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

"

來源:大眾證券報

"

來源:大眾證券報

四大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

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運作正在加速推進。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繼工銀理財和建信理財之後,7月31日和8月1日,交銀理財和中銀理財也先後發佈了首款理財產品。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家銀行宣佈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工建交中四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均已正式開業併發布產品,農銀理財於7月26日獲批開業後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此外,郵儲、招商、光大、興業、寧波和杭州6家銀行也已獲批籌建。根據規定,理財子公司要在批准之日6個月內完成籌建,可以預見,年內還將有一批理財子公司相繼開業。

首發產品以固收類為主試水新範疇新模式

7月31日,交銀理財發佈首款產品——“穩享一年定開1號淨值型理財產品”。據悉,該產品募集期為7月31日至8月7日,屬於固收類產品,起投金額1元,業績比較基準為4.2%,風險等級為2R(低風險型)。產品規模上限為30億元,產品規模募集下限為1億元。

8月1日,中銀理財在長三角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發佈會上也發佈了首期長三角一體化主題理財產品——“長三角養老.中銀策略-穩富”定期開放式淨值型產品和“長三角新發展.中銀睿富”三年封閉式淨值型產品。據悉,前者是一款面向中長期投資需求的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4.5%,8月1日至6日開放認購;後者投資於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民生普惠、先進製造、產業升級等領域的重點優質項目,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4.8%,產品封閉運作三年,8月1日至7日開放認購。兩款產品的起投金額均為1萬元。

“絕大多數淨值新品為固收類產品,且以封閉式產品為主,配以部分定期開放式產品;投資期限普遍較長,封閉式淨值型產品投資期限短則一年,長則三年;業績基準方面,大都在4%-5%左右。”普益標準研究員王偉同時指出,部分理財子公司的淨值產品正在嘗試新的投資範圍,如工銀理財的鑫得利全球輪動收益延續型1+4年產品嚐試了部分投資境外市場指數——GAMA指數,以此來拓寬產品投資範圍,增厚收益;類似的還有建信理財推出的“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此外,工銀理財鑫穩利智合-全天候多資產FOF開始嘗試FOF投資管理模式,通過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間接投資股票市場。不過,從目前已經面世的產品來看,還沒有出現直接對標公募偏股型基金的品種。

認購門檻最低至1元與公募相比具備多種優勢

記者注意到,除了中銀理財首批推出的兩款產品延續了傳統銀行理財的門檻設置,起購金額為1萬元外,其他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產品在投資門檻上大多開始嘗試與公募基金接軌,認購門檻最低至1元。

談及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批量問世,王偉認為對公募基金構成衝擊是必然的。他指出,產品端,理財子公司產品在投向限制、估值方式等較多方面都有政策紅利扶持;渠道方面,理財子公司加入後,“資管部門+子公司”並行的模式,將使得子公司產品能夠更好的與銀行渠道協同,促使理財子公司產品較公募基金有更強的渠道優勢;其三,基於理財子公司與銀行更為緊密的聯繫,銀行機構本身蘊含的支付結算優勢也能夠更好地支撐理財子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對客戶資金流動性需求的滿足,進而影響公募基金產品在市場中的吸引力。“不過,相對於理財子公司產品,公募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仍具有一定的稅收優勢。”他預計公募基金的投資者未來會更加偏向於投資公募基金的權益類基金產品。

記者瞭解到,目前已成立的理財子公司普遍較為低調,在理財產品的營銷推廣上力度也不大,有的產品甚至不能在銀行網點購買,需要登陸手機銀行。“當前理財子公司產品更多的可能面向風險能力承受更高的高淨值客戶、私行客戶做小範圍推廣。”王偉指出,目前理財子公司也正在產品投向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嘗試,當前階段將此類產品侷限於高風險承受能力客戶中進行試運行符合銀行相對保守穩健的特性。

推進速度超預期未來配置思路或趨多元化

雖然短期來看,理財子公司發售的產品與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沒有太大的差異,理財子公司更多是藉助監管對於產品在投資門檻、投資範圍等方面帶來的制度紅利來開展業務,提升銷售額、增加規模,但王偉認為長期來看,隨著理財子公司在投研能力、系統建設、營銷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其產品投資邊界會逐步拓寬,投資領域會慢慢延伸,配置思路會更加多元,未來無疑會逐漸向公募基金看齊。

光大證券分析師鄧虎在最新出具的研究報告中建議銀行理財子公司佈局債券指數、指數、FOF和養老產品。他指出,(1)中國債券市場未來可能成為國際資金配置的重要資產種類,寬基債券指數產品將成為國際資金配置的主要工具。建議佈局目標到期日債券指數產品,可利用銀行的發行優勢,使投資者享受還本付息。建議佈局通脹掛鉤產品,為養老產品提供基礎工具。(2)指數產品可以考慮從“指數+固收”入手,逐漸提升產品波動性,也可考慮在減少衝擊成本的同時考慮豐富指數本身的投資策略。(3)佈局FOF建議以絕對收益FOF作為切入點,未來向多資產FOF的方向發展,利用銀行投資範圍的優勢,開展多資產分散化的大類資產配置。(4)銀行理財的養老產品可考慮增加波動性層次,可提供不同風險特徵的產品以滿足距離退休不同年限的投資者的需要。

“整體來看,理財子公司推進速度略超預期。”王偉認為未來理財子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會是在市場化機制下比拼綜合資產管理服務實力的競爭。同時,理財子公司作為市場化運作的法人實體,其發展最大的挑戰不一定來自同業,可能更多來自異業之間的競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