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又想要從書中獲得靈感等,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掌握書中的內容,並形成自己的見解。

我在上寫作培訓班的時候,老師談到他跟朋友同時讀江南春的《搶佔心智》,又幾乎在同一時間讀完。有一天他們一起聊讀後感,聊品牌打法、企業定位等問題時,他說的頭頭是道。他的朋友就非常驚訝的問:咱倆讀的是一本書麼?為什麼你讀完就收穫如此之大,而我不僅沒有你理解的深,很多東西讀過去就忘?

為什麼兩個人讀同一本書差距會這麼大,答案就在大巖俊之寫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裡。大巖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曾經供職於四家公司擔任法人銷售,在這四家公司任職期間,他的個人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他在走向獨立創業的道路上,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

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是每年閱讀300本以上的大巖俊之總結的最實用的讀書法則,不只是教大家如何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而且還總結了一些能讓你實際行動起來的方法。作者應用這種方法,堅持不懈地汲取知識、付諸行動,最終成為一名研討會的自由講師的。在他身上發生的變化不止如此,在其他方面,他還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那麼,他是如何從書中的內容汲取靈感,化為行動的呢?

我總結了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到的方法:鎖定閱讀目標;邊讀書邊做筆記;明確站位,提高知識的轉化率。掌握這3個方法,你將輕鬆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又想要從書中獲得靈感等,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掌握書中的內容,並形成自己的見解。

我在上寫作培訓班的時候,老師談到他跟朋友同時讀江南春的《搶佔心智》,又幾乎在同一時間讀完。有一天他們一起聊讀後感,聊品牌打法、企業定位等問題時,他說的頭頭是道。他的朋友就非常驚訝的問:咱倆讀的是一本書麼?為什麼你讀完就收穫如此之大,而我不僅沒有你理解的深,很多東西讀過去就忘?

為什麼兩個人讀同一本書差距會這麼大,答案就在大巖俊之寫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裡。大巖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曾經供職於四家公司擔任法人銷售,在這四家公司任職期間,他的個人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他在走向獨立創業的道路上,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

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是每年閱讀300本以上的大巖俊之總結的最實用的讀書法則,不只是教大家如何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而且還總結了一些能讓你實際行動起來的方法。作者應用這種方法,堅持不懈地汲取知識、付諸行動,最終成為一名研討會的自由講師的。在他身上發生的變化不止如此,在其他方面,他還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那麼,他是如何從書中的內容汲取靈感,化為行動的呢?

我總結了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到的方法:鎖定閱讀目標;邊讀書邊做筆記;明確站位,提高知識的轉化率。掌握這3個方法,你將輕鬆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一、鎖定閱讀目標,讓閱讀變得高效

1、確定讀書目的,集中火力攻要點

你關注什麼,你就會聚焦什麼。比如我最近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所以我每次在瀏覽各平臺的信息時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推送關於寫作的文案。而事實各平臺每天推送的關於寫作的文案並沒有那麼多,只是由於我的關注,注意力焦點集中了,所以變得很在意。

讀書也是一樣道理,我們要確定自己的目標,注意力才會集中在關注點上。

如何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的“二八定律”認為: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同樣,書上的知識也能用此定律解釋。本田直之在他的《槓桿閱讀術》中就提到:“一本書裡的重要內容佔20%,再從其中抽取80%後,所提煉的要點只佔16%,如果是200頁的書,就只有32頁是關鍵內容。”

所以一本書沒必要從頭讀到尾並全部理解才行,這樣做會讓人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結果可能是隻買書而不讀書,或是半途而廢。當我們帶著“目的”去閱讀,果斷捨棄書中非必要的部分,用心提煉出書中最核心的那16%去“集中火力”記憶和理解,這樣反而能牢牢掌握書中的內容。

在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時,我先看看序言、目錄,確定閱讀目標,鎖定自己要讀的章節,然後從這些章節中提煉自己認為重要的那16%的要點,集中精力仔細閱讀,這樣才能很快get到和自己目標相匹配的有用信息。

2、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進行有意識地“輸出”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效率金字塔。它用數字形式形象地呈現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的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有多少。從上往下列出了:聽大課、閱讀、多媒體、現場示範、討論、踐行、教別人,這7種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依次從5%遞增到90%。

以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為例,假設書中有10個知識點,利用學習效率金字塔原理來讓別人理解的效果為:

他只是通過聽書方式學習,2周後,他只記得半句。如果通過閱讀,2周後,記得1句。當面解釋給他聽,2周後,記得2句。陪他聊每個知識點的優缺點,2周後,記得5句。不僅陪聊,還陪練,2周後,記得7句半。讓他搞懂,並讓他教給他的小夥伴,2周後,記得9句。

這與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進行閱讀如出一轍,我們要想高效閱讀一本書,就要養成以教別人、向他人複述的思維為前提,進行有意識的閱讀。為更好地踐行這一理念,作者還建議通過參加“讀書研討會”、“讀書會”等活動,將自己讀過的書現場說給大家聽,有利於牢記和理解書中知識點。

"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又想要從書中獲得靈感等,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掌握書中的內容,並形成自己的見解。

我在上寫作培訓班的時候,老師談到他跟朋友同時讀江南春的《搶佔心智》,又幾乎在同一時間讀完。有一天他們一起聊讀後感,聊品牌打法、企業定位等問題時,他說的頭頭是道。他的朋友就非常驚訝的問:咱倆讀的是一本書麼?為什麼你讀完就收穫如此之大,而我不僅沒有你理解的深,很多東西讀過去就忘?

為什麼兩個人讀同一本書差距會這麼大,答案就在大巖俊之寫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裡。大巖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曾經供職於四家公司擔任法人銷售,在這四家公司任職期間,他的個人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他在走向獨立創業的道路上,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

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是每年閱讀300本以上的大巖俊之總結的最實用的讀書法則,不只是教大家如何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而且還總結了一些能讓你實際行動起來的方法。作者應用這種方法,堅持不懈地汲取知識、付諸行動,最終成為一名研討會的自由講師的。在他身上發生的變化不止如此,在其他方面,他還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那麼,他是如何從書中的內容汲取靈感,化為行動的呢?

我總結了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到的方法:鎖定閱讀目標;邊讀書邊做筆記;明確站位,提高知識的轉化率。掌握這3個方法,你將輕鬆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一、鎖定閱讀目標,讓閱讀變得高效

1、確定讀書目的,集中火力攻要點

你關注什麼,你就會聚焦什麼。比如我最近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所以我每次在瀏覽各平臺的信息時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推送關於寫作的文案。而事實各平臺每天推送的關於寫作的文案並沒有那麼多,只是由於我的關注,注意力焦點集中了,所以變得很在意。

讀書也是一樣道理,我們要確定自己的目標,注意力才會集中在關注點上。

如何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的“二八定律”認為: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同樣,書上的知識也能用此定律解釋。本田直之在他的《槓桿閱讀術》中就提到:“一本書裡的重要內容佔20%,再從其中抽取80%後,所提煉的要點只佔16%,如果是200頁的書,就只有32頁是關鍵內容。”

所以一本書沒必要從頭讀到尾並全部理解才行,這樣做會讓人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結果可能是隻買書而不讀書,或是半途而廢。當我們帶著“目的”去閱讀,果斷捨棄書中非必要的部分,用心提煉出書中最核心的那16%去“集中火力”記憶和理解,這樣反而能牢牢掌握書中的內容。

在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時,我先看看序言、目錄,確定閱讀目標,鎖定自己要讀的章節,然後從這些章節中提煉自己認為重要的那16%的要點,集中精力仔細閱讀,這樣才能很快get到和自己目標相匹配的有用信息。

2、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進行有意識地“輸出”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效率金字塔。它用數字形式形象地呈現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的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有多少。從上往下列出了:聽大課、閱讀、多媒體、現場示範、討論、踐行、教別人,這7種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依次從5%遞增到90%。

以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為例,假設書中有10個知識點,利用學習效率金字塔原理來讓別人理解的效果為:

他只是通過聽書方式學習,2周後,他只記得半句。如果通過閱讀,2周後,記得1句。當面解釋給他聽,2周後,記得2句。陪他聊每個知識點的優缺點,2周後,記得5句。不僅陪聊,還陪練,2周後,記得7句半。讓他搞懂,並讓他教給他的小夥伴,2周後,記得9句。

這與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進行閱讀如出一轍,我們要想高效閱讀一本書,就要養成以教別人、向他人複述的思維為前提,進行有意識的閱讀。為更好地踐行這一理念,作者還建議通過參加“讀書研討會”、“讀書會”等活動,將自己讀過的書現場說給大家聽,有利於牢記和理解書中知識點。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二、全身運動,邊讀書邊做筆記

胡適先生認為: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其中的“手到”,就是做讀書筆記。那我們應該怎樣做讀書筆記呢?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但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裡,大巖俊之強烈推薦使用思維導圖。

我們都知道,“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Tony Buzan)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濃縮在一張紙上,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在書裡,大巖俊之給出了三種製作讀書思維導圖的方法:

1.按照書的章節制作思維導圖

這種思維導圖最大限度的還原了書中信息,能大致瞭解書的結構,可以很好的展現一本書的邏輯主線。是我們最熟悉、也是我們最常的一種讀書思維導圖,比較好操作,適應範圍比較廣。

2.按照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一樣。按照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是一種為自己量身定製的思維導圖。以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的做讀書筆記方法,先確定自己的讀書目標,然後順著這個目標在書中需找答案,適用於需要快速閱讀的人。

3.按照書中要點製作思維導圖

這種思維導圖就是擇取書中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將相關知識點不斷梳理,總結呈現的一種讀書筆記,有利於理解記憶,形成知識體系。個人認為適用於閱讀教材和考試用書。我平時在工作和學習中比較喜歡使用這種模式製作思維導圖,用為它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方便陳述。

"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又想要從書中獲得靈感等,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掌握書中的內容,並形成自己的見解。

我在上寫作培訓班的時候,老師談到他跟朋友同時讀江南春的《搶佔心智》,又幾乎在同一時間讀完。有一天他們一起聊讀後感,聊品牌打法、企業定位等問題時,他說的頭頭是道。他的朋友就非常驚訝的問:咱倆讀的是一本書麼?為什麼你讀完就收穫如此之大,而我不僅沒有你理解的深,很多東西讀過去就忘?

為什麼兩個人讀同一本書差距會這麼大,答案就在大巖俊之寫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裡。大巖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曾經供職於四家公司擔任法人銷售,在這四家公司任職期間,他的個人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他在走向獨立創業的道路上,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

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是每年閱讀300本以上的大巖俊之總結的最實用的讀書法則,不只是教大家如何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而且還總結了一些能讓你實際行動起來的方法。作者應用這種方法,堅持不懈地汲取知識、付諸行動,最終成為一名研討會的自由講師的。在他身上發生的變化不止如此,在其他方面,他還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那麼,他是如何從書中的內容汲取靈感,化為行動的呢?

我總結了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到的方法:鎖定閱讀目標;邊讀書邊做筆記;明確站位,提高知識的轉化率。掌握這3個方法,你將輕鬆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一、鎖定閱讀目標,讓閱讀變得高效

1、確定讀書目的,集中火力攻要點

你關注什麼,你就會聚焦什麼。比如我最近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所以我每次在瀏覽各平臺的信息時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推送關於寫作的文案。而事實各平臺每天推送的關於寫作的文案並沒有那麼多,只是由於我的關注,注意力焦點集中了,所以變得很在意。

讀書也是一樣道理,我們要確定自己的目標,注意力才會集中在關注點上。

如何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的“二八定律”認為: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同樣,書上的知識也能用此定律解釋。本田直之在他的《槓桿閱讀術》中就提到:“一本書裡的重要內容佔20%,再從其中抽取80%後,所提煉的要點只佔16%,如果是200頁的書,就只有32頁是關鍵內容。”

所以一本書沒必要從頭讀到尾並全部理解才行,這樣做會讓人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結果可能是隻買書而不讀書,或是半途而廢。當我們帶著“目的”去閱讀,果斷捨棄書中非必要的部分,用心提煉出書中最核心的那16%去“集中火力”記憶和理解,這樣反而能牢牢掌握書中的內容。

在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時,我先看看序言、目錄,確定閱讀目標,鎖定自己要讀的章節,然後從這些章節中提煉自己認為重要的那16%的要點,集中精力仔細閱讀,這樣才能很快get到和自己目標相匹配的有用信息。

2、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進行有意識地“輸出”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效率金字塔。它用數字形式形象地呈現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的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有多少。從上往下列出了:聽大課、閱讀、多媒體、現場示範、討論、踐行、教別人,這7種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依次從5%遞增到90%。

以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為例,假設書中有10個知識點,利用學習效率金字塔原理來讓別人理解的效果為:

他只是通過聽書方式學習,2周後,他只記得半句。如果通過閱讀,2周後,記得1句。當面解釋給他聽,2周後,記得2句。陪他聊每個知識點的優缺點,2周後,記得5句。不僅陪聊,還陪練,2周後,記得7句半。讓他搞懂,並讓他教給他的小夥伴,2周後,記得9句。

這與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進行閱讀如出一轍,我們要想高效閱讀一本書,就要養成以教別人、向他人複述的思維為前提,進行有意識的閱讀。為更好地踐行這一理念,作者還建議通過參加“讀書研討會”、“讀書會”等活動,將自己讀過的書現場說給大家聽,有利於牢記和理解書中知識點。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二、全身運動,邊讀書邊做筆記

胡適先生認為: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其中的“手到”,就是做讀書筆記。那我們應該怎樣做讀書筆記呢?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但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裡,大巖俊之強烈推薦使用思維導圖。

我們都知道,“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Tony Buzan)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濃縮在一張紙上,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在書裡,大巖俊之給出了三種製作讀書思維導圖的方法:

1.按照書的章節制作思維導圖

這種思維導圖最大限度的還原了書中信息,能大致瞭解書的結構,可以很好的展現一本書的邏輯主線。是我們最熟悉、也是我們最常的一種讀書思維導圖,比較好操作,適應範圍比較廣。

2.按照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一樣。按照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是一種為自己量身定製的思維導圖。以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的做讀書筆記方法,先確定自己的讀書目標,然後順著這個目標在書中需找答案,適用於需要快速閱讀的人。

3.按照書中要點製作思維導圖

這種思維導圖就是擇取書中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將相關知識點不斷梳理,總結呈現的一種讀書筆記,有利於理解記憶,形成知識體系。個人認為適用於閱讀教材和考試用書。我平時在工作和學習中比較喜歡使用這種模式製作思維導圖,用為它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方便陳述。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三、明確站位,提高知識的轉化率

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寫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光讀書不行動,說明只是把書作為“閱讀材料”。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可以發揮效果。特別是閱讀商務類書籍的時候,讀完之後要將所吸收到的知識,實踐到工作生活中去,才會獲得質的飛躍。

1.設定行動目標

瞭解一本書的內容並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行動目標也很重要。所謂行動目標就是讀完書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麼?並將這些想法以“何事、何時、多少”用具體的數字表示出來,比如我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以後,給自己設立了行動目標即根據書中提到的方法,3天之內畫3張思維導圖,於是就畫了;一週之內寫一篇書評,於是就有了這篇書評。

2.明確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

行動目標足夠清晰之後,就要了解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如果目標與現實差距太大,就沒有辦法順利達成,從而逐漸變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

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安利了一個好辦法,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表示你現在的位置,在這個數字的基礎上加上10%,先完成一個“小目標”,不斷縮短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也就是當你覺得自己只有50%的實力和狀態的時候,那就把目標設立在實際狀態+10%,也就是說以60%為最終目標,而不是完美的100%。用具體的數字具體和直觀,記錄自己走向最佳狀態的整個過程。

3.填補差距,並付諸行動

為達到這10%所在的位置,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根據5W1H的原則(做什麼、怎麼做、和誰做、在那裡做、合適做)羅列5項以上行動方案,然後選擇其中一項最想做的事,進行細分成從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開始實施行動。

掌握這3個方法,輕鬆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這就是我從一本共157頁實用性閱讀指南,提煉自己認為重要的那16%的要點,你是否也願意打開書本找到屬於你的那16%的要點。

"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又想要從書中獲得靈感等,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掌握書中的內容,並形成自己的見解。

我在上寫作培訓班的時候,老師談到他跟朋友同時讀江南春的《搶佔心智》,又幾乎在同一時間讀完。有一天他們一起聊讀後感,聊品牌打法、企業定位等問題時,他說的頭頭是道。他的朋友就非常驚訝的問:咱倆讀的是一本書麼?為什麼你讀完就收穫如此之大,而我不僅沒有你理解的深,很多東西讀過去就忘?

為什麼兩個人讀同一本書差距會這麼大,答案就在大巖俊之寫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裡。大巖俊之,日本Role Job的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曾經供職於四家公司擔任法人銷售,在這四家公司任職期間,他的個人銷售業績始終保持第一。他在走向獨立創業的道路上,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

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是每年閱讀300本以上的大巖俊之總結的最實用的讀書法則,不只是教大家如何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而且還總結了一些能讓你實際行動起來的方法。作者應用這種方法,堅持不懈地汲取知識、付諸行動,最終成為一名研討會的自由講師的。在他身上發生的變化不止如此,在其他方面,他還達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標。那麼,他是如何從書中的內容汲取靈感,化為行動的呢?

我總結了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到的方法:鎖定閱讀目標;邊讀書邊做筆記;明確站位,提高知識的轉化率。掌握這3個方法,你將輕鬆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一、鎖定閱讀目標,讓閱讀變得高效

1、確定讀書目的,集中火力攻要點

你關注什麼,你就會聚焦什麼。比如我最近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所以我每次在瀏覽各平臺的信息時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推送關於寫作的文案。而事實各平臺每天推送的關於寫作的文案並沒有那麼多,只是由於我的關注,注意力焦點集中了,所以變得很在意。

讀書也是一樣道理,我們要確定自己的目標,注意力才會集中在關注點上。

如何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的“二八定律”認為: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同樣,書上的知識也能用此定律解釋。本田直之在他的《槓桿閱讀術》中就提到:“一本書裡的重要內容佔20%,再從其中抽取80%後,所提煉的要點只佔16%,如果是200頁的書,就只有32頁是關鍵內容。”

所以一本書沒必要從頭讀到尾並全部理解才行,這樣做會讓人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結果可能是隻買書而不讀書,或是半途而廢。當我們帶著“目的”去閱讀,果斷捨棄書中非必要的部分,用心提煉出書中最核心的那16%去“集中火力”記憶和理解,這樣反而能牢牢掌握書中的內容。

在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時,我先看看序言、目錄,確定閱讀目標,鎖定自己要讀的章節,然後從這些章節中提煉自己認為重要的那16%的要點,集中精力仔細閱讀,這樣才能很快get到和自己目標相匹配的有用信息。

2、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進行有意識地“輸出”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效率金字塔。它用數字形式形象地呈現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的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有多少。從上往下列出了:聽大課、閱讀、多媒體、現場示範、討論、踐行、教別人,這7種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依次從5%遞增到90%。

以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為例,假設書中有10個知識點,利用學習效率金字塔原理來讓別人理解的效果為:

他只是通過聽書方式學習,2周後,他只記得半句。如果通過閱讀,2周後,記得1句。當面解釋給他聽,2周後,記得2句。陪他聊每個知識點的優缺點,2周後,記得5句。不僅陪聊,還陪練,2周後,記得7句半。讓他搞懂,並讓他教給他的小夥伴,2周後,記得9句。

這與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進行閱讀如出一轍,我們要想高效閱讀一本書,就要養成以教別人、向他人複述的思維為前提,進行有意識的閱讀。為更好地踐行這一理念,作者還建議通過參加“讀書研討會”、“讀書會”等活動,將自己讀過的書現場說給大家聽,有利於牢記和理解書中知識點。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二、全身運動,邊讀書邊做筆記

胡適先生認為: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其中的“手到”,就是做讀書筆記。那我們應該怎樣做讀書筆記呢?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但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裡,大巖俊之強烈推薦使用思維導圖。

我們都知道,“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Tony Buzan)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濃縮在一張紙上,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在書裡,大巖俊之給出了三種製作讀書思維導圖的方法:

1.按照書的章節制作思維導圖

這種思維導圖最大限度的還原了書中信息,能大致瞭解書的結構,可以很好的展現一本書的邏輯主線。是我們最熟悉、也是我們最常的一種讀書思維導圖,比較好操作,適應範圍比較廣。

2.按照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一樣。按照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是一種為自己量身定製的思維導圖。以讀書目的製作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的做讀書筆記方法,先確定自己的讀書目標,然後順著這個目標在書中需找答案,適用於需要快速閱讀的人。

3.按照書中要點製作思維導圖

這種思維導圖就是擇取書中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將相關知識點不斷梳理,總結呈現的一種讀書筆記,有利於理解記憶,形成知識體系。個人認為適用於閱讀教材和考試用書。我平時在工作和學習中比較喜歡使用這種模式製作思維導圖,用為它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方便陳述。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三、明確站位,提高知識的轉化率

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寫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光讀書不行動,說明只是把書作為“閱讀材料”。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可以發揮效果。特別是閱讀商務類書籍的時候,讀完之後要將所吸收到的知識,實踐到工作生活中去,才會獲得質的飛躍。

1.設定行動目標

瞭解一本書的內容並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行動目標也很重要。所謂行動目標就是讀完書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麼?並將這些想法以“何事、何時、多少”用具體的數字表示出來,比如我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以後,給自己設立了行動目標即根據書中提到的方法,3天之內畫3張思維導圖,於是就畫了;一週之內寫一篇書評,於是就有了這篇書評。

2.明確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

行動目標足夠清晰之後,就要了解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如果目標與現實差距太大,就沒有辦法順利達成,從而逐漸變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

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安利了一個好辦法,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表示你現在的位置,在這個數字的基礎上加上10%,先完成一個“小目標”,不斷縮短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也就是當你覺得自己只有50%的實力和狀態的時候,那就把目標設立在實際狀態+10%,也就是說以60%為最終目標,而不是完美的100%。用具體的數字具體和直觀,記錄自己走向最佳狀態的整個過程。

3.填補差距,並付諸行動

為達到這10%所在的位置,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根據5W1H的原則(做什麼、怎麼做、和誰做、在那裡做、合適做)羅列5項以上行動方案,然後選擇其中一項最想做的事,進行細分成從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開始實施行動。

掌握這3個方法,輕鬆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這就是我從一本共157頁實用性閱讀指南,提煉自己認為重要的那16%的要點,你是否也願意打開書本找到屬於你的那16%的要點。

《實用性閱讀指南》:3個方法教你,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學以致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