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村子發展的鳴曉路該拓寬了'

發現佩奇 跑步 養雞 西安封面 2019-08-17
"

塔段曉村的主路叫鳴曉路,是原來的塔山村、段村和曉村的通村路。

早晨五點,天還沒亮,40歲的王朋就要起床,帶著同村的工友們出發前往城裡的綠化工地。直到夕陽西下,才披著燒紅的晚霞回家。

這條2008年修的村路,誠實地記錄著塔段曉村人奔跑的足印。

"

塔段曉村的主路叫鳴曉路,是原來的塔山村、段村和曉村的通村路。

早晨五點,天還沒亮,40歲的王朋就要起床,帶著同村的工友們出發前往城裡的綠化工地。直到夕陽西下,才披著燒紅的晚霞回家。

這條2008年修的村路,誠實地記錄著塔段曉村人奔跑的足印。

見證村子發展的鳴曉路該拓寬了

老支書李振鐸開著電動三輪車帶著老伴出門趕集。

奔跑就是最好的風景

每天在這條路上早出晚歸,王朋無暇欣賞路邊的風景。對他來說,這條路是致富路,奔跑就是最好的風景。

晚上10點,忙了一整天的王朋才風風火火從三橋趕回村裡。“平時六七點就回來了,今天加班晚了點,這才把大家一個一個送回家,讓你們等的時間長咧!”

這幾年綠化活計多,作為長安區香嘉源園林綠化隊的負責人,王朋也越來越忙,基本不著家。從臨潼、灞橋,跑到了商洛、渭南,跟著他乾的鄉黨從最開始的幾個人,慢慢發展到了幾十個人。“每次出去都要帶40多個人,多的時候有80多個人。”

“我這裡幹活的都是60多歲的老人。綠化活不重,主要是種花、除草,比干農活還要輕鬆些,只要身體好都能幹”,王朋說,“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或者要忙個啥,提前打個招呼就行了,一天110元,按天計,按月結,一個月怎麼都能掙個兩三千元。”

每天忙完王朋都會把大夥一一送回家,“這樣既不耽誤家裡的事,也能掙錢。多找些活,大家都多掙錢、都過上好日子,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跟王朋一樣的綠化隊,村裡還有4個。

“你看現在,不只年輕人有活幹,就連老人和婦女也都不閒著,都想掙錢呢!白天村裡想尋個人都不容易,村裡要開會只能放到晚上,等大家忙完回村再說”, 塔段曉村村委會主任惠斌笑著“抱怨”道。

九旬老漢開著電動車去趕集

還是這條出村的路,對90歲高齡的原塔山村老支書李振鐸卻有著不同的意義。六七十年代下雨牆倒、房塌、路滑的場景始終留在老支書的記憶裡。

為了讓鄉親們搬出窯洞住上新房,老支書帶領大家打過水井、辦過草場、搞過縫紉。“多大的苦咱都能吃,就想把日子過好”,如今的艱苦創業,在這代人手中成了美景,老支書高興地只有連聲說好,“現在的好日子是以前咋想都想不到的!”

老支書家裡窗明几淨,柴火堆碼得整整齊齊,被褥疊的方方正正,就連養雞的窩棚都聞不到一點臭味,“這點怕是很多年輕人都做得沒有這麼好”,給記者帶路的村監委會主任李斌安感慨地說。

雖然年事已高,但老支書的身體還十分硬朗。去年,他還執意花3800元買了電動小三輪。“這日子有奔頭,兒孫都忙著,咱也不能拖累,買個小車去哪都方便,還可以去趕個集、收個地。昨天逢集,俺和老伴去買藥,順便買了點菜,割了兩斤肉,還買了一點牛奶。路平整很,不像原來的砂石路,開上一點都不顛……”

10年的路該拓寬了

“你看這村裡的主路只有4米寬,前些年作為通村路還湊合,現在村裡50多輛小車,又有兩個產業基地,到時候賣花賣桃的貨車,旅遊觀光的私家車,外出打工的客車……聽說區裡還要給咱通小公交,到時候錯個車都不容易,這路還是要拓寬呢。”村委會主任惠斌嘮叨說。

是呀,這條鳴曉路,既是出村路,也是致富路、幸福路,當然要越寬越好!

記者手記

塔段曉村的動與靜

增強“四力”實踐 融媒記者在一線

在塔段曉村的這一週時間,每天早上都被鳥鳴吵醒,晚上在蛙聲中睡去。白天的塔段曉村是安靜的。但這種安靜,並不是空巢村莊的沉寂,而是像一幅生動的農民畫。你看那乾淨整潔的庭院,就知道主人花了多少力氣收拾。夏陽熾熱、麥浪輕撫,田園氣息讓人沉醉。畫是美的,功夫更在畫外。村裡的人都有一種過好日子的奔頭,不管是忙著打工賺錢,還是收拾屋前院後,沒有人閒著。靜靜的村子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傍晚時分,外出的燕子銜食回來了,忙了一天的村民們才回家吃完飯,出門乘涼、諞個閒傳。這一動一靜之間,不正是新時代美好新農村的生動寫照嗎?寫完稿子已夜深人靜,窗外只有沙沙的樹葉聲。靜謐的塔段曉村沉沉睡去,為明天的忙碌攢著勁。明天日出時,這條出村的路又要忙碌起來了。

來源:文/圖 記者 何興龍

編輯:芥末花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