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蜂王 工蜂 蜂蜜 蜜粉 蜜蜂知識平臺 2019-04-07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誘引和獵捕野生蜂,加以改良飼養,對發展養蜂事業具有重要意義。是解決蜂種缺乏的有效措施。除可無償取得蜂種外,還可收到大量蜜、蠟,確是白手起家、勤儉建場,投入少,效益高的養蜂好辦法。誘引野生蜂,應選擇它們喜愛營巢的環境,放置空箱,讓蜂群自動投入。根據它們營巢習性和活動規律,設巢捕收。現將誘引和獵捕野生蜂的技術介紹如下: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一)明習性。

蜂巢是蜂群棲息的場所,應選擇避日晒,防風雨,宜寒冬,適炎夏,且敵害侵擾不到的場所。蜂群常巢居在向南的山麓或山腰中的樹洞、巖洞、土洞、林中的坑溝、田埂、古墳內。選擇樹洞而居。所選洞口一般只有人眼大小。其次,是巖洞及古墳。野生蜂營巢最喜歡的目標是明顯的弧巖和獨樹。在密林或只有小灌木的地方。野生蜂投居,都選擇具有一定蜜粉源的環境,野生蜂自然分蜂多在夏秋,遷居的多是因缺蜜或受病敵害所迫,分蜂或遷居時,蜂團先在附近樹木上團集,等候偵察蜂擇定營巢地點,帶群飛投,這時正是設箱誘引的良機。

(二)誘引。

(1)擇地點,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充沛的蜜粉源:誘引箱應放在蜜粉源豐富的地區。

②夏季誘引,應擇在蔭涼通風的場所,而晚秋應擇在避風向陽地方。誘引箱設在坐北朝南山腰的巖洞下最為理想。

③突出目標:易被偵察蜂發現,蜂路會暢通,明顯的天然目標有隆坡、大樹、巖下,特別是懸崖絕壁,適於蜜蜂棲息。

(2)抓時機。誘引蜂群的對象,絕大部分是分蜂群;缺蜜被迫轉移的也有;被巢蟲逼遷的常發生在群勢衰退時期,夏秋蜜源枯竭地區,寒冬初春覓食困難時期。因此,應抓住時機誘引蜂群。

(3)備箱具。誘引箱要避光、乾燥、潔淨,沒有木材或其他特別氣味。可塗上蜜蠟,用火烤過,才可使用。

①有“疤”箱:具有脾基的有“疤”箱桶,內有蜜蠟和蜂群氣味,對蜜蜂富有吸引力。經過蜜蜂投居1—2天后過箱,留著新築脾芽的箱桶,尤為理想。巢門保留幾個小孔 即可。

②新蜂箱:可採用新式蜂箱。在箱內先排4-5個穿上鐵線及窄條巢礎的巢框,不宜用全框巢礎,因會妨礙初投蜂群團集的習性。

③新式蜂箱巢門留3.3cm寬、1.1cm高,排放前,先把巢框和內蓋釘牢。蜂箱排放最好依附岩石。

④定檢查:放箱誘引,定時進行檢查,分蜂季節一般3天檢查一次,久雨初晴,要及時檢查。發現野生蜂進箱,待傍晚蜜蜂歸巢,閉好巢門搬回,當晚借脾過箱。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三)獵捕。

(1)選季節。除炎暑和寒冬外,都可獵捕,最適期是立夏和秋分左右。獵捕的蜂群經割脾過箱,群勢受影響,群勢較弱的野生蜂,不宜急於捕收,應讓其繁殖一個階段,群勢壯盛後收捕。強群也不定馬上分群,以免削弱適應力。

(2)覓巢法。搜索樹洞:可選擇蜜蜂採集活躍時期,搜索前進,目標是,空心有洞的大樹。

(3)追蹤工蜂。在上午9—11時,守候在山谷的出口處,當心觀察回程蜂的飛行線,並一直按飛行線向前追蹤,每次前進30~50m,最後就可找到蜂巢。在陰天沒有陽光時,飛行線不易發現,可靜聽蜜蜂飛行的聲音,如飛聲尖,消逝快,則蜂巢距離很遠或是出巢蜂,不必追蹤;如飛聲長且慢,蜂巢就離得近,要加緊追蹤。觀察花上採滿粉蜜歸巢蜂的動向,如有5-7只飛往同一方向去,沿著該方向可能有蜂巢存在。可用淺碟或蜜,託在手上,蜜蜂吸蜜回飛時,緊隨著它飛行的方向前追,可以追到蜂巢。用松針沾蜂蜜,掛在離地15-20em處,同時燃燒一些舊巢脾,蜜蠟氣味散發,即引來蜜蜂,注意它吸飽密後的飛行線。也可找出蜂巢,當採粉的蜜蜂歸巢時,把它捉住,用一根幾十em長的細線,一端粘上小紙條,一端縛在蜜蜂的腰上,將其蜂放飛,放飛後必定回巢,追蹤方便,只需幾次,就可找到蜂巢。

(4)觀察運水蜂:運水蜂大部分是老蜂,飛行路程不會很遠。要留神水源邊沿,如果發現有運水蜂,表明附近有蜂巢。

(5)蜂糞示位:工蜂認巢時,常在蜂巢附近排下黃色糞便,因此,蜂巢周圍的樹葉雜草上必有很多蜂糞,蜂糞一頭大一頭小,一般大指向蜂巢。

(6)捕收。發現野生蜂巢,準備好刀、斧、鑿、鋤、噴煙器和艾束、蜂籠、蜂箱、面網、蜜桶等。獵捕要在午後進行。操作中如未發現蜂王,要仔細檢查洞內和周圍,如蜂王遺漏,必有工蜂團集,應注意移人。如蜂王受驚起飛,不會離群,略等片刻就會飛回。如先捉蜂王人箱,更易操作。

(7)收蜂團:分蜂群飛出團集在樹枝、屋角等處,作短暫的停留,最易捕獲,其收捕方法是:先向分蜂群微噴水花、使蜂團安靜,用收蜂籠置於蜂團上方,下面用手或軟帚輕趕,利用蜜杆向上性,蜂團就會很快進入收蜂籠。也可直接震落於紗袋中,帶歸入箱。如發現分蜂群剛進入牆洞或樹洞,可採取將空巢箱排列好幾框巢脾,放置洞口,使出洞的蜜蜂不能回洞,便投入巢箱,最後蜂王也會自動投入巢箱。

(8)復原巢:利用收捕後的原巢穴誘引野生蜂效果最好。收捕樹洞野生蜂時,應儘量保護巢穴,並留有脾基,收捕後再用石塊、樹皮、木片、泥土把原巢穴恢復自然狀態,留個眼大巢孔。很易被分蜂群看中遷來。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誘捕野生蜂,要選好地點。誘捕野生蜂的地點必須具備下面幾個條件:

充足的蜜、粉源 光山禿嶺是捕不到蜂的,所以誘捕蜂箱應該放在蜜、粉源豐富的地區。

適宜的氣候 夏季誘捕野生蜂,應選擇陰涼通風的場所,冬季應選擇在避風向陽的地方。將誘蜂箱放在坐北朝南山腰的巖洞下最理想。這樣的地方不會受到日晒雨淋,而且冬暖夏涼,可以四季放箱誘蜂。其他如簷前、大樹下也是較好的地方。

突出的目標 突出的目標容易被偵察蜂發現,而且便於蜜蜂出入活動。天然明顯的目標有:一是山中突出的隆坡,從四周遠望都可以看到,蜜蜂採集飛行較方便;二是大樹,它既是野生蜂營巢的目標,又常是分蜂團暫時棲息場所;三是山岩下,山岩下週圍沒有雜草亂樹,目標明顯,特別是懸崖絕壁,敵害難於接近,適於蜜蜂安居。

老農誘捕野蜂的經驗認為,最理想的誘蜂地點是向南山腰突出的巖下,面臨深谷,四周有一些雜木林,上有老鬆掩映,目標分外明顯。在分蜂季節將誘蜂箱放在這樣的地方,蜂群常會接連飛來。

誘捕野生蜂,還要抓住良好時機。誘捕蜂的對象,絕大部分是分蜂群,也有因敵害被迫遷移的。被巢蟲逼遷的,南方山區常發生在秋季群勢衰退,巢蟲猖獗時期。被胡蜂侵害逼遷的,常發生在夏、秋蜜源枯竭地區。被獾類破壞逼遷的,常發生在寒冬獾類覓食困難的時期。因此,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抓住主要時期誘捕野生蜂群。

誘捕野生蜂的工具有蜂箱和蜂具。誘蜂箱要不透光、潔淨、乾燥、沒有木樹或其他特殊氣味,最好有蜜蠟香味。新箱有濃厚木樹味道,蜜蜂嫌棄,要經過加工處理。把新箱放在室外日晒、雨打或煙燻,也可用烏柏葉汁或洗米水浸泡,等完全除去木材氣味後再塗上峰蠟,用火烤過才好使用。

蜂桶 附著蠟基的蜂桶具有蜜蠟和蜂群的氣味,對蜜蜂富有吸引力,尤其是留著巢脾的舊桶最好。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常見的蜂桶下口徑約30釐米,口邊打幾個手指粗的缺口作巢門,離口邊往上約20釐米處,縱橫穿幾根竹條,竹條上面鋪上棕皮,棕皮上面再塞緊稻草,然後安置在平坦的石塊上,桶的上口用棕皮封住,並覆蓋樹皮、石塊。當蜂群飛來築滿巢脾後,取出稻草,剝去棕皮,讓蜂群向上發展,以後再過箱。

新式蜂箱 為使誘到的野生蜂同時接受新法飼養,可採用框式蜂箱。在築內先放好四五個上了鉛線和窄條巢礎的巢框。特別是採用巢礎經過蜂群修造過的巢框,效果更好。不宜用全張巢礎,因為會妨礙飛採的蜂群團集,隔板外的空間應該用稻草塞滿,以免野生蜂進箱以後,在隔板外空隙處築脾營巢,增加催蜂上脾的手續。新式蜂箱巢門只留30毫米寬10毫米高,在放置以前,先把巢框和副蓋釘牢。蜂箱放在後面有自然依附物的地方,並把箱身墊高,左右和後方選好石垣,箱面加以覆蓋並壓上石頭,以防風吹雨淋和黃獾等敵害的侵犯。

誘捕成功後,還要適時檢查和安置誘入的蜂種。放箱誘蜂要定時進行檢查,檢查次數,視季節和路程遠近而定。分蜂季節一般三天檢查一次,久雨初晴,要及時檢查。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發現野生蜂已經進箱,等到傍晚蜜歸巢後,關閉巢門搬回。舊式蜂箱桶最好在當晚借脾過箱。

一、尋找野生蜂

蜂群常巢居在向南的山麓或山腰中的樹洞、巖洞、 土洞、林中的坑溝、田埂、古墳內。野生蜂絕大多數是選 擇樹洞而居,其次是巖洞及古墳。凡黃姻能闖人的洞口,裡面不會有蜂群。

二、誘引

(一)選擇地點

誘引野生蜂的地點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充沛的蜜粉源。

(2)理想的小氣候。夏季誘引應選擇蔭涼通風的場所,而晚秋應選擇避風向陽的地方。誘引箱設在坐北朝南山腰的巖洞下最為理想。還有屋簷前、大樹下等也是較好的地點。

(3)突出目標。突出目標易被偵察蜂所發現,而且蜂路會暢通。突出目標主要有隆坡、大樹孤巖。

(二)選擇適當的時機

誘引對象絕大部分是分蜂群,其他的如缺蜜被迫轉移的;被巢蟲逼遷的(常發生在群勢衰退,巢蟲猖獗時期);被胡蜂侵害逼遷的(常發生在夏秋蜜源枯竭地區);被姻破壞逼遷的(常發生在寒冬初春腿類覓食困難時期)。因此,應視當地具體情況,抓住時機誘引蜂群。

(三)準備箱具

誘引箱要避光、乾燥、潔淨,沒有木材或其它特殊氣味。

(1)有“疤”箱:具有脾基的有“疤”箱桶。經過蜜蜂投居1~2天后過箱,留著新築脾芽的箱桶尤其理想,巢門保留幾個小孔即可。常見的蜂桶下口的口徑約30釐米,口邊打幾個手指大的缺口作巢門,離口約20釐米處縱橫串幾根竹條,竹條上面鋪棕皮。棕皮上面再塞緊稻草或麥糧草,然後安置在乎坦石塊上面,桶的上口用棕皮封住,並覆蓋樹皮石塊。

(2)新式蜂箱:為使誘引到的野生蜂同時接受新法飼養,可採用新式蜂箱。在箱內先排4—5個穿上鐵線及窄條巢礎的巢框,不宜用全框巢礎,隔板外的空間應用軟草塞滿。如巢礎經蜂群築成脾芽,效果更好。新式蜂箱巢門只留3.3釐米寬、1.1釐米高,在排放以前,先把巢框和內蓋釘牢。蜂箱排放最好依附岩石,並把箱身墊高,左右迭好石塊保護,箱面加以覆蓋,並壓石頭,以防風吹、雨淋及黃褪等的侵害。

(3)定時檢查。放箱誘引,要定時進行檢查。分蜂季節一般3天檢查1次。久雨初晴,要及時檢查。發現野生蜂進箱,待傍晚蜜蜂歸巢,閉好巢門搬回。舊式箱、筒最好當晚借脾過箱。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三、獵捕

獵捕最適期是立夏和秋分左右。

(一)覓巢法

(1)搜索樹洞:可選蜜蜂採集活躍時期,沿林搜索空心有洞的大樹。

(2)追蹤工蜂。擇晴天蜜蜂採蜜最盛時(上午9小1時),守候在山谷的出口處,留心觀察回程蜂的飛行路線;在陰天可靜聽蜜蜂飛行的聲音,如飛聲尖,消逝快,則蜂巢距離很遠或是出巢蜂,不必追蹤;如飛聲長且慢,蜂巢就離得近,要加緊追蹤;觀察花上採滿粉蜜歸巢蜂的動向,如有5~7只飛往同一方向去,沿著該方向可能有蜂巢存在。如果蜜蜂愈來愈多,方向各不相同1附近就有很多群,採取交叉線定位方法,也能找到蜂巢。當蜜蜂採好粉蜜飛時,往往會打1~3個圈子,然後才筆直向著蜂巢飛去。打一個圈的,蜂巢不會很遠,打3個圈子的,蜂巢當在2.5公里以外。如果飛行離地3米左右,其巢在0.5公里左右,如飛行離地6米以上,蜂巢較遠。

(3)觀察運水蜂:人山找蜂時,要留神水源邊沿,如果發現有運水蜂,表明附近有蜂巢,運水蜂的下降和起飛時也是打圈子飛行。如飛來時,打圈是逆時針方向,而回去時是順時針方向的,表明蜂巢在山的左邊,如打圈子的方向與上述相反,表明蜂巢在山的右邊。

(4)蜂糞示位:工蜂認巢飛翔時,常在蜂巢附近周圍排下黃色糞便。蜂糞一頭大一頭小,一般大的指向蜂巢。

(二)捕收技術

發現野生蜂巢,要準備好刀、斧、鑿、鋤、噴煙器和艾束、蜂籠、蜂箱、面網、蜜桶等。獵捕要在午後進行。

(1)樹洞、土洞:先封洞口,避免蜂湧出螫人,再鑿開樹洞或挖開土洞。巢脾暴露後,立即薰煙驅蜂,由下而上、自左而右驅蜂群離脾結團,接著割取巢脾裝框,再收蜂人箱,巢脾割完後,蜜蜂都已吸飽不易螫人,可用手捧取蜂團進箱,移人大部分蜂團後,因蜂不離群,可將洞內餘蜂驅散,把巢門靠近原巢口,蜜蜂自動紛紛人箱,操作中如未發現蜂王,要仔細檢查洞內和周圍。

(2)巖洞:住巖洞的野蜂,如鑿洞困難,可智取:保留一個主要進出口,其餘全用泥封閉,然後用脫脂棉花蘸石炭酸塞進蜂巢裡面的下方。洞口插入一條玻璃管,管口通人轉運蜂箱。蜜蜂被石炭酸味所驅迫,紛紛通過玻璃管進入轉運蜂箱。見到管中蜂王通過,且洞內蜜蜂基本脫盡,就可搬回處理。

(3)收蜂團:分蜂群飛出先團集在樹枝、屋角等處,作短暫的停留,此時最易捕獲。其收捕方法是:先向分蜂群微噴水花,使蜂團安靜,用收蜂籠置於蜂團上方,下面用手或軟帚輕趕,利用蜜蜂向上性,蜂團就會很快進入收蜂籠,然後拌進蜂箱,如蜂團棲集的樹枝不大,可直接震落於紗袋中,帶歸人箱。如發現過境分蜂群,可用水或沙迎擊,蜜蜂受阻即墜落結團,從而捕獲。如發現分蜂群剛進入牆洞或樹洞,可採取將空巢箱排列好幾框巢脾,放置洞口,使出洞的蜜蜂不能回洞,便投入巢箱,最後蜂王也會自動投入巢箱。

(4)復原巢。不同蜂群對蜂巢環境條件要求是相同的,利用收捕後的原巢穴誘引野生蜂效果最好。

想要養蜂    先學好誘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