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雖然地球是個美麗的星球,但它戰亂不斷,硝煙頻仍。即使沒有人的破壞,生物鏈裡的殘殺,生物依然會遭受突如其來的物種滅絕時期。

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雖然有些生物滅絕了,但它們的映像依舊被人復刻出來,成了看得見的標本。還有一些從歷史中走來的生物,遭受各種風吹雨打,最終活了下來。

可能在某個時刻它與你擦肩而過,也有可能,它們活在遙遠的大陸上,只隔著屏幕跟 我們四目相望。

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肺魚是一種神奇的生物,雖然它真的是魚,但離開水之後,依然可以活很長時間。根據有效資料顯示,肺魚離水後依然能活四年。

那是乾燥的非洲大陸。雨季還沒有來。河水被灼熱的高溫蒸發,水位以恐怖的速度逐日下降,河底的泥沙也幹到皸裂。

水裡的魚終於失去了水的保護,身體裸露在熾熱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的鱗片慢慢乾癟,生命快速流失。

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掠食者很快會發現它們並心滿意足的享受唾手可得的美餐。這些動物用最快的速度吃掉乾魚,然後尋找蔭涼避暑。只要雨季還沒來,所有動物都要遭受打擊。難熬的日子可能還要持續兩個月到三個月,沒有水就意味著死亡。

死神走過非洲每個角落,帶走大片生物,但它暫時對肺魚束手無策。這種鑽在泥裡的魚正處於一種類似“假死”的狀態。雖然一動不動好像沒有了生命氣息,但它還活著。

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肺魚有兩套呼吸系統,魚鰓跟鰾。魚鰓是魚類共有的呼吸系統,並幫助它們平衡滲透壓,更好的適應水裡的生活。而它的鰾,有著類似於肺的功能,可以直接吸收空氣,轉化為自身生存所需的氧氣。

鰾的奇特功能讓它離開陸地之後,依然可以存活。只要不被發現,它可以一直等待雨季的到來。在一場漂泊大雨之後,肺魚開始活動身體,好像由死復生一樣,在河裡自由遊動。

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神奇的肺魚是早在4億年前就存在的古老生物。算下來,它至少經歷過四次物種大滅絕。

最早的生物滅絕是奧陶紀跟志留紀相交的時期,時間:4.39億年前,不確定有沒有肺魚這種生物;晚泥盆紀是第二次生物大滅絕,距今3.67億年前,按照專家的推斷,那時候已經有肺魚了;二疊紀跟三疊紀相交的時期是第三次物種大滅絕,距今2.5億年;三疊紀跟侏羅紀相交的時期是第四次,距今2.08億年前,其中三疊紀末期還有幾次物種滅絕;白堊紀跟第三紀相交,是第五次物種大滅絕距今6500萬年。

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經過幾次物種滅絕都沒有讓肺魚定格在歷史高牆上,肺魚的運氣真的不錯。雖然有很多人認為肺魚是“活化石”,但有人認為,它還在不斷進化中,而且這種進化甚至超過了很多物種滅絕後才出現的新生物。

離水四年不死的魚,被稱為活化石,專家說它可能還在進化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來自日本和非洲的肺魚學家通過研究印度洋肺魚的基因分異度 ,確立了肺魚的分佈以及它在印度洋的第二故鄉;通過在坦桑尼亞肺魚身上發現的基因變種,推測出這一變種跟非洲原始肺魚之間的關係,並認定肺魚存在進化現象。

現在對肺魚進行測序的工作正在進行,但過程相當漫長,在結果出來之前,肺魚的進化歷程還存在很多疑點。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被稱為活化石的肺魚,不是像之前大家認為的一樣不存在進化現象。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肺魚,繼承了祖先的優點,也進化出了更適應現在生活的基因。

當我們好奇的看著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星球時,可能更多令人驚訝的事情正悄然發生。


文章由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