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剛問答給我推薦了個“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的提問,點進去看了下,清一色的回答都是這樣兩種:

1.豐臣秀吉想殺,殺不了。

2.豐臣秀吉想殺,但是不能殺。

前者認為小牧長久手豐臣秀吉失利,打不過德川所以才威逼利誘讓德川家康降服。後者則認為,秀吉想殺能殺,但是擔心無故殺死降服的家康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服。

我自己喜歡日本史,但是卻很少去看小說和電視劇,因為覺得這會影響我寫文的立場。比如我看過《平清盛》,寫文立場經常會站在同情平家的角度。我沒看過《義經》,所以我能比較客觀地告訴讀者,源義經其實是個野心勃勃又愛作死的醜逼。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話說回來,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與上面的回答不同的。我認為豐臣秀吉前期是想殺德川家康的,也能殺德川家康,但是後期和談以後就逐漸改變了想法。

首先說為什麼秀吉想殺德川家康,這體現在小牧長久手合戰後,豐臣秀吉放言要全面征討德川領,同時還在大垣城屯集出征的軍糧。

接著再說說為什麼能殺。德川家康確實讓秀吉碰了釘子,但是小牧長久手是一場“合戰”,這場戰役牽涉的戰鬥非常多,秀吉雖然在德川家康手下折了兩場,但是總體上來說,羽柴軍人數佔優,勝多敗少(期間還抽出手去四國揍了長宗我部一頓)。

當時德川領周圍,織田信雄認慫,可以理解已經投敵了,上杉是羽柴方的,隨即信濃以真田家為首的國眾也出現叛變的情況。北條雖然是盟友,但是卻未必會為了德川與秀吉敵對,再加上北關東眾對北條的牽制,能讓他們保持中立就已經是天大的幸事了。德川家康比現在的鍵盤歷史軍事家看得通透,在全領進行了包括農民在內的動員,還對曾經被自己趕出領地的一向宗伸出橄欖枝,求他們的僧兵協助。這都是在“危急存亡之秋”才會做的決定,對領內穩定是非常有影響的。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不過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天正大地震把羽柴軍前鋒的老窩震到琵琶湖去了,大垣城也在地震中被摧毀,軍糧通通打水漂。之後德川家康認慫,秀吉也就坡下驢收了這個小弟。

再接著,就談談羽柴秀吉對德川家康的想法為什麼會從想殺變成不想殺。

首先就是天正大地震了,地震後強行討伐德川家不是不行,但是容易後院起火,詳情參考武田信虎在饑荒後出兵信濃的下場。

其次,對秀吉來說德川家康其實沒有那麼罪大惡極。現在都喜歡把家康塑造成秀吉的宿敵,其實這是預設了德川家康會消滅豐臣家的立場才有的錯覺。實際上從當時來看,與北條、島津、長宗我部相比,原本就是織田家盟友(後期家臣)、秀吉同僚的德川家康明顯比外人更可靠。在清州會議後,羽柴秀吉就曾寫信給德川家康說,與其看甲信被敵人(北條)奪取,不如請德川出兵拿下這樣的話,說明二者之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雖然德川家康以織田同盟的名義一起幹秀吉,但是如果投降了就沒必要趕盡殺絕(當時的常態)。

再者,就是秀吉對臣服的德川家康的處理,與對織田、長宗我部、島津、北條完全不同,對德川家幾乎沒有減封,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羽柴秀吉想要儘快統一天下,需要德川家康領有這麼多領地。當時上杉家臣服,東日本就剩關東和奧羽沒有降服秀吉了。為了促使關東諸勢力降服,德川家康臣服後其實是作為羽柴家與北條家的外交取次存在的。羽柴秀吉需要一個像德川家康這樣的有力家臣作為自己在東國的代理人,壓服關東。後來將德川家康轉封關東也是如此,讓德川家康威懾奧羽,奧羽發生一揆時,德川家康也是作為羽柴軍的總大將出陣東北。在侵略朝鮮時,德川家康更是作為羽柴政權的二把手,在秀吉上洛時,負責調解名護屋城諸大名的關係。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最後,為什麼沒必要殺德川家康呢?要知道,在羽柴秀吉死後,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成為羽柴政權裡的權臣,前田利家死後德川家更是一家獨大,引發關原合戰,最終敲響羽柴家的喪鐘。

這麼一看,秀吉確實挺有必要早一些下手處理德川家康。

然而,我還是認為不應該從結果來逆推歷史,得出結論。我們得從當時的角度來看,若從當時來看,別說德川家康了,前田利家這樣的老前輩在羽柴家都排不上號。為啥呢?別忘了,當時羽柴政權裡的二把手,是秀吉的親弟弟羽柴秀長!秀吉又不知道自己弟弟後來會死那麼早。

所以說,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秀吉一開始確實是想討伐德川家康的,但是後來隨著家康的降服,便改變了主意。況且,德川家康在秀吉在世時老實的不行,有什麼必要殺他呢?​​​​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