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太仔細,跟《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爸爸學教育

考完期末考試,家長們有很多焦慮。比如,很多孩子考了100分,自家孩子考了96分;別人家的孩子都上課聽講,自己家的孩子在課上看小說。孩子太話嘮,孩子太內向;孩子太愛看小說,孩子不愛看小說;孩子愛看金庸小說,孩子喜歡《紅樓夢》;孩子英語不好,孩子奧數不好……

各種焦慮。這些焦慮乍一聽,還真的挺讓人焦慮的。真的要焦慮嗎?

做人不要太仔細,跟《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爸爸學教育

最近《我家那閨女》火爆,我也稍微瞄了一眼。

網上對傅園慧爸爸的教育評價很高。傅園慧說,她父母讓她自由生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經常鼓勵她,對她說,你是最棒的,最好的,是個天才。每次遇到困難,傅園慧就會拿這三句話給自己打氣,覺得自己就是最棒的,然後就真的成了最棒的了。

很多網友都很羨慕,希望自己家的爸爸也能如此。在我周圍,會鼓勵孩子的家長不少,這個很多家長都沒問題,反而是傅爸爸的另一段話,讓我印象更為深刻。

傅園慧、吳昕、袁姍姍、何雯娜的爸爸們在討論男朋友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條件,有的人說行業,有的人說是年齡,有的說是收入。傅爸爸說,做人不要這麼仔細,這些條件都不重要。時間一晃而過,別以為自己能活80,70歲,時間好像很長,其實很快,不知不覺幾十年就過去了。

這一段話讓我想起了巴菲特的名言:模糊的正確遠比精確的錯誤要好。現代家長都是受過高等教育,因此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也是極為精確。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在幼兒園期間上什麼樣的興趣班,在小學幾年級開始上奧數,都是一步步的規劃。這種規劃一直到高中、大學……

做人不要太仔細,跟《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爸爸學教育

而事實上,人的成長變數太多,很多沒有考慮的因素成了最主要因素。30年前,成績最好的小王考上了中專,成績較好的小張考上了高中,成績不好的小李回家種地。小王中專畢業後去了工廠,有了城鎮戶口,30年後,工廠效益不好,下崗,找不到工作。小張考上了大學,留在大學當老師,深受人尊敬。但兒子結婚需要婚房,老張把自己養老錢全部拿了出來,幫兒子買了個二居老破小的婚房。小李回家成了種田大戶,30年後,稻田變房地產,老李拆遷,拆了6套房子,自己和兒子各住一套大房子,還有4套房子出租收租金。

20年前,小張的同事小周英語不錯,嫌學校待遇不高,從學校跳槽到外企,收入翻了好幾倍。20年後,老張成了教授,收入翻了好多倍。老週一直不停地在跳槽,外企撤離的越來越多,老周的跳槽越來越難,收入好幾年沒有漲了,反而有下降趨勢。

老王、老張,老李和老周再回望30年前的自己,他們會對自己當年考100分還是96分在意嗎?每個人都能在30年前想到過今天的結果嗎?

做人不要太仔細,跟《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爸爸學教育

沒有一個人能正確預期自己的命運,因此,家長們現在的焦慮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關注要不要這麼仔細?計劃要不要這麼精確?大家可以多多討論這個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