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杭州銀行發佈旗下理財子公司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杭銀理財”)的人才招聘信息。事實上,中銀理財、招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也在近期密集發佈招聘公告。據招聘網站信息顯示,有機構招聘“一把手”的最高薪資高達600萬元。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團隊、平臺等搭建尚不成熟,短期內恐難動搖大量人才,但長期而言,理財子公司高薪吸引人才有望成為趨勢。

杭銀理財等多家公司招賢

自7月披露獲准籌建杭銀理財以來,時隔兩個月,杭州銀行正式公佈杭銀理財的人才招聘信息。9月4日,杭州銀行在其同名公眾號上發佈文章表示,招聘包括策略配置部、固定收益部、項目投資部在內的共12個部門的相關崗位。其中,6個部門招聘負責人以及投資經理和產品經理等。此外,還有估值核算崗、項目評審崗、法律合規崗等多個崗位也在招聘。

據瞭解,杭銀理財由杭州銀行全資發起設立,是全國城商行首家獲准籌建的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不少於10億元。

而除了杭州銀行,近日,多家銀行密集發佈招聘公告。例如,9月3日,中國銀行發佈了關於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社會招聘公告,從招聘職位信息來看,共涉及17個部門,均招聘經理和助理經理若干,除此之外,綜合管理部和風險管理與內控合規部還各招聘1位副總經理。工作地點以北京為主,少數崗位則設置在上海。

事實上,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於人才方面的儲備和競爭早已開始。今年6月,建設銀行發佈招聘公告表示,從產品、研究、投資、交易、風險、科技和綜合七大部分為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招聘相關崗位人才。8月,招商銀行也公佈了招銀理財的招聘信息,招募包括權益、固定收益、量化衍生品在內的五大首席,還有投研板塊、市場板塊、風控板塊等多方面的負責人。還有部分理財子公司更是公開招聘高管,如上銀理財和中郵理財就公開招聘公司負責人和董事長。

人員設置“對標”公募

此外,由於監管要求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部分業務開展向公募基金對標,由此,公募基金的業界精英也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青睞對象。據市場消息稱,在8月離任平安基金副總經理的付強或將出任平銀理財副總經理。就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北京商報記者嘗試採訪平安基金,其相關人士表示不方便迴應。

對於近期理財子公司頻發招聘信息的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表示,因為各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剛剛獲批,密集招人也是市場的一個正常的舉動。他表示,目前理財子公司的定位類似於基金公司,理財產品可以覆蓋股票、債權等多種投資方向,採取淨值的方式進行管理。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公司也有望呈現出“競合”關係。光大證券在近期研究報告中表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會是公募基金的競爭對手,同時又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一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後,將會在其傳統優勢領域如貨幣、債券等產品上快速發展,與公募基金形成競爭關係。另一方面,在權益投資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暫不具備投研團隊的優勢,也需要公募基金的幫助。

不過,即使在固收投資領域,光大證券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仍然有很多可以和基金公司合作的空間。一方面銀行投資團隊的策略可能相對單一,不能滿足銀行客戶端豐富產品條線的需求,多樣化的策略和產品可以防範單一策略的失效問題。另一方面銀行的固收投資團隊在轉債等領域相對基金公司也未必有優勢。基金公司過去一些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也有著管理優勢,包括一些精細化管理的優勢。

高薪聘“一把手” 年薪600萬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在成立初期的人才爭奪上可謂出手大方。雖然招聘信息上並未明確年薪情況,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從獵聘網上公佈的數據發現,某國內知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金融科技負責人年薪區間在150萬-180萬元,相比之下,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招聘金融科技負責人的薪資則普遍在50萬-100萬元。另外,資產管理負責人在150萬-225萬元之間,風險管理總監的薪資也在120萬-150萬元之間。還有某資產過2000億元的上市銀行招募理財子公司一把手,年薪300萬-600萬元。

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高薪誘惑下,是否會造成公募基金大量人才流失呢?滬上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坦言,短期內或難以撼動,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金融市場人才“單兵作戰”往往收效甚微。縱使一個人在投研、風控或資產配置方面的能力在行業領先,也離不開一個高效的團隊或平臺的支持。(北京商報記者孟凡霞劉宇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