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張祖慶:“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讀書 語文 小說 蘇格拉底 寓言 中國網教育頻道 2018-12-01
師說|張祖慶:“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師說|張祖慶:“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源 :祖慶說

有人問“怎樣有效開展集體備課?比如一個年級組六個人,分工備課,有的老師認真負責,有的老師敷衍了事。”

中國教育學會名師講師團特約講師張祖慶認為:“備課,如果是為了給別人看的,所以備得洋洋灑灑,這樣洋洋灑灑的教案是不是好教案呢?我表示懷疑!”

因此,對於集體備課這一問題張祖慶老師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

集體備課很重要,也沒那麼重要

師說|張祖慶:“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集體備課是很重要的。

教師工作,是極富創造性的,需要創意,需要智慧。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大家圍繞同一課書,貢獻自己的智慧,形成最佳教學方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集體備課是極為重要的。不少學校,在集體備課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般來說,集體備課需要經歷“主備先行,出臺初稿——集體討論,完善初稿——主備試教,集體研討——形成定稿,二次創造”的流程。

主備先行,出臺初稿——一般以單元為整體,確定某位教師主備,形成相對完善的教學方案,其他教師事先閱讀該單元教材;

集體討論,完善初稿——提前一到兩週,由主備教師將整單元的方案拿出來,給其他老師說說設計理念、流程和意圖,其他老師針對第一稿,頭腦風暴,主備教師吸納大家的意見,完善初稿;

主備試教,集體研討——主備教師或邀請1-2位教師下水上課,大家對第二稿教學方案進行充分討論,形成集體備課定稿,打印或將電子稿發給教研組老師共享;

形成定稿,二次創造——教研組其餘教師根據定稿,根據班級學情,創造性使用教學方案。

經歷這樣系統的集體備課,我想,相對於個體獨立備課來說,應該是高質量的。但問題在於,不可能每單元都經歷這樣的反覆打磨。一個學科組,一單元經歷這樣一次紮實的集體備課,已屬奢侈。

事實上,大部分所謂集體備課,是走過場了事:每個教師,領到自己的1-2單元,網上找一點,別人那裡複製一點,然後,把課件做一下,交貨!

這樣的“集體備課”,質量如何,可想而知。

我當過四年教研員,翻閱過十幾個學校教師的教案,常常會看到A學校和 B 學校某年級的所有教師的教案,是一模一樣的——是的,一個字都不差!更好玩的,學情分析和教學反思都是一模一樣的!

就說教學反思吧,照理,應該是課上完後,手寫上去的。可是,教案中,教學反思,老早就寫好了。這樣的教案,只能是從網上,或者過去上課的老師那裡克隆過來的。

集體備課,已淪為“分工抄課”。這樣的“集體備課”,當然,就沒那麼重要了。事實上,集體備課,只是教師備課的其中一種形式,無法取代獨立備課。原因很簡單,也是我後面要回應的第二個基本觀點。

2

適合你自己班級的教案

只能是唯一的

師說|張祖慶:“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教案,是為了學生學習服務的。

每個班級學生,學習基礎、學習風格、學習習慣,是截然不同的。

用集體備課形成的統一教案,去指導千差萬別的學生,肯定是行不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適合每個班級的教案,只能是唯一的。

拿著集體備課的教案,面對不同的學生,按部就班,依樣畫葫蘆,這是墨守成規、刻舟求劍。

因此,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只能是“集體為輔,個體為主”。亦即,集體智慧結晶,只能是供你教學參照的“樣本”,而不是“標準”。一旦把“樣本”當“標準”,就把學生當“標準件”加工了。這對個性鮮明的學生來說,是極不負責任的。

同時,承擔集體備課的不同教師,起點、經驗以及教學風格,是截然不同的。同一個學科組,也許會有入職1-2年的新手教師,也會有教齡二十多年的“老手”教師。新手的教案,老手看不上;老手的教案,新手用不上。

備課,最終還得自己來!

3

未經省察的教案,是毫無價值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過的。”

我想將這句話改造一下:“未經省察的教案,是毫無價值的。”

尤其是面對集體備課的教案,如果不假思索,拿來就用,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是毫無價值的,拿到一份教學方案,我們要思考:

文本解讀,是否有新的可能?

教學目標,是否適切可行?

教學內容,是否恰到好處?

教學策略,是否值得改進?

練習設計,是否顧及全體?

這樣細細推敲,你就會發現,所謂集體備課的教案,在你這個班級,根本行不通,需要改的地方太多太多。當然,並不是說,這樣的集體備課,毫無價值。你會發現,集體備課的教案,總有某個點,是值得你去嘗試的。就算一無是處,也為你打開新思路,提供反例。從這個意義上說,集體備課,是有價值的。前提,需要你深入“省察”。

否則,集體備課,就是形式主義。

4

集體備課,到底該怎麼做?

師說|張祖慶:“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語文為例,我覺得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細讀文本,發現每一個文本的共性與個性。

首先,要從文體特徵去把握文本,尋找這一類文體的共性特徵,然後設計教法。小說、詩歌、神話、寓言、散文,文體不同,教法各異。文體,是最上位的言語規則。

其次,要從這一個文本的獨特之處,去發現文本的個性特徵,設計出這一個文本獨一無二的教法。

同樣是小說,《金錢的魔力》以獨白式語言和誇張的神態描寫,刻畫人物;《臨死前的嚴監生》用傳神的細節刻畫人物;《景陽岡》用精彩的動作描寫和對話描寫,刻畫人物;《刷子李》用正面+側面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窮人》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人物。

因此,在備課時,我們就要把這一課與眾不同的地方,放大,再放大!

第二,沙裡淘金,借鑑富有啟發意義的設計思路。

互聯網時代,資訊浩如煙海,網絡、教學精品錄以及教學雜誌,都是查找相關教學設計的好途徑。只要我們用心檢索,肯定會找到相應的有價值的資訊。或文本解讀,或整體框架,或局部細節,總會給自己一些啟發。

找到這些資源後,我們就要進行認真分析:這些設計,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創意?哪些是可以整合到自己的設計思路中去的?

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第二步和第一步的順序不能顛倒。一定要自己先獨立思考,否則,他人的設計,會起到“前抑制”的作用。看了別人的設計,先入為主,往往很難跳出框框。

過早閱讀他人設計,我們的腦袋,很容易就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學生的腦袋,也就成為跑馬場裡的“遛馬場”。

第三,獨立設計,尋找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案。

這一步,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在網絡上找不到有價值的東西,正好說明,此課難教。難教,才需要你好好教。

你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地再讀文本,甚至可以大聲地朗讀出來。讀著讀著,也許豁然開朗。我的不少課,就是這樣在反覆的朗讀中,發現靈感的。

有了靈感,然後,一氣呵成,用最簡短的語句,寫下教學思路——教案,並不是越具體越好。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適宜採用板塊式的教案。寫清楚主問題和師生主要活動,即可。

教案適度留白,便於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教案寫得簡單一點,也便於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處理各種雜事。其實,備課,不是備給別人看的,而是為自己的教學服務的。

師說|張祖慶:“集體備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可惜,很多時候,恰恰反過來了——備課,是為了給別人看的,所以備得洋洋灑灑。這樣的洋洋灑灑,是不是真的好教案呢?我表示懷疑!

我以為,好的教案,大抵是脈絡清晰、疏可走馬的。太碎煩、太具體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當然,新入職的教師,另當別論。

來源 | 祖慶說

作者 | 張祖慶

編輯 | 中國網教育頻道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小編推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