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若波羅蜜多心經 解說

佛教 觀音 波羅蜜 惠能 聞雨在路上一起吃 2017-04-11

By 馮老師

觀音講述自己成佛的經歷,如來佛說,入佛的法門有很多種,觀音的法門最為方便,所以命人記下來此段經文。

【觀自在菩薩】

這個菩薩在觀自在,因為在思考真理的時候,往往可以參一個話題,觀自己在哪裡。所以觀世音首先是觀自在菩薩,他花了很長時間去觀想: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在哪裡,觀想自己從哪裡來。

如果我們認真觀想自己的時候,會發現我們身體的每一寸皮膚,每一個器官,每一部件都不是自己的。

我們把身體拋開,去看到腦子裡種種念頭,發現念頭只是念頭。裡面有一個我,有一個自己的名字,那也只是念頭中的一個詞語而已,仍然找不見我的存在。那我到底有沒有意義呢?

他發現,所謂沒有我並不是沒有我,我只是萬事萬物的一個變化的一個樣子,被命名,被記憶,所以看到了無常。

佛教裡面講,每一瞬間,就是一眨眼,會有200多個瞬間產生,在這麼個時間階段裡,這世間萬物都會呈現一種和上一次完全不同的形狀,裡面充滿了變化無常,我也是其中一個變化之一 。

所以說小時候的我並沒有丟,父母也沒有丟,只是有一部分變成了我現在這個樣子,講的是無常,講了無常以後就發現,沒有獨立的自我。

因為此刻的我,所謂的我,是跟周邊的空氣,過去很久的祖先,昨天吃過的一粒米,全部融為一體的,即使在此刻也跟外面充滿了交換 ,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分離。

觀自在菩薩真正的核心要義就兩點,一個是無常,一個是無我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若蜜多時】

觀自在菩薩在進行很高的智慧思考的時候

菠蘿菠蘿蜜多,是最高的智慧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在佛教裡面,分解之後人就是由這五蘊組成。

【色】我們自己的身體是個色,我們感受外面,給他命名的形狀, 山水都是色。

【受】然後就會有受,我們通過眼耳鼻舌身,跟外界發生關聯時,會有一個明確的感受:皮膚有冷熱,眼睛有色彩和形狀,耳朵有各種聲音 分為眼色,耳色。都會帶給我們一些感受。

【想】感受之後我們自然就會開始去想,因為我們腦子裡寄存了很多概念,會把這感受經過轉化就有了想法,有了想法就可能會形成意願。日常的時候我們對一些普通感受是沒有形成意願的,就是無覺受。

【行】但是如果太冷了,我們想躲起來,如果很溫暖,我們想多接觸,這是我們行動的意願,這是行。

【識】每次意願行動產生或沒有產生,我們又形成了新的觀點,又留存在腦海之中。

這就是佛教裡面的對人的分解。每個人都是色受想行識組成的。

其實佛教裡面很注重精神,或者在觀想時候發現精神佔得比重太高了,用了受想行識四個關鍵詞。

照見五蘊皆空,五蘊講完,但是發現五蘊都是空的,沒有獨立的我。

用的是照見,而不是學習和得到,照見的意思是,就是說他本來就是空的,只是被你發現了而已。

【度一切苦呃】

發現五蘊皆是空的時候,所有的苦呃苦難都已經沒有,不存在了。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舍利佛,我們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常的和無我的。

我們看到的山,不是一個獨立的山,也不是一個不變化的山。

我們叫它山,只是為了方便,其實他每一刻都和下一刻不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此看來,我們見到的聽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沒有不同,都是融為一體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我們反觀大腦的裡的思緒,發現也是無常無我的。

【舍利子是諸法空想,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是讚美空,一些東西的喪失其實都是我們的觀點而已,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消失。

不生不滅,沒有生滅。

不垢不淨,沒有髒和乾淨。因為髒和乾淨就是分了。蒙了灰,就把灰和被蒙了灰的東西分離了。如果這萬物一體,又何談蒙了灰。

不增不減,沒有多與少。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連眼耳鼻舌身都是我們命名而已,都是不真實存在的,何況我們看到的藍天白雲,看到的他人。這些被命名的東西都是假的,都是空的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界到意識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一個空間的概念。

從看到到想法,沒有看到的東西也就談不到意識和行動,並不是不會沒有意識,

我們還會有念頭,但是佛教告訴我們可以離開這個念頭,不要認為這個念頭是百分之百,要疏離他。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是時間的概念,從一出生的時候是無明的狀態,後來慢慢進入到很多狀態,

直到有一天你的生命會離開,所以從無明開始,到老死結束。

但是如果看空之後發現,哪裡有無明和無明的界限,哪裡有老死和老死的界限。

【無苦集滅道】

佛教來講四俗法的時候,首先講的是苦集滅道

【苦】說人本來就會受各種苦,要有生老病死,要有別離,每一份得到有會有失去,所以人生是苦

【集】將苦做同類項合併,看他本質的原因,就發現都是源於我們無盡的慾望,我們因捨不得放下來一切,這就是集

【滅】就是滅掉慾望之後,就會得到大道

但是真正的看到事物的本質,看到事物的無常無我之後,都沒有我存在了,何談苦集滅道。

當年六祖慧能,擔柴路過山上,就聽了一句話就得了道,那句話叫“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你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時候,再來生出來的心,就是如來之心。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已經發現無需智慧了,智慧已經到了最極致或無需增加的狀態。因為沒有什麼再增加的了,心裡就立刻生了菩提心。菩提心是一顆智慧七竅玲瓏之心。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憂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裡會放鬆,腦子裡沒有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之後就是一些讚美的話,最後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最後要告訴我們要隨時離開那些雜念,到真實的無常無我的萬物一體的真實狀態,希望每個人都去到那個狀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