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然:撫順,千萬不要被城市分級摧毀我們的發展意志

撫順 新聞 經濟 歷史 能源 上海 廣東 撫順新聞網 2019-06-07
盧然:撫順,千萬不要被城市分級摧毀我們的發展意志

隔三差五,互聯網上就會出現一波新的城市分級結果。最初,撫順從二線城市滑落至三線城市;沒有幾年功夫,又從三線城市淪落至四線城市;最近聽說,又完了——撫順出現在五線城市名單裡了。我擔心,按照這個說法,用不了幾年,撫順就可能不在線上了。

速讀時代,沒人會真正關心城市分級、排行的依據。分級結果一出來,人們第一眼鎖定的是自己所在城市的名字在哪個線位上。“北上廣深”人是否關心這個我不清楚,但東北地區持續滑落的城市的人們看後發出“一聲嘆息”卻是真的。

這個相當於城市等級評定的報告是誰搞的?根據我所能檢索到的信息,很多次城市分級報告都來自於一個名為某“城市研究所”的機構,這並不是一個政府機構,而是某媒體旗下的一個城市數據新聞項目。在其官方網站上,很容易可以查詢到這家媒體的廣告聯繫電話。

這個“城市研究所”不僅在網絡媒體上發佈城市分級、排行結果,還製作其他新聞。如《上海哪裡還能再開電影院?》《你所在的城市也有一座CBD嗎?》等依據城市數據製作的新聞。當然也有其他,如:《吃個午飯怎麼就那麼辛苦》等。

至於該研究所所做出的城市分級、排行報告,其數據來源是否準確,分級方法是否科學,分級過程是否客觀,分級結果是否能夠真實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發展狀態,我們暫時還無法給出結論。

2014年10月,國務院曾發佈一個《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通知說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比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截至目前,以魅力指數、競爭力等進行城市分級、排行還未見國家標準。

互聯網時代,“能人”輩出。不僅某“城市研究所”能夠做出城市分級這樣的鑑定,就連有些網友也憑感覺像模像樣地做出全國城市排行榜,並也能在網上迅速瘋傳。這種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警惕。

必須承認,城市分級本身不是問題。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徐康寧教授認為,“城市本來是沒有級別的,但是從研究角度,是可以對不同城市具有的功能差別及其在世界和區域社會中的影響加以分級的。”問題在於,頻繁對城市分級、排行並進行廣泛的大眾化傳播,我們似乎看不出是出於研究目的。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行為更像是對東北一些四、五線城市的一種唱衰,因此產生的負效應不可小視。

以撫順為例,當前正處在城市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城市“級別”的持續淪落,勢必嚴重打擊人們的發展信心。城市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這些年,撫順人才、人口,特別是年輕一代呈快速流失狀態,客觀上又為城市轉型增加了新的難度。在一、二線城市間進行人才爭奪的血拼中,撫順根本不具備參戰資格。如此下去,又何談實現轉型振興?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人口的流動是自由行為。但是,這種分級與排行的大眾化傳播,在客觀上卻起到了加速流失的作用。去年末,中央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為一個重點任務,提出要努力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但我們從上述做法中,卻看不出任何能夠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

我們必須看到,撫順已被定義為是資源枯竭型城市,但是,並不能說資源枯竭是導致撫順衰落的唯一原因,其中有著極為複雜的歷史成因。新中國成立以後,撫順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現代化工業佈局的主戰場,一度被列為國家直轄城市。據說當年撫順一個城市的GDP相當於一個廣東省。

那麼,撫順為什麼會衰落?這幾年已經有太多的專家、學者來為東北診脈、支招。什麼開放意識不強,體制機制不活,營商環境不好等等。我承認這些都是基本事實,但是關於撫順的衰落,我認為還有一些深層次原因被忽略了,簡單說——

其一,計劃經濟時期的產業佈局,在國際化產業分工中被肢解。至上世紀80年代,撫順按照國家的計劃安排,陸續完成了鋼鐵、鋁、石油、機械、輕紡、橡膠、汽車、電子、服裝等非煤炭產業佈局。打開國門之後,發達國家的先進的產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給在計劃經濟體制中堅守的撫順造成致命一擊,無力對抗。這才能解釋為什麼當年撫順那麼多國企會集體覆沒。

其二,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不斷探索中進行並取得成功的。開放之初,撫順扮演著穩定開放的“壓艙石”角色。1984年,國家還在探討是以計劃為主還是市場為主。以當時來看,重要的原材料,重要的生活資料,還得由國家控制,只有最簡單的日用小商品、針頭線腦之類型的產品可以讓市場去調節。當時的撫順,正是這些重要原材料的生產基地,而恰恰是那些針頭線腦,成就了南方一些城市,在此過程中,他們有了原始積累,樹立起市場意識和並學到了本領。

“鋼材78∶22;煤炭92∶8;石油83∶17;水泥64∶36;食品類59∶41;服裝類59∶41……”——這是1985年前後,國家根據市場需求量確定的計劃內商品和計劃外商品的銷售比重,每組數字前者是計劃內比重,價格由國家指定;後者是計劃外比重,價格由市場決定。撫順的真正開放,是在國家逐漸完成“價格雙軌制”改革之後。

軍事戰爭講究心理戰、輿論戰,勇士出征前要開誓師大會、喝壯行酒,其目的是削弱對方銳氣,鼓舞自己的士氣,提升必勝信心。城市發展也一樣,一個城市如果持續被唱衰,持續被淪落,很難激發起人們的鬥志。從這個意義上說,撫順人不要太在意網絡上的城市分級和排行,無論怎麼分,怎麼排,我們的日子都要繼續,我們的城市都要向前發展。

6月3日,撫順市委開了一個常委會。會上說,“撫順人要研究撫順的事、撫順人要關心撫順的事、撫順人要把撫順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其實,這不是官話,是實話。如果我們自己都對城市發展失去了信心,還指望誰能拯救我們的撫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