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律師,最好一輩子也別遇到'

法律 刑法 不完美媽媽 同人法律傳媒 2019-08-23
"
"
這三種律師,最好一輩子也別遇到

很多當事人找到律師,還沒聊幾句就開始追問律師:

“他們說打官司有關係,才有勝算啊!”

“你在檢察院難道一點關係都沒有?”

“某律師打包票說,這個官司穩贏啊?”

當聽到律師回答說:

“我和某某法官不是很熟。”

“在公檢法確實裡面沒有關係。”

“事實證據還不清楚,案件不能保證穩贏。”

當事人就會對律師的“專業性”產生懷疑,悻悻離去。

都說靠譜的律師千姿百態,不靠譜的律師如出一轍。靠譜的律師可以還人清白、幫人挽回損失,不靠譜的律師不僅幫不上忙,甚至會拉你掉入更大的深淵。

接下來小銅人就和那些“悻悻而去”的當事人聊一聊:

你是否真的遇到了不靠譜的律師?

不靠譜的律師都有哪幾種?

01“潛心鑽研關係型”律師

這類律師一般和當事人說不到兩句話,就開始給當事人“洗腦”:

“這年頭打官司,沒有‘關係’是萬萬行不通的?”

“你都不知道上次那個案子有多難辦,幸好我之前跟檢察院打了招呼。”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熟人文化’,在律師界不認識幾個熟人,怎麼能保證贏官司?”

這類律師有意無意間向當事人傳達出自己“認識某法官、某官員、關係硬”的信號。當事人通常會在“不靠譜”律師的明槍暗箭下,不知不覺掉進對方早就挖好的坑裡去。


在中國做律師,“關係”似乎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算“不靠譜”律師不提出來,有的當事人也會問。

現在的司法責任終身制,法官的風險意識越來越強,很少有法官真正為了律師口中所謂的“關係”去顛倒黑白,所謂的“熟人、關係”和官司勝訴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小銅人溫馨提醒:我們並不否認關係的作用,但是過於鑽研關係,而非業務能力的律師,大多是不靠譜的。

打官司過程中,事實、證據和法律是決定官司最終輸贏的三大要素。

靠譜的律師不管有沒有關係都會維護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公檢法機關能夠給出公正的結果,也絕不是因為“關係”。

02“亂打包票型”律師

在法律諮詢或者辦案過程中,不少當事人都會不止一次的追問律師:

“這個案子到底能不能勝訴?”

“孩子他爸什麼時候能放出來啊?”

“律師你給說說,這最少能判多少年啊?”

這個時候假如你聽到律師滿口答應,拍著胸脯說:

“沒問題,一定能贏!”

“相信我,交給我!”

“放心,有我在,保證一年半載就出來了。”

聽到類似的回答,又要注意了:這是個不靠譜的律師啊。

律師為了獲得當事人的一時信任,作出勝訴承諾,不僅超越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之上,也超出了一般的行業常識。即便是看起來“穩贏”的案子,靠譜的律師也不敢隨意給予承諾。

小銅人溫馨提醒:遇到這種滿嘴跑火車、怕胸脯保證的律師,千萬要小心了。

他們雖然自稱為律師,但是可能只是拿著律師證的“司法黃牛”而已。正常訴訟每個階段都是有程序的,不是誰隨隨便便一句話就可以“扭轉乾坤”的。

03“收錢不辦事型”律師

對於這個類型的不靠譜律師,身邊正好遇到這樣一個例子:

朋友的親戚根據律師要求交了大幾萬代理費以後,這位律師就音訊全無,等過了一週朋友的親戚上門去找的時候,竟然發現已經人去樓空了。

當然,這種詐騙式的“律師”屬於“收錢不辦事型”律師的極端,但這並非是偶然事件。

在刑事案件中,“收錢不辦事”的律師會利用當事人在刑事案件中不能接觸案件的特殊性,無限誇大自己的作用。

然後,在收了代理費之後就抱著“隨便走走流程”的心態辦完了整個案件。

我們承認,刑事案件中律師確實很重要:

只有律師能會見當事人

律師需要對閱卷內容保密

開庭時親屬好友不能發言等等

所以,律師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正好給“不靠譜的律師”一個可乘之機。

那麼,面對這樣的不靠譜律師當事人該如何辨認呢?

小銅人溫馨提醒:雖然靠譜的律師保證不了案件一定會贏,但是兢兢業業,有迴應,有交代,卻是能無條件保證的。

一個靠譜的律師會在遵守規定的基礎上,讓當事人感受到他處理案件的態度,比如:

積極申請取保候審

提交不予批捕法律意見書

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

積極的幫當事人爭取諒解

及時跟進案件的進程並向委託人傳達

安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委託人的情緒等等

想要不掉進“不靠譜律師”的坑,當事人們還需多防備,多甄別,遇到事情不能著急,也不能只講“關係”,只圖便宜。

只有找到靠譜的律師,事情才能更好地解決,不是嗎?

"
這三種律師,最好一輩子也別遇到

很多當事人找到律師,還沒聊幾句就開始追問律師:

“他們說打官司有關係,才有勝算啊!”

“你在檢察院難道一點關係都沒有?”

“某律師打包票說,這個官司穩贏啊?”

當聽到律師回答說:

“我和某某法官不是很熟。”

“在公檢法確實裡面沒有關係。”

“事實證據還不清楚,案件不能保證穩贏。”

當事人就會對律師的“專業性”產生懷疑,悻悻離去。

都說靠譜的律師千姿百態,不靠譜的律師如出一轍。靠譜的律師可以還人清白、幫人挽回損失,不靠譜的律師不僅幫不上忙,甚至會拉你掉入更大的深淵。

接下來小銅人就和那些“悻悻而去”的當事人聊一聊:

你是否真的遇到了不靠譜的律師?

不靠譜的律師都有哪幾種?

01“潛心鑽研關係型”律師

這類律師一般和當事人說不到兩句話,就開始給當事人“洗腦”:

“這年頭打官司,沒有‘關係’是萬萬行不通的?”

“你都不知道上次那個案子有多難辦,幸好我之前跟檢察院打了招呼。”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熟人文化’,在律師界不認識幾個熟人,怎麼能保證贏官司?”

這類律師有意無意間向當事人傳達出自己“認識某法官、某官員、關係硬”的信號。當事人通常會在“不靠譜”律師的明槍暗箭下,不知不覺掉進對方早就挖好的坑裡去。


在中國做律師,“關係”似乎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算“不靠譜”律師不提出來,有的當事人也會問。

現在的司法責任終身制,法官的風險意識越來越強,很少有法官真正為了律師口中所謂的“關係”去顛倒黑白,所謂的“熟人、關係”和官司勝訴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小銅人溫馨提醒:我們並不否認關係的作用,但是過於鑽研關係,而非業務能力的律師,大多是不靠譜的。

打官司過程中,事實、證據和法律是決定官司最終輸贏的三大要素。

靠譜的律師不管有沒有關係都會維護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公檢法機關能夠給出公正的結果,也絕不是因為“關係”。

02“亂打包票型”律師

在法律諮詢或者辦案過程中,不少當事人都會不止一次的追問律師:

“這個案子到底能不能勝訴?”

“孩子他爸什麼時候能放出來啊?”

“律師你給說說,這最少能判多少年啊?”

這個時候假如你聽到律師滿口答應,拍著胸脯說:

“沒問題,一定能贏!”

“相信我,交給我!”

“放心,有我在,保證一年半載就出來了。”

聽到類似的回答,又要注意了:這是個不靠譜的律師啊。

律師為了獲得當事人的一時信任,作出勝訴承諾,不僅超越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之上,也超出了一般的行業常識。即便是看起來“穩贏”的案子,靠譜的律師也不敢隨意給予承諾。

小銅人溫馨提醒:遇到這種滿嘴跑火車、怕胸脯保證的律師,千萬要小心了。

他們雖然自稱為律師,但是可能只是拿著律師證的“司法黃牛”而已。正常訴訟每個階段都是有程序的,不是誰隨隨便便一句話就可以“扭轉乾坤”的。

03“收錢不辦事型”律師

對於這個類型的不靠譜律師,身邊正好遇到這樣一個例子:

朋友的親戚根據律師要求交了大幾萬代理費以後,這位律師就音訊全無,等過了一週朋友的親戚上門去找的時候,竟然發現已經人去樓空了。

當然,這種詐騙式的“律師”屬於“收錢不辦事型”律師的極端,但這並非是偶然事件。

在刑事案件中,“收錢不辦事”的律師會利用當事人在刑事案件中不能接觸案件的特殊性,無限誇大自己的作用。

然後,在收了代理費之後就抱著“隨便走走流程”的心態辦完了整個案件。

我們承認,刑事案件中律師確實很重要:

只有律師能會見當事人

律師需要對閱卷內容保密

開庭時親屬好友不能發言等等

所以,律師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正好給“不靠譜的律師”一個可乘之機。

那麼,面對這樣的不靠譜律師當事人該如何辨認呢?

小銅人溫馨提醒:雖然靠譜的律師保證不了案件一定會贏,但是兢兢業業,有迴應,有交代,卻是能無條件保證的。

一個靠譜的律師會在遵守規定的基礎上,讓當事人感受到他處理案件的態度,比如:

積極申請取保候審

提交不予批捕法律意見書

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

積極的幫當事人爭取諒解

及時跟進案件的進程並向委託人傳達

安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委託人的情緒等等

想要不掉進“不靠譜律師”的坑,當事人們還需多防備,多甄別,遇到事情不能著急,也不能只講“關係”,只圖便宜。

只有找到靠譜的律師,事情才能更好地解決,不是嗎?

這三種律師,最好一輩子也別遇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