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都到這時候了你還不知道這些?還想不想順產了?!

懷孕後,不少準媽咪變成了十月皇后,無論做什麼只要舒服就好。殊不知,有時候孕媽覺得舒服的事情,胎兒卻感到非常難受。啥,你還不知道?今天,就和各位孕媽咪好好聊聊吧!

孕晚期:都到這時候了你還不知道這些?還想不想順產了?!

採用仰臥睡姿?NO!

仰臥是孕早期媽媽都會選擇的睡臥姿勢,它不但能防止孕媽咪後背和脖子的疼痛,讓孕媽咪保持一定的舒適度,還能降低體內胃酸返流的機率。

不過,到了孕中晚期,準媽咪就不要仰臥睡了哦。因為孕中晚期採用仰臥的睡姿,體內的子宮會壓在主動脈上,使子宮內的供血量變少,不但會影響胎兒營養的供給,還會不利於胎兒的生長髮育。

所以,在孕晚期準媽咪採用左側臥睡姿較好。因為左側臥睡姿不但能糾正子宮的右旋轉程度,還能改正胎位,有利於寶寶的發育。另外,準媽咪還可以準備一個孕婦枕,既能調節睡姿,又有助於孕期睡眠。

孕晚期:都到這時候了你還不知道這些?還想不想順產了?!

習慣性叉腰?NO!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身邊的孕媽咪都有叉腰這個習慣。她們認為叉腰除了能讓腰部舒服,還可以減輕腰部的力量。殊不知,在孕期叉腰是不對的。

因為孕媽咪長時間叉腰不但不能緩解腰部的不適感,還會因為這種不良的姿勢導致腰椎負擔增加,引起腰部痠痛,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腰椎盤突出。

所以,如果想要緩解孕期腰痛,孕媽咪可以選擇託腹帶。它不但能起到託腹的作用,還能減輕腰部力量。

喜歡蹺二郎腿?NO!

其實,無論是孕媽咪還是普通人,長時間蹺二郎腿都會引起骨盆、腰椎偏位等問題。不僅會導致腰痛、腰椎間盤突出,還有可能會讓胯部變形。

其次,孕媽咪蹺二郎腿還會讓腹中胎兒受到壓迫,影響胎兒發育和孕媽咪順產。

所以,孕媽咪要改掉蹺二郎腿的習慣。同時,長時間久坐的孕媽咪也要適當走動一下,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

用過熱的水洗澡?NO!

不少孕媽咪睡前都喜歡洗個熱水澡,認為可以放鬆身體,更好的進入睡眠。卻不知,洗澡水溫過高不但會使胎兒腦細胞受到傷害,還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

另外,孕媽咪也不要因為洗澡舒服而長時間待在浴室。因為在洗澡期間,浴室溫度逐漸升高,空氣減少,孕媽咪容易出現頭昏現象。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從而傷害到胎兒。

所以,孕媽咪洗澡的水溫要控制在27℃~37℃,而洗澡的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為佳。同時,孕媽咪記得使用專門的洗護用品,切忌使用普通洗護用品。

嗯~以上的內容相信各位孕媽咪都瞭解了。那麼,在接下來的孕期裡,準媽咪就不要再隨意做任何事情了哦!

孕晚期:都到這時候了你還不知道這些?還想不想順產了?!

孕婦睡眠不好怎麼辦

當孕婦出現好幾天都睡不著的情況的話,不妨從以下的幾種方法來改善。

睡前準備

1、增加枕頭

適當增加一點枕頭的高度有利於改善睡眠。還可以用枕頭來支撐腹部和背部,放一個枕頭在腿部之間可以承託下沉的背部有助入睡。

2、洗一個舒服的澡

睡前洗一個舒服的澡能使全身放鬆,有一定的催眠作用。冬天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足部保暖,可以泡腳改善,還能請家人幫忙熱敷和按摩來防止抽筋。

3、睡前3-4小時內不宜運動。

睡覺前運動會讓人的精神變得興奮,不利於睡眠。孕婦可以在白天適當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如舒展肢體、瑜伽、按摩和深呼吸,這樣有利於晚上睡眠。

4、放鬆心情

懷孕期間保持愉快輕鬆的心情對胎兒發育能起到積極作用。實在睡不著,可以看看報紙或書,不要強迫自己睡覺,這樣反而會讓自己變得緊張。還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一方面有助於胎教,另一方面也能使你心境平和、安靜入睡。

5、白天少睡

女性懷孕後,精神乏困,身體也變得更不想動,於是個別孕媽媽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白天睡太多,晚上就容易失眠,所以孕媽媽白天應該找一些其他的事情來緩解嗜睡的現象,白天儘量少睡。

睡前飲食

1、睡前不喝咖啡、茶,油炸食物、難消化食物。尿頻嚴重時,上午多喝水,下午和晚上少喝水。睡前吃適量的點心,能防止隔日醒來頭痛。少吃精澱粉食物,如白麵包、白米飯、甜食等。

2、牛奶加點蜂蜜,有助於入睡,但要提前兩小時喝。高蛋白零食提高血糖水平、防做惡夢、頭痛、發熱。

孕晚期:都到這時候了你還不知道這些?還想不想順產了?!

入盆

入盆是指在妊娠晚期,胎兒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中,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使其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從而其身體的位置得到固定。

什麼時候入盆?入盆後多久會生?

妊娠接近尾聲,準媽媽腹中的寶寶也開始為出生做準備了。他(她)會慢慢地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等待出生。入盆標誌著分娩已拉開了序幕。通常,初產婦在36周左右入盆。

初產婦入盆後2-3周可能分娩,而經產婦往往是入盆後即開始分娩。準媽媽可通過加大運動量(主要是散步、爬樓梯)的方法幫助寶寶儘快入盆。

怎麼能感覺出來寶寶入盆了沒有呢?

一般來說,寶寶是否入盆,要經過產前檢查才能確定。不過準媽媽也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覺。

肚子凸起部分和以前相比靠下

寶寶入盆後,準媽媽會發現肚子凸起的部分靠下了。

腹部發緊和墜痛感

當胎兒入盆時,不少孕婦常會感到腹部陣陣發緊和有墜痛感。

胃部不適緩解

隨著寶寶的慢慢下降,準媽媽以前被頂著的胃部會感覺沒那麼難受了,灼燒感會漸漸消失。

尿頻

胎兒入盆後更加壓迫到膀胱,導致尿頻的症狀更加明顯。

便祕、宮頸口脹痛

入盆後寶寶頂著骨盆會引起便祕、宮頸口脹痛等情況的出現。

水腫、腰腿痛等症狀加重

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只要沒有破水、見紅、宮縮頻繁等臨產症狀,準媽媽就不必過於擔心。

孕婦常散步利於胎兒入盆

散步是一項非常適合孕婦的運動。即使在懷孕前你不喜歡運動,懷孕後也要經常散步。

散步可以幫助消化,促進血液循環。在懷孕晚期,散步能幫助胎兒下降入盆,鬆弛骨盆韌帶,為分娩做準備。在產程中散步,可促使胎頭由枕後位或枕橫位旋轉成枕前位,使分娩更順利,加快產程進展。

孕晚期:都到這時候了你還不知道這些?還想不想順產了?!

這種呼吸法利於快速順產

1952 年,法國產科醫生拉瑪澤(Lamaze)先生研究了一種可以為產婦減緩分娩疼痛的方法——拉瑪澤分娩法,造福了人類。

使用這種呼吸法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將生產的疼痛降低至人體可以忍受的程度。順產分為三個產程,在不同的產程中使用調整呼吸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減輕疼痛。

順產的第一產程是從臨產宮縮剛剛開始,一直到宮口擴張到10釐米(通常稱為“十指”)。

第一產程的初步階段

也就是子宮收縮的初期,收縮程度較輕,每次收縮時間為30-50秒,間隔5-6分鐘,此時子宮頸開口2-3釐米。

在這一階段呼吸的方法為:

完全放鬆

眼睛注視一定點

由鼻孔吸氣,嘴巴吐氣,腹部保持放鬆

每分鐘6-9次吸氣和呼氣,每次呼吸速度平穩,吸入及呼出量保持均勻。

下面教大家一個口令,方便練習和記憶

收縮開始後:吸、二、三、四、呼、二、三、四(重複6-9 次)

第一產程加速階段

此階段是分娩最久、最辛苦的階段。子宮2-4分鐘收縮一次,每次約60秒,子宮口開大4-8釐米

呼吸方法

完全放鬆

眼睛注視一定點

由鼻孔吸氣,嘴巴吐氣

隨子宮收縮之增強而加速呼吸,隨子宮收縮減慢而減緩呼吸。

口令:

吸、二、三、四、吐、二、三、四

吸、二、三、吐、二、三

吸、二、吐、二

吸、吐、吸、吐、吸、吐

吸、二、吐、二

吸、二、三、吐、二、三

吸、二、三、四、吐、二、三、四

第一產程轉變階段

此階段收縮強烈且頻率高。子宮收縮時間為60-90秒,每30-90秒收縮一次,子宮口開大8-10釐米

呼吸要點

微張開嘴巴吸吐(發出“嘻嘻嘻”的聲音)

保持高位呼吸,在喉嚨處發聲

口令:

嘻嘻嘻嘻吐

嘻嘻嘻嘻吐

嘻嘻嘻嘻吐。。。。。。

第二產程:寶寶娩出階段

呼吸要點

大口吸氣後憋氣,往下用力

頭略抬起向肚臍看,下巴向前縮

儘可能憋氣20-30秒,吐氣後馬上再憋氣用力直到收縮結束

口令

吸氣,憋氣,向下用力,用力。。。吐氣

吸氣,憋氣,向下用力,用力。。。吐氣

。。。。。。

最後要教給準媽媽的一個呼吸方式是哈氣運動,這種方法適用於胎兒即將娩出的時候,這個時間你會不由自主想用力,但是這個時間如果不控制用力的話,會因為衝力太大,造成會陰撕裂。這時醫生會告訴你不要用力。

要想控制自己不用力,就可以使用哈氣運動,嘴巴張開,像喘息式的急促呼吸

口令:不要用力,哈氣!

上面的呼吸方法,準媽媽需要在預產期前幾個星期就要開始練習,經過練習,在分娩的時候運用這些呼吸方法就能有效減輕疼痛,還能有效地避免會陰撕裂哦。

孕晚期:都到這時候了你還不知道這些?還想不想順產了?!

產後坐月子

只要生過寶寶的媽媽們,肯定都聽過這句話:月子裡需要格外小心,否則就會得月子病的!是的,月子病確實讓許多媽媽們聞風喪膽。但是隻要經過好好調理,不但可以遠離月子病,而且還可以讓媽媽們變得更漂亮。 產後如何才能做到科學護理?這是讓很多產後媽咪都覺得很棘手的一個問題。平時我們知道的不正確的護理觀念又有哪些?今天,就為大家講解一下產後護理方面有哪些不正確的觀念,希望新媽媽們能引以為戒,更科學地做好月子。

一、個人衛生不注意

對產婦來說,月子裡適當地洗頭洗澡非但不會影響身體恢復,而且是很必要的步驟,否則會增加產後感染的可能性。傳統坐月子“不能洗頭洗澡”,主要因為以前生活條件有限,家裡沒有裝暖氣,而產婦抵抗力差,洗澡時如果不注意保暖,洗頭後沒有及時吹乾頭髮,會增加患產褥期感冒的概率。而現代人家家都有保暖條件,無需再遵循以前的舊制。對順產媽咪來說,一般產後三四天就可洗澡,對剖腹產媽咪來說,一般要一到兩週傷口癒合後便可洗澡。

二、喝過多濃湯

很多媽媽們生產之後,婆婆就會煮一些下奶的湯給產婦喝,其實產後最忌的就是大補。產後補身體應該要循序漸進,不能夠一開始就大補,剛生完的孕婦是非常的虛弱的,腸胃還一時的無法接受這些油膩的食物,所以產後第一週應該以清淡為主,等腸胃慢慢的適應之後,再換成補品。

四、長時間躺著不走動

生完孩子之後,體力的消耗是很大的,為了恢復體能,很多老一輩的都會讓產婦生完孩子之後,躺在床上多休息,這一趟可能就是十天半個月。但是科學證明,產後產後應該要儘快下地走動。假若產婦要是長久臥床不動,很容易導致脫垂,對產後的恢復是非常的不利的。而且這非常影響惡露的排出,所以建議媽媽們在產後一天左右就可以坐起來,到第3天左右就應該下床走動走動了。

五、不保護好關節

月子裡不能光腳、不能穿涼鞋或高跟鞋。孕期由於激素的影響,全身的韌帶都會變得鬆弛,產後體質較弱的新媽咪應注意保暖。產後不宜過早穿高跟鞋,容易增加跟痛症發生的機率。新媽媽月子期間對各種關節的保護一定要用心,餵奶時披個外套,腰部用毯子護著,並學會偷懶,月子期間關於寶寶的事情大多都可以讓婆婆和老公做,例如換尿布、洗衣服等等。

六、 水果不要煮熱吃

老一輩總是不斷的提醒產婦不能吃涼吃生的東西,即使是水果也不行。其實這又是一個大大的誤區。熱或烹煮過的水果營養流失很多,對乳汁分泌的營養有很大影響。只要新媽咪胃腸沒有不舒服,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大有好處,尤其是便祕的新媽咪。吃時注意衛生就好了。

七、小心護理傷口

手術後2周內,要避免沾溼腹部的傷口,應該禁止全身的淋浴,而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傷口未癒合前請勿弄溼或弄髒,萬一弄溼的話,必須立即擦乾,並塗上優碘。每天沖洗外陰1~2次,注意不要讓髒水進入陰道;傷口較平的人使用透氣紙膠帶,若是易過敏、易產生瘢痕體質的新媽媽,則可按醫師指示,使用硅膠。如果傷口發生紅、腫、熱、痛,不可自己隨意擠壓敷貼,應該及時就醫,以免傷口感染延誤治療,使整個產假都 “泡”在傷口處理上。

八,產後注意腹部保養很關鍵

很多產婦聽人說,生完寶寶以後,肚子會自動回覆到孕前,不用在意。實際上對於一個平常人來說,腹部就是最容易長贅肉的地方,更別說產後媽媽們了。

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科普一下,新生媽媽要注重這些,不然影響健康,沒有月子病哦。而對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束縛腹部能夠防止內臟下垂,幫助子宮復舊,也能夠對體型的恢復有幫助,但是,必須得使用專業的。很多新媽媽為了方便哺乳,經常選擇在家不穿內衣,這是錯誤的,哺乳期不穿內衣,會導致胸部下垂,外擴,大小乳,要穿專業的哺乳內衣,不要圖便宜那種不好的哺乳內衣,那種會把胸部弄變形和下垂 專業哺乳內衣能保護好胸部 胸部對女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哦。

九,保持一個好心情

產後抑鬱是很多新媽都會遇到的。想象一下,產婦歷經千辛萬苦生了寶寶,全家人包括老公都去忙著抱小孩,把產婦一個人晾著,也難怪產婦會抑鬱。此外,新媽剛上線,常常會因為帶孩子累得睡不著睡不香,如果老公“不靠譜”,那真的是呵呵噠了。即便是這樣,產婦也要堅強,保持樂觀心態。建議家裡人都關心產婦,不要只圍著孩子轉,要給產婦更多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