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寄生蟲》片場照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奉俊昊

Q=The hollywoodreporter

奉=奉俊昊

Q: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嗎?

奉:是關於兩個家庭的。每個家庭有四個成員,一家很富有,另一家很貧窮。我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的藝術概念或者說藝術形式,它來自法語中的décalcomanie,現在在英語中叫decal。我們在韓國學校中學過這種技法。它的意思是,用墨水或其他東西在紙上製造一個圖像,然後摺疊紙張,這樣圖像就會印到另一邊。

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就是《謄印》(décalcomanie)。當你看一幅謄印法的作品時,第一眼會覺得兩邊是一樣的。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電影中的兩個家庭,他們看起來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寄生蟲》片場照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奉俊昊

Q=The hollywoodreporter

奉=奉俊昊

Q: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嗎?

奉:是關於兩個家庭的。每個家庭有四個成員,一家很富有,另一家很貧窮。我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的藝術概念或者說藝術形式,它來自法語中的décalcomanie,現在在英語中叫decal。我們在韓國學校中學過這種技法。它的意思是,用墨水或其他東西在紙上製造一個圖像,然後摺疊紙張,這樣圖像就會印到另一邊。

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就是《謄印》(décalcomanie)。當你看一幅謄印法的作品時,第一眼會覺得兩邊是一樣的。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電影中的兩個家庭,他們看起來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提到的一個差異是,一個家富有,另一個家貧窮。確實,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癥結之一。那麼你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奉:對,是這樣。階級之間的衝突,或者說貧富兩極分化,本來就是世界性的問題,在韓國也一樣存在。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他或她所處的時代。在影片中,窮人的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富人的家庭裡做家教。於是,兩個家庭開始開始了互動,怪異的事情就隨之發生了。實際上,現在富人和窮人能處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了,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軌道上。但如果你是一個在富人家庭做家教的窮人,那你就有機會看到這兩個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起點。

雖然這部電影討論了貧富差距這樣嚴肅的問題,但它其實是一部犯罪驚悚片,也是一部黑色喜劇。對,它是一部類型片,所以你能在裡面找到很多電影的樂趣。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寄生蟲》片場照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奉俊昊

Q=The hollywoodreporter

奉=奉俊昊

Q: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嗎?

奉:是關於兩個家庭的。每個家庭有四個成員,一家很富有,另一家很貧窮。我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的藝術概念或者說藝術形式,它來自法語中的décalcomanie,現在在英語中叫decal。我們在韓國學校中學過這種技法。它的意思是,用墨水或其他東西在紙上製造一個圖像,然後摺疊紙張,這樣圖像就會印到另一邊。

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就是《謄印》(décalcomanie)。當你看一幅謄印法的作品時,第一眼會覺得兩邊是一樣的。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電影中的兩個家庭,他們看起來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提到的一個差異是,一個家富有,另一個家貧窮。確實,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癥結之一。那麼你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奉:對,是這樣。階級之間的衝突,或者說貧富兩極分化,本來就是世界性的問題,在韓國也一樣存在。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他或她所處的時代。在影片中,窮人的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富人的家庭裡做家教。於是,兩個家庭開始開始了互動,怪異的事情就隨之發生了。實際上,現在富人和窮人能處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了,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軌道上。但如果你是一個在富人家庭做家教的窮人,那你就有機會看到這兩個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起點。

雖然這部電影討論了貧富差距這樣嚴肅的問題,但它其實是一部犯罪驚悚片,也是一部黑色喜劇。對,它是一部類型片,所以你能在裡面找到很多電影的樂趣。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跟你之前的電影比,《寄生蟲》的製作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奉:《寄生蟲》的拍攝過程更加集中——就像是用顯微鏡在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你在非常非常仔細地觀察他們,一切都非常精密而微妙。大約80%到90%的戲發生在富人和窮人的房子裡。所以它對細節要求很高,設計這些房子對我來說也很有趣。

簡單來說,《寄生蟲》是這樣一部電影:像是用顯微鏡來觀察家庭,然後你在看的過程中,玻片上的細胞受到了生物學家的干擾。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寄生蟲》片場照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奉俊昊

Q=The hollywoodreporter

奉=奉俊昊

Q: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嗎?

奉:是關於兩個家庭的。每個家庭有四個成員,一家很富有,另一家很貧窮。我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的藝術概念或者說藝術形式,它來自法語中的décalcomanie,現在在英語中叫decal。我們在韓國學校中學過這種技法。它的意思是,用墨水或其他東西在紙上製造一個圖像,然後摺疊紙張,這樣圖像就會印到另一邊。

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就是《謄印》(décalcomanie)。當你看一幅謄印法的作品時,第一眼會覺得兩邊是一樣的。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電影中的兩個家庭,他們看起來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提到的一個差異是,一個家富有,另一個家貧窮。確實,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癥結之一。那麼你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奉:對,是這樣。階級之間的衝突,或者說貧富兩極分化,本來就是世界性的問題,在韓國也一樣存在。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他或她所處的時代。在影片中,窮人的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富人的家庭裡做家教。於是,兩個家庭開始開始了互動,怪異的事情就隨之發生了。實際上,現在富人和窮人能處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了,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軌道上。但如果你是一個在富人家庭做家教的窮人,那你就有機會看到這兩個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起點。

雖然這部電影討論了貧富差距這樣嚴肅的問題,但它其實是一部犯罪驚悚片,也是一部黑色喜劇。對,它是一部類型片,所以你能在裡面找到很多電影的樂趣。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跟你之前的電影比,《寄生蟲》的製作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奉:《寄生蟲》的拍攝過程更加集中——就像是用顯微鏡在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你在非常非常仔細地觀察他們,一切都非常精密而微妙。大約80%到90%的戲發生在富人和窮人的房子裡。所以它對細節要求很高,設計這些房子對我來說也很有趣。

簡單來說,《寄生蟲》是這樣一部電影:像是用顯微鏡來觀察家庭,然後你在看的過程中,玻片上的細胞受到了生物學家的干擾。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經常被描述為一位類型電影大師,但其實你很少拍單一的類型片。你有一種獨特的天賦,就是能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融合各種類型,創造出黑色幽默和情緒突變。

奉:類型電影對我來說就像空氣和血液。就像我呼吸著類型電影作的空氣,把它們帶進我的身體,讓它們流淌在我的血管裡。我從小就愛看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電影,所以對類型元素的運營是自然而然的事。

Q:《寄生蟲》是你第四部由宋康昊主演的電影,為什麼你這麼愛用他?

奉:宋康昊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當我寫一個場景的時候,腦子裡會想著他,這樣我可以放開膽子寫得更奇特一點,因為他驚人的表演能力總能說服觀眾並讓觀眾產生共鳴。他給我了信心,讓我能用更奇怪、更驚人的方式說出我想說的話,因為我知道他總能幫我實現。對於韓國觀眾來說,宋康昊是最偉大的演員之一——就像阿爾·帕西諾、傑昆·菲尼克斯和邁克爾·珊農的混合體。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寄生蟲》片場照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奉俊昊

Q=The hollywoodreporter

奉=奉俊昊

Q: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嗎?

奉:是關於兩個家庭的。每個家庭有四個成員,一家很富有,另一家很貧窮。我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的藝術概念或者說藝術形式,它來自法語中的décalcomanie,現在在英語中叫decal。我們在韓國學校中學過這種技法。它的意思是,用墨水或其他東西在紙上製造一個圖像,然後摺疊紙張,這樣圖像就會印到另一邊。

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就是《謄印》(décalcomanie)。當你看一幅謄印法的作品時,第一眼會覺得兩邊是一樣的。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電影中的兩個家庭,他們看起來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提到的一個差異是,一個家富有,另一個家貧窮。確實,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癥結之一。那麼你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奉:對,是這樣。階級之間的衝突,或者說貧富兩極分化,本來就是世界性的問題,在韓國也一樣存在。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他或她所處的時代。在影片中,窮人的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富人的家庭裡做家教。於是,兩個家庭開始開始了互動,怪異的事情就隨之發生了。實際上,現在富人和窮人能處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了,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軌道上。但如果你是一個在富人家庭做家教的窮人,那你就有機會看到這兩個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起點。

雖然這部電影討論了貧富差距這樣嚴肅的問題,但它其實是一部犯罪驚悚片,也是一部黑色喜劇。對,它是一部類型片,所以你能在裡面找到很多電影的樂趣。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跟你之前的電影比,《寄生蟲》的製作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奉:《寄生蟲》的拍攝過程更加集中——就像是用顯微鏡在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你在非常非常仔細地觀察他們,一切都非常精密而微妙。大約80%到90%的戲發生在富人和窮人的房子裡。所以它對細節要求很高,設計這些房子對我來說也很有趣。

簡單來說,《寄生蟲》是這樣一部電影:像是用顯微鏡來觀察家庭,然後你在看的過程中,玻片上的細胞受到了生物學家的干擾。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經常被描述為一位類型電影大師,但其實你很少拍單一的類型片。你有一種獨特的天賦,就是能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融合各種類型,創造出黑色幽默和情緒突變。

奉:類型電影對我來說就像空氣和血液。就像我呼吸著類型電影作的空氣,把它們帶進我的身體,讓它們流淌在我的血管裡。我從小就愛看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電影,所以對類型元素的運營是自然而然的事。

Q:《寄生蟲》是你第四部由宋康昊主演的電影,為什麼你這麼愛用他?

奉:宋康昊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當我寫一個場景的時候,腦子裡會想著他,這樣我可以放開膽子寫得更奇特一點,因為他驚人的表演能力總能說服觀眾並讓觀眾產生共鳴。他給我了信心,讓我能用更奇怪、更驚人的方式說出我想說的話,因為我知道他總能幫我實現。對於韓國觀眾來說,宋康昊是最偉大的演員之一——就像阿爾·帕西諾、傑昆·菲尼克斯和邁克爾·珊農的混合體。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之前的兩部電影《雪國列車》和《玉子》讓你變得更好萊塢化,有英語對白、更大的預算和一些西方電影明星。所以你現在要用《寄生蟲》以更低的預算迴歸韓語電影界,是這樣嗎?

奉:我其實不是這樣想的。這個故事在《雪國列車》之前,也就是2013年,就已經在我腦海中形成了。其實,作為一名外國導演,我能在好萊塢拍出《雪國列車》和《玉子》這兩部大片真的是非常幸運了。

通常一個外國導演去好萊塢,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你沒有最終剪輯權,或者你的製片公司掌握了大部分權力。但我在那裡有充分的控制權,所以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啊,我已經煩透拍英語片了,我要回韓國拍電影,那裡更自由。”

我只是一個“工匠導演”,想一直拍自己想看的電影,僅此而已。

Q:你上次參加戛納電影節是2017年,那時候《玉子》捲入了關於Netflix出品的電影參加電影節的爭議之中。現在你又回到了戛納主競賽,距離那場爭議也有段時間了,你對那個問題的看法是否發生了變化?

奉:不管是有機會再拍一部Netflix電影,還是拍一部傳統韓國電影,我覺得都可以。《寄生蟲》只是碰巧由CJ娛樂公司(CJ Entertainment)出品的。我相信其他導演也是這麼想的,我們都歡迎各種機會。

我知道關於電影該在影院裡放映還是網絡上播映的爭議,還會持續下去。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學會共存,這是我希望的。只要給我創作自由,我歡迎任何與Netflix、亞馬遜、蘋果或傳統電影製片廠合作的機會。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寄生蟲》片場照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奉俊昊

Q=The hollywoodreporter

奉=奉俊昊

Q: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嗎?

奉:是關於兩個家庭的。每個家庭有四個成員,一家很富有,另一家很貧窮。我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的藝術概念或者說藝術形式,它來自法語中的décalcomanie,現在在英語中叫decal。我們在韓國學校中學過這種技法。它的意思是,用墨水或其他東西在紙上製造一個圖像,然後摺疊紙張,這樣圖像就會印到另一邊。

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就是《謄印》(décalcomanie)。當你看一幅謄印法的作品時,第一眼會覺得兩邊是一樣的。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電影中的兩個家庭,他們看起來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提到的一個差異是,一個家富有,另一個家貧窮。確實,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癥結之一。那麼你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奉:對,是這樣。階級之間的衝突,或者說貧富兩極分化,本來就是世界性的問題,在韓國也一樣存在。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他或她所處的時代。在影片中,窮人的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富人的家庭裡做家教。於是,兩個家庭開始開始了互動,怪異的事情就隨之發生了。實際上,現在富人和窮人能處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了,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軌道上。但如果你是一個在富人家庭做家教的窮人,那你就有機會看到這兩個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起點。

雖然這部電影討論了貧富差距這樣嚴肅的問題,但它其實是一部犯罪驚悚片,也是一部黑色喜劇。對,它是一部類型片,所以你能在裡面找到很多電影的樂趣。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跟你之前的電影比,《寄生蟲》的製作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奉:《寄生蟲》的拍攝過程更加集中——就像是用顯微鏡在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你在非常非常仔細地觀察他們,一切都非常精密而微妙。大約80%到90%的戲發生在富人和窮人的房子裡。所以它對細節要求很高,設計這些房子對我來說也很有趣。

簡單來說,《寄生蟲》是這樣一部電影:像是用顯微鏡來觀察家庭,然後你在看的過程中,玻片上的細胞受到了生物學家的干擾。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經常被描述為一位類型電影大師,但其實你很少拍單一的類型片。你有一種獨特的天賦,就是能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融合各種類型,創造出黑色幽默和情緒突變。

奉:類型電影對我來說就像空氣和血液。就像我呼吸著類型電影作的空氣,把它們帶進我的身體,讓它們流淌在我的血管裡。我從小就愛看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電影,所以對類型元素的運營是自然而然的事。

Q:《寄生蟲》是你第四部由宋康昊主演的電影,為什麼你這麼愛用他?

奉:宋康昊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當我寫一個場景的時候,腦子裡會想著他,這樣我可以放開膽子寫得更奇特一點,因為他驚人的表演能力總能說服觀眾並讓觀眾產生共鳴。他給我了信心,讓我能用更奇怪、更驚人的方式說出我想說的話,因為我知道他總能幫我實現。對於韓國觀眾來說,宋康昊是最偉大的演員之一——就像阿爾·帕西諾、傑昆·菲尼克斯和邁克爾·珊農的混合體。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之前的兩部電影《雪國列車》和《玉子》讓你變得更好萊塢化,有英語對白、更大的預算和一些西方電影明星。所以你現在要用《寄生蟲》以更低的預算迴歸韓語電影界,是這樣嗎?

奉:我其實不是這樣想的。這個故事在《雪國列車》之前,也就是2013年,就已經在我腦海中形成了。其實,作為一名外國導演,我能在好萊塢拍出《雪國列車》和《玉子》這兩部大片真的是非常幸運了。

通常一個外國導演去好萊塢,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你沒有最終剪輯權,或者你的製片公司掌握了大部分權力。但我在那裡有充分的控制權,所以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啊,我已經煩透拍英語片了,我要回韓國拍電影,那裡更自由。”

我只是一個“工匠導演”,想一直拍自己想看的電影,僅此而已。

Q:你上次參加戛納電影節是2017年,那時候《玉子》捲入了關於Netflix出品的電影參加電影節的爭議之中。現在你又回到了戛納主競賽,距離那場爭議也有段時間了,你對那個問題的看法是否發生了變化?

奉:不管是有機會再拍一部Netflix電影,還是拍一部傳統韓國電影,我覺得都可以。《寄生蟲》只是碰巧由CJ娛樂公司(CJ Entertainment)出品的。我相信其他導演也是這麼想的,我們都歡迎各種機會。

我知道關於電影該在影院裡放映還是網絡上播映的爭議,還會持續下去。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學會共存,這是我希望的。只要給我創作自由,我歡迎任何與Netflix、亞馬遜、蘋果或傳統電影製片廠合作的機會。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玉子》劇照©Netflix

Q:你所有電影的劇本都是你獨立創作或和他人合作的,那麼你是怎麼寫劇本?

奉:我寫得很慢,一般會去咖啡店裡寫。我背對著咖啡館裡的人群,讓嘈雜的聲音留在我的背後,然後低下頭,開始寫我的劇本草稿。我不能在家裡寫,因為我太懶了,在家只想看電視或者睡覺。但在咖啡館裡就不能躺著睡覺了,對吧,所以我只能安心工作了。

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個不能在家工作的人。我和J·J·艾布拉姆斯(美劇《迷失》編劇)交流過,他說他在城市散步時寫劇本。

Q:此前還沒有一部韓國電影獲得過金棕櫚獎或者只是提名奧斯卡。這真的讓人不解,畢竟這幾十年來韓國創作了那麼多原創性的、令人難忘的電影。你認為這是為什麼?

奉:怎麼說呢,我擔任過柏林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和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所以我近距離觀察了獎項評選的過程。當我回想起這些經歷時,我發現這個過程是相當複雜和不可預測的,你必須非常幸運才能獲勝。

所以我認為韓國電影獲得金棕櫚獎或奧斯卡獎只是時間問題。宋康昊和我現在都是(奧斯卡學院成員),所以我們可以參與投票。補充一句,你知道希區柯克從來沒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嗎?所以能不能獲獎真的……很難說。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源丨拍電影網 編譯丨元刀

在戛納電影節伊始,《好萊塢報道》就對《寄生蟲》導演奉俊昊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中,他討論了《寄生蟲》如何借鑑法國藝術技法來設計影片的結構,如何將貧富差距問題轉化為一個驚悚故事,還談到Netflix和傳統電影界需要學會“和平共處”以及為什麼他稱自己為“工匠導演”(journeyman director)。

以下為翻譯自《好萊塢報道》的採訪內容: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寄生蟲》片場照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她所處的時代”

——奉俊昊

Q=The hollywoodreporter

奉=奉俊昊

Q: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嗎?

奉:是關於兩個家庭的。每個家庭有四個成員,一家很富有,另一家很貧窮。我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的藝術概念或者說藝術形式,它來自法語中的décalcomanie,現在在英語中叫decal。我們在韓國學校中學過這種技法。它的意思是,用墨水或其他東西在紙上製造一個圖像,然後摺疊紙張,這樣圖像就會印到另一邊。

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就是《謄印》(décalcomanie)。當你看一幅謄印法的作品時,第一眼會覺得兩邊是一樣的。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像我電影中的兩個家庭,他們看起來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提到的一個差異是,一個家富有,另一個家貧窮。確實,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癥結之一。那麼你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奉:對,是這樣。階級之間的衝突,或者說貧富兩極分化,本來就是世界性的問題,在韓國也一樣存在。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他或她所處的時代。在影片中,窮人的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富人的家庭裡做家教。於是,兩個家庭開始開始了互動,怪異的事情就隨之發生了。實際上,現在富人和窮人能處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了,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軌道上。但如果你是一個在富人家庭做家教的窮人,那你就有機會看到這兩個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起點。

雖然這部電影討論了貧富差距這樣嚴肅的問題,但它其實是一部犯罪驚悚片,也是一部黑色喜劇。對,它是一部類型片,所以你能在裡面找到很多電影的樂趣。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跟你之前的電影比,《寄生蟲》的製作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奉:《寄生蟲》的拍攝過程更加集中——就像是用顯微鏡在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你在非常非常仔細地觀察他們,一切都非常精密而微妙。大約80%到90%的戲發生在富人和窮人的房子裡。所以它對細節要求很高,設計這些房子對我來說也很有趣。

簡單來說,《寄生蟲》是這樣一部電影:像是用顯微鏡來觀察家庭,然後你在看的過程中,玻片上的細胞受到了生物學家的干擾。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經常被描述為一位類型電影大師,但其實你很少拍單一的類型片。你有一種獨特的天賦,就是能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融合各種類型,創造出黑色幽默和情緒突變。

奉:類型電影對我來說就像空氣和血液。就像我呼吸著類型電影作的空氣,把它們帶進我的身體,讓它們流淌在我的血管裡。我從小就愛看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電影,所以對類型元素的運營是自然而然的事。

Q:《寄生蟲》是你第四部由宋康昊主演的電影,為什麼你這麼愛用他?

奉:宋康昊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當我寫一個場景的時候,腦子裡會想著他,這樣我可以放開膽子寫得更奇特一點,因為他驚人的表演能力總能說服觀眾並讓觀眾產生共鳴。他給我了信心,讓我能用更奇怪、更驚人的方式說出我想說的話,因為我知道他總能幫我實現。對於韓國觀眾來說,宋康昊是最偉大的演員之一——就像阿爾·帕西諾、傑昆·菲尼克斯和邁克爾·珊農的混合體。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Q:你之前的兩部電影《雪國列車》和《玉子》讓你變得更好萊塢化,有英語對白、更大的預算和一些西方電影明星。所以你現在要用《寄生蟲》以更低的預算迴歸韓語電影界,是這樣嗎?

奉:我其實不是這樣想的。這個故事在《雪國列車》之前,也就是2013年,就已經在我腦海中形成了。其實,作為一名外國導演,我能在好萊塢拍出《雪國列車》和《玉子》這兩部大片真的是非常幸運了。

通常一個外國導演去好萊塢,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你沒有最終剪輯權,或者你的製片公司掌握了大部分權力。但我在那裡有充分的控制權,所以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啊,我已經煩透拍英語片了,我要回韓國拍電影,那裡更自由。”

我只是一個“工匠導演”,想一直拍自己想看的電影,僅此而已。

Q:你上次參加戛納電影節是2017年,那時候《玉子》捲入了關於Netflix出品的電影參加電影節的爭議之中。現在你又回到了戛納主競賽,距離那場爭議也有段時間了,你對那個問題的看法是否發生了變化?

奉:不管是有機會再拍一部Netflix電影,還是拍一部傳統韓國電影,我覺得都可以。《寄生蟲》只是碰巧由CJ娛樂公司(CJ Entertainment)出品的。我相信其他導演也是這麼想的,我們都歡迎各種機會。

我知道關於電影該在影院裡放映還是網絡上播映的爭議,還會持續下去。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學會共存,這是我希望的。只要給我創作自由,我歡迎任何與Netflix、亞馬遜、蘋果或傳統電影製片廠合作的機會。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玉子》劇照©Netflix

Q:你所有電影的劇本都是你獨立創作或和他人合作的,那麼你是怎麼寫劇本?

奉:我寫得很慢,一般會去咖啡店裡寫。我背對著咖啡館裡的人群,讓嘈雜的聲音留在我的背後,然後低下頭,開始寫我的劇本草稿。我不能在家裡寫,因為我太懶了,在家只想看電視或者睡覺。但在咖啡館裡就不能躺著睡覺了,對吧,所以我只能安心工作了。

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個不能在家工作的人。我和J·J·艾布拉姆斯(美劇《迷失》編劇)交流過,他說他在城市散步時寫劇本。

Q:此前還沒有一部韓國電影獲得過金棕櫚獎或者只是提名奧斯卡。這真的讓人不解,畢竟這幾十年來韓國創作了那麼多原創性的、令人難忘的電影。你認為這是為什麼?

奉:怎麼說呢,我擔任過柏林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和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所以我近距離觀察了獎項評選的過程。當我回想起這些經歷時,我發現這個過程是相當複雜和不可預測的,你必須非常幸運才能獲勝。

所以我認為韓國電影獲得金棕櫚獎或奧斯卡獎只是時間問題。宋康昊和我現在都是(奧斯卡學院成員),所以我們可以參與投票。補充一句,你知道希區柯克從來沒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嗎?所以能不能獲獎真的……很難說。

對話奉俊昊: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1972期)

翻譯:元刀

來源:hollywoodreporter.com

責編 | 皮卡兵

>>>編劇幫現誠邀特約撰稿人,如果您對編劇行業、影視產業有真知灼見,或想向行業吐露心聲、分享心得,亦或擅長影評劇評,都歡迎您微信聯繫我們:bianjubang002

E N D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