道德會設總會於上海,分會遍各省,且廣及於海外,迄今猶有活動。以勸善教化為事,欲挽天心、救沈痾、起世界大同。餘舊有其書一冊,即萬有善書出版社印行者。刊行善書、講勸道德,正該會宗趣所在。賢人之澤,將百年而不斬,亦佳話也。

希張父鍾秀,究心聖學,著有《尊孔大義》《道教正義》等書。呼籲奔走,維持讀經,併力主政府宜恢復祭孔、延續正一法嗣張天師封號。謂我國聖道以孔子為宗、神道以老子為宗,道德存則國性存,國性存而政法經濟始可日新。

希張思想,大體仍之,唯推及萬邦。謂小康時代宗教互斥,大同時代則須包容吸收。孔教六通四辟,靡所不包,故可共協息戰,以謀世界之大同。

其論《四書》,以孟子為始機,論語為中樞,學庸為究竟。而說解輒牽合於佛老。如雲喜怒哀樂之未發,猶如佛說如來藏含納一切。又須讀《金剛經》,始知孔子所言之性,通天地萬物而有,猶佛言一切眾生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同是性量廣大。又,孔子云學而時習之,即是出世之道,因習是《易》習坎出險之意,出世即出險也。人世火宅,豈不險哉?至於孔子述學,“十有五而有志於學”一段,雲與佛教重發心同,發心便出三界。不惑,是斷微細惑滅除無明;知天命,是知法界一切事;耳順,則同乎觀音菩薩。“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聞即是悟。若不悟,雖聽人講說,如同不聞;猶佛說華嚴,二乘人皆不能聞也。

如此混同佛說,為彼一大特點,次則拆字做解。如說“致中和”,謂致中為發展良心,致和為大學。不知“中和”成詞,此處豈可分說之?

此外則以孔學為宗教,奉上帝,凡《詩》《書》之上帝均坐實言之。江家本奉道、尊天師,故其說如此。此與康南海頗不相同,然當時則桴鼓相應也。

希張僅一幼童,而見解著述如此,又能創“萬國道德會”諾大事業,信為天才!今之所謂神童,何可望其項背?況今知所謂神童,幼年作品皆有父母代筆之疑,江希張則不然。康南海比為項橐,似不逾量。

然神乎其神,不免於怪。其父鍾秀雲嘗赴鄒城孟廟哭謁,感激時事,悲泣失明;而禱於亞聖,竟又復明。生希張前三日,又夢至天界,一老者忽然化為嬰兒入其懷。嗣赴孔廟拜謁,香爐遽生五色火花,大如車輪,且有祥光自東十哲座間出,輝映聖位,殿內盡成光明世界等等,皆神話。欲增人信,翻令人疑,惜其教徒不知此理也。


龔鵬程|他們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現為世界漢學中心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主任。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