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五難圓智僧

乾隆 彌勒菩薩 民俗 故事 有內涵有故事 2017-03-26

那年秋天,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寧波城。有一次,他單身獨人上天童寺去。乾隆上天童寺有兩個目的。 一來是膽仰這個著名的“東南佛國”,二來想會會該寺的當家和尚。因為他上次在杭州淨慈寺因詆譭和尚吃 癟,心裡不舒服。他是個十分好勝的人,這次在寧波城裡,打聽到天童寺的當家圓智,又是個不事權貴的和尚,便有意尋隙,打算在他身上翻梢。

圓智和尚很有才學,雖無點化之術,卻深通應變之理。他風聞乾隆駕巡江南,到處私行察訪,名山大剎,是必訪之地,因此心裡早有戒備。那日聽小和尚來報,有如此這般的個人前來天童寺,圓智就及早下山 在山腳邊等候。不一會兒,果見一箇中年人頭戴青緞小帽,身穿綢袍馬褂,腳蹬雙樑軟鞋,大搖大擺地走上山來。圓智一看他的走相,尤其是他帽上所綴的一顆“貓兒眼”寶石,斷定是乾隆無疑,就悄悄地在他身前 合十欠身,輕聲說:“小僧天童寺住持圓智接駕來遲,萬望恕罪!”乾隆抬頭一看,見圓智鶴髮童顏,一對眼睛炯炯有神,頗有高僧的氣度,心想:既是圓智,必須先給他一個下馬威。就馬上面孔一板,說:“既知朕躬 到此,如何不率領僧眾,大開山門跪接聖駕,你這輕輕一揖,莫非有意褻瀆朕躬,該當何罪?”圓智一聽,心想這皇帝倒有點刁鑽,一見面就“尋軋門”。但圓智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說:“豈敢褻瀆聖躬。只因這 次聖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行,小僧若勞師動眾,恐將引起遊人矚目,對聖上安全有所不便,故只小僧一人,悄悄相迎。”乾隆一聽回答,就知這個和尚並非“好吃果子”,於是說:“說得有理,恕你無罪,前面帶路!” 圓智就陪乾隆一路上山。

乾隆走著山路,心有所得,便又問圓智:“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倒把我比上一比!”圓智心裡想:這倒不好比,比得不好,闔寺遭殃。腦子一轉,有了,便笑笑說:“萬歲爺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爺帶你登 天,一步還比一步高哩!”乾隆一聽此話,心裡好不舒服;轉而一想,不對,圓智自比佛爺,把我當做小輩,上風被他佔去。但又無可指貴,只好作罷。

過頭山門,二山門,來到了山門。乾隆抬頭看,見山門上高懸著兩隻燈籠。一想有了。就問:“請問大和尚,這門上掛的是什麼東西?”圓智想:乾隆熟讀詩書,遍遊各地,豈有不識燈籠之理。現在他明知故 問,必有原因。原來封建時代講宄避諱,燈籠的“籠”字跟乾隆的“隆”宇同音。你要是直接回答,那就犯了 “忌諱”,輕則坐牢,重則充軍。圓智仔細一想,清楚了,就不慌不忙地說:“啟稟萬歲爺,這兩個就叫 ‘東西’! ”乾隆一瞪眼說:“這算什麼話,豈有東西就叫‘東西’的!”圓智說:“萬歲有所不知,它們懸在門上,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故叫‘東西’! ”乾隆見他並不上當,只得另找話題。

一進天王殿,見彌勒佛喜眉笑眼地朝外而坐。乾隆就指著彌勒佛問圓智:“請問大和尚,他為何而笑?”圓智說:“啟稟聖上,他是在笑貧僧命乖運蹇,身入空門,終日青燈木魚,碌碌無為!”乾隆一聽好啊,有空 子可鑽了,就追問:“他不是也對著我在笑嗎?照你說,莫非他也笑孤家碌碌無為?”圓智一聽,不好!今天乾隆是釘牢我不放了。因為他是皇帝,我處處讓他三分;如今他得寸進尺,步步緊逼,若不借這個機會反擊 一下,事情就沒完沒了,於是開口道:“哪裡,哪裡!佛爺對不同人的笑,都有不同的含意。他對萬歲爺迎面而笑,是笑你為民操心,以國事為重;不像世間凡夫俗子,氣量狹窄,暗裡藏刀。”圓智這一回答,弄得乾隆哭笑不得,明明在罵自己,但又扳不住岔頭。心想這個和尚確實多才善辯,如果再要難他下去,難免吃虧更大,想到這裡,就無心再遊天童,穿過大殿,從後山返回。

乾隆下山,圓智還得相送。下至山腰,乾隆忽然想起上山時圓智的比方來,心裡一動,還想難他一難,就回頭問道:“想我上山之時,你說是‘一步還比一步高’,現在我下山了,這可怎麼說呢?”乾隆想,上山 是爬高,下山是落低,這個難題看你怎樣回答。誰知圓智鎮定自若,從容回答道:“如今萬歲爺下山,又好比如來帶你下凡,後頭更比前頭高啊!”乾隆一聽這個回答,打心裡佩服這個和尚,比比自己,相形見絀,再 也無心“戀戰”,匆匆鎩羽而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