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3

“圖畫書體驗”

上誨的方軼群先生1955年創作過一本圖畫書,名字叫《蘿蔔回來了》,是一個關於蘿蔔的故事。圖是日本畫家畫的,這本書也是我編輯的。我在1960年讀到這個故事之後,非常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在世界上比也算是傑作。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因此為日本的孩子們出版了這本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子沒有吃的,就到外面去找食。它找到兩個蘿蔔,於是把它們帶回家。它吃掉一個蘿蔔,因為它很餓,而另一個它想送給朋友。它想驢一定很餓,於是把蘿蔔送到驢家,但是驢不在家,驢出門找食去了。驢找到了山芋,回到家裡,看見了蘿蔔。驢吃了山芋,心想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吧,於是把蘿蔔送到小山羊家。山羊不在家,它也找食去了,山羊找到了油菜。山羊回到家裡,看到了蘿蔔,心想,應該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於是到了鹿家,鹿也去找食去了。鹿找到了青菜,拿回家裡,看見家裡有一個蘿蔔。鹿吃了青菜,把蘿蔔送到兔子家裡,當鹿送蘿蔔來的時候,兔子睡著了,因為它吃得飽飽的,就睡著了。於是鹿悄悄放下蘿蔔走了。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身邊的蘿蔔十分驚奇。蘿蔔回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構思真是巧妙極了。

當我給還不識字的孩子讀這本書時,我用自己的語言讀故事,孩子用耳朵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是看畫,是讀畫。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畫全部是語言,圖畫中有很多語言。孩子一邊讀著畫中的語言,一邊用耳朵聽文章,聽和看同時進行,這是自己讀書所做不到的。用耳朵聽到的語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語言的世界重合起來,雖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這兩個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實際上,孩子心中出現的那個世界就是圖畫書。它是線索,是入口,我把這叫做“圖畫書體驗”

所以,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讀它們,圖畫書就沒有半點意義。家長在家裡讀書給孩子聽,保育工作者在託兒所、幼兒園裡讀書給孩子聽,老師在學校裡讀書給孩子聽,這一點越來越重要。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3

“圖畫書體驗”

上誨的方軼群先生1955年創作過一本圖畫書,名字叫《蘿蔔回來了》,是一個關於蘿蔔的故事。圖是日本畫家畫的,這本書也是我編輯的。我在1960年讀到這個故事之後,非常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在世界上比也算是傑作。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因此為日本的孩子們出版了這本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子沒有吃的,就到外面去找食。它找到兩個蘿蔔,於是把它們帶回家。它吃掉一個蘿蔔,因為它很餓,而另一個它想送給朋友。它想驢一定很餓,於是把蘿蔔送到驢家,但是驢不在家,驢出門找食去了。驢找到了山芋,回到家裡,看見了蘿蔔。驢吃了山芋,心想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吧,於是把蘿蔔送到小山羊家。山羊不在家,它也找食去了,山羊找到了油菜。山羊回到家裡,看到了蘿蔔,心想,應該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於是到了鹿家,鹿也去找食去了。鹿找到了青菜,拿回家裡,看見家裡有一個蘿蔔。鹿吃了青菜,把蘿蔔送到兔子家裡,當鹿送蘿蔔來的時候,兔子睡著了,因為它吃得飽飽的,就睡著了。於是鹿悄悄放下蘿蔔走了。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身邊的蘿蔔十分驚奇。蘿蔔回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構思真是巧妙極了。

當我給還不識字的孩子讀這本書時,我用自己的語言讀故事,孩子用耳朵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是看畫,是讀畫。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畫全部是語言,圖畫中有很多語言。孩子一邊讀著畫中的語言,一邊用耳朵聽文章,聽和看同時進行,這是自己讀書所做不到的。用耳朵聽到的語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語言的世界重合起來,雖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這兩個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實際上,孩子心中出現的那個世界就是圖畫書。它是線索,是入口,我把這叫做“圖畫書體驗”

所以,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讀它們,圖畫書就沒有半點意義。家長在家裡讀書給孩子聽,保育工作者在託兒所、幼兒園裡讀書給孩子聽,老師在學校裡讀書給孩子聽,這一點越來越重要。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4

識字和讀書是兩碼事

我認為能夠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但能認字並不等於就能讀書。日本人的識字率是99%,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的統計也接近這個數字。但是,儘管日本人幾乎個個識字,但日本成人的讀書率只有50%,讀報紙和雜誌不包括在內。電視播放使得語言的量增加了,兒童的語彙豐富了,可是,那和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僅僅是知道了一些詞彙,卻不知道語言的生動的力量,不知道語言的奇妙,不知道語言所產生的喜悅。

請大家想一想,孩子自己讀書和大人讀給他們聽,哪一種更輕鬆愉快呢?當然是聽大人讀書更加輕鬆愉快。大人想讓孩子早早地讀書,培養起讀書能力,卻不想一想,這對孩子果真是快樂的嗎?給孩子讀書,可以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使他們變得喜歡語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樂趣,這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對語言發生興趣,想學識字,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從未教過孩子寫字,但是幾個孩子在入學前後幾乎都自己學會了識字。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自己想讀,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書的世界。孩子們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到了,文字是進入語言世界的鑰匙。

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知識,並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但是,僅僅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夠的。日本的孩子們,頭腦中知識和信息塞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信息,這也就是創造力、思考力、集中力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3

“圖畫書體驗”

上誨的方軼群先生1955年創作過一本圖畫書,名字叫《蘿蔔回來了》,是一個關於蘿蔔的故事。圖是日本畫家畫的,這本書也是我編輯的。我在1960年讀到這個故事之後,非常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在世界上比也算是傑作。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因此為日本的孩子們出版了這本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子沒有吃的,就到外面去找食。它找到兩個蘿蔔,於是把它們帶回家。它吃掉一個蘿蔔,因為它很餓,而另一個它想送給朋友。它想驢一定很餓,於是把蘿蔔送到驢家,但是驢不在家,驢出門找食去了。驢找到了山芋,回到家裡,看見了蘿蔔。驢吃了山芋,心想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吧,於是把蘿蔔送到小山羊家。山羊不在家,它也找食去了,山羊找到了油菜。山羊回到家裡,看到了蘿蔔,心想,應該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於是到了鹿家,鹿也去找食去了。鹿找到了青菜,拿回家裡,看見家裡有一個蘿蔔。鹿吃了青菜,把蘿蔔送到兔子家裡,當鹿送蘿蔔來的時候,兔子睡著了,因為它吃得飽飽的,就睡著了。於是鹿悄悄放下蘿蔔走了。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身邊的蘿蔔十分驚奇。蘿蔔回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構思真是巧妙極了。

當我給還不識字的孩子讀這本書時,我用自己的語言讀故事,孩子用耳朵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是看畫,是讀畫。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畫全部是語言,圖畫中有很多語言。孩子一邊讀著畫中的語言,一邊用耳朵聽文章,聽和看同時進行,這是自己讀書所做不到的。用耳朵聽到的語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語言的世界重合起來,雖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這兩個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實際上,孩子心中出現的那個世界就是圖畫書。它是線索,是入口,我把這叫做“圖畫書體驗”

所以,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讀它們,圖畫書就沒有半點意義。家長在家裡讀書給孩子聽,保育工作者在託兒所、幼兒園裡讀書給孩子聽,老師在學校裡讀書給孩子聽,這一點越來越重要。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4

識字和讀書是兩碼事

我認為能夠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但能認字並不等於就能讀書。日本人的識字率是99%,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的統計也接近這個數字。但是,儘管日本人幾乎個個識字,但日本成人的讀書率只有50%,讀報紙和雜誌不包括在內。電視播放使得語言的量增加了,兒童的語彙豐富了,可是,那和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僅僅是知道了一些詞彙,卻不知道語言的生動的力量,不知道語言的奇妙,不知道語言所產生的喜悅。

請大家想一想,孩子自己讀書和大人讀給他們聽,哪一種更輕鬆愉快呢?當然是聽大人讀書更加輕鬆愉快。大人想讓孩子早早地讀書,培養起讀書能力,卻不想一想,這對孩子果真是快樂的嗎?給孩子讀書,可以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使他們變得喜歡語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樂趣,這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對語言發生興趣,想學識字,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從未教過孩子寫字,但是幾個孩子在入學前後幾乎都自己學會了識字。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自己想讀,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書的世界。孩子們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到了,文字是進入語言世界的鑰匙。

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知識,並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但是,僅僅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夠的。日本的孩子們,頭腦中知識和信息塞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信息,這也就是創造力、思考力、集中力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5

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

語言這東西是會留在心中的。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

大家也許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書給孩子聽。我和大家一樣忙,現在更忙。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再忙也要找時間讀書給孩子聽,在他們1~10歲期間,十多年中,我常唸書給他們聽,雖然做不到每天都念,但是一個星期中總要念上兩三次。現在,我的孩子們都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而我當年念過的話語留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心中。我認為這是最可信賴的紐帶,它們和快樂的記憶一起留在心中。

我不喜歡說教,也不記得給孩子們唸了多少本書,但是現在想起來,我想對孩子們說的話,實際上全都通過唸書傳達給他們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成人,一個父親,我要告訴給孩子們的話,在那些書裡應有盡有。我想,進入影視時代後,父母更要念書給孩子聽,出版社也要不斷地對讀者講這一點。

19世紀的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非常精彩的話:“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我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孩子是不是感受到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我覺得,讀書給孩子聽,是能夠使孩子感受到愛的一種方式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念書、講故事。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於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這就是孩子的心情。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

從這種意義上講,我認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夫婦之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3

“圖畫書體驗”

上誨的方軼群先生1955年創作過一本圖畫書,名字叫《蘿蔔回來了》,是一個關於蘿蔔的故事。圖是日本畫家畫的,這本書也是我編輯的。我在1960年讀到這個故事之後,非常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在世界上比也算是傑作。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因此為日本的孩子們出版了這本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子沒有吃的,就到外面去找食。它找到兩個蘿蔔,於是把它們帶回家。它吃掉一個蘿蔔,因為它很餓,而另一個它想送給朋友。它想驢一定很餓,於是把蘿蔔送到驢家,但是驢不在家,驢出門找食去了。驢找到了山芋,回到家裡,看見了蘿蔔。驢吃了山芋,心想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吧,於是把蘿蔔送到小山羊家。山羊不在家,它也找食去了,山羊找到了油菜。山羊回到家裡,看到了蘿蔔,心想,應該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於是到了鹿家,鹿也去找食去了。鹿找到了青菜,拿回家裡,看見家裡有一個蘿蔔。鹿吃了青菜,把蘿蔔送到兔子家裡,當鹿送蘿蔔來的時候,兔子睡著了,因為它吃得飽飽的,就睡著了。於是鹿悄悄放下蘿蔔走了。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身邊的蘿蔔十分驚奇。蘿蔔回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構思真是巧妙極了。

當我給還不識字的孩子讀這本書時,我用自己的語言讀故事,孩子用耳朵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是看畫,是讀畫。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畫全部是語言,圖畫中有很多語言。孩子一邊讀著畫中的語言,一邊用耳朵聽文章,聽和看同時進行,這是自己讀書所做不到的。用耳朵聽到的語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語言的世界重合起來,雖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這兩個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實際上,孩子心中出現的那個世界就是圖畫書。它是線索,是入口,我把這叫做“圖畫書體驗”

所以,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讀它們,圖畫書就沒有半點意義。家長在家裡讀書給孩子聽,保育工作者在託兒所、幼兒園裡讀書給孩子聽,老師在學校裡讀書給孩子聽,這一點越來越重要。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4

識字和讀書是兩碼事

我認為能夠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但能認字並不等於就能讀書。日本人的識字率是99%,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的統計也接近這個數字。但是,儘管日本人幾乎個個識字,但日本成人的讀書率只有50%,讀報紙和雜誌不包括在內。電視播放使得語言的量增加了,兒童的語彙豐富了,可是,那和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僅僅是知道了一些詞彙,卻不知道語言的生動的力量,不知道語言的奇妙,不知道語言所產生的喜悅。

請大家想一想,孩子自己讀書和大人讀給他們聽,哪一種更輕鬆愉快呢?當然是聽大人讀書更加輕鬆愉快。大人想讓孩子早早地讀書,培養起讀書能力,卻不想一想,這對孩子果真是快樂的嗎?給孩子讀書,可以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使他們變得喜歡語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樂趣,這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對語言發生興趣,想學識字,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從未教過孩子寫字,但是幾個孩子在入學前後幾乎都自己學會了識字。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自己想讀,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書的世界。孩子們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到了,文字是進入語言世界的鑰匙。

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知識,並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但是,僅僅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夠的。日本的孩子們,頭腦中知識和信息塞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信息,這也就是創造力、思考力、集中力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5

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

語言這東西是會留在心中的。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

大家也許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書給孩子聽。我和大家一樣忙,現在更忙。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再忙也要找時間讀書給孩子聽,在他們1~10歲期間,十多年中,我常唸書給他們聽,雖然做不到每天都念,但是一個星期中總要念上兩三次。現在,我的孩子們都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而我當年念過的話語留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心中。我認為這是最可信賴的紐帶,它們和快樂的記憶一起留在心中。

我不喜歡說教,也不記得給孩子們唸了多少本書,但是現在想起來,我想對孩子們說的話,實際上全都通過唸書傳達給他們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成人,一個父親,我要告訴給孩子們的話,在那些書裡應有盡有。我想,進入影視時代後,父母更要念書給孩子聽,出版社也要不斷地對讀者講這一點。

19世紀的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非常精彩的話:“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我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孩子是不是感受到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我覺得,讀書給孩子聽,是能夠使孩子感受到愛的一種方式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念書、講故事。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於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這就是孩子的心情。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

從這種意義上講,我認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夫婦之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注:感謝唐亞明先生授權使用本演講稿的譯文。原文為鬆居直先生在第一屆小松樹頒獎會上的演講稿,部分內容有刪改。

好書推薦——《富士山歌歷》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3

“圖畫書體驗”

上誨的方軼群先生1955年創作過一本圖畫書,名字叫《蘿蔔回來了》,是一個關於蘿蔔的故事。圖是日本畫家畫的,這本書也是我編輯的。我在1960年讀到這個故事之後,非常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在世界上比也算是傑作。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因此為日本的孩子們出版了這本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子沒有吃的,就到外面去找食。它找到兩個蘿蔔,於是把它們帶回家。它吃掉一個蘿蔔,因為它很餓,而另一個它想送給朋友。它想驢一定很餓,於是把蘿蔔送到驢家,但是驢不在家,驢出門找食去了。驢找到了山芋,回到家裡,看見了蘿蔔。驢吃了山芋,心想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吧,於是把蘿蔔送到小山羊家。山羊不在家,它也找食去了,山羊找到了油菜。山羊回到家裡,看到了蘿蔔,心想,應該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於是到了鹿家,鹿也去找食去了。鹿找到了青菜,拿回家裡,看見家裡有一個蘿蔔。鹿吃了青菜,把蘿蔔送到兔子家裡,當鹿送蘿蔔來的時候,兔子睡著了,因為它吃得飽飽的,就睡著了。於是鹿悄悄放下蘿蔔走了。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身邊的蘿蔔十分驚奇。蘿蔔回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構思真是巧妙極了。

當我給還不識字的孩子讀這本書時,我用自己的語言讀故事,孩子用耳朵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是看畫,是讀畫。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畫全部是語言,圖畫中有很多語言。孩子一邊讀著畫中的語言,一邊用耳朵聽文章,聽和看同時進行,這是自己讀書所做不到的。用耳朵聽到的語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語言的世界重合起來,雖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這兩個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實際上,孩子心中出現的那個世界就是圖畫書。它是線索,是入口,我把這叫做“圖畫書體驗”

所以,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讀它們,圖畫書就沒有半點意義。家長在家裡讀書給孩子聽,保育工作者在託兒所、幼兒園裡讀書給孩子聽,老師在學校裡讀書給孩子聽,這一點越來越重要。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4

識字和讀書是兩碼事

我認為能夠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但能認字並不等於就能讀書。日本人的識字率是99%,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的統計也接近這個數字。但是,儘管日本人幾乎個個識字,但日本成人的讀書率只有50%,讀報紙和雜誌不包括在內。電視播放使得語言的量增加了,兒童的語彙豐富了,可是,那和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僅僅是知道了一些詞彙,卻不知道語言的生動的力量,不知道語言的奇妙,不知道語言所產生的喜悅。

請大家想一想,孩子自己讀書和大人讀給他們聽,哪一種更輕鬆愉快呢?當然是聽大人讀書更加輕鬆愉快。大人想讓孩子早早地讀書,培養起讀書能力,卻不想一想,這對孩子果真是快樂的嗎?給孩子讀書,可以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使他們變得喜歡語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樂趣,這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對語言發生興趣,想學識字,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從未教過孩子寫字,但是幾個孩子在入學前後幾乎都自己學會了識字。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自己想讀,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書的世界。孩子們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到了,文字是進入語言世界的鑰匙。

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知識,並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但是,僅僅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夠的。日本的孩子們,頭腦中知識和信息塞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信息,這也就是創造力、思考力、集中力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5

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

語言這東西是會留在心中的。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

大家也許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書給孩子聽。我和大家一樣忙,現在更忙。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再忙也要找時間讀書給孩子聽,在他們1~10歲期間,十多年中,我常唸書給他們聽,雖然做不到每天都念,但是一個星期中總要念上兩三次。現在,我的孩子們都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而我當年念過的話語留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心中。我認為這是最可信賴的紐帶,它們和快樂的記憶一起留在心中。

我不喜歡說教,也不記得給孩子們唸了多少本書,但是現在想起來,我想對孩子們說的話,實際上全都通過唸書傳達給他們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成人,一個父親,我要告訴給孩子們的話,在那些書裡應有盡有。我想,進入影視時代後,父母更要念書給孩子聽,出版社也要不斷地對讀者講這一點。

19世紀的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非常精彩的話:“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我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孩子是不是感受到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我覺得,讀書給孩子聽,是能夠使孩子感受到愛的一種方式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念書、講故事。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於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這就是孩子的心情。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

從這種意義上講,我認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夫婦之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注:感謝唐亞明先生授權使用本演講稿的譯文。原文為鬆居直先生在第一屆小松樹頒獎會上的演講稿,部分內容有刪改。

好書推薦——《富士山歌歷》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俵萬智/ 文

U.G.佐藤/ 圖

唐亞明/ 譯

小活字(活字文化)策劃

中信出版社

版式設計:山伯語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3

“圖畫書體驗”

上誨的方軼群先生1955年創作過一本圖畫書,名字叫《蘿蔔回來了》,是一個關於蘿蔔的故事。圖是日本畫家畫的,這本書也是我編輯的。我在1960年讀到這個故事之後,非常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在世界上比也算是傑作。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因此為日本的孩子們出版了這本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子沒有吃的,就到外面去找食。它找到兩個蘿蔔,於是把它們帶回家。它吃掉一個蘿蔔,因為它很餓,而另一個它想送給朋友。它想驢一定很餓,於是把蘿蔔送到驢家,但是驢不在家,驢出門找食去了。驢找到了山芋,回到家裡,看見了蘿蔔。驢吃了山芋,心想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吧,於是把蘿蔔送到小山羊家。山羊不在家,它也找食去了,山羊找到了油菜。山羊回到家裡,看到了蘿蔔,心想,應該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於是到了鹿家,鹿也去找食去了。鹿找到了青菜,拿回家裡,看見家裡有一個蘿蔔。鹿吃了青菜,把蘿蔔送到兔子家裡,當鹿送蘿蔔來的時候,兔子睡著了,因為它吃得飽飽的,就睡著了。於是鹿悄悄放下蘿蔔走了。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身邊的蘿蔔十分驚奇。蘿蔔回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構思真是巧妙極了。

當我給還不識字的孩子讀這本書時,我用自己的語言讀故事,孩子用耳朵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是看畫,是讀畫。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畫全部是語言,圖畫中有很多語言。孩子一邊讀著畫中的語言,一邊用耳朵聽文章,聽和看同時進行,這是自己讀書所做不到的。用耳朵聽到的語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語言的世界重合起來,雖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這兩個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實際上,孩子心中出現的那個世界就是圖畫書。它是線索,是入口,我把這叫做“圖畫書體驗”

所以,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讀它們,圖畫書就沒有半點意義。家長在家裡讀書給孩子聽,保育工作者在託兒所、幼兒園裡讀書給孩子聽,老師在學校裡讀書給孩子聽,這一點越來越重要。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4

識字和讀書是兩碼事

我認為能夠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但能認字並不等於就能讀書。日本人的識字率是99%,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的統計也接近這個數字。但是,儘管日本人幾乎個個識字,但日本成人的讀書率只有50%,讀報紙和雜誌不包括在內。電視播放使得語言的量增加了,兒童的語彙豐富了,可是,那和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僅僅是知道了一些詞彙,卻不知道語言的生動的力量,不知道語言的奇妙,不知道語言所產生的喜悅。

請大家想一想,孩子自己讀書和大人讀給他們聽,哪一種更輕鬆愉快呢?當然是聽大人讀書更加輕鬆愉快。大人想讓孩子早早地讀書,培養起讀書能力,卻不想一想,這對孩子果真是快樂的嗎?給孩子讀書,可以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使他們變得喜歡語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樂趣,這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對語言發生興趣,想學識字,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從未教過孩子寫字,但是幾個孩子在入學前後幾乎都自己學會了識字。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自己想讀,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書的世界。孩子們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到了,文字是進入語言世界的鑰匙。

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知識,並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但是,僅僅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夠的。日本的孩子們,頭腦中知識和信息塞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信息,這也就是創造力、思考力、集中力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5

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

語言這東西是會留在心中的。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

大家也許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書給孩子聽。我和大家一樣忙,現在更忙。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再忙也要找時間讀書給孩子聽,在他們1~10歲期間,十多年中,我常唸書給他們聽,雖然做不到每天都念,但是一個星期中總要念上兩三次。現在,我的孩子們都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而我當年念過的話語留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心中。我認為這是最可信賴的紐帶,它們和快樂的記憶一起留在心中。

我不喜歡說教,也不記得給孩子們唸了多少本書,但是現在想起來,我想對孩子們說的話,實際上全都通過唸書傳達給他們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成人,一個父親,我要告訴給孩子們的話,在那些書裡應有盡有。我想,進入影視時代後,父母更要念書給孩子聽,出版社也要不斷地對讀者講這一點。

19世紀的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非常精彩的話:“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我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孩子是不是感受到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我覺得,讀書給孩子聽,是能夠使孩子感受到愛的一種方式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念書、講故事。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於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這就是孩子的心情。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

從這種意義上講,我認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夫婦之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注:感謝唐亞明先生授權使用本演講稿的譯文。原文為鬆居直先生在第一屆小松樹頒獎會上的演講稿,部分內容有刪改。

好書推薦——《富士山歌歷》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俵萬智/ 文

U.G.佐藤/ 圖

唐亞明/ 譯

小活字(活字文化)策劃

中信出版社

版式設計:山伯語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編者按

我真想變成蘋果酥,

被你的愛層層包裹

“你吃過蘋果酥嗎?煮得又軟又甜的蘋果,被層層酥皮包著。看起來,被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的蘋果很幸福。其實,人也被好多東西包著呢。”

這是日本短歌詩人俵萬智在繪本《富士山歌歷》中,為小寒節氣配上的一段文字。每年的1月5日前後稱為“小寒”,這時候天氣越來越冷,民間也稱數九寒天。整個人沉浸在冷冽空氣中,一顆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僵硬吧。這時,倘若有愛的人陪在身邊,那份感情會不會也像蘋果酥的酥皮一樣,把我們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呢?

因為你說:“這味道美味極了”,

於是七月六日便定為沙拉紀念日

出生於1962年的俵萬智,在26歲那年,出版了一本轟動全日本的短歌詩集《沙拉紀念日》,六個月內銷售250萬冊,並掀起一陣“沙拉現象”的短歌熱潮。假如你翻開這本書,會發現內容沒什麼大不了的,它稱不上高雅、精緻,反倒是極其日常、瑣碎。但正是那看似閒談般的言語片段,把生活中的溫暖和甜蜜都帶到了你眼前。人們忍不住會想,俵萬智對語言和文字的這般細膩感觸,到底從何而來?

今天,小活字想要和大家一起回到二十多年前,第一屆小松樹獎(小松樹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圖畫書獎,由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出資設立,雖然僅舉辦兩屆,但為中國的繪本原創孕育了豐厚的土壤)的頒獎會上,聽一聽鬆居直先生談論兒童讀書與圖畫書體驗,相信在這裡,你也會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1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大學方面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出生之後,先是有了聽的能力,接著學會說話,然後學會讀,學會寫。任何人都是這樣。我想,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說話。

這最初的聽、說,叫做聲音的文化(ORALITY,口頭文化),讀和寫則是在有了聲音的文化幾萬年之後的事。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發明了文字。有了文字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從那個時候起,文字的文化,也就是LITERACY,急劇地發展起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將要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電視機、錄相機、電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影像和聲音”的文化。

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只有通過聽而記住作為聲音的語言,我們才能發出聲音講話。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即可明白。

因此我想強調的是,在孩子學會讀書之前,大人要讀書給孩子聽。以前,人們常給孩子講民間故事,我覺得即便到了現在,民間故事仍然是很重要的。我在日本拜訪過許多會講民間故事的老爺爺、老奶奶,我想知道他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從哪兒獲得的。幼兒期用耳朵聽故事的體驗,在這些人身上化作了用語言創造形象的能力。他們聽人講話,聽故事,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瞭解到語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現在的孩子也許恰恰缺少這種體驗。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2

讓孩子學會“吃語言”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於今天的孩子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6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我讀了她的詩集,確實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又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原來,小時候的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

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用耳朵聆聽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儘管孩子們身上擁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收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能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3

“圖畫書體驗”

上誨的方軼群先生1955年創作過一本圖畫書,名字叫《蘿蔔回來了》,是一個關於蘿蔔的故事。圖是日本畫家畫的,這本書也是我編輯的。我在1960年讀到這個故事之後,非常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在世界上比也算是傑作。我想,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因此為日本的孩子們出版了這本書。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子沒有吃的,就到外面去找食。它找到兩個蘿蔔,於是把它們帶回家。它吃掉一個蘿蔔,因為它很餓,而另一個它想送給朋友。它想驢一定很餓,於是把蘿蔔送到驢家,但是驢不在家,驢出門找食去了。驢找到了山芋,回到家裡,看見了蘿蔔。驢吃了山芋,心想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吧,於是把蘿蔔送到小山羊家。山羊不在家,它也找食去了,山羊找到了油菜。山羊回到家裡,看到了蘿蔔,心想,應該把蘿蔔送給沒東西吃的朋友,於是到了鹿家,鹿也去找食去了。鹿找到了青菜,拿回家裡,看見家裡有一個蘿蔔。鹿吃了青菜,把蘿蔔送到兔子家裡,當鹿送蘿蔔來的時候,兔子睡著了,因為它吃得飽飽的,就睡著了。於是鹿悄悄放下蘿蔔走了。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身邊的蘿蔔十分驚奇。蘿蔔回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構思真是巧妙極了。

當我給還不識字的孩子讀這本書時,我用自己的語言讀故事,孩子用耳朵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是看畫,是讀畫。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畫全部是語言,圖畫中有很多語言。孩子一邊讀著畫中的語言,一邊用耳朵聽文章,聽和看同時進行,這是自己讀書所做不到的。用耳朵聽到的語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語言的世界重合起來,雖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這兩個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實際上,孩子心中出現的那個世界就是圖畫書。它是線索,是入口,我把這叫做“圖畫書體驗”

所以,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讀它們,圖畫書就沒有半點意義。家長在家裡讀書給孩子聽,保育工作者在託兒所、幼兒園裡讀書給孩子聽,老師在學校裡讀書給孩子聽,這一點越來越重要。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4

識字和讀書是兩碼事

我認為能夠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但能認字並不等於就能讀書。日本人的識字率是99%,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的統計也接近這個數字。但是,儘管日本人幾乎個個識字,但日本成人的讀書率只有50%,讀報紙和雜誌不包括在內。電視播放使得語言的量增加了,兒童的語彙豐富了,可是,那和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僅僅是知道了一些詞彙,卻不知道語言的生動的力量,不知道語言的奇妙,不知道語言所產生的喜悅。

請大家想一想,孩子自己讀書和大人讀給他們聽,哪一種更輕鬆愉快呢?當然是聽大人讀書更加輕鬆愉快。大人想讓孩子早早地讀書,培養起讀書能力,卻不想一想,這對孩子果真是快樂的嗎?給孩子讀書,可以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使他們變得喜歡語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樂趣,這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對語言發生興趣,想學識字,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從未教過孩子寫字,但是幾個孩子在入學前後幾乎都自己學會了識字。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自己想讀,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書的世界。孩子們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到了,文字是進入語言世界的鑰匙。

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知識,並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但是,僅僅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夠的。日本的孩子們,頭腦中知識和信息塞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信息,這也就是創造力、思考力、集中力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No. 5

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

語言這東西是會留在心中的。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

大家也許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書給孩子聽。我和大家一樣忙,現在更忙。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再忙也要找時間讀書給孩子聽,在他們1~10歲期間,十多年中,我常唸書給他們聽,雖然做不到每天都念,但是一個星期中總要念上兩三次。現在,我的孩子們都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而我當年念過的話語留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心中。我認為這是最可信賴的紐帶,它們和快樂的記憶一起留在心中。

我不喜歡說教,也不記得給孩子們唸了多少本書,但是現在想起來,我想對孩子們說的話,實際上全都通過唸書傳達給他們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成人,一個父親,我要告訴給孩子們的話,在那些書裡應有盡有。我想,進入影視時代後,父母更要念書給孩子聽,出版社也要不斷地對讀者講這一點。

19世紀的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非常精彩的話:“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我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孩子是不是感受到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我覺得,讀書給孩子聽,是能夠使孩子感受到愛的一種方式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念書、講故事。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於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這就是孩子的心情。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

從這種意義上講,我認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夫婦之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注:感謝唐亞明先生授權使用本演講稿的譯文。原文為鬆居直先生在第一屆小松樹頒獎會上的演講稿,部分內容有刪改。

好書推薦——《富士山歌歷》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俵萬智/ 文

U.G.佐藤/ 圖

唐亞明/ 譯

小活字(活字文化)策劃

中信出版社

版式設計:山伯語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當語言使孩子感到快樂時 | 鬆居直談繪本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