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說到福州兩千多年的歷史,那就不得不提這樣一座山了。這座如今藏身於居民區的山,你會想到它是福州城的源頭嗎?

福州的山,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福州的三山(烏山、于山、屏山)還有鼓山。而今天要說的這座山,冶山,想來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

在兩千多年前,閩越王無諸在冶山旁建立了冶城作為閩越王國的都城,由此福州正式建城。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冶城

冶山的得名來源於不遠處的歐冶池。春秋時期有這樣一位名為歐冶子的鑄劍大師,他遍訪閩浙山川,尋找合適的鑄劍之地。當時的冶城依山傍水,鬱鬱蔥蔥,正是鑄劍的不二之選。然而歐冶子是否真的來過福州,如今也無從考證。通過出土的文物可以肯定,千年之前確實有人在此鑄劍。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歐冶池

而今在這一半畝方塘之上也只留有一座孤零零的歐冶亭。千百年之前的歐冶池,往來遊客絡繹不絕,從池子不遠處的石碑上可見當年的盛景。“三皇廟五龍堂歐冶池官地”,短短几個字,可以看到,彼時的歐冶池旁有三皇廟、五龍堂等建築。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三皇廟五龍堂歐冶池官地 碑

從歐冶池一路走,上了臺階, 就可到達冶山。

兩千多年前建於冶山附近的冶城,面積還遠不如現在福州一個街道。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福州古城

之後經過朝代更替,城池不斷擴大,冶山又呈現出了另一番景象。唐朝時,刺史裴次元在冶山南邊修建了馬球場,也順帶裝點了冶山,冶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處小園林,擁有望京山、觀海亭、雙松嶺、登山路、天泉池、玩琴臺等景緻,因山體高峻,又得名望京山。當然現在這些景緻早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了一些殘跡讓我們想象。清代至民國,不少文人墨客也在冶山留下自己的墨跡,這些摩崖石刻現在都保存完好,併成為了福建省文保。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冶山摩崖石刻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冶山摩崖石刻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冶山摩崖石刻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冶山摩崖石刻

覽遍冶山的摩崖石刻,由一處臺階向下,一座民居進入我們的視野。這座名為仁壽堂的住宅,曾是著名的海軍將領薩鎮冰的晚年住所。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仁壽堂

說來冶山的別名真是不少,方才說了望京山這一名。除此之外,還有泉山、將軍山、城隍山、王墓山等別稱。

唐朝時就因泉山這一名而得名泉州,之後泉州一名給了現在的泉州城,福州這一名才真正出現。

將軍山,則因為山下原有宣毅、廣節等營地。

王墓山,傳說閩越王無諸安葬于山中。

城隍山呢,看字面就很好理解了,山上建有城隍廟。不過現在的城隍廟離冶山還有一段小小的距離。在鼓屏路邊,有一塊石碑,指示著城隍廟的方向。在居民樓間,隱隱看到一點紅色,那便是城隍廟。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城隍廟官地碑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城隍廟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城隍廟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城隍廟

城隍信仰古來有之,宋代就已經成為全國性的神明。明代時朱元璋賜“城隍”封號,並下令全國各府州縣建造城隍廟,一時間城隍廟遍佈全國。冶山附近的這座城隍廟,始建於晉朝,之後歷朝歷代均有修葺。清雍正年間,更是被提升為福建都城隍廟,管轄全省各個府縣。最盛時期的城隍廟,面積達到了6.63萬平方米。

下面奉上小編粗糙的手繪地圖,文中所提到的都在圖裡啦。接下來小編會繼續帶大家行走福州,瞭解福州。

行走福州:這座藏身於居民區的山,正是福州城的源頭

手繪粗糙地圖

下期小編給大家介紹福州的中山紀念堂,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