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幼兒園 藝術 依依媽媽湘湘 2019-09-11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繪本的價值也不僅僅侷限在閱讀,而應該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來欣賞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感受和體會到繪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發展的策略

作為父母,要以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共情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宜的繪本,確定共情繪本主題等相關遊戲。

1、繪本的題材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故事內容來區分。

5~6歲孩子的社會認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別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經常因為個性衝突出現問題,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這些都需要共情行為的輔助。

因此,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社會性主題繪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腳丫跳芭蕾》、《武士與龍》等等。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繪本的價值也不僅僅侷限在閱讀,而應該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來欣賞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感受和體會到繪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發展的策略

作為父母,要以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共情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宜的繪本,確定共情繪本主題等相關遊戲。

1、繪本的題材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故事內容來區分。

5~6歲孩子的社會認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別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經常因為個性衝突出現問題,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這些都需要共情行為的輔助。

因此,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社會性主題繪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腳丫跳芭蕾》、《武士與龍》等等。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繪本的價值也不僅僅侷限在閱讀,而應該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來欣賞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感受和體會到繪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發展的策略

作為父母,要以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共情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宜的繪本,確定共情繪本主題等相關遊戲。

1、繪本的題材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故事內容來區分。

5~6歲孩子的社會認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別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經常因為個性衝突出現問題,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這些都需要共情行為的輔助。

因此,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社會性主題繪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腳丫跳芭蕾》、《武士與龍》等等。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繪本的價值也不僅僅侷限在閱讀,而應該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來欣賞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感受和體會到繪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發展的策略

作為父母,要以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共情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宜的繪本,確定共情繪本主題等相關遊戲。

1、繪本的題材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故事內容來區分。

5~6歲孩子的社會認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別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經常因為個性衝突出現問題,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這些都需要共情行為的輔助。

因此,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社會性主題繪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腳丫跳芭蕾》、《武士與龍》等等。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2、營造溫馨的繪本閱讀環境 ,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發展。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特別是社會情感和態度的學習,這不是父母直接"教"的成果,需要孩子在不斷的實踐中累積有關的經歷和體驗。

父母要注意通過環境來影響孩子,環境是學習一切東西的"隱性課程",孩子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下進行探究、學習,對於共情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在幼兒園,我們經常能看到老師們創設的主題牆。從進入班級的門口、牆上、幼兒盥洗室處等,都是孩子和教師共同佈置的。孩子們將自己製作的作品佈置在牆上,不僅提高了參與活動的熱情,"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性行為得到發展,促進共情能力的提高。

如果父母能夠在家長使用類似的方法,通過變通讓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去體驗,他們就會很快掌握共情的技巧和方法。

譬如在家裡設置閱讀角,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環境讓他在繪本里暢遊,跟孩子商量這個屬於他的小角落需要什麼樣的牆紙、書櫃、地毯,並制定好每天讀書的方式方法和時間,讓孩子知道在這個地方他就是小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定閱讀環境和方式,那麼,接下來的閱讀活動就會順利的多。

3、採用多種互動方式,為孩子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是需要小夥伴的,共情能力也只有在集體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培養,父母可以聯合孩子小夥伴的家長一起把繪本利用起來,更好的幫助他們自主閱讀。

譬如讓幾個孩子聯合一起來,一起進行"圖書漂流站"、"好書推薦"、"書吧"等活動。

孩子們可以將自己閒置的與共情能力有關的書籍放在"圖書漂流站"供其他小夥伴選擇,漂流站中的書籍可以借閱,讀完後要再放回去,這樣循環往復,書香能不斷地在夥伴中漂流下去。

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解決了家裡多餘繪本的閒置問題,還降低了家長的經濟壓力,但最主要的是這樣能夠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小夥伴以及關於社會主題的繪本題材,學習其中的共情行為,促進自己共情能力的提高。

"好書推薦"則是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的,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最適宜,推薦者可以是孩子,也可以由父母幫忙,每個推薦人寫出推薦理由和自己的所感所想,讓孩子們在深度思考中更加理解共情,也能談談自己對共情的想法和領悟。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繪本的價值也不僅僅侷限在閱讀,而應該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來欣賞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感受和體會到繪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發展的策略

作為父母,要以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共情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宜的繪本,確定共情繪本主題等相關遊戲。

1、繪本的題材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故事內容來區分。

5~6歲孩子的社會認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別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經常因為個性衝突出現問題,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這些都需要共情行為的輔助。

因此,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社會性主題繪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腳丫跳芭蕾》、《武士與龍》等等。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2、營造溫馨的繪本閱讀環境 ,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發展。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特別是社會情感和態度的學習,這不是父母直接"教"的成果,需要孩子在不斷的實踐中累積有關的經歷和體驗。

父母要注意通過環境來影響孩子,環境是學習一切東西的"隱性課程",孩子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下進行探究、學習,對於共情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在幼兒園,我們經常能看到老師們創設的主題牆。從進入班級的門口、牆上、幼兒盥洗室處等,都是孩子和教師共同佈置的。孩子們將自己製作的作品佈置在牆上,不僅提高了參與活動的熱情,"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性行為得到發展,促進共情能力的提高。

如果父母能夠在家長使用類似的方法,通過變通讓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去體驗,他們就會很快掌握共情的技巧和方法。

譬如在家裡設置閱讀角,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環境讓他在繪本里暢遊,跟孩子商量這個屬於他的小角落需要什麼樣的牆紙、書櫃、地毯,並制定好每天讀書的方式方法和時間,讓孩子知道在這個地方他就是小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定閱讀環境和方式,那麼,接下來的閱讀活動就會順利的多。

3、採用多種互動方式,為孩子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是需要小夥伴的,共情能力也只有在集體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培養,父母可以聯合孩子小夥伴的家長一起把繪本利用起來,更好的幫助他們自主閱讀。

譬如讓幾個孩子聯合一起來,一起進行"圖書漂流站"、"好書推薦"、"書吧"等活動。

孩子們可以將自己閒置的與共情能力有關的書籍放在"圖書漂流站"供其他小夥伴選擇,漂流站中的書籍可以借閱,讀完後要再放回去,這樣循環往復,書香能不斷地在夥伴中漂流下去。

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解決了家裡多餘繪本的閒置問題,還降低了家長的經濟壓力,但最主要的是這樣能夠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小夥伴以及關於社會主題的繪本題材,學習其中的共情行為,促進自己共情能力的提高。

"好書推薦"則是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的,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最適宜,推薦者可以是孩子,也可以由父母幫忙,每個推薦人寫出推薦理由和自己的所感所想,讓孩子們在深度思考中更加理解共情,也能談談自己對共情的想法和領悟。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4、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繪本閱讀,讓孩子真正成為"閱讀者和感悟者",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

在反覆的嘗試和研究中,我們會發現,繪本閱讀的形式有很多種。

最開始的單一閱讀形式使孩子的閱讀興趣增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在以後的繪本教學中,父母採用"角色扮演、猜想創編、自主閱讀、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方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小圖片或小視頻,將繪本以動畫的形式直觀生動的展現給孩子。

繪本由靜態轉變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孩子的參與性自然會得到提高,而且通過直觀的畫面播放,孩子對於繪本內容的理解也更加容易。

在繪本閱讀者中,利用細節豐富、令人浮想聯翩的特點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進行猜想創編,在猜想創編環節採用孩子和小夥伴合作的方式進行,孩子們在分組創編中學著與同伴溝通、合作。

在這個環節需要父母適時的指導,提醒孩子分工合作,有困難的同伴要積極幫助,這有利於孩子們分享、合作、共情等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在創編的過程中小夥伴之間也許會出現意見不統一,孩子們最常用的解決辦法就是,互相商量,比如說這次聽你的,下次聽我的。雙方都退後一步,通過妥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方法是親社會行為"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為共情能力的發展做了鋪墊。

角色扮演法和移情訓練法,也是兩種很好的方法能夠讓孩子身臨其境,增進對角色和行為的理解,在體驗中孩子可通過人物的角色和語言,在環境的烘托下更好的感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處境,這樣就能產生共情行為。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繪本的價值也不僅僅侷限在閱讀,而應該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來欣賞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感受和體會到繪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發展的策略

作為父母,要以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共情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宜的繪本,確定共情繪本主題等相關遊戲。

1、繪本的題材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故事內容來區分。

5~6歲孩子的社會認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別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經常因為個性衝突出現問題,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這些都需要共情行為的輔助。

因此,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社會性主題繪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腳丫跳芭蕾》、《武士與龍》等等。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2、營造溫馨的繪本閱讀環境 ,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發展。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特別是社會情感和態度的學習,這不是父母直接"教"的成果,需要孩子在不斷的實踐中累積有關的經歷和體驗。

父母要注意通過環境來影響孩子,環境是學習一切東西的"隱性課程",孩子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下進行探究、學習,對於共情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在幼兒園,我們經常能看到老師們創設的主題牆。從進入班級的門口、牆上、幼兒盥洗室處等,都是孩子和教師共同佈置的。孩子們將自己製作的作品佈置在牆上,不僅提高了參與活動的熱情,"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性行為得到發展,促進共情能力的提高。

如果父母能夠在家長使用類似的方法,通過變通讓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去體驗,他們就會很快掌握共情的技巧和方法。

譬如在家裡設置閱讀角,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環境讓他在繪本里暢遊,跟孩子商量這個屬於他的小角落需要什麼樣的牆紙、書櫃、地毯,並制定好每天讀書的方式方法和時間,讓孩子知道在這個地方他就是小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定閱讀環境和方式,那麼,接下來的閱讀活動就會順利的多。

3、採用多種互動方式,為孩子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是需要小夥伴的,共情能力也只有在集體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培養,父母可以聯合孩子小夥伴的家長一起把繪本利用起來,更好的幫助他們自主閱讀。

譬如讓幾個孩子聯合一起來,一起進行"圖書漂流站"、"好書推薦"、"書吧"等活動。

孩子們可以將自己閒置的與共情能力有關的書籍放在"圖書漂流站"供其他小夥伴選擇,漂流站中的書籍可以借閱,讀完後要再放回去,這樣循環往復,書香能不斷地在夥伴中漂流下去。

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解決了家裡多餘繪本的閒置問題,還降低了家長的經濟壓力,但最主要的是這樣能夠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小夥伴以及關於社會主題的繪本題材,學習其中的共情行為,促進自己共情能力的提高。

"好書推薦"則是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的,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最適宜,推薦者可以是孩子,也可以由父母幫忙,每個推薦人寫出推薦理由和自己的所感所想,讓孩子們在深度思考中更加理解共情,也能談談自己對共情的想法和領悟。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4、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繪本閱讀,讓孩子真正成為"閱讀者和感悟者",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

在反覆的嘗試和研究中,我們會發現,繪本閱讀的形式有很多種。

最開始的單一閱讀形式使孩子的閱讀興趣增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在以後的繪本教學中,父母採用"角色扮演、猜想創編、自主閱讀、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方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小圖片或小視頻,將繪本以動畫的形式直觀生動的展現給孩子。

繪本由靜態轉變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孩子的參與性自然會得到提高,而且通過直觀的畫面播放,孩子對於繪本內容的理解也更加容易。

在繪本閱讀者中,利用細節豐富、令人浮想聯翩的特點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進行猜想創編,在猜想創編環節採用孩子和小夥伴合作的方式進行,孩子們在分組創編中學著與同伴溝通、合作。

在這個環節需要父母適時的指導,提醒孩子分工合作,有困難的同伴要積極幫助,這有利於孩子們分享、合作、共情等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在創編的過程中小夥伴之間也許會出現意見不統一,孩子們最常用的解決辦法就是,互相商量,比如說這次聽你的,下次聽我的。雙方都退後一步,通過妥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方法是親社會行為"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為共情能力的發展做了鋪墊。

角色扮演法和移情訓練法,也是兩種很好的方法能夠讓孩子身臨其境,增進對角色和行為的理解,在體驗中孩子可通過人物的角色和語言,在環境的烘托下更好的感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處境,這樣就能產生共情行為。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譬如繪本《城裡最漂亮的巨人》,就可以引導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這個繪本以"社會主題"為主,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扮演巨人、喬治和其他小動物等,來體會巨人在幫助小動物後的心情和表情,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他們就能夠像巨人和小動物一樣更多的幫助別人。

04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親子閱讀共同成長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和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尤其是社會性行為,積極的親子互動是孩子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必要條件。孩子的共情教育需要家庭、社會和需要共同配合。

以繪本為載體,增加親子之間互動,父母每週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不僅能增加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還能對孩子良好閱讀習慣養成起到推到作用,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孩子還可和父母一起猜想和創編繪本,互相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負責把想法畫出來,父母進行簡單的裝飾並裝訂,像這種簡單的互動孩子都會特別開心。

現在大部分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老人都很寵孩子,所以有的孩子遇到一些困難就會哭鼻子,還有些孩子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等,這都和家庭環境有關係。

所以父母應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多享受家長所提供的安心和溫暖。

"

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

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進入小學後要學習更多的書面語言,接觸更多的人,急需學習如何融入另一個群體。這個時期是培養社會性行為的關鍵期,共情屬於社會性行為的一種,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感認知水平。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開始注重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以便孩子能更好的迎接學生時代。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對於5~6歲的學齡前孩子來說,認識的漢字並不多,而繪本最大的特點便是大量的圖片對應著較少的文字,符合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所以繪本便成為培養孩子早期共情能力的不二之選。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歡模仿,父母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繪本生動有趣的繪畫形式、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的特點和主人公行為表現為孩子提供示範作用,以此使孩子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01 當代兒童與繪本交互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父母是認可繪本學習的,他們開始大量的為孩子們購置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但同時父母也會反應繪本雖然有意思可孩子們不是非常感興趣。

那是因為孩子的早期閱讀必須有成人的引導,枯燥乏味的閱讀模式久而久之會抹去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導致繪本黯淡無光,毫無用處。

作為父母,如何使用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便成了當今教育的重要話題。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並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畫書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等"。

這都說明了繪本在促進孩子的發展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5~6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正處於皮亞傑理論的前運算階段末期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孩子的注意廣度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慾望和能力也隨著增加,他們不但注意自己的行為活動,同時也注意到同伴的行為活動,合作意識開始增強。

這時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形成,但不能達到自律,他們開始漸漸的去自我中心,不再滿足於隨從,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活動的主動性、自主性水平都明顯提高。

因此,此時對孩子進行共情能力的教育,對於情感發育、建立人際交往的觀念等,為以後的發展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5~6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小銜接關鍵點上, 這時候讓他們多接觸圖文並茂的繪本,對其向小學生活順利過渡有很大的幫助。

02 繪本賜予兒童的神奇作用

同是一本繪本,側重的價值不同,孩子所收穫的經驗也一定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大相徑庭。

那麼,繪本有哪些價值呢?

1、首先最基本的,繪本是一份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感受故事情節和情感的變化,體會學習詞語運用的精妙,感受文字與圖片表達的美。

2、繪本是一個工具,孩子們通過閱讀,再與自己身邊的生活情境產生聯想,激發了實際操作的願望,藉助繪本中給予的間接經驗,自己親身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從而得到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

3、繪本是想象力的啟蒙,父母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對繪本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甚至對故事情節進行創編,便能使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4、繪本是藝術的源泉,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形成美的感受,再通過創作無論是肢體上表現還是畫面上表現,呈現出自己對繪本中美的感受。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繪本的價值也不僅僅侷限在閱讀,而應該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來欣賞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感受和體會到繪本的有趣和有用。

03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發展的策略

作為父母,要以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共情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宜的繪本,確定共情繪本主題等相關遊戲。

1、繪本的題材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故事內容來區分。

5~6歲孩子的社會認知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自我意識的發展特別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經常因為個性衝突出現問題,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這些都需要共情行為的輔助。

因此,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社會性主題繪本,比如《彼得的椅子》、《大腳丫跳芭蕾》、《武士與龍》等等。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2、營造溫馨的繪本閱讀環境 ,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發展。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特別是社會情感和態度的學習,這不是父母直接"教"的成果,需要孩子在不斷的實踐中累積有關的經歷和體驗。

父母要注意通過環境來影響孩子,環境是學習一切東西的"隱性課程",孩子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下進行探究、學習,對於共情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在幼兒園,我們經常能看到老師們創設的主題牆。從進入班級的門口、牆上、幼兒盥洗室處等,都是孩子和教師共同佈置的。孩子們將自己製作的作品佈置在牆上,不僅提高了參與活動的熱情,"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將社會性行為得到發展,促進共情能力的提高。

如果父母能夠在家長使用類似的方法,通過變通讓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去體驗,他們就會很快掌握共情的技巧和方法。

譬如在家裡設置閱讀角,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環境讓他在繪本里暢遊,跟孩子商量這個屬於他的小角落需要什麼樣的牆紙、書櫃、地毯,並制定好每天讀書的方式方法和時間,讓孩子知道在這個地方他就是小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定閱讀環境和方式,那麼,接下來的閱讀活動就會順利的多。

3、採用多種互動方式,為孩子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是需要小夥伴的,共情能力也只有在集體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培養,父母可以聯合孩子小夥伴的家長一起把繪本利用起來,更好的幫助他們自主閱讀。

譬如讓幾個孩子聯合一起來,一起進行"圖書漂流站"、"好書推薦"、"書吧"等活動。

孩子們可以將自己閒置的與共情能力有關的書籍放在"圖書漂流站"供其他小夥伴選擇,漂流站中的書籍可以借閱,讀完後要再放回去,這樣循環往復,書香能不斷地在夥伴中漂流下去。

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解決了家裡多餘繪本的閒置問題,還降低了家長的經濟壓力,但最主要的是這樣能夠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小夥伴以及關於社會主題的繪本題材,學習其中的共情行為,促進自己共情能力的提高。

"好書推薦"則是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的,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最適宜,推薦者可以是孩子,也可以由父母幫忙,每個推薦人寫出推薦理由和自己的所感所想,讓孩子們在深度思考中更加理解共情,也能談談自己對共情的想法和領悟。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4、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繪本閱讀,讓孩子真正成為"閱讀者和感悟者",促進共情能力的發展

在反覆的嘗試和研究中,我們會發現,繪本閱讀的形式有很多種。

最開始的單一閱讀形式使孩子的閱讀興趣增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在以後的繪本教學中,父母採用"角色扮演、猜想創編、自主閱讀、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方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小圖片或小視頻,將繪本以動畫的形式直觀生動的展現給孩子。

繪本由靜態轉變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孩子的參與性自然會得到提高,而且通過直觀的畫面播放,孩子對於繪本內容的理解也更加容易。

在繪本閱讀者中,利用細節豐富、令人浮想聯翩的特點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進行猜想創編,在猜想創編環節採用孩子和小夥伴合作的方式進行,孩子們在分組創編中學著與同伴溝通、合作。

在這個環節需要父母適時的指導,提醒孩子分工合作,有困難的同伴要積極幫助,這有利於孩子們分享、合作、共情等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在創編的過程中小夥伴之間也許會出現意見不統一,孩子們最常用的解決辦法就是,互相商量,比如說這次聽你的,下次聽我的。雙方都退後一步,通過妥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方法是親社會行為"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為共情能力的發展做了鋪墊。

角色扮演法和移情訓練法,也是兩種很好的方法能夠讓孩子身臨其境,增進對角色和行為的理解,在體驗中孩子可通過人物的角色和語言,在環境的烘托下更好的感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處境,這樣就能產生共情行為。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譬如繪本《城裡最漂亮的巨人》,就可以引導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這個繪本以"社會主題"為主,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扮演巨人、喬治和其他小動物等,來體會巨人在幫助小動物後的心情和表情,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他們就能夠像巨人和小動物一樣更多的幫助別人。

04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親子閱讀共同成長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和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尤其是社會性行為,積極的親子互動是孩子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必要條件。孩子的共情教育需要家庭、社會和需要共同配合。

以繪本為載體,增加親子之間互動,父母每週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不僅能增加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還能對孩子良好閱讀習慣養成起到推到作用,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孩子還可和父母一起猜想和創編繪本,互相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負責把想法畫出來,父母進行簡單的裝飾並裝訂,像這種簡單的互動孩子都會特別開心。

現在大部分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老人都很寵孩子,所以有的孩子遇到一些困難就會哭鼻子,還有些孩子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等,這都和家庭環境有關係。

所以父母應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多享受家長所提供的安心和溫暖。

以繪本為載體,促進5~6歲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

在學校,班級人數很多,教師很難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情況都顧及到,那就更需要父母的合作,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最準確的評價,還可以及時地反饋給老師,請老師站在專業的角度上,為自己提供科學的育兒方法,這樣對於孩子的共情教育會更有針對性。

譬如說,在繪本閱讀時,父母可以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透過榜樣,孩子可以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而且在平常生活裡,孩子所表現的親社會行為,父母要及時給出反應,強化這一行為,可以誇獎或物質獎勵他們。

孩子的共情教育培養需要多方面配合,繪本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注重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說,"人們行為的習得並不是天生就有的、本能的活動,而是通過在社會活動中對他人行為的莫方中形成和發展的。"孩子的模仿性強,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便會將這些行為銘記於心,並付諸實踐。

願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