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

亞洲的語言和文化影響著

人類的歷史和文明

它們匯聚交融,創造精彩,貢獻世界

而現在

全亞洲、全世界的目光正聚焦在中國北京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文明在交流互鑑中煥發出耀眼光彩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北京作為一座世界性城市

自古就與很多亞洲國家有著廣泛的交往

歷史悠久的房山也有許多

與之有關的珍貴見證

方方今天帶大家去看看

亞洲文明交流中的房山印記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房山區青龍湖鎮境內

有這樣一座山

山上寺院繁榮,佛音繚繞

梵剎林立,碑塔縱橫

這座赫赫有名的山就是谷積山

山裡有一座靈鷲禪寺

寺裡生活過的僧人們

許多都流淌著“高麗血液”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靈鷲禪寺始於唐,遼稱谷積山院,元代重修時皇帝賜名靈光禪寺,明重修時英宗又改其名為靈鷲禪寺。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和正殿等。前殿前有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立“敕賜靈鷲禪寺”碑。正殿是單簷歇山頂。正殿後簷牆兩旁有遼大康四年(公元1078年)鐫刻碑和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鐫刻碑一塊。

附近存古塔3座:一為鞭塔,建於遼代,六角七級密簷磚塔;一為鈴鐺塔,建於明代,八角九層樓閣式空心石塔;一為東塔,建於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為覆缽式石塔。

說起靈鷲禪寺的“高麗血液”

與它在元代時期的重修不無關係

元朝統治者十分注意

利用宗教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對許多宗教都採取優待和提倡的政策

所以佛、道、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在元代都很發達

其中以佛教最為昌盛

房山與亞洲文明的交融

在元代時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春

高麗大臣高龍普出資重修寺院

翌年新寺落成

元順帝下旨令高麗僧天湛任住持

封天湛為海印圓明通教長老大師

敕賜寺名“靈巖禪寺”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靈巖禪寺僧人全是高麗僧人

高麗人李谷所著《稼亭集》

有一首詩叫《題西山靈巖寺》

詩前小注稱“寺僧皆鄉人”

可見,元代不但其住持是高麗僧人

寺內僧人也“皆鄉人”

高麗僧人任住持

這一事件在北京地區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它反映了元代宗教發展的開放勢態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無獨有偶

wan們房山不僅有佛教對外交流的痕跡

還有基督教的一支

——景教在北京活動過的印記

房山區周口店鎮車廠村西三盆山坳裡的

元代景教十字寺遺址

全國唯一的有碑刻有遺址的景教寺院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十字寺遺址佔地約200平方米,是國內現存比較完整的景教寺院遺址,因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原寺建於東晉建武元年(公元317年)的佛寺,唐代改為景教寺院,早期名稱為崇聖院。遼代改為佛寺,應歷二年(公元952年)至八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重修,元順帝賜名十字寺,恢復景教。明清時又為佛寺。

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十字寺遺址也是北京地區有跡可考的

最早的基督教教堂遺址

在元代以前稱“崇聖院”,原為佛教寺院

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名“十字寺”

並改為景教活動地

寺院在早年間已經損毀

僅餘殿基、圍牆、石臼、石碑等

及高30米圍長3米銀杏一株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其中寺內保存的一塊

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的寺碑

記述了大都人景教長老列班·掃馬

在此靜修並向信徒講道的盛況

他還曾帶著忽必烈的諭旨

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後經君士坦丁堡到達羅馬、巴黎和倫敦

據推斷,列班·掃馬很有可能

是中國到達歐洲的第一人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在十字寺遺址中

有一些別的發現

這裡出土了兩方帶十字架的石刻

其中一方正面十字中央刻寶相花瓣

十字兩側各刻一行敘利亞文

意為“你瞻仰著,將能得到你所希望的”

又可譯為“仰望他,寄希望於他”

“仰望著,寄望著”

(複製品在首都博物館展出)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1919年,有一個叫哈丁的西方人

來房山考察地質時發現了十字寺的存在

向我們揭開了元代時期

基督教在中國活動的這段歷史

文明之間的交流總是這樣

無限迷人充滿魅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珍貴的亞洲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者

為後人訴說著精彩的過往

它們是增進亞洲文化交流和

形塑民族記憶認同的重要因素

是推動亞洲文化繁榮的重要動力

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

平等對話、和平共處的紐帶和橋樑

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打call!

本期編輯:張可 蘇傾池 接力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

信息來源:北京市數字方誌館

信息來源:楊亦武

圖片來源:李增啟 百度百科

審審核核:武宏 巴金鵬 劉衛峰

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房山這倆寺廟有話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