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飛翔的“空中航母”,史上最牛的美蘇飛艇航母

眾所周知,航母都是在海域中航行,但是在戰爭年代,會飛的“空中航母”被蘇聯、美國研發出來了!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處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但它還是斥巨資600萬美元,造出了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巨無霸——“阿克倫”號和“梅肯”號飛艇。這兩個飛艇長200多米,直徑40米,容積達18萬立方米,總重量超過100噸,被稱為“飛艇航母”。說它叫飛艇航母,是因為它的下面,還掛著5架“雀鷹”雙翼單座戰鬥偵察機。這些戰鬥偵察機輪流值勤,憑藉時速140公里、滯空能力超強的空中母艦,為美國太平洋沿岸築起了一道空中長城。

能飛翔的“空中航母”,史上最牛的美蘇飛艇航母

美國的目的是防範來自日本的威脅。當時,日本的軍事力量日益壯大,海軍力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位。為了能造出“空中航母”,美國人決定發展一戰時德國的齊柏林飛艇技術。

但德國的飛艇因為內裝氫氣,曾發生過慘烈的爆炸。於是,美國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程師,改用不易發生爆炸的氦氣,分別填滿12個大隔間,並以堅固的鋁合金為骨架,裝備了8臺560馬力的活塞發動機,以覆蓋5層明膠的厚棉布為蒙皮,力求堅固、耐用。同時,美國人創造了釣鉤技術來連接飛機與母艦。

技術熟練的美國飛行員控制飛機,將速度與母艦保持一致,把自己飛機上的固定“著艦鉤”套進一個吊鉤,最後終於完成飛機的回收。

雖然被稱為“劃時代的高科技奇蹟”,但是美國的飛艇航母計劃出世時就出現意外。1933年4月的一個傍晚,厄運再一次降臨“阿克倫”號。當時它正在進行常規訓練,這時,一股強烈的下降氣流將它帶到了海面,飛艇頭部朝上,尾部卻掉進了海中。隨即,飛艇迅速斷裂,艇上近百人只有3人得以倖存,飛艇計劃的鼓吹者海軍將軍威廉・莫菲特也不幸遇難。

能飛翔的“空中航母”,史上最牛的美蘇飛艇航母

大風吹落了“阿克倫”號,接著又向著它的姊妹艇“梅肯”號撲去。1935年2月,“梅肯”號正在加利福尼亞海岸外訓練,忽然遭遇了一股猛烈的陣風,風從艇首右舷突然吹來,使得艇身發生劇烈搖擺,接著,飛艇尾部的垂直安定面斷裂,產生的碎片和鋁架斷口又刺破了3個氦氣氣囊。“梅肯”號失去了控制。好在飛艇巨大,下落緩慢,加上這次“梅肯”號的指揮官海軍少校威利是“阿克倫”號的倖存者,指揮訓練有素。最終81人獲救,不過還是有2人不幸遇難。兩次大風帶來的悲劇,使美國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空中航母計劃受到懷疑。

在美國人忙碌的同時,蘇聯也開展了大膽的“空中航母”計劃。但與美國人的“飛艇航母”不同的是,蘇聯人以大型轟炸機作為母艦,將小型戰鬥機架在母艦上,或者掛在母艦下,形成一個空中戰鬥組合體。

能飛翔的“空中航母”,史上最牛的美蘇飛艇航母

自從1931年6月蘇聯空軍科學研究院的瓦赫米斯洛夫提出這種設想後,蘇聯開始了長達10年的研究。最初,蘇聯工程師將兩架戰鬥機安裝在一架雙發全金屬轟炸機機翼上,整個系統的起飛重量超過一萬公斤。

1931年12月,兩架戰鬥機在3000米高空同時脫離母機成功,使戰鬥機的航程由341英里增加至372英里,空中航母計劃初步成功。

後來的設計方案更有意思,是以一個母機攜帶著5架戰鬥機,再以幾個這樣的空中航母組成機群,進行遠程巡航,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空中力量。但從實用的角度考慮,最終蘇聯人採用了1934年8月提出的一個遠程轟炸機母機攜帶兩架先進高速小戰鬥機的方案,並從1937年試驗完全成功後開始批量製造。這時候,蘇聯也已經掌握了在空中以飛機回收飛機的先進技術了。

與美國空中航母“出師未捷身先死”不同,蘇聯的空中航母卻在對德戰爭中大顯神威。蘇德戰爭中,6架空中航母被配備在蘇軍黑海艦隊海軍航空兵中,並於1941年7月投入戰鬥。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飛機航母成功地多次攻擊了德軍佔領的羅馬尼亞康斯坦薩油田,以及煉油廠和儲油罐。在德國空軍的攔截下,除了兩架小飛機被擊落外,其餘無一損傷。

能飛翔的“空中航母”,史上最牛的美蘇飛艇航母

此後,戰場形勢惡化,蘇軍不得不增加飛機航母的攻擊次數,雖然戰果顯著,但是也被德軍盯上了,德軍很快將3個大隊的戰鬥機派往克里米亞。在數量眾多的敵方戰鬥機面前,飛機航母的數量劣勢立即暴露出來。10月23日,尚不知敵情已經發生變化的蘇軍,派出了僅有的幾架以飛機航母為核心的機群轟炸德軍炮兵陣地,沒想到突然遭到德軍的圍攻。笨重的母機被敵機直接攻擊,子機也被追得四散而逃,幾乎全軍覆沒。此後蘇軍便無力大量製造空中航母,也無法發動空中航母攻擊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