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的故事》序文

佛教 釋迦牟尼 菩提樹 羅睺羅 金剛山光亮禪師 2017-06-23

《阿含經的故事》序文

《阿含經的故事》序文

茅廬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位大智者帶著學生們雲遊在天地之間。他們,或在大樹下參禪悟道,或在講堂講經說法,或在人間乞食化緣,世間萬有之真理就此緩緩流出,直到如今,直到未來。

這位大智者名叫悉達多,出生在國王之家,身為太子,早年文韜武略,天下無雙,而後因見到人間有生老病死這自然現象而發願找到了脫生死不再輪迴的解決方案。而後在兒子羅睺羅誕生不久之後就在半夜時分拋棄世間一切榮華富貴父王妻兒出家修學,在長達六年的艱苦修學過程中,吃盡世間苦頭,熬盡人間種種折磨,最終都無功而返,徒勞無功,最後只好放棄,而遵循中道,最後在菩提樹下禪修長達七日七夜而參透生死,功德圓滿,成就佛位,名號為釋迦牟尼如來。

而後長達在四十九年中一萬七千多個日日夜夜裡,釋迦牟尼佛如來足跡遍佈在整個印度大地,在講經說法的過程中,總是以了脫眾生生死苦海為導向,根據相應根器介紹相應方法使之能夠朝著涅槃境界靠近,或使人出離三界不再輪迴,或使人往生天界,或使人往生在善道,或使人大徹大悟而得以證得聖果,無一例外都獲得了世出世間的大利益。

經中說:佛陀之所以出世,實為示佛知見,為度脫眾生不再輪迴為根本,為眾生不再經歷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努力。是以,佛陀講述的經法無一不指向這終極目的。所謂的佛法,無外乎指的是佛陀傳承講述的離苦得樂之種種解決方法。這種種方法無外乎四種,一種是成佛的方法,一種是成就辟支佛聖果的方法,一種是成就阿羅漢聖果的方法,一種是往返人天不墮惡道的方法。而四大阿含經所記載的佛法,無一不是後兩種。在阿含經中,佛陀開示了茫茫眾生之所以會輪迴在三界六道,都是由於受外界誘惑而生貪愛,由於無明的覆蔽,而不知萬有的絕對真相而放縱慾念,從而追求世間萬有進而輪迴在三界六道之中。因為三界萬有無不處在無常變易的自然規律之中,半點也由不得自己,是以帶來的只是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痛苦。而有情眾生要想不再經歷輪迴,就必須觀照世間所有一切的絕對真相,斷除所有的無明,徹底剷除所有慾念和貪愛,不再追逐於外境,從而止息所有妄念,使得本心迴歸本來清淨的本來面目,證入到不生不滅寂靜清涼的涅磐境界。也只有在那涅磐境界,才真正算得上是極樂境界。

佛陀講經說法,有情大眾根據自心根器一音各解。願這本書能夠為有緣讀者帶來全新不一樣的感受,從而找到自己的修學之路,進而登陸自己的理想彼岸。

這套叢書的問世,得力於釋迦牟尼如來的大力加持,廣大菩薩的慈悲加護,天龍八部的護持,得到了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秦和平、《中國宗教》雜誌社李嶷、北京天利集團董事長張玉平、宋文明等廣大善長仁翁的大力支持,還有那些默默無私奉獻在臺前幕後為之身心辛勞付出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也將這弘法利生的無上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祈願三塗休息,國泰民安,邪見眾生,迴歸正道發菩提心,持此功德,願供六道有緣眾生皆安住極樂,不再輪迴。

對於阿含諸經的重要性,光亮制頌曰:

學佛不讀阿含經,縱然努力也不成。

離苦得樂之正法,無不在那示路徑。

就算要去極樂境,不讀阿含白費心。

不斷世間情與愛,焉能見佛逍遙行。

由於光亮才疏學淺,根基又差,解讀佛法難免有不到之處,還望諸山長老高僧大德廣大菩薩本著慈悲心腸批評指正,光亮在此謝過並從善如流,虛心接受。

菩薩戒佛弟子光亮沐浴於積慶寺金山禪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