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
"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建國已是七十年,那些戰天鬥地,睡窩棚、啃土豆的富源公路建設者們已然被歲月洗去了青春顏色,然而他們身後那曾經蒼茫而貧瘠的富源大地卻被一條條進村入戶的公路串聯起來,水泥路、柏油路隨處可見、四通八達,密織的路網縮小了交流半徑、擴大了致富空間,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通村達寨的硬化公路讓城鄉居民越走越歡暢、越走越舒坦。

記得還在讀初中時地理老師就給我們講解過,世界上的萊索托王國、聖馬力諾共和國、摩納哥公國和梵蒂岡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而在富源縣就有這樣一個村子,村民出行需要借毗鄰的貴州省的道路通行、孩子們讀書也得借道貴州繞行到八公里外的村完小就讀,這個村子就是遠離富源縣城近百公里、被村民們冠以“孤島”“省中之村”的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自脫貧攻堅以來,拉古村打通了通村道路的最後一公里,再加上借道貴州的一公里,就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今,一路通百業興,道路的連通,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暢通的喜悅,而且也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建國已是七十年,那些戰天鬥地,睡窩棚、啃土豆的富源公路建設者們已然被歲月洗去了青春顏色,然而他們身後那曾經蒼茫而貧瘠的富源大地卻被一條條進村入戶的公路串聯起來,水泥路、柏油路隨處可見、四通八達,密織的路網縮小了交流半徑、擴大了致富空間,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通村達寨的硬化公路讓城鄉居民越走越歡暢、越走越舒坦。

記得還在讀初中時地理老師就給我們講解過,世界上的萊索托王國、聖馬力諾共和國、摩納哥公國和梵蒂岡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而在富源縣就有這樣一個村子,村民出行需要借毗鄰的貴州省的道路通行、孩子們讀書也得借道貴州繞行到八公里外的村完小就讀,這個村子就是遠離富源縣城近百公里、被村民們冠以“孤島”“省中之村”的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自脫貧攻堅以來,拉古村打通了通村道路的最後一公里,再加上借道貴州的一公里,就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今,一路通百業興,道路的連通,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暢通的喜悅,而且也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近年來,農村公路不暢問題嚴重製約了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等貧困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地方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由於受到交通條件的制約,導致經濟發展十分緩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前村民們仍然處在貧困線上,受盡交通閉塞煎熬的群眾無時無地不在盼望汽車開進鄉村來,山貨運到城裡去。

拉古村村民小組站田忠心告訴記者,“拉古村被稱拉古孤島,以往村民要想走到外面的話,必須是順著這個山樑,走2.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通公路的古木村,村民經常用梯子爬高上低的,賣豬都要綁在這個梯子上面,由四到六個人,端著順著這個山樑的小路走到古木村,通路的地方才能換成錢。”

村民範汝信告訴記者,“以前,滿是小毛毛路,做生意也好,我們以前,有錢交通也不方便,要拿了硬背,走興義就是兩天,用揹簍背了才到屋。(我今年)104歲,這個冬月間,滿105歲了,(路修好)高興得很,上去也便利,現在麼寬得很了,現在拿什麼也不會碰著,大車下來我們寨子頭還下得來,那些拉菜賣的也拉得下來。”拉古村四面環山,生存環境惡劣,吃夠了苦頭的村民們三年前硬是從村後的陡坡上千錘百鑽地鑿出了一條坑窪不平的蛇形公路,其中伴隨的艱辛、危險,年過百歲的範汝信老人可是記憶猶新,村民們等待了千年的期盼,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變成了現實。

"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建國已是七十年,那些戰天鬥地,睡窩棚、啃土豆的富源公路建設者們已然被歲月洗去了青春顏色,然而他們身後那曾經蒼茫而貧瘠的富源大地卻被一條條進村入戶的公路串聯起來,水泥路、柏油路隨處可見、四通八達,密織的路網縮小了交流半徑、擴大了致富空間,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通村達寨的硬化公路讓城鄉居民越走越歡暢、越走越舒坦。

記得還在讀初中時地理老師就給我們講解過,世界上的萊索托王國、聖馬力諾共和國、摩納哥公國和梵蒂岡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而在富源縣就有這樣一個村子,村民出行需要借毗鄰的貴州省的道路通行、孩子們讀書也得借道貴州繞行到八公里外的村完小就讀,這個村子就是遠離富源縣城近百公里、被村民們冠以“孤島”“省中之村”的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自脫貧攻堅以來,拉古村打通了通村道路的最後一公里,再加上借道貴州的一公里,就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今,一路通百業興,道路的連通,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暢通的喜悅,而且也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近年來,農村公路不暢問題嚴重製約了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等貧困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地方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由於受到交通條件的制約,導致經濟發展十分緩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前村民們仍然處在貧困線上,受盡交通閉塞煎熬的群眾無時無地不在盼望汽車開進鄉村來,山貨運到城裡去。

拉古村村民小組站田忠心告訴記者,“拉古村被稱拉古孤島,以往村民要想走到外面的話,必須是順著這個山樑,走2.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通公路的古木村,村民經常用梯子爬高上低的,賣豬都要綁在這個梯子上面,由四到六個人,端著順著這個山樑的小路走到古木村,通路的地方才能換成錢。”

村民範汝信告訴記者,“以前,滿是小毛毛路,做生意也好,我們以前,有錢交通也不方便,要拿了硬背,走興義就是兩天,用揹簍背了才到屋。(我今年)104歲,這個冬月間,滿105歲了,(路修好)高興得很,上去也便利,現在麼寬得很了,現在拿什麼也不會碰著,大車下來我們寨子頭還下得來,那些拉菜賣的也拉得下來。”拉古村四面環山,生存環境惡劣,吃夠了苦頭的村民們三年前硬是從村後的陡坡上千錘百鑽地鑿出了一條坑窪不平的蛇形公路,其中伴隨的艱辛、危險,年過百歲的範汝信老人可是記憶猶新,村民們等待了千年的期盼,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變成了現實。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連接貴州的一條五米寬的通村水泥硬化路隨山蜿蜒,沿途是高高的樹林,順坡而建的民居,長勢茂盛的各種農作物。曾經的拉古村是全縣聞名的貧困村,不通公路和自來水,山高坡都、地瘠人貧,家家窮得叮噹響,村民們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日子沒法過。拉古村,這個從古木走向富村,從富村走向富源,成了富源縣順利脫貧出列有力的佐證和最好的註腳。沿著平坦的連戶水泥路滿寨轉,或古樸、或現代的一幢幢民居花朵般點綴在山腰之間,一顆顆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

富村鎮黨政辦副主任範明冠對記者說,“這個地方原來回家相當的不方便,逢年過節我們都是自己買了車都回不了家,車都是放在村委會,然後年貨大包小包的都用揹簍,背了走四五公里路才能回家,現在修通路方便多了,直接車就可以開到家門口。如今的拉古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借道貴州省盤州市響水鎮至馬家橋的通村公路,硬化了2.1公里進村路,讓出行便捷通暢。拉古村民小組長田忠學介紹,窮了這麼多年,我們總算是過上好日子了。據富村鎮武裝部部長李良介紹,2019年是富村鎮公路建設中畫龍點睛的一年,共計投入了1.4億元完成了204個自然村,216公里的通村道路建設,同時,投入1500萬元,完成了富村鎮繞城2.9公里的道路建設,這一道路的建設,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建國已是七十年,那些戰天鬥地,睡窩棚、啃土豆的富源公路建設者們已然被歲月洗去了青春顏色,然而他們身後那曾經蒼茫而貧瘠的富源大地卻被一條條進村入戶的公路串聯起來,水泥路、柏油路隨處可見、四通八達,密織的路網縮小了交流半徑、擴大了致富空間,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通村達寨的硬化公路讓城鄉居民越走越歡暢、越走越舒坦。

記得還在讀初中時地理老師就給我們講解過,世界上的萊索托王國、聖馬力諾共和國、摩納哥公國和梵蒂岡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而在富源縣就有這樣一個村子,村民出行需要借毗鄰的貴州省的道路通行、孩子們讀書也得借道貴州繞行到八公里外的村完小就讀,這個村子就是遠離富源縣城近百公里、被村民們冠以“孤島”“省中之村”的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自脫貧攻堅以來,拉古村打通了通村道路的最後一公里,再加上借道貴州的一公里,就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今,一路通百業興,道路的連通,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暢通的喜悅,而且也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近年來,農村公路不暢問題嚴重製約了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等貧困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地方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由於受到交通條件的制約,導致經濟發展十分緩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前村民們仍然處在貧困線上,受盡交通閉塞煎熬的群眾無時無地不在盼望汽車開進鄉村來,山貨運到城裡去。

拉古村村民小組站田忠心告訴記者,“拉古村被稱拉古孤島,以往村民要想走到外面的話,必須是順著這個山樑,走2.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通公路的古木村,村民經常用梯子爬高上低的,賣豬都要綁在這個梯子上面,由四到六個人,端著順著這個山樑的小路走到古木村,通路的地方才能換成錢。”

村民範汝信告訴記者,“以前,滿是小毛毛路,做生意也好,我們以前,有錢交通也不方便,要拿了硬背,走興義就是兩天,用揹簍背了才到屋。(我今年)104歲,這個冬月間,滿105歲了,(路修好)高興得很,上去也便利,現在麼寬得很了,現在拿什麼也不會碰著,大車下來我們寨子頭還下得來,那些拉菜賣的也拉得下來。”拉古村四面環山,生存環境惡劣,吃夠了苦頭的村民們三年前硬是從村後的陡坡上千錘百鑽地鑿出了一條坑窪不平的蛇形公路,其中伴隨的艱辛、危險,年過百歲的範汝信老人可是記憶猶新,村民們等待了千年的期盼,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變成了現實。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連接貴州的一條五米寬的通村水泥硬化路隨山蜿蜒,沿途是高高的樹林,順坡而建的民居,長勢茂盛的各種農作物。曾經的拉古村是全縣聞名的貧困村,不通公路和自來水,山高坡都、地瘠人貧,家家窮得叮噹響,村民們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日子沒法過。拉古村,這個從古木走向富村,從富村走向富源,成了富源縣順利脫貧出列有力的佐證和最好的註腳。沿著平坦的連戶水泥路滿寨轉,或古樸、或現代的一幢幢民居花朵般點綴在山腰之間,一顆顆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

富村鎮黨政辦副主任範明冠對記者說,“這個地方原來回家相當的不方便,逢年過節我們都是自己買了車都回不了家,車都是放在村委會,然後年貨大包小包的都用揹簍,背了走四五公里路才能回家,現在修通路方便多了,直接車就可以開到家門口。如今的拉古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借道貴州省盤州市響水鎮至馬家橋的通村公路,硬化了2.1公里進村路,讓出行便捷通暢。拉古村民小組長田忠學介紹,窮了這麼多年,我們總算是過上好日子了。據富村鎮武裝部部長李良介紹,2019年是富村鎮公路建設中畫龍點睛的一年,共計投入了1.4億元完成了204個自然村,216公里的通村道路建設,同時,投入1500萬元,完成了富村鎮繞城2.9公里的道路建設,這一道路的建設,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扶貧攻堅工作中農村硬化路建設,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而且更是全縣廣大農民朋友的期盼。為此,富源縣各級幹部沒有任何理由懈怠這一民生工程,而是一個聲音唱到底、一個目標追到底,“五子聯動”齊努力、路通百姓感黨恩。富源縣的決策者們結合村情民意確定建設基調,堅持統一要求、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合理規劃佈局,優化路網構建,做到“向農民群眾居住較為集中、產業發展需要、連接主幹道路的地方佈局”、“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新農村建設的地方、與連接鄉村串寨、連戶路的地方佈局”。結合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盲目追求高標準,堅持“等級不在高而在實用、路不在寬而在便捷安全”,因村施策、量力而行,重實用、重排水、重防護,設計4.5米以上不同標準的路面寬度,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滿足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在建設過程中,採取全體總動員的辦法,用好群眾動力、政策活力、政府財力、創新之力、部門合力“五力合龍”的辦法,整合農業、林業、水利、菸草、扶貧、住建等部門行業扶貧政策發展資金,資源共享、形成合力、統籌使用、各記其功,“各做一道菜、共辦一桌席”,整體捆綁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有效破解了融資瓶頸的難題。與此同時,堅持“交通引領發展、交通優先發展”理念不動搖,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善於創新、務求突破,著力構建暢、富、美公路網絡格局。

"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建國已是七十年,那些戰天鬥地,睡窩棚、啃土豆的富源公路建設者們已然被歲月洗去了青春顏色,然而他們身後那曾經蒼茫而貧瘠的富源大地卻被一條條進村入戶的公路串聯起來,水泥路、柏油路隨處可見、四通八達,密織的路網縮小了交流半徑、擴大了致富空間,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通村達寨的硬化公路讓城鄉居民越走越歡暢、越走越舒坦。

記得還在讀初中時地理老師就給我們講解過,世界上的萊索托王國、聖馬力諾共和國、摩納哥公國和梵蒂岡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而在富源縣就有這樣一個村子,村民出行需要借毗鄰的貴州省的道路通行、孩子們讀書也得借道貴州繞行到八公里外的村完小就讀,這個村子就是遠離富源縣城近百公里、被村民們冠以“孤島”“省中之村”的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自脫貧攻堅以來,拉古村打通了通村道路的最後一公里,再加上借道貴州的一公里,就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今,一路通百業興,道路的連通,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暢通的喜悅,而且也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近年來,農村公路不暢問題嚴重製約了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等貧困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地方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由於受到交通條件的制約,導致經濟發展十分緩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前村民們仍然處在貧困線上,受盡交通閉塞煎熬的群眾無時無地不在盼望汽車開進鄉村來,山貨運到城裡去。

拉古村村民小組站田忠心告訴記者,“拉古村被稱拉古孤島,以往村民要想走到外面的話,必須是順著這個山樑,走2.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通公路的古木村,村民經常用梯子爬高上低的,賣豬都要綁在這個梯子上面,由四到六個人,端著順著這個山樑的小路走到古木村,通路的地方才能換成錢。”

村民範汝信告訴記者,“以前,滿是小毛毛路,做生意也好,我們以前,有錢交通也不方便,要拿了硬背,走興義就是兩天,用揹簍背了才到屋。(我今年)104歲,這個冬月間,滿105歲了,(路修好)高興得很,上去也便利,現在麼寬得很了,現在拿什麼也不會碰著,大車下來我們寨子頭還下得來,那些拉菜賣的也拉得下來。”拉古村四面環山,生存環境惡劣,吃夠了苦頭的村民們三年前硬是從村後的陡坡上千錘百鑽地鑿出了一條坑窪不平的蛇形公路,其中伴隨的艱辛、危險,年過百歲的範汝信老人可是記憶猶新,村民們等待了千年的期盼,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變成了現實。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連接貴州的一條五米寬的通村水泥硬化路隨山蜿蜒,沿途是高高的樹林,順坡而建的民居,長勢茂盛的各種農作物。曾經的拉古村是全縣聞名的貧困村,不通公路和自來水,山高坡都、地瘠人貧,家家窮得叮噹響,村民們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日子沒法過。拉古村,這個從古木走向富村,從富村走向富源,成了富源縣順利脫貧出列有力的佐證和最好的註腳。沿著平坦的連戶水泥路滿寨轉,或古樸、或現代的一幢幢民居花朵般點綴在山腰之間,一顆顆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

富村鎮黨政辦副主任範明冠對記者說,“這個地方原來回家相當的不方便,逢年過節我們都是自己買了車都回不了家,車都是放在村委會,然後年貨大包小包的都用揹簍,背了走四五公里路才能回家,現在修通路方便多了,直接車就可以開到家門口。如今的拉古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借道貴州省盤州市響水鎮至馬家橋的通村公路,硬化了2.1公里進村路,讓出行便捷通暢。拉古村民小組長田忠學介紹,窮了這麼多年,我們總算是過上好日子了。據富村鎮武裝部部長李良介紹,2019年是富村鎮公路建設中畫龍點睛的一年,共計投入了1.4億元完成了204個自然村,216公里的通村道路建設,同時,投入1500萬元,完成了富村鎮繞城2.9公里的道路建設,這一道路的建設,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扶貧攻堅工作中農村硬化路建設,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而且更是全縣廣大農民朋友的期盼。為此,富源縣各級幹部沒有任何理由懈怠這一民生工程,而是一個聲音唱到底、一個目標追到底,“五子聯動”齊努力、路通百姓感黨恩。富源縣的決策者們結合村情民意確定建設基調,堅持統一要求、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合理規劃佈局,優化路網構建,做到“向農民群眾居住較為集中、產業發展需要、連接主幹道路的地方佈局”、“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新農村建設的地方、與連接鄉村串寨、連戶路的地方佈局”。結合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盲目追求高標準,堅持“等級不在高而在實用、路不在寬而在便捷安全”,因村施策、量力而行,重實用、重排水、重防護,設計4.5米以上不同標準的路面寬度,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滿足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在建設過程中,採取全體總動員的辦法,用好群眾動力、政策活力、政府財力、創新之力、部門合力“五力合龍”的辦法,整合農業、林業、水利、菸草、扶貧、住建等部門行業扶貧政策發展資金,資源共享、形成合力、統籌使用、各記其功,“各做一道菜、共辦一桌席”,整體捆綁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有效破解了融資瓶頸的難題。與此同時,堅持“交通引領發展、交通優先發展”理念不動搖,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善於創新、務求突破,著力構建暢、富、美公路網絡格局。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在“暢”字上圍繞農村公路建設與鄉村串寨、連戶路結合,與高速、國省道建設相結合,形成農村公路路網與高速公路、國省幹線互通聯網的暢通路。在“富”字上圍繞農村公路與林業、礦產、旅遊、種植養殖等資源結合,與烤煙、魔芋、核桃、辣椒、畜牧等農業產業和工業園區建設、城鎮建設相配套,與陶園溪谷、勝境關、多樂原、古敢水鄉、十八連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相連接,建成資源開發路、產業發展路、旅遊精品路、群眾致富路。在“美”字上圍繞農村公路與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相結合,將農村公路建設成風景路、產業路,打造出中安街道海坪,勝境街道高路田,大河鎮官雞坪、小山坎,營上鎮半坡、清水溝,富村鎮黃土坡,老廠舍烏新村等宜居宜遊新農村,使其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

號角連營烽煙起,戰鼓催征馬蹄疾。建國七十年來,富源縣歷屆縣委政府領導都把公路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來對待,幹部群眾齊心協力,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取得了明顯成效。由於農民朋友對於公路建設的要求高,不僅希望修通公路,而且還希望修高質量的公路。對此,各級黨委政府制定政策,積極籌措資金,認真組織實施;交通部門認真規劃,嚴格把好質量關,出現了上下聯動、幹群合力修公路的喜人局面,而且還實現了“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的美好願望。

"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建國已是七十年,那些戰天鬥地,睡窩棚、啃土豆的富源公路建設者們已然被歲月洗去了青春顏色,然而他們身後那曾經蒼茫而貧瘠的富源大地卻被一條條進村入戶的公路串聯起來,水泥路、柏油路隨處可見、四通八達,密織的路網縮小了交流半徑、擴大了致富空間,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通村達寨的硬化公路讓城鄉居民越走越歡暢、越走越舒坦。

記得還在讀初中時地理老師就給我們講解過,世界上的萊索托王國、聖馬力諾共和國、摩納哥公國和梵蒂岡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而在富源縣就有這樣一個村子,村民出行需要借毗鄰的貴州省的道路通行、孩子們讀書也得借道貴州繞行到八公里外的村完小就讀,這個村子就是遠離富源縣城近百公里、被村民們冠以“孤島”“省中之村”的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自脫貧攻堅以來,拉古村打通了通村道路的最後一公里,再加上借道貴州的一公里,就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今,一路通百業興,道路的連通,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暢通的喜悅,而且也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近年來,農村公路不暢問題嚴重製約了富村鎮古木村委會拉古村等貧困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地方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由於受到交通條件的制約,導致經濟發展十分緩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前村民們仍然處在貧困線上,受盡交通閉塞煎熬的群眾無時無地不在盼望汽車開進鄉村來,山貨運到城裡去。

拉古村村民小組站田忠心告訴記者,“拉古村被稱拉古孤島,以往村民要想走到外面的話,必須是順著這個山樑,走2.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通公路的古木村,村民經常用梯子爬高上低的,賣豬都要綁在這個梯子上面,由四到六個人,端著順著這個山樑的小路走到古木村,通路的地方才能換成錢。”

村民範汝信告訴記者,“以前,滿是小毛毛路,做生意也好,我們以前,有錢交通也不方便,要拿了硬背,走興義就是兩天,用揹簍背了才到屋。(我今年)104歲,這個冬月間,滿105歲了,(路修好)高興得很,上去也便利,現在麼寬得很了,現在拿什麼也不會碰著,大車下來我們寨子頭還下得來,那些拉菜賣的也拉得下來。”拉古村四面環山,生存環境惡劣,吃夠了苦頭的村民們三年前硬是從村後的陡坡上千錘百鑽地鑿出了一條坑窪不平的蛇形公路,其中伴隨的艱辛、危險,年過百歲的範汝信老人可是記憶猶新,村民們等待了千年的期盼,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變成了現實。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連接貴州的一條五米寬的通村水泥硬化路隨山蜿蜒,沿途是高高的樹林,順坡而建的民居,長勢茂盛的各種農作物。曾經的拉古村是全縣聞名的貧困村,不通公路和自來水,山高坡都、地瘠人貧,家家窮得叮噹響,村民們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日子沒法過。拉古村,這個從古木走向富村,從富村走向富源,成了富源縣順利脫貧出列有力的佐證和最好的註腳。沿著平坦的連戶水泥路滿寨轉,或古樸、或現代的一幢幢民居花朵般點綴在山腰之間,一顆顆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

富村鎮黨政辦副主任範明冠對記者說,“這個地方原來回家相當的不方便,逢年過節我們都是自己買了車都回不了家,車都是放在村委會,然後年貨大包小包的都用揹簍,背了走四五公里路才能回家,現在修通路方便多了,直接車就可以開到家門口。如今的拉古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借道貴州省盤州市響水鎮至馬家橋的通村公路,硬化了2.1公里進村路,讓出行便捷通暢。拉古村民小組長田忠學介紹,窮了這麼多年,我們總算是過上好日子了。據富村鎮武裝部部長李良介紹,2019年是富村鎮公路建設中畫龍點睛的一年,共計投入了1.4億元完成了204個自然村,216公里的通村道路建設,同時,投入1500萬元,完成了富村鎮繞城2.9公里的道路建設,這一道路的建設,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扶貧攻堅工作中農村硬化路建設,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而且更是全縣廣大農民朋友的期盼。為此,富源縣各級幹部沒有任何理由懈怠這一民生工程,而是一個聲音唱到底、一個目標追到底,“五子聯動”齊努力、路通百姓感黨恩。富源縣的決策者們結合村情民意確定建設基調,堅持統一要求、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合理規劃佈局,優化路網構建,做到“向農民群眾居住較為集中、產業發展需要、連接主幹道路的地方佈局”、“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新農村建設的地方、與連接鄉村串寨、連戶路的地方佈局”。結合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盲目追求高標準,堅持“等級不在高而在實用、路不在寬而在便捷安全”,因村施策、量力而行,重實用、重排水、重防護,設計4.5米以上不同標準的路面寬度,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滿足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在建設過程中,採取全體總動員的辦法,用好群眾動力、政策活力、政府財力、創新之力、部門合力“五力合龍”的辦法,整合農業、林業、水利、菸草、扶貧、住建等部門行業扶貧政策發展資金,資源共享、形成合力、統籌使用、各記其功,“各做一道菜、共辦一桌席”,整體捆綁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有效破解了融資瓶頸的難題。與此同時,堅持“交通引領發展、交通優先發展”理念不動搖,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善於創新、務求突破,著力構建暢、富、美公路網絡格局。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在“暢”字上圍繞農村公路建設與鄉村串寨、連戶路結合,與高速、國省道建設相結合,形成農村公路路網與高速公路、國省幹線互通聯網的暢通路。在“富”字上圍繞農村公路與林業、礦產、旅遊、種植養殖等資源結合,與烤煙、魔芋、核桃、辣椒、畜牧等農業產業和工業園區建設、城鎮建設相配套,與陶園溪谷、勝境關、多樂原、古敢水鄉、十八連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相連接,建成資源開發路、產業發展路、旅遊精品路、群眾致富路。在“美”字上圍繞農村公路與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相結合,將農村公路建設成風景路、產業路,打造出中安街道海坪,勝境街道高路田,大河鎮官雞坪、小山坎,營上鎮半坡、清水溝,富村鎮黃土坡,老廠舍烏新村等宜居宜遊新農村,使其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

號角連營烽煙起,戰鼓催征馬蹄疾。建國七十年來,富源縣歷屆縣委政府領導都把公路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來對待,幹部群眾齊心協力,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取得了明顯成效。由於農民朋友對於公路建設的要求高,不僅希望修通公路,而且還希望修高質量的公路。對此,各級黨委政府制定政策,積極籌措資金,認真組織實施;交通部門認真規劃,嚴格把好質量關,出現了上下聯動、幹群合力修公路的喜人局面,而且還實現了“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的美好願望。

富源公路70年|路路相連結成網,心心相印奔小康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等會議發出了開展新農村建設、決戰脫貧攻堅、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號召,富源縣把通村公路建設作為推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具體舉措和抓手,堅持交通引領發展、交通優先發展理念不動搖,對照硬化路建設目標任務,從組織形式上著力解決“怎樣修路”的問題,結合縣情實際提出了“五子齊動修公路,幹群合力奔小康”的思路,為富源的公路硬化工作指引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一是縣級“定調子”。縣委政府抓住規劃龍頭,結合實際制定《“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通村油路建設規劃》、《扶貧攻堅公路行動計劃》等發展規劃,出臺《富源縣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有關政策規定》等文件,決心通過三年努力,著力在改善交通條件上實現新突破。

二是鄉鎮“揭蓋子”。各鄉鎮因勢而為,把公路硬化工作與優化縣域經濟社會空間佈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佈局有機結合起來,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實施轄區內硬化路建設。以鄉政府和村委會為實施單元,承擔土地調劑、房屋搬遷、青苗賠(補)償,組織群眾開挖土方等工作,保障了公路硬化建設順利進行。同時,為了確保公路建設順利推進、取得實效,縣四班子領導分別掛帥所掛鉤包保鄉鎮任指揮長、副指揮長,同時還分別掛幫一個項目承擔指揮、協調、督導等工作;抽調人員充實工程施工、項目監理等技術力量,財政每年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確保指揮部成為一個有人辦事、有錢做事、有權調度協調的責權機構,從而有效地推進了硬化路建設。

三是行業“挑擔子”。縣交通局著眼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抓統籌、抓規劃、抓技術、抓質量、抓落實。首先,統籌規劃交通路網,堅持標準合理、實用為先,合理確定技術標準和建設規模,防止規模過大,標準過高,好看而不實用,並出現力不從心,增加群眾負擔的情況;其次,通村油路規劃與整體路網相銜接,協調發展、分步實施,引導農民打破鄉(鎮)、村地域界限,合理佈局路線,儘可能做到干支線協調、大小路連接;再次,充分利用舊路,同步建設安保設施、客運班線,儘量減少新佔土地,防止大填大挖,注重節約土地和保護環境。

四是政府“鋪面子”。縣政府出臺有利農村公路發展的惠民政策,把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安”納入國民經濟計劃盤子和公共財政預算。近五年來,在爭取上級資金補助的同時,縣政府投入農村公路建設力度空前加大,投資不僅用於保證順利推進建設,同時還用於農村群眾投入公路路基開挖、路面硬化等工程項目的配套補助,進一步強化了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還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農村公路建設,使群眾從中得到實惠。

五是群眾“打底子”。“要我修公路為我要修公路”已成為全縣幹部群眾的共識和動力。全縣各地農村群眾採取“一事一議”方式,主動承擔土地調劑、房屋搬遷、青苗賠(補)償,組織投工投勞開挖土方,積極開展社會集資、捐款、捐砂石材料,以多種方式投入農村公路建設,此舉增加了農村公路建設投資,降低了硬化路建設的直接成本,發揮了農村群眾參與鄉村公路“建管養運”主人翁作用,夯實了農村“四好”公路建設的基礎。近四年投入到扶貧事項上公路硬化資金近10億元,四年建成的脫貧攻堅路累計達1227公里,交通運輸工作在脫貧摘帽這場不能輸、輸不起、只能贏的戰場上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曹振宇 明曉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