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高考已經放榜,無論好壞都要接納,填報志願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這是一場父母與孩子並肩的博弈,12年的寒窗苦讀換來一個分數,一分也不要“浪費”!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們少走彎路,親媽從報考方向和技巧上做了6條總結,避免孩子們在填報志願上入坑!

城市決定眼界,眼界影響格局

當孩子對城市、專業、學校都沒有想法時,那麼優先考慮的,應該是城市。

大學裡最重要的幾件事情:開拓眼界、樹立格局、增長見識、建立圈子。而城市就是最天然的平臺。大城市的教育、文化等資源都是其他中小城市不可比擬的,並且孩子大學四年累積的資源、人脈圈都在這裡,有很大可能是孩子奮鬥終生的地方。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某個地級市學習設計,老師對國際設計趨勢的把握可能甚至不如一線城市裡街邊開店的獨立設計師;在大城市,這裡不但具備更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學生們也可以通過各種世界級展覽和前沿時裝店,看到這個世界上最新潮的設計。顯而易見,體驗和眼界在某種程度上要比課堂知識重要得多。同理,絕大多數的專業在大城市獲得的成長和實踐的機會明顯要多很多。

在一所好的學校,才能近朱者赤!

如果孩子成績不錯,更多是在學校和專業優先考慮哪個裡糾結的話,親媽建議優先考慮學校,一流學校的冷門專業大部分是優於二流學校的熱門專業。如果孩子的成績處於中下游,在二流學校的高低裡糾結,親媽建議先考慮專業,因為此時學校的高低與否已經意義不大。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臺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學校就是見眾生的地方。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其氛圍決定了孩子周圍人的素質。在氛圍好的學校裡,接觸到的也是整個行業裡面較為優秀的教師和學生。你知道互聯網大會上的“烏鎮飯局”嗎?他們不僅是一群會賺錢的大佬,更是一群來自名校的學霸!因此,學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步入社會的起點高度、社會層次和基礎人脈關係。

專業很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

如果孩子有明確的職業理想,專業就是他的優先考慮對象;如果沒有明確理想,那麼專業就是最後考慮的一項。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親媽反對一味地以就業前景為依據來挑專業,因為預測就業前景這件事,本身就很不靠譜。我們這一代的家長堅信只要孩子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就一定能找到最好的工作。但是,用過去的確定性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只會變得越來越手忙腳亂,越來越無所適從。

親媽的觀點是:選擇一門專業,只管去學就可以了,至於將來能不能靠它吃飯,還是交給時間和市場來決定吧。別擔心孩子沒工作,因為你真的不知道孩子未來工作在哪裡。從現實來看,無論孩子讀了就業率多高的專業,學不好,還是難逃失業的命運。

理想中的樣子,不一定是實際的樣子

我們以為的一些專業該有的的樣子真的只是“我們以為”,往往課業難度、實際發展、就業前景並不真切,如果我們靠幻想來決定未來的方向,那麼後悔是未來必經的路子。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舉個例子,醫生、護士是很多家長眼中的高薪鐵飯碗,然而理想的背後,醫學生畢業後同樣逃不過就業難的問題,而且醫學任務繁重,大部頭可以背到懷疑人生,次次考試都是高考重現,頭禿只是時間問題,學習週期還極長,5年本科,3年規培,X年專培(一般為2-4年),即使本科畢業,時間成本也要10-12年,並且男少女多問題亙古不變,解決單身問題也是遙遙無期。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如何規避掉這種情節曲折最好通過高校的招生章程等資料瞭解專業內涵,比如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研究領域等。此處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區分招生簡章和招生章程。家長容易將高校的招生簡章和招生章程混淆,雖然兩者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有很大差別。招生簡章中的內容沒有經過審核備案,不具備規範作用,只能作為報考時的一般參考資料,其重要性遠不如招生章程。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還要注意課程的設置情況、學習年限,畢業後可以從事哪些工作,可以在那些行業發展,不要盲從隨大流,選擇所謂熱門的專業,這些專業的就業率很可能跌破你的想象。確定好幾個專業後,再瞭解哪些學校開設了這些專業,在本省市的招生情況,最後再做定奪。

險中求勝可以有,兜底志願不可少

挑戰自己想要的院校,這無異於賭博。認真估分來決定自己是否可以選擇心儀的高校的同時,服從調劑也是必選項,這樣即使沒達到專業錄取線,調劑後還是有機會進入理想的學校。另外,一定要選擇一個自己分數完全有把握的專業院校作為兜底志願,這是為了防止掉檔,作為順利錄取的保障。參照往年分數,錄取線一般在20分之間浮動,孩子的分數高出往年的錄取分越多,就越有保障。

過一本線就是踏進一本?先看分差!

很多家長通過往年的高校錄取分數或者一二本線來評判能否順利投檔,這個方法其實並不準確。關注分差,比關注分數線更直接有效。分差的作用主要是對不同年度的錄取分數進行分析和比較,因為很多院校在不同年度的錄取分經常會發生很大變化,但錄取線差波動一般不會太大。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注兩個分差:一是大學往年錄取線與省批次控制錄取線的分差,二是考生高考成績與省批次控制錄取線的分差。二者結合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高校錄取線,衡量和評估考生實力,為填報志願提供數據參考。

人生從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方法

對於18歲的年輕人來說,上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並不是他一生的孤注一擲。考上名校,也不一定走向光輝未來,同理,高考失利,也不意味著未來失敗。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是歷經高考廝殺後的心態。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在的孩子普遍焦慮,“十八歲開始蒼老”,二十歲開始懷舊。拼命地想要向前奔跑,想要穩定、無慮的生活,想要擁抱住某種確定感,想要立即車房不缺、事業成功。但是孩子們也要明白,別因為一場高考,就給自己的人生畫地為牢。畢竟前路未已,來日方長。

填報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六招教家長帶孩子避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