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用了40年,日軍白刃戰前退子彈竟因為它?

二戰 軍事歷史 抗日戰爭 日本 軍令天下 2017-05-14

二戰初期的日本在亞洲戰場上戰鬥力爆表,就中國戰場而言,平均4箇中國軍人才能換1個日本士兵。雖然日軍當時平均身高只有1.55米(二戰後期只有1.46米),但是在戰爭初期,日本卻像如入無人之境,輕而易舉的佔領了中國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雖然中間摻雜著不少政治原因,但是日軍的的實力卻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日軍整體軍事實力強悍,其中離不開武器的支持。在中國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日本三八式步槍出鏡率非常之高,當然它也是中國軍民最痛恨的步槍。這支槍好比一把屠刀,日本侵略軍一用就是四十年。

二戰用了40年,日軍白刃戰前退子彈竟因為它?

抗日時期,中國軍隊對這隻步槍有一個特殊的別稱——三八大蓋,其因為槍機上的防塵蓋和步槍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幾個字,所以才有了此別稱。對於這支槍乍一看,許多軍迷會覺得眼熟,眼熟就對了!三八式步槍的原型就是德國的毛瑟步槍。日本大佐有阪成章在此基礎之上改裝成為了三十年式步槍,而後南部麒次郎又將其改良,將表尺改為直立式,並且加上槍機蓋,並命名為三五式海軍步槍(三十五年式海軍銃)。

二戰用了40年,日軍白刃戰前退子彈竟因為它?

三五式海軍步槍進入中國戰場之後,水土不服。在東北戰場中,許多沙子會進入到操作機關內,導致槍支經常出現故障,於是南部麒次郎再次優化設計,其中最大的的改變就是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這也為後面的別稱“三八大蓋”埋下了伏筆。三八式步槍的操作簡單槍體經過防腐處理,採用6.5毫米的口徑設計,槍管長約800毫米,全長達到了1280毫米。可容5發子彈,射程可達460米。

二戰用了40年,日軍白刃戰前退子彈竟因為它?

日本的“三八大蓋”在中國可真是臭名昭著,由於列裝數量龐大,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就代表著日軍。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日本在刺刀拼殺之前都會退出步槍裡的子彈的傳聞,後有人將其解讀為日軍信仰的”武士道精神”使然。事實上這不是傳聞,其原因也根本不是什麼“武士道精神”,其原因只是日軍怕傷到自己人。

二戰用了40年,日軍白刃戰前退子彈竟因為它?

日軍此舉實際上是《步兵操典》裡的規定,許多新兵一直不理解這一條奇怪且迂腐的規定。後來他們才慢慢明白這是“三八式”步槍的“鍋”。原來“三八式”步槍彈丸槍初速高,運行穩定,其命中之後極易造成貫通傷。《亮劍裡》裡張大彪被”三八大蓋”打中之後照樣生龍活虎。”三八大蓋”雖然射程遠,精度高,但是威力小,甚至不如中國軍隊的“漢陽造”。可見在混戰中使用“三八式”步槍極易傷到自己人,且就算沒有傷到自己人,其造成的傷害較小,很難對敵人進行有效打擊,己方損失要遠高於敵方。日本總結了經驗,而後就在《步兵操典》裡才規定了退子彈這一步驟。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