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工廠》火了。這部由奧巴馬伕婦擔任製作人、Netflix 發行的電影,詳細記錄了“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投資改建一座福耀玻璃工廠的故事。這座之前屬於通用汽車的廢棄工廠被改造成了福耀的玻璃工廠,同樣被“改造”的,還有工廠裡的工人。

"

《美國工廠》火了。這部由奧巴馬伕婦擔任製作人、Netflix 發行的電影,詳細記錄了“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投資改建一座福耀玻璃工廠的故事。這座之前屬於通用汽車的廢棄工廠被改造成了福耀的玻璃工廠,同樣被“改造”的,還有工廠裡的工人。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美國的“再工業化”

“美國工廠”所在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是俄亥俄州第六大的城市,曾因製造業而興旺。但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因為製造業的逐漸衰退和周邊郊區的發展,代頓市的居民數量連年下降,從巔峰時期的 26 萬下降到如今的 14 萬左右。

2008 年,金融危機席捲美國,當地最大的一家通用汽車工廠被總部關停,直接導致該市失業率從 前一年的 5.5% 飆升至 10% 以上。

代頓市的故事,是美國最近幾十年“去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縮影。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選擇離開美國,將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工廠放到中國、東南亞,降低人力成本。隨著製造業和重工業的衰落,美國中西部以及五大湖區的大量城市的開始出現經濟衰退,進而導致失業率上升,人口下降,這些城市連在一起,形成了被稱為“鐵鏽帶”的落後區域。

在這樣的背景下,曹德旺選擇接手通用的廢棄工廠,將它改造成福耀玻璃的美國分廠。美國的電價只有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更是隻有五分之一,對玻璃這種高能耗產業來說至關重要,加上美國政府的政策補貼,足以彌合人力成本上的差距。除此之外,玻璃製品極高的運輸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車企在本土進行汽車裝配,為它們供應玻璃產品的福耀如果將工廠開到美國,將能節省一大筆洲際運輸費用。

2008 年,奧巴馬就曾提出要讓美國“再工業化”,到了 2016 年,對立陣營裡,特朗普的最重要口號之一依然是“讓製造業和就業機會回到美國”。從 2016 至今的 3 年裡,因為政策的驅動,美國全國的失業率持續下降,目前已經降至 4% 以下。但大的趨勢仍無可挽回,美國的人力成本相比亞洲要高出太多,只有像福耀這種從事行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公司才能謀得利潤。

2017 年,富士康也曾和白宮達成協定,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 100 億美元建一座工廠生產液晶面板,項目預計將直接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但因為產業長期流失及衍生問題,富士康在當地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人。最終導致項目進展緩慢,至今只建起了一棟樓。

"

《美國工廠》火了。這部由奧巴馬伕婦擔任製作人、Netflix 發行的電影,詳細記錄了“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投資改建一座福耀玻璃工廠的故事。這座之前屬於通用汽車的廢棄工廠被改造成了福耀的玻璃工廠,同樣被“改造”的,還有工廠裡的工人。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美國的“再工業化”

“美國工廠”所在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是俄亥俄州第六大的城市,曾因製造業而興旺。但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因為製造業的逐漸衰退和周邊郊區的發展,代頓市的居民數量連年下降,從巔峰時期的 26 萬下降到如今的 14 萬左右。

2008 年,金融危機席捲美國,當地最大的一家通用汽車工廠被總部關停,直接導致該市失業率從 前一年的 5.5% 飆升至 10% 以上。

代頓市的故事,是美國最近幾十年“去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縮影。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選擇離開美國,將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工廠放到中國、東南亞,降低人力成本。隨著製造業和重工業的衰落,美國中西部以及五大湖區的大量城市的開始出現經濟衰退,進而導致失業率上升,人口下降,這些城市連在一起,形成了被稱為“鐵鏽帶”的落後區域。

在這樣的背景下,曹德旺選擇接手通用的廢棄工廠,將它改造成福耀玻璃的美國分廠。美國的電價只有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更是隻有五分之一,對玻璃這種高能耗產業來說至關重要,加上美國政府的政策補貼,足以彌合人力成本上的差距。除此之外,玻璃製品極高的運輸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車企在本土進行汽車裝配,為它們供應玻璃產品的福耀如果將工廠開到美國,將能節省一大筆洲際運輸費用。

2008 年,奧巴馬就曾提出要讓美國“再工業化”,到了 2016 年,對立陣營裡,特朗普的最重要口號之一依然是“讓製造業和就業機會回到美國”。從 2016 至今的 3 年裡,因為政策的驅動,美國全國的失業率持續下降,目前已經降至 4% 以下。但大的趨勢仍無可挽回,美國的人力成本相比亞洲要高出太多,只有像福耀這種從事行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公司才能謀得利潤。

2017 年,富士康也曾和白宮達成協定,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 100 億美元建一座工廠生產液晶面板,項目預計將直接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但因為產業長期流失及衍生問題,富士康在當地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人。最終導致項目進展緩慢,至今只建起了一棟樓。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中國工人在產線上教授美國工人 | Netflix

在《美國工廠》裡,鏡頭清晰展現了中美兩國勞工成本的差異。美國工人大多是本地居民,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每天工作 8 小時,正常雙休每個月有 8 天休假;中國工人則大多是背井離鄉的農民工,住在工廠的宿舍裡,每天工作 12 小時,每個月能休息一兩天就不錯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工人的時薪是 12 美元(後來漲到 14 美元),每天能賺 100 美元,這在中國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即便如此,“當工人”在美國也算不上什麼好的職業選擇。影片中的一個父親,在福耀的玻璃工廠每年能掙到 25000 美元,與此同時,他的女兒在一家美甲店幫顧客拋光指甲,年收入 40000 美元。這是美國製造業難以振興的根本原因。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的製造業一直在向服務業慢慢轉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服務業,導致人才匱乏,進一步加劇製造業衰退,陷入惡性循環。

中國的管理經驗

福耀的管理層想了很多辦法,儘可能降低工廠的人力成本。

工資是不能降的,福耀的工資比俄亥俄州最低工資標準高不了多少,沒法降到更低,所以只能想辦法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福耀將很多中國的經驗帶到了美國,包括“半軍事化”的管理,試圖通過排隊、唱廠歌增強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主張“多元”、“個性”等價值觀的美國,面對中國式的管理,具有強烈反抗意識的美國人並不買賬,也十分懂得用各種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面對福耀管理層施加的工作壓力,部分工人開始尋求組織工會,試圖爭取更多權益。

工會在美國的職業社會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 19 世紀,正是因為工會組織的各種勞工運動,才為勞動者贏得了“雙休日”、“八小時工作制”等基本權益,以及更高的勞動報酬。今天的“五一勞動節”,就是為了紀念 1886 年的芝加哥大罷工而設立的。

但凡事都有一個“度”的問題。今天美國有完善的勞動法,能相當程度上保護勞工的權益,如果工會再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就會使企業難以應付,甚至可能因不堪重負,選擇關閉工廠,所有工人失業。過度的工會政治開始成為行業發展的負擔和阻力,甚至是一種霸權。

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美國的工會組建率連年下降,從最高點時的 30% 下降到 2013 年的 10.8%。美國工人必須犧牲一部分待遇,才能勉強保住工作。

"

《美國工廠》火了。這部由奧巴馬伕婦擔任製作人、Netflix 發行的電影,詳細記錄了“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投資改建一座福耀玻璃工廠的故事。這座之前屬於通用汽車的廢棄工廠被改造成了福耀的玻璃工廠,同樣被“改造”的,還有工廠裡的工人。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美國的“再工業化”

“美國工廠”所在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是俄亥俄州第六大的城市,曾因製造業而興旺。但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因為製造業的逐漸衰退和周邊郊區的發展,代頓市的居民數量連年下降,從巔峰時期的 26 萬下降到如今的 14 萬左右。

2008 年,金融危機席捲美國,當地最大的一家通用汽車工廠被總部關停,直接導致該市失業率從 前一年的 5.5% 飆升至 10% 以上。

代頓市的故事,是美國最近幾十年“去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縮影。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選擇離開美國,將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工廠放到中國、東南亞,降低人力成本。隨著製造業和重工業的衰落,美國中西部以及五大湖區的大量城市的開始出現經濟衰退,進而導致失業率上升,人口下降,這些城市連在一起,形成了被稱為“鐵鏽帶”的落後區域。

在這樣的背景下,曹德旺選擇接手通用的廢棄工廠,將它改造成福耀玻璃的美國分廠。美國的電價只有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更是隻有五分之一,對玻璃這種高能耗產業來說至關重要,加上美國政府的政策補貼,足以彌合人力成本上的差距。除此之外,玻璃製品極高的運輸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車企在本土進行汽車裝配,為它們供應玻璃產品的福耀如果將工廠開到美國,將能節省一大筆洲際運輸費用。

2008 年,奧巴馬就曾提出要讓美國“再工業化”,到了 2016 年,對立陣營裡,特朗普的最重要口號之一依然是“讓製造業和就業機會回到美國”。從 2016 至今的 3 年裡,因為政策的驅動,美國全國的失業率持續下降,目前已經降至 4% 以下。但大的趨勢仍無可挽回,美國的人力成本相比亞洲要高出太多,只有像福耀這種從事行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公司才能謀得利潤。

2017 年,富士康也曾和白宮達成協定,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 100 億美元建一座工廠生產液晶面板,項目預計將直接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但因為產業長期流失及衍生問題,富士康在當地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人。最終導致項目進展緩慢,至今只建起了一棟樓。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中國工人在產線上教授美國工人 | Netflix

在《美國工廠》裡,鏡頭清晰展現了中美兩國勞工成本的差異。美國工人大多是本地居民,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每天工作 8 小時,正常雙休每個月有 8 天休假;中國工人則大多是背井離鄉的農民工,住在工廠的宿舍裡,每天工作 12 小時,每個月能休息一兩天就不錯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工人的時薪是 12 美元(後來漲到 14 美元),每天能賺 100 美元,這在中國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即便如此,“當工人”在美國也算不上什麼好的職業選擇。影片中的一個父親,在福耀的玻璃工廠每年能掙到 25000 美元,與此同時,他的女兒在一家美甲店幫顧客拋光指甲,年收入 40000 美元。這是美國製造業難以振興的根本原因。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的製造業一直在向服務業慢慢轉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服務業,導致人才匱乏,進一步加劇製造業衰退,陷入惡性循環。

中國的管理經驗

福耀的管理層想了很多辦法,儘可能降低工廠的人力成本。

工資是不能降的,福耀的工資比俄亥俄州最低工資標準高不了多少,沒法降到更低,所以只能想辦法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福耀將很多中國的經驗帶到了美國,包括“半軍事化”的管理,試圖通過排隊、唱廠歌增強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主張“多元”、“個性”等價值觀的美國,面對中國式的管理,具有強烈反抗意識的美國人並不買賬,也十分懂得用各種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面對福耀管理層施加的工作壓力,部分工人開始尋求組織工會,試圖爭取更多權益。

工會在美國的職業社會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 19 世紀,正是因為工會組織的各種勞工運動,才為勞動者贏得了“雙休日”、“八小時工作制”等基本權益,以及更高的勞動報酬。今天的“五一勞動節”,就是為了紀念 1886 年的芝加哥大罷工而設立的。

但凡事都有一個“度”的問題。今天美國有完善的勞動法,能相當程度上保護勞工的權益,如果工會再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就會使企業難以應付,甚至可能因不堪重負,選擇關閉工廠,所有工人失業。過度的工會政治開始成為行業發展的負擔和阻力,甚至是一種霸權。

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美國的工會組建率連年下降,從最高點時的 30% 下降到 2013 年的 10.8%。美國工人必須犧牲一部分待遇,才能勉強保住工作。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在福耀工廠中工作的美國工人 | Netflix

福耀工廠建成的頭兩年裡,各種工會運動層出不窮,給福耀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幾個月時間內,福耀虧損了幾千萬美元。

片中,有工人對著鏡頭表示,“福耀開出薪水讓我來工作,現在工會插手,留下不好的員工,最後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也只能流離失所。”,還工人感嘆,“我們再也賺不到那樣(通用工廠時期那麼多那麼輕鬆)的錢了。”

管理層和工人之間的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曹德旺決定換人,將工廠的正副總經理換成了在中美兩邊都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華人劉道川。之後,劉道川通過一系列手段,用利益分化工人群體,有針對性地解僱一些積極參與工會組織的工人,最終瓦解了工會。

工會瓦解之後,福耀不斷淘汰掉那些“效率不夠高”的員工,業績蒸蒸日上,2018 年更是自成立以來首次實現了盈利。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當時反對工會的“優秀員工”,在工會瓦解之後又因為“操作電腦時慢了兩三分鐘”就遭到解僱。顯然,在福耀的評判體系裡,他們還“不夠優秀”。

工人的未來

有不少人將福耀的故事看作是中美兩國制度甚至是意識形態的碰撞。在這個故事裡,中國企業成了“資本家”,美國的工人則更像“無產階級”。

但歸根結底,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企業逐利,需要工人做得多、拿得少,工人則相反,這是工業社會永恆存在的矛盾。生產和分配的問題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中國工人能夠每天高效工作 12 個小時全年無休,也並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情,只能說明我們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美國工廠》火了。這部由奧巴馬伕婦擔任製作人、Netflix 發行的電影,詳細記錄了“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投資改建一座福耀玻璃工廠的故事。這座之前屬於通用汽車的廢棄工廠被改造成了福耀的玻璃工廠,同樣被“改造”的,還有工廠裡的工人。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美國的“再工業化”

“美國工廠”所在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是俄亥俄州第六大的城市,曾因製造業而興旺。但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因為製造業的逐漸衰退和周邊郊區的發展,代頓市的居民數量連年下降,從巔峰時期的 26 萬下降到如今的 14 萬左右。

2008 年,金融危機席捲美國,當地最大的一家通用汽車工廠被總部關停,直接導致該市失業率從 前一年的 5.5% 飆升至 10% 以上。

代頓市的故事,是美國最近幾十年“去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縮影。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選擇離開美國,將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工廠放到中國、東南亞,降低人力成本。隨著製造業和重工業的衰落,美國中西部以及五大湖區的大量城市的開始出現經濟衰退,進而導致失業率上升,人口下降,這些城市連在一起,形成了被稱為“鐵鏽帶”的落後區域。

在這樣的背景下,曹德旺選擇接手通用的廢棄工廠,將它改造成福耀玻璃的美國分廠。美國的電價只有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更是隻有五分之一,對玻璃這種高能耗產業來說至關重要,加上美國政府的政策補貼,足以彌合人力成本上的差距。除此之外,玻璃製品極高的運輸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車企在本土進行汽車裝配,為它們供應玻璃產品的福耀如果將工廠開到美國,將能節省一大筆洲際運輸費用。

2008 年,奧巴馬就曾提出要讓美國“再工業化”,到了 2016 年,對立陣營裡,特朗普的最重要口號之一依然是“讓製造業和就業機會回到美國”。從 2016 至今的 3 年裡,因為政策的驅動,美國全國的失業率持續下降,目前已經降至 4% 以下。但大的趨勢仍無可挽回,美國的人力成本相比亞洲要高出太多,只有像福耀這種從事行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公司才能謀得利潤。

2017 年,富士康也曾和白宮達成協定,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 100 億美元建一座工廠生產液晶面板,項目預計將直接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但因為產業長期流失及衍生問題,富士康在當地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人。最終導致項目進展緩慢,至今只建起了一棟樓。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中國工人在產線上教授美國工人 | Netflix

在《美國工廠》裡,鏡頭清晰展現了中美兩國勞工成本的差異。美國工人大多是本地居民,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每天工作 8 小時,正常雙休每個月有 8 天休假;中國工人則大多是背井離鄉的農民工,住在工廠的宿舍裡,每天工作 12 小時,每個月能休息一兩天就不錯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工人的時薪是 12 美元(後來漲到 14 美元),每天能賺 100 美元,這在中國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即便如此,“當工人”在美國也算不上什麼好的職業選擇。影片中的一個父親,在福耀的玻璃工廠每年能掙到 25000 美元,與此同時,他的女兒在一家美甲店幫顧客拋光指甲,年收入 40000 美元。這是美國製造業難以振興的根本原因。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的製造業一直在向服務業慢慢轉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服務業,導致人才匱乏,進一步加劇製造業衰退,陷入惡性循環。

中國的管理經驗

福耀的管理層想了很多辦法,儘可能降低工廠的人力成本。

工資是不能降的,福耀的工資比俄亥俄州最低工資標準高不了多少,沒法降到更低,所以只能想辦法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福耀將很多中國的經驗帶到了美國,包括“半軍事化”的管理,試圖通過排隊、唱廠歌增強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主張“多元”、“個性”等價值觀的美國,面對中國式的管理,具有強烈反抗意識的美國人並不買賬,也十分懂得用各種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面對福耀管理層施加的工作壓力,部分工人開始尋求組織工會,試圖爭取更多權益。

工會在美國的職業社會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 19 世紀,正是因為工會組織的各種勞工運動,才為勞動者贏得了“雙休日”、“八小時工作制”等基本權益,以及更高的勞動報酬。今天的“五一勞動節”,就是為了紀念 1886 年的芝加哥大罷工而設立的。

但凡事都有一個“度”的問題。今天美國有完善的勞動法,能相當程度上保護勞工的權益,如果工會再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就會使企業難以應付,甚至可能因不堪重負,選擇關閉工廠,所有工人失業。過度的工會政治開始成為行業發展的負擔和阻力,甚至是一種霸權。

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美國的工會組建率連年下降,從最高點時的 30% 下降到 2013 年的 10.8%。美國工人必須犧牲一部分待遇,才能勉強保住工作。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在福耀工廠中工作的美國工人 | Netflix

福耀工廠建成的頭兩年裡,各種工會運動層出不窮,給福耀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幾個月時間內,福耀虧損了幾千萬美元。

片中,有工人對著鏡頭表示,“福耀開出薪水讓我來工作,現在工會插手,留下不好的員工,最後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也只能流離失所。”,還工人感嘆,“我們再也賺不到那樣(通用工廠時期那麼多那麼輕鬆)的錢了。”

管理層和工人之間的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曹德旺決定換人,將工廠的正副總經理換成了在中美兩邊都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華人劉道川。之後,劉道川通過一系列手段,用利益分化工人群體,有針對性地解僱一些積極參與工會組織的工人,最終瓦解了工會。

工會瓦解之後,福耀不斷淘汰掉那些“效率不夠高”的員工,業績蒸蒸日上,2018 年更是自成立以來首次實現了盈利。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當時反對工會的“優秀員工”,在工會瓦解之後又因為“操作電腦時慢了兩三分鐘”就遭到解僱。顯然,在福耀的評判體系裡,他們還“不夠優秀”。

工人的未來

有不少人將福耀的故事看作是中美兩國制度甚至是意識形態的碰撞。在這個故事裡,中國企業成了“資本家”,美國的工人則更像“無產階級”。

但歸根結底,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企業逐利,需要工人做得多、拿得少,工人則相反,這是工業社會永恆存在的矛盾。生產和分配的問題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中國工人能夠每天高效工作 12 個小時全年無休,也並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情,只能說明我們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工廠》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製造業出海的所有理由和困境


中國工廠裡的工人 | Netflix

影片最後,曹德旺看到工廠正在用機器代替工人,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今天的企業和工人、工會鬥智鬥勇、錙銖必較,等到技術真正改變產業的那一天,這些問題會徹底消失。但新的問題也會馬上隨之而來,比如“機器代替人工後,工人何去何從?”

2020 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亞裔政治家楊安澤就認為“機器取代人工”會是未來重要的社會問題。他提出向美國人統一發放一筆“基本收入”,抵消自動化帶來的工作流失、分配不均的問題。

美國工廠的故事發生在美國,但同樣的問題也威脅著中國社會。當製造業開始流向東南亞,中國也需要轉型,這個問題說小了關乎一家企業、一個城市,說大了則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技術和社會運行機制如何共同發展的問題。在探索生產力發展和分配公平的道路上,我們所處的時代,永遠是未來的開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