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什麼”如何選擇給孩子看的書

“讀什麼”如何選擇給孩子看的書

湖南保靖縣臥當小學桂馨鄉村悅讀空間開放時,孩子打開一本立體書。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供圖

“讀什麼”如何選擇給孩子看的書

河北邢臺西北留小學圖書室借書記錄單,《馬洛麗成長記》最受歡迎。

“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無書可讀,而是讀什麼書?”在採訪中,一位有著二十餘年教齡加十年閱讀經驗的老師向記者如此表述自己的困惑。

無書可讀曾經是制約鄉村兒童閱讀的極大瓶頸,當城市兒童面臨著讀之不盡的海量圖書資源時,不少鄉村兒童的閱讀長期停留在簡單的課本和教輔類圖書。與城市同齡兒童相比,鄉村兒童的閱讀資源緊缺是很長一段時間裡不爭的事實。但隨著政府政策的扶持和社會公益力量的介入,各地鄉村學校的圖書室、圖書角也漸漸充實起來,鄉村兒童閱讀面臨的問題也發生了變化。

如何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成了熱衷閱讀的老師和家長最大的痛點。一些專注於兒童閱讀的機構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希望給鄉村兒童帶來不輸於城市兒童的“高品質閱讀”,也為此制定了許多定期更新的專業書目,但如何從龐大的書單中選擇仍是問題,更遑論,開出書單以後,照單買書也並非易事。顯然,“讀什麼書”正在成為制約鄉村兒童閱讀發展的新瓶頸,而在“讀什麼”背後,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的不同理念。

對低幼兒童來說,繪本無可替代

在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青峰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下設的一所村辦教學點,記者瞭解到,因為生源稀少,學校的規模一再縮減,目前只有四名老師兼任各科目老師,二十餘位學生分別就讀於一、二年級。走進與村委會合屬一棟樓卻分為兩個小院的學校,最為醒目的就是一個擺著幾十本圖書的書架,上面寫著“書香致遠圖書角”,下面寫著愛心捐贈人士和機構的名字,捐贈日期是2017年10月。記者觀察到,書架上大部分圖書較新,均有明顯的閱讀痕跡。

這些圖書以繪本為主,也包括了小學生必備古詩詞等。為一年級授課的張老師希望可以獲得一些帶有拼音的讀物,“捐來的書裡幾乎沒有拼音,我們這裡學生識字率低,從一年級才開始同步學習識字和拼音,圖畫書還好,文字書低年級孩子根本讀不了。”在建平縣的一所幼兒園,也有老師提及對拼音讀本的需求。

拼音讀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低幼兒童閱讀的“主力”,但隨著繪本閱讀課程的培訓推廣,繪本正在受到更多老師的青睞。這種在過去被鄉村學校、老師和家長們視為“又貴又沒有幾頁”的圖畫書,開始成為老師們的“新寵”,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拼音讀物的“替代品”,“孩子們配合圖畫,連蒙帶猜,提高了他們的認字熱情。”但動輒三十多元的價格,讓許多農村家庭和進城務工家庭覺得“不划算”。為此,不少學校承攬了這筆費用,只因為看到這些書“真的有用”。

當記者在這所村辦教學點詢問到什麼書更受孩子歡迎時,負責二年級的王老師拿起來一本名叫《公主怎麼挖鼻屎》的繪本,還有《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孩子們喜歡看這種反差很大的圖書,這些書名能夠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當然,王老師也表示,這一類繪本會更加受到女孩子的歡迎,“男孩子更喜歡看《太空歷險記》這樣跟電視裡的動畫片同步的漫畫作品。”

位於河北省邢臺市區西南二十公里的西北留小學,有一個由兩間教室改建而成的圖書室。粉紅色的書架上放置著繪本、文學、名著、作文參考等各類圖書。這些圖書一部分來自政府配給,一部分為社會捐助。去年4月,中華兒慈會益童成長中心為西北留小學捐建“益童書屋”,捐贈了一批以繪本為主的圖書,兼任圖書管理員的語文教師侯衛華對記者介紹,原本的配給圖書幾乎都是文字書,低年級兒童不會去讀,這批繪本到了之後,讓一二年級孩子的閱讀興趣明顯提升。但記者也看到,在西北留小學,繪本的豐富程度還比較有限,基本沒有精裝繪本。翻看學生的借閱記錄冊,較受歡迎的書有《瑪蒂娜》系列、《馬洛麗成長記》等。

關於繪本帶來的改變,慈弘慈善基金會祕書長莊偉講了一個更能打動人的故事。他們為了落實“慈弘圖書角”項目,去甘肅省臨洮縣做調研時,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拿出了自己最喜歡的書——一冊八年級物理課本,理由是“這個書上有好多圖畫”。等到慈弘捐助給該校的圖書角落地後,他們再去這所學校走訪,這個小女孩歡快地拿出了她現在最喜歡的書——鄭淵潔寫的繪本《勇敢的小公雞》。在相當多的鄉村學校,繪本都填補了低年級課外閱讀的空白。

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兒童研究專家舒華看來,“……簡單地將閱讀作為教會兒童識字的工具,或過早強調將兒童的讀書活動作為兒童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工具,是中國兒童早期閱讀最主要的問題。”相較於拼音讀物,孩子對圖畫書往往更有興趣,也能夠從圖畫中得到文字以外更豐富的信息。

需要專業書目,也需要關注孩子的需求

對兒童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初步共識。即便是不以閱讀為特色的學校,也會將教育部為中小學生開出的必讀書目納入學生閱讀體系,但這隻能算作入門梯隊。要在這個基礎上豐富學生的閱讀,就離不開從海量的經典作品和近年新書中再進行篩選。兒童閱讀和成人閱讀的最大不同,就是孩子們往往還欠缺自主選擇的能力。在走訪中記者也發現,孩子們很少主動提出需求,閱讀的範圍基本離不開老師的推薦。

做鄉村兒童閱讀推廣的公益機構,越來越重視他們捐贈給孩子們的每一本書。擔當者行動閱讀研究與推廣中心負責人陳美玉,將該機構為捐贈給學校的“班班有個圖書角”項目中的配置圖書稱為“營養套餐”,她介紹,該機構會針對受捐學校的不同年級,分別為每個班級配置由70本指定圖書組成的小書庫。“書目配置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最為關鍵性的是兒童為先,充分考慮到兒童立場;第二點就是分級閱讀的概念。也就是說,送到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的圖書都不相同;還有一點就是營養套餐,除文學書以外,還會有科學書,對於高年級還會適當增加一些歷史、地理、哲學等其他人文方面的圖書,針對低年級也會適當增加一些藝術方面的書籍,比如和手工有關的圖書等。”

乃至於有公益機構開始將研製和提供書目作為自己的主要項目。深圳愛閱基金會祕書長李哲向記者介紹,愛閱最早也是從捐贈鄉村小學圖書館開始,在選書的過程中,發現社會上並沒有一種現成的、嚴謹科學的書目可供使用,於是決定自己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愛閱研製出了《小學圖書館基本配備書目》,並通過針對每年新書的“愛閱童書100”進行更新。將所有書目對外公開,供機構和學校參考。

擔當者行動也將愛閱的書目作為參考,但每個圖書角70本書的容量,顯然還需要根據鄉村兒童的特點,進行更細心的選擇。陳美玉說,“我們所服務的對象是鄉村兒童,那些比較小資、唯美的文本,就不如傳達剛毅、陽光、自信、獨立理念的文本更為適合,另外會比較看重鄉土方面。比如《佐賀的超級阿嬤》,裡邊提到的阿嬤家真的很窮,但在那樣一個環境下,她非常樂觀。我們會覺得這樣一種處境是很多鄉村孩子都面臨的:不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需要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所以我們會覺得這樣一些書更加適合鄉村孩子。”陳美玉還注意到,有一些同類的圖書,即便從藝術水平和文學水平上國外文本都優於本土創作,但孩子們卻依然更喜歡閱讀本土作品,“這背後可能存在文化認同上的原因”。

負責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桂馨書屋項目的冀志偉,非常注重孩子們從閱讀中得到的趣味。“現在配書,35%是繪本,5%是教師用書,15%是文學類的,還有科普、漫畫……漫畫一定會有,阿寶老師(注:中國臺灣兒童文學研究者林文寶)跟我說,看漫畫是孩子的權利,所以我們在書中配了一部分漫畫”,他還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書這種載體的美好,因此即便價格很貴,也保證配書中有精裝書、立體書,“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對書有一種好感,一種儀式感。我們的配書裡面一定要有立體書,打開特別酷炫那種,別讓孩子拿出一本書,有種讀語文書的感覺那就不好了。”

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李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