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的

讀書 2018頭條記憶 古詩 文學 詩歌 林溪草堂 2019-03-11
我是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的

“這是個最壞的時代”,紙質書籍和實體書店日漸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越是快節奏的生活,越是需要閒暇之際放慢腳步,放空心情。

社會功利,人心不免浮躁,而閱讀能讓人心靜、淨心。

都說碎片式閱讀不能稱之為閱讀,我卻認為“開卷有益”。即不在乎你看了多少,也不在乎你看的什麼。

閱讀沒有那麼多目的性,帶著目的去閱讀的,不是純粹的閱讀。

閱讀也不需要注重形式,紙質閱讀是閱讀,電子閱讀也是閱讀,有聲閱讀也能稱之為閱讀。

我們家是女兒,可能跟我自己學中文也有關係吧。雖然早過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不過我卻一直認為“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從她四歲開始,一直都很重視她閱讀習慣的培養。

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架,上面的書大多數是我們給她買的,也有少部分是她自己挑的,日積月累,她讀過的書,摞起來,早已經超過她的身高。

我是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的

習慣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稍稍總結了一下,歸納起來有五點:

1、 由淺入深、階段性培養

從四歲開始,開始讓她接觸紙質書籍,開始是繪本、漫畫,五到六歲改看故事書,像卡梅拉系列,書上是純漢字,沒有拼音,那時候也還不會拼音,利用有聲讀物和書相結合,將全套故事看完,也意味著書本上的字都混了個眼熟。

六歲以後,開始接觸簡單的國學,通過故事的形式理解文、史、哲,形成仁愛專注、謙和有禮的性格以及對世界的認知。

2、 家庭氛圍、環境的重要性

任何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晚飯後,我們家一般都是三個人圍著檯燈,看著各自的書,電視基本不看,家裡只有一臺筆記本,是我用來寫作的,所以孩子也從來不會動。

除此之外,在我們家,讀書從來不是有意為之,就跟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沙發、床頭、書架、桌子上,一伸手便可以拿到書,隨時想看就看。

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好讀書,不求甚解。相對於獲取知識來說,我覺得興趣更重要。

剛開始,對於讀書的種類和方向,我一般不做太多強求,更多在於引導。

以前,每次的古詩詞學習孩子都會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中國詩詞大會火起來以後,武亦姝成了她的偶像。

2017年3月份,彭敏來合肥開沙龍時,我們特意去了現場,當時北城小學的學生由老師組織專門去聽,沙龍到了最後,有一個“飛花令”的環節,由四年級以上孩子們組成十人組對彭敏,對的是“月”字,女兒夾在隊伍後面,跟著打了回醬油。

“床前明月光”、“小時不識月”、“舉杯邀明月”等等,簡單的都被孩子們說完了,輪到女兒的時候,還不錯,竟然說出一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從那以後,我們時不時在家也會玩飛花令,為了增加儲備量,背古詩變得積極起來。

我是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的

4、 言傳身教與方式方法相結合

無論是可塑性還是效仿能力,六到八歲這一階段的孩子都很強,但就從知識積累儲備上來看,這個時間段也是練好童子功的最佳時機,所以不僅言傳,還要身教。

“活到老,學到老。”養成謙讓、規則、勤奮、堅強的品質顯然更重要。

在家裡,沒有絕對禁止區域,電子產品是全部放開的,玩她爸爸手機,女兒比我還利索。

她在喜馬拉雅上開通了自己的音頻節目,定期錄音,還擁有不少小粉絲,錄音前要閱讀,手機就漸漸成為學習工具,充分利用扁平化的互聯網平臺,激發對閱讀的興趣。

5、開拓眼界、擴充知識面

除此之外,我們常利用週末的時間,帶她去聽各種文學沙龍和作家新書分享會。

因為整場活動下來至少兩個小時,五歲的時候還坐不住,後來慢慢就能跟大人一樣聽到結束,還能記住作家們好玩的人生經歷和童年故事。

這種活動參加多了,一方面開拓了眼界,擴充了知識面;另一方面,利用榜樣的力量,會更深地刺激她對閱讀的喜愛。

現在孩子已經升三年級,枕邊、床前隨手就能拿到書,臨睡前的閱讀成了每日必需。

閱讀再也不用成為我提醒她的事項,已經完全是自發、自覺完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