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牌照並非超級牌照 信託基金部分業務理財子公司不能操作

個人理財 投資 私募 公募 基金 中國日報網 2018-12-06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林曉麗)近日出臺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備受市場關注,其具備可以發行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具有可以投資非標、直接投資股票等優勢更是讓市場解讀為“超級牌照”。不過,融360理財分析師楊慧敏認為,理財子公司牌照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超級牌照,雖然商業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依據信託法律關係設立,但理財子公司業務與信託公司、基金公司等的業務有所不同。

普益標準指出,管理辦法劃定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業務範圍,包含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諮詢服務及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普益標準認為,相對於公募基金、信託等其他資管機構在公募與私募上受到的限制,橫跨公募與私募的理財子公司無疑擁有更廣闊的市場,也能滿足更多投資的差異化需求。同時允許理財子公司承接理財顧問及諮詢服務相關工作也符合銀行資管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的趨勢,未來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在業務中的佔比或將持續提升。

另外,管理辦法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分級產品,保證了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形式與其他資管產品一致。在投資範圍方面,理財子公司的投資範圍向其他資管機構看齊,允許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即便銀行理財子公司繼承了銀行理財的相關優勢,並在多個方面與其他資管產品站在了近乎“統一”的起跑線上,但是,楊慧敏指出,銀行理財產品依據信託法律關係設立,不應理解為理財子公司具有信託牌照、可開展信託業務。“信託牌照和公募牌照的部分業務,銀行理財子公司並不能做。比如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投資於信貸資產,而信託公司信託產品可以投資信貸資產。理財子公司和基金公司業務也有所不同,理財子公司不能通過設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另有股份制銀行人士稱,不可否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落地將對整個資管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信託的通道業務並沒有完全被“堵死”。不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做理財業務還需要信託通道,即便成立了理財子公司的部分非標業務如果做貸款也同樣需要信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