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對我們的現實人生有什麼啟示(三)

佛教 雞湯 文化 妖精 2017-06-16

唸誦藥師如來的名號,讓每一聲誦唸都化作春雨澆熄內心的煩惱之火,那麼就會還歸到清淨平和的身心狀態之中。而人心的本質就是清淨平和的啊,只是我們把太多的心思都花費在了外部世界,很少留出時間讓自己去觀察內心、省思內心。

藥師如來的第十一大願為“得妙飲食願”。經書中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為了維持生活,人們總要做出種種努力,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可能過著困頓的日子。但為了生存下去,很可能就會不擇手段地求取衣食等生活物資,因而就會造下惡業。不論是因為生活所迫,還是內心不明道理,凡是那些由於生活沒有著落而做下錯事的人,如果依照經書的教導去生活,一心誦持我的名號,那麼我就先從最為現實的層面進行幫助。比如讓他衣食豐足,再進一步地勸導他修習正道,用佛法來開啟智慧,最終實現身心安樂、生活安定。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對我們的現實人生有什麼啟示(三)

實現生活層面的安定,這還是初步的豐足;能夠通過修習佛法得到無上智慧,這才是最徹底的救濟。藥師如來的這一大願可謂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如果人們生活物資都不充足,那就很難再有信心去修行。藥師如來針對這一現實問題提出自己的誓願,也說明現實人生的安樂非常重要,同時也說明藥師如來內心的慈悲和柔軟,是世人難以想象的。

藥師如來的第十二大願也稱“得妙衣具願”,經中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那些生活貧苦的人,長期缺少飲食衣服,暑熱的時候被蚊蟲叮咬,天冷的時候不能禦寒,更不要說種種裝飾品了,這樣的日子真是晝夜都很苦惱。因此,藥師如來才發願說當他將來證悟之後,能夠使一切貧苦的眾生都能得到美妙的衣服穿戴以及種種娛樂、賞玩之物。

從以上所講的這十二大誓願來看,我們可知,藥師如來確實是大慈大悲的,他悲憫一切眾生,每一個誓願都以利益他人、救助他人為出發點。

誠然,我們很難發下這樣深重的誓願,但我們卻可以身體力行地實踐慈悲的理念。

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懷和心念,也是最強效的治癒力量。所以,我們不妨把踐行慈悲看作為一種擴展心性、療愈身心的方法。

以上,就是藥師如來在因地修行時所發的十二誓願。之後,世尊又講到藥師如來所在的佛土是如何的清淨莊嚴:那裡,沒有任何痛苦,至於種種障礙乃至於痛苦的音聲,就更不存在了。經書中說淨琉璃世界中“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對我們的現實人生有什麼啟示(三)

在藥師如來的這個世界裡,地面以琉璃寶鋪成,用金繩來分出地界,至於城牆、宮殿、樓閣、飛簷和窗戶,都是用七寶建成。可以想見,這個世界既清淨又美麗。最重要的是,這裡的眾生一律平等,根本不像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攀比,時刻都有比較。一旦有了攀比與比較,人的內心就會生出煩惱來。

可是,在藥師如來的清淨佛土裡,這些不愉快就不會發生。首先,根據經書中的說法,淨琉璃世界的各種資產是非常豐富的,每個眾生都不缺少什麼。其次,這裡的大眾相處得十分和睦,沒有嫉妒和攀比,也沒有相互之間的猜忌和欺壓。最重要的是,這裡的眾生能夠接受藥師如來的教化,非常明白事理,活得智慧又通達。

那麼,我們如果也想生活得安樂幸福、智慧通達,就一定要到那麼遙遠的淨琉璃世界去呢?其實,如果我們老老實實地按照經書所開示的方便法門來認真修行,那麼自己眼前的世界就是清淨安樂的。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對我們的現實人生有什麼啟示(三)

根據經書中所傳達的方便法門,我們不僅要重視現實生活中的生存問題,更應該選取健康、清淨、美好、莊嚴的生活。經書並不否認眾生的物質需求,除了重視衣食住行用這些物質資糧的重要性,還涉及到正當的娛樂活動以及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物質層面與心靈層面都涉及到,並格外地強調人們應當注意思想認識的正確性,而這種正確性則著重指的是心念的正面性。

藥師如來所發誓願的出發點就是讓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安好,我們不妨把心量放開,既承認人生中缺陷和障礙的存在,但又能張開雙臂擁抱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