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與生活

高血壓 音樂 糖尿病 耳機 海之聲助聽器北大街 海之聲助聽器北大街 2017-09-09

當前,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日常交流的耳聾患者高達2.78億,佔世界人口的4.6%。在我國,有聽力言語交流障礙的患者2780萬,佔全國殘疾人總數的34%

通過聲音感知有聲世界、進行社會交流,這對於聽力正常的人而言,是最普通的生理行為。然而,正是由於普通,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為,在不知不覺中給耳朵埋下了隱患。

隱患一:噪聲愈發美妙

以往人們對噪聲的定義是環境中所不需要的、使人厭煩的、雜亂無章的聲音。但在現代生活中,噪聲的概念已經完全被顛覆。耳麥、耳機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為人們帶來美妙的音樂享受,逼真的聽覺體驗,同時,也把這美妙的噪聲帶進我們的生活。由於耳機、耳麥等直接置於耳內,音量又常常超過100分貝,且聲音不能擴散,所以是當前聽力的一大隱形殺手

正是因為這噪聲同時帶有美感,所以更不容易發覺,危害也就更大。很多人甚至兒童,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打遊戲,殊不知,此舉與長時間暴露於噪聲中無異,都會對聽力造成損害。當這種噪聲達到一定強度並積累到一定時間,聽力會明顯減退。若還不引起重視,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隱患二:基礎疾病癒發年輕化

隨著一些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發生率的提高、發病人群的擴大,臨床中普遍發現,突發性耳聾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和年輕化趨勢。

突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通常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少數可以在72小時內聽力下降至最低點。可以發生在單耳,也可能發生在雙耳,有的患者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進入了無聲的世界。

該病是一種可以致殘的疾病,治療效果的好環,關鍵在於治療時機,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對於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患者,其聽力損失很難在短期內顯著提高,往往會進入疾病和治療的相持階段。尤其對於單耳首次發病的患者而言,即使治療效果暫時不滿意,也不應該放棄治療。正確的做法是盡最大努力治療患側耳,同時保護對側的健康耳。部分突聾患者,尤其是一些聽力損失嚴重並伴有眩暈的患者往往預後差,即使及時接受了治療,仍可能無法挽救聽力。對於重度或者極重度聽力損失的突聾患者,通過佩戴助聽器或者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以重新回到有聲世界。

隱患三: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易導致耳聾的梅尼埃病,突發性耳聾等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其致聾、致殘的嚴重後果急需引起重視。同時,受到精神打擊、抑鬱等,都有可能導致精神性耳聾。

此外,和耳聾比較密切的不適症狀是耳鳴,民間也有久鳴必聾的說法。但是,這種觀點並不確切。

的確,有些疾病耳鳴與耳聾相關。比如突發性耳聾和梅尼埃病,患者可能會先出現耳鳴、耳悶,繼而出現耳聾或眩暈的表現,耳鳴是這些疾病的前期表現;有些患者通過積極有效治療雖然耳聾得到康復,耳鳴卻不消失,成為後遺症;對於使用潛在聽力損害藥物的患者,有時耳鳴是聽力損害的先兆表現。

但是,也有很多疾病耳鳴和耳聾不相關。耳鳴可能是焦慮、抑鬱的軀體化症狀,如產後抑鬱症,這類耳鳴患者具有人群特點,即具有耳鳴潛質的好發人群,他們平時特別仔細,做事講究完美,特別愛思考、鑽牛角尖、容易較勁、生氣,生活、工作、家庭環境處於緊張狀態、壓力大,還經常為自己設定短期或長期目標,認為自己有毅力,只要能堅持,什麼都能實現,包括自己耳鳴的治療。加上受到久鳴必聾的錯誤說法的影響,會使他們更加焦慮、恐懼。有些患者的耳鳴本身不會引起耳聾,可是由於惱人的耳鳴常常使他們徹夜難眠,於是他們選擇戴上耳機通宵聽音樂。這樣長期的不當行為,反而可能損害聽力,導致耳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