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號文章如何追熱點?大神用了2C原則,閱讀量從830飆至38萬!

頭條號文章如何追熱點?大神用了2C原則,閱讀量從830飆至38萬!

“一看標題就知道這篇文章又在蹭相同的熱點,我都懶得打開了!”這是大多數讀者看到重複追熱點的文章的反應。

其實不止追熱點,很多作者在日常寫文時也依靠傳統思維去選題。

這篇文章,將重新思考:如何打破傳統思維,創造新穎的選題切入點?

首先,什麼是這篇文章著重分析的“傳統思維下的選題呢?”

請看下面2個故事:

故事1:

《流浪地球》大爆,大批自媒體跟風誇讚演員吳京、導演郭帆。

結果,讀者對這類內容已審美疲勞。

頭條號文章如何追熱點?大神用了2C原則,閱讀量從830飆至38萬!

故事2:

某娛樂作者想盤點一部影片,選擇從情節、主演、導演這些維度分析,

結果,內容出現同質,讀者閱讀慾望降低。

上面2個故事的場景分別是部分作者在面對熱點文章和日常文章時的反應,

你是不是覺得很常見?

同樣的,上面2個故事的選題思路都一樣:只考慮眼前問題,比如流浪地球爆了,要蹭個熱點;比如一部影片就由這些元素構成,所以要從這些維度分析。

這其實就陷入了一種思維陷阱:被動反應型思路。

舉個例子:

B要寫一篇食物推廣文,但該食物屬於新產品,一般人基本不太熟悉。

面對如何將未知的事物推廣開,B認為既然大家不知道這道美食,那我寫一條全國通用的宣傳廣告,達到宣傳效果就好了。

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被動反應型思路,只能被動的思考,只將重點放在眼睛能看見的問題上:“受眾不知道這道美食”

其實也正是這種思路,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讓你無法找到新穎的選題切入點。

那這種思維有沒有辦法打破呢?

有的!!

其實最重要的方法是:化【被動反應型思路】【主動進攻型思路】

依然用上例舉例:

從根本來看,其實讓大眾知道有這個美食只是第一步,最終的目的是促成和消費者的交易

達成這個目的就要讓消費者認識該食物是美味的,而由於不同區域的飲食習性是不同的,對食物本質上是追求不同口味的風味。

因此,如何讓不同地區的消費者瞭解該食物的美味才是推廣文要解決的問題。

頭條號文章如何追熱點?大神用了2C原則,閱讀量從830飆至38萬!

可以明顯看出,「主動進攻型思路」與「被動反應型思路」最大的不同在於:

前者一直在考慮“到底想達成什麼目標?”“原本應有的姿態是什麼?”,而後者只去思考眼前的問題。

說起來比較玄乎,那具體的“主動進攻型思路”到底該如何思考呢?

⚠️ 以下是我認為的2個重要的思考方式,通過它們,可以化「被動反應型思路」為「主動進攻型思路」,讓你文章的選題切入點更加新穎:

  1. chunk down (向下/具像化思考)
  2. chunk up (向上/抽象化思考)

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具體講解這2種選題思路:

1. chunk down (具像化思考)

即將思考的內容具體化,從具體的某個點深入。

比如我們說這個作者文筆不好,到底哪裡不好?

“語言不夠簡潔”

“亂用詞語”等等,這些就是具像化的深層思考。

再比如,我們在前文提到的寫娛樂影評,

一般人會從演員、情節分析。

頭條號文章如何追熱點?大神用了2C原則,閱讀量從830飆至38萬!

那如果我們再從其中的一個點深入思考:

比如:一部劇中的演員涉及演技、外貌、配音者.....

再加入時間維度: 一部電影中的主演,10年前後的樣貌、演技、職業生涯等等都會有所變化。

根據以上的具象化思考,那我們是不是延伸出一篇盤點配音演員的文章呢?你可能發現,市面上的熱門電視劇,其實就是由那幾個配音演員配出的。

或者你也可以做經典電影的主角對比盤點,看看十年前後,這些主角的樣貌和現狀到底有哪些變化。

我們可以再看一個具體的case:

爆款樣式:好奇型問題

主標:當“巨嬰”為人父母后,會發生什麼?

閱讀量/推薦量:

385575/2489698=15.5%

副標:“巨嬰”般的成年人,正在帶壞下一代!

閱讀量/推薦量:830/5134=16.2%

該例是典型的chunk down(向下/具像化思考)式選題。

「巨嬰」是當下的高討論度話題,但不少作者探討巨嬰話題,依然停留在「巨嬰」產生的原因(比如原生家庭的影響),或者教育家長如何避免養出「巨嬰」等等。

頭條號文章如何追熱點?大神用了2C原則,閱讀量從830飆至38萬!

但該案例卻不走尋常路,採用向下/具像化思考方式,深入探討這批巨嬰長大後、為人父母后會對下一代有什麼印象,並用疑問拋出,增強了標題的吸引力。

所以,具象化式思考就是由面到點的過程,需要你從某一個點向下、向未來進行深度思考。

2.chunk up(向上/抽象化思考)

即能從具體的現象中觀察出某種傾向,即抽象化的一個過程。

比如我們批評這個作者“語句混亂”

“文章不通順”

其實主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概括在說這個作者的文筆不好。

這就是所謂的chunk up(向上/抽象化思考)

我們可以看一個具體的case:

爆款樣式:總分+踩中熱點

副標:北電2006級:除了朱一龍翟天臨,這個班男生的顏值,其實都挺能打

閱讀量/推薦量:

91521/598594=15.3%

主標:北電2006級:朱一龍翟天臨“流量逆襲”?貴圈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閱讀量/推薦量:17817/110271=16.2%

該例就是典型的chunk up(向上/抽象化思考)式選題。

朱一龍是近期大熱的顏值+演技並存的流量明星,很多作者寫文會只聚焦於朱一龍這個人,比如他這十年的經歷,爆紅前的作品等等。

頭條號文章如何追熱點?大神用了2C原則,閱讀量從830飆至38萬!

而該篇文章卻向上深度思考,從朱一龍單個人顏值,聯想到他來自的群體:北電2006級,並探討這個群體的顏值。

從個人→群體,是典型的向上一層思考模式。

整個選題也不落俗套,充滿新意,閱讀量直逼10W+。

從這裡可以看出,與chunk down(向下/具像化思考)式選題相反的是,chunk up(向上/抽象化思考)式選題要求你由點到面,從一個小點到更廣的層面來看待一件事。

因此,與其聚焦於單個人、單件事,我們選題時不如聚焦於這個人來自的群體、或者這件事產生的背景等等。

結語:

追熱點沒有什麼錯、對同一個話題發表觀點也無可厚非。但大部分用戶會反感無底線的追熱點、以及毫無新意同質化的內容。

但聰明的寫作者,會在選題過程中有意識地的在這兩種思維模式中來回切換,從而打開自己的選題切入思路,降低這種反感:

  1. chunk down (向下/具像化思考)
  2. chunk up (向上/抽象化思考)

綜上,就是要化【被動反應型思考】為【主動進攻型思考】,打開自己的思路。

撰文by:吳玉彬 | 每週一篇深度運營思考

標題&封面是一篇文章的門面,內容才是文章真正的立身之本,不過若是門面更吸引人,則能吸引到更多讀者,讓優質內容獲得更大範圍的傳播,所以今日頭條上線了「雙標題」功能。雙標題在推薦過程中採用優勝劣汰機制。

通過這一功能,創作者能夠收集到可量化的數據,來了解用戶對什麼樣風格的標題更感興趣。創作者可對用戶進行長期的測試,並根據歷史數據的整理,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標題方法論。

Q:如何開通「雙標題」功能?

A:平臺主動邀請部分已有「圖文原創」功能或「視頻原創」功能的作者開通。還沒開通「雙標題」功能的創作者請耐心等待,你堅持優質原創內容的努力,絕不會被辜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