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德勤中國風險諮詢合夥人曹樑: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要解決這些難題'

"

記者 | 胡穎君

編輯 |

2019,被稱為“理財子公司元年”。

自銀保監會頒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爭相落地,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持續加速。截至當前,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已全部開張營業,並陸續發行了新產品。

商業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後將面臨哪些挑戰?對公募基金行業將帶來怎樣的衝擊?母行與子公司實現協調聯動要落實哪些關鍵問題?理財子公司未來產品應如何佈局?針對上述問題,界面新聞專訪了德勤中國風控合夥人曹樑。

以下為專訪實錄。

界面新聞: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會面臨哪些困難?

曹樑: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首先面臨的困難將是與母行人財物的分離。初期需要考慮例如:資產的剝離、人員的剝離、物權的轉移、業務流程的重新劃分、總分行的重新利益分配、系統剝離等問題。其次是業務規劃與發展定位。理財子公司建設初期應規劃全渠道營銷體系、優化客戶服務,前瞻性規劃IT相關係統,定位自身的差異化發展優勢,明確業務發展規劃。第三個困難是自身的能力建設。包括獨立法人公司治理架構與機制、子公司層面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與應急管理機制、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

界面新聞:如何看待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公募基金行業的影響?

曹樑:銀行理財子公司屬於銀保監會監管範疇,而公募基金公司屬於證監會監管範疇,監管的要求各有側重與不同。其次,銀行理財子公司相較於公募基金,除了標準化的債券、股票、貨幣市場外,擁有更加廣泛的投資範圍,例如可投資未上市公司股權、非標債權等。

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仍將在競爭中尋求更多的差異化發展與多元合作。例如,理財子公司發展初期更多延續原資管產品優勢,重點發展固收產品,而公募基金在主動權益類、量化投資等產品中優勢明顯,兩者可以形成差異化發展。其次,銀行理財子公司可通過FOF、MOM的形式與優秀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合作,增加自身的投研能力。

界面新聞:在您看來,母行與理財子公司要實現協調聯動,有哪些關鍵問題需要落實解決?

曹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與母行各業務部門和分行的業務劃分、利益分配機制的問題。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長期依賴於母行強大的客戶資源與線上線下渠道。理財子公司和行內各部門之間的關係與職責需要落實到位,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其次,需要釐清與集團內其他子公司的競合關係。理財子公司專注於資管業務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與銀行集團內的其他子公司存在競爭關係,比如基金、證券資管等。但同時,由於理財子公司業務涉及面較廣,與基金、信託、證券、保險、融資租賃等多種金融業務均可能建立起聯繫,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子公司與集團內各單位實體之間均能建立合作關係,包括投資項目的推介、客戶的引流、渠道的拓展、投研能力的互相支撐等。最後,需要有效控制子公司與母行的隔離交叉風險,尤其要做好數據隔離和風險隔離。

界面新聞:目前多數銀行選擇保留母行資管部門,與理財子公司並行運作,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在職能分工方面,並行期應注意哪些問題?

曹樑:這樣的方式有利於平穩過渡,有利於從全行角度規劃資管業務的發展方向,也為理財子公司與總分行、子公司層面的業務協調有了更高的話語權保障。理財子公司和銀行資產管理部門並行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常態,而職責分工與風險隔離是理財子公司與銀行資產管理部門能否成功並軌運行的關鍵。

在職責分工上,銀行資管部門側重於承擔管理類職能,統籌集團內大資管板塊聯動,開展代銷、同業合作等業務,負責存量業務分類統計與管理,負責潤滑理財子公司和行內各部門之間的關係,銜接行內零售部門的營銷需求與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供給。指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業務發展策略。而理財子公司則以服務母行存量客戶為基礎,根據母行要求和自身需求有針對性地拓展增量客戶,逐步挖掘和培養自身特色客群,完善自身的投資管理、運作與運營體系。

界面新聞:能否談談銀行理財子公司未來產品的發展思路?

曹樑:理財子公司擁有固定收益的專業投資經驗,擁有相對成熟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繼承優勢能力,保持在現金管理類及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開發,因現金管理類的客群對流動性要求較高,現金管理類可以開放式產品為主;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以封閉式為主,且可以通過加久期和加槓桿的方式增加投資收益率來吸引客戶。

對於集團內有多家子公司業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可考慮建立與集團內的公募基金、證券資管、保險資管、信託等機構的創新合作模式,在非標投資、FOF,MOM產品的開發中設計能促進集團生態共贏的產品。

最後,產品設計上也要從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區域發展,增加現有客戶粘性等維度考慮,設計特色化的產品,例如惠農、科創、養老、海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