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資產企業應規避“暴風”風險'

"

輕資產的創業型公司過度依賴創始人個人判斷,導致公司方向搖擺不定、風險隨著市場的“暴風”飄蕩——馮鑫的際遇,印證了這點。

7月28日,上市公司暴風集團公告稱,身兼大股東、董事長、總經理等數職的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而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由於公告語焉不詳,現在尚不能斷言馮鑫是涉嫌與上市公司直接相關的經濟類犯罪,還是純粹的個人犯罪行為。但無論如何,這必然成為公司已經開啟很久的破財“暴風”的新高潮,今日跌停或許只是個開端,股民的財富後續還不知又會蒸發多少。

馮鑫,互聯網初代創業者,2007年收購的“暴風影音”一度成為首選的視頻播放器之一。但比起“暴風影音”的影響力,馮鑫在資本市場上掀起的那場“風暴”來勢更猛。

2015年3月,暴風集團上市,正值股災前的市場整體“暴風”期,暴風集團一度連續報收34個漲停板,可謂一代“妖股”。其間股價從發行價7元多,暴漲到不可思議的327元,公司市值也曾突破400億元(目前不到19億元)。

然而,公司上市前3年的淨利潤卻只在3千萬到6千萬元間浮動,實在撐不起這一千倍的市盈率。雖然自稱科技公司,但公司的起家手段是視頻廣告,後來陸續推介了諸多新名詞,如VR、大娛樂、暴風電視、暴風魔鏡等。

隨著馮鑫被採取強制措施,28日暴風集團同時公告這一事項,虧損嚴重的硬件子公司暴風智能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即其是盈是虧都與上市公司無直接關聯了。“智能硬件”曾經是馮鑫寄予重望、期待掀起“暴風”的關鍵基地,但這2年來卻是公司鉅虧的主要源頭。所謂科技公司的願景沒有實現公司的夢想,卻帶來了現實的窒息。

比起賈躍亭,馮鑫在金融圈跌得更慘。當年暴風正強時,發起了對海外體育版權公司MPS的收購活動,多個金融機構捲入,總金額高達52億元。由於收購前的盡職調查的粗疏等原因,這筆投資如今幾乎打了水漂。

在與當年的合作伙伴的官司扯皮中,暴風已經開始收到了敗訴判決書,如5月被法院判決要支付7億多元回購金。6月以來公司已經4次“榮登”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即俗稱的“老賴”,成了法律“暴風”的直接重擊對象。

後馮鑫時代的暴風集團,也許回到軟件和廣告業務還能續命。但到2018年底,暴風集團的虧損已經高達11.23億元,流動負債16.6億元。2019年一季度末,暴風集團賬面資金631萬元,淨資產為-8.79億元。在這樣沉重的大山面前,江湖是否還能聽到暴風的傳說,實在難言。

值得注意的是,暴風集團波折的本質是創始人馮鑫的大敗局。馮鑫曾自我檢討公司99.99%的錯誤都來自於自己缺乏業務能力、資本能力、自我膨脹又想憑運氣等。無論這些檢討有幾分真誠,但輕資產的創業型公司過度依賴創始人個人判斷,導致公司方向搖擺不定、隨著市場“暴風”飄蕩的風險,卻是一個真實和值得反覆品鑑的教訓。

這是一個悲傷的商業故事,昔日輝煌的締造者錯誤判斷了市場趨勢,對企業的研發和營銷能力做出過高估計的企業家沒有能把船劃到彼岸,並讓諸多投資者買了單。但市場大潮還在奔湧,搏浪資本市場時,投資者還需擦亮眼睛,不為文宣所惑目,不為漲停所動心,理性分析,審慎投資,方為正道。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