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全社會都在狠狠獎勵會讀書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高考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

這裡所說的稀缺資源,其實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好大學。

在國內,好大學不多,要想爭得這樣的稀缺資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高考,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高考躋身好大學,實現人生的逆襲,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人可能會反駁,不讀書的人也未必沒有出息,畢竟我們還是會聽到類似“班級裡第一名給倒數第一名打工”,“學習好的當員工,學習差的當老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這樣的新聞。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聞呢?就是因為它稀奇、罕見啊。

新聞不會告訴你,那些知名企業的老闆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名校學霸。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全社會都在狠狠獎勵會讀書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高考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

這裡所說的稀缺資源,其實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好大學。

在國內,好大學不多,要想爭得這樣的稀缺資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高考,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高考躋身好大學,實現人生的逆襲,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人可能會反駁,不讀書的人也未必沒有出息,畢竟我們還是會聽到類似“班級裡第一名給倒數第一名打工”,“學習好的當員工,學習差的當老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這樣的新聞。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聞呢?就是因為它稀奇、罕見啊。

新聞不會告訴你,那些知名企業的老闆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名校學霸。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02


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其實是對“讀書”理解得過於片面了,這也是人們對讀書的一個誤解。

讀書的含義有兩個,一個是上學,接受學校教育;一個是閱讀書本,學習新知識

無論哪一個含義,都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因為人的成長,就是突破認知半徑、學習半徑、社交半徑的過程。這也是讀書的使命。

季羨林在他的散文著作《一生自在》中提到德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

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就是“永恆的大學生”。德國大學沒有空洞的“畢業”這個概念。只有博士論文寫成,口試通過,拿到博士學位,這才算是畢了業。德國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只要你有錢,就可以無限期地學下去。


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輟學,卻沒看到他每年堅持讀50本書的習慣,相當於一週讀一本。

把這一習慣踐行到極致的還有巴菲特。他在投資生涯開始之初,每天讀600到1000頁,現在每天仍有80%的時間在閱讀。

為什麼這些人已經成功了還要讀那麼多書呢?

因為他們知道,讀書,並不僅僅是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

《富有的習慣》一書的作者托馬斯•科裡,曾花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的日常習慣。

結果發現,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閱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

那些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而輟學的青少年,自以為逃離了學校教育,不讀書也能靠當網紅賺錢。

他們不知道的是,僅憑一時的噱頭,沒有真本事,一旦失去“粉絲”的寵愛,就會被打回原形。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全社會都在狠狠獎勵會讀書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高考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

這裡所說的稀缺資源,其實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好大學。

在國內,好大學不多,要想爭得這樣的稀缺資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高考,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高考躋身好大學,實現人生的逆襲,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人可能會反駁,不讀書的人也未必沒有出息,畢竟我們還是會聽到類似“班級裡第一名給倒數第一名打工”,“學習好的當員工,學習差的當老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這樣的新聞。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聞呢?就是因為它稀奇、罕見啊。

新聞不會告訴你,那些知名企業的老闆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名校學霸。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02


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其實是對“讀書”理解得過於片面了,這也是人們對讀書的一個誤解。

讀書的含義有兩個,一個是上學,接受學校教育;一個是閱讀書本,學習新知識

無論哪一個含義,都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因為人的成長,就是突破認知半徑、學習半徑、社交半徑的過程。這也是讀書的使命。

季羨林在他的散文著作《一生自在》中提到德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

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就是“永恆的大學生”。德國大學沒有空洞的“畢業”這個概念。只有博士論文寫成,口試通過,拿到博士學位,這才算是畢了業。德國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只要你有錢,就可以無限期地學下去。


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輟學,卻沒看到他每年堅持讀50本書的習慣,相當於一週讀一本。

把這一習慣踐行到極致的還有巴菲特。他在投資生涯開始之初,每天讀600到1000頁,現在每天仍有80%的時間在閱讀。

為什麼這些人已經成功了還要讀那麼多書呢?

因為他們知道,讀書,並不僅僅是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

《富有的習慣》一書的作者托馬斯•科裡,曾花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的日常習慣。

結果發現,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閱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

那些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而輟學的青少年,自以為逃離了學校教育,不讀書也能靠當網紅賺錢。

他們不知道的是,僅憑一時的噱頭,沒有真本事,一旦失去“粉絲”的寵愛,就會被打回原形。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遊戲主播左佳成,12歲“出道”,“職業”高峰的時候,能吸引10萬的在線觀眾。

2015年的一段時間,左佳成的月薪高達3萬,黃金時段甚至可以超過10萬元,王思聰也曾和他合過影。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全社會都在狠狠獎勵會讀書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高考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

這裡所說的稀缺資源,其實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好大學。

在國內,好大學不多,要想爭得這樣的稀缺資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高考,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高考躋身好大學,實現人生的逆襲,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人可能會反駁,不讀書的人也未必沒有出息,畢竟我們還是會聽到類似“班級裡第一名給倒數第一名打工”,“學習好的當員工,學習差的當老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這樣的新聞。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聞呢?就是因為它稀奇、罕見啊。

新聞不會告訴你,那些知名企業的老闆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名校學霸。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02


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其實是對“讀書”理解得過於片面了,這也是人們對讀書的一個誤解。

讀書的含義有兩個,一個是上學,接受學校教育;一個是閱讀書本,學習新知識

無論哪一個含義,都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因為人的成長,就是突破認知半徑、學習半徑、社交半徑的過程。這也是讀書的使命。

季羨林在他的散文著作《一生自在》中提到德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

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就是“永恆的大學生”。德國大學沒有空洞的“畢業”這個概念。只有博士論文寫成,口試通過,拿到博士學位,這才算是畢了業。德國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只要你有錢,就可以無限期地學下去。


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輟學,卻沒看到他每年堅持讀50本書的習慣,相當於一週讀一本。

把這一習慣踐行到極致的還有巴菲特。他在投資生涯開始之初,每天讀600到1000頁,現在每天仍有80%的時間在閱讀。

為什麼這些人已經成功了還要讀那麼多書呢?

因為他們知道,讀書,並不僅僅是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

《富有的習慣》一書的作者托馬斯•科裡,曾花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的日常習慣。

結果發現,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閱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

那些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而輟學的青少年,自以為逃離了學校教育,不讀書也能靠當網紅賺錢。

他們不知道的是,僅憑一時的噱頭,沒有真本事,一旦失去“粉絲”的寵愛,就會被打回原形。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遊戲主播左佳成,12歲“出道”,“職業”高峰的時候,能吸引10萬的在線觀眾。

2015年的一段時間,左佳成的月薪高達3萬,黃金時段甚至可以超過10萬元,王思聰也曾和他合過影。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父母非常為兒子驕傲,甚至親手幫兒子辦理退學手續,大力支持孩子直播賺錢。

但好景不長,由於直播中的左佳成言語表達相當無聊,也不會跟粉絲互動,單純只是一位技術性的遊戲主播,於是人氣慢慢下降,最後壓根就沒有人記得他。

沒有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就算當下再有人氣,也無法保持穩定的流量和粉絲。

高質量的輸出,和讀書密不可分。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67:終身學習者》中說: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

03


還有一些人,總覺得讀了很多書,能派上用場的少之又少,所以乾脆就不讀了。

這是人們對讀書的第二個誤解。

說知識無用的人,其實是他所擁有的知識無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知識是別人的經驗概括,它是死的,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裡。

只有知識被我們所記憶、理解、消化和吸收後,轉化成了認知,它才真正被我們應用。

如果我們能將這些認知靈活應用於實踐,就會有新的認識和感悟,並融會貫通,逐漸變成“智慧”。

《高效迭代》一書中提到一個經典的五步畫馬法:

第一步,畫兩個圈圈;第二步,畫上腳;第三步,畫上臉;第四步,畫上毛髮;第五步,添加其他細節。


然後就大功告成了。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全社會都在狠狠獎勵會讀書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高考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

這裡所說的稀缺資源,其實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好大學。

在國內,好大學不多,要想爭得這樣的稀缺資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高考,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高考躋身好大學,實現人生的逆襲,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人可能會反駁,不讀書的人也未必沒有出息,畢竟我們還是會聽到類似“班級裡第一名給倒數第一名打工”,“學習好的當員工,學習差的當老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這樣的新聞。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聞呢?就是因為它稀奇、罕見啊。

新聞不會告訴你,那些知名企業的老闆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名校學霸。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02


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其實是對“讀書”理解得過於片面了,這也是人們對讀書的一個誤解。

讀書的含義有兩個,一個是上學,接受學校教育;一個是閱讀書本,學習新知識

無論哪一個含義,都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因為人的成長,就是突破認知半徑、學習半徑、社交半徑的過程。這也是讀書的使命。

季羨林在他的散文著作《一生自在》中提到德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

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就是“永恆的大學生”。德國大學沒有空洞的“畢業”這個概念。只有博士論文寫成,口試通過,拿到博士學位,這才算是畢了業。德國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只要你有錢,就可以無限期地學下去。


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輟學,卻沒看到他每年堅持讀50本書的習慣,相當於一週讀一本。

把這一習慣踐行到極致的還有巴菲特。他在投資生涯開始之初,每天讀600到1000頁,現在每天仍有80%的時間在閱讀。

為什麼這些人已經成功了還要讀那麼多書呢?

因為他們知道,讀書,並不僅僅是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

《富有的習慣》一書的作者托馬斯•科裡,曾花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的日常習慣。

結果發現,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閱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

那些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而輟學的青少年,自以為逃離了學校教育,不讀書也能靠當網紅賺錢。

他們不知道的是,僅憑一時的噱頭,沒有真本事,一旦失去“粉絲”的寵愛,就會被打回原形。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遊戲主播左佳成,12歲“出道”,“職業”高峰的時候,能吸引10萬的在線觀眾。

2015年的一段時間,左佳成的月薪高達3萬,黃金時段甚至可以超過10萬元,王思聰也曾和他合過影。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父母非常為兒子驕傲,甚至親手幫兒子辦理退學手續,大力支持孩子直播賺錢。

但好景不長,由於直播中的左佳成言語表達相當無聊,也不會跟粉絲互動,單純只是一位技術性的遊戲主播,於是人氣慢慢下降,最後壓根就沒有人記得他。

沒有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就算當下再有人氣,也無法保持穩定的流量和粉絲。

高質量的輸出,和讀書密不可分。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67:終身學習者》中說: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

03


還有一些人,總覺得讀了很多書,能派上用場的少之又少,所以乾脆就不讀了。

這是人們對讀書的第二個誤解。

說知識無用的人,其實是他所擁有的知識無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知識是別人的經驗概括,它是死的,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裡。

只有知識被我們所記憶、理解、消化和吸收後,轉化成了認知,它才真正被我們應用。

如果我們能將這些認知靈活應用於實踐,就會有新的認識和感悟,並融會貫通,逐漸變成“智慧”。

《高效迭代》一書中提到一個經典的五步畫馬法:

第一步,畫兩個圈圈;第二步,畫上腳;第三步,畫上臉;第四步,畫上毛髮;第五步,添加其他細節。


然後就大功告成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為什麼我們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無法過好這一生?

和這個畫馬的原理如出一轍,很多道理就類似上面這個畫馬的方法,但光靠這些,怎麼也畫不出一匹栩栩如生的馬來。

想要把馬畫好,首先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理論,這就需要通過讀書來獲取,比如有關“馬”的知識,包括一匹馬的形狀、構造、顏色等;還有關於“繪畫”的理論,包括色度、明度、色調等。

其次,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這裡指的就是繪畫的技能,這也是把繪畫知識轉化應用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藉助大量重複練習,使技能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才能算得上是把知識轉化成了認知。

很多人覺得知識無用,就是缺少了這個練習的過程。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報道,說一個73歲的退休大學教授,在駕車的過程中與一輛出租車發生了輕微的摩擦。

結果在和交警處理事故的時候,老爺爺竟憑藉自己精深的物理知識,演算了兩道物理題後,力證了自己無責。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全社會都在狠狠獎勵會讀書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高考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

這裡所說的稀缺資源,其實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好大學。

在國內,好大學不多,要想爭得這樣的稀缺資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高考,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高考躋身好大學,實現人生的逆襲,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人可能會反駁,不讀書的人也未必沒有出息,畢竟我們還是會聽到類似“班級裡第一名給倒數第一名打工”,“學習好的當員工,學習差的當老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這樣的新聞。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聞呢?就是因為它稀奇、罕見啊。

新聞不會告訴你,那些知名企業的老闆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名校學霸。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02


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其實是對“讀書”理解得過於片面了,這也是人們對讀書的一個誤解。

讀書的含義有兩個,一個是上學,接受學校教育;一個是閱讀書本,學習新知識

無論哪一個含義,都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因為人的成長,就是突破認知半徑、學習半徑、社交半徑的過程。這也是讀書的使命。

季羨林在他的散文著作《一生自在》中提到德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

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就是“永恆的大學生”。德國大學沒有空洞的“畢業”這個概念。只有博士論文寫成,口試通過,拿到博士學位,這才算是畢了業。德國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只要你有錢,就可以無限期地學下去。


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輟學,卻沒看到他每年堅持讀50本書的習慣,相當於一週讀一本。

把這一習慣踐行到極致的還有巴菲特。他在投資生涯開始之初,每天讀600到1000頁,現在每天仍有80%的時間在閱讀。

為什麼這些人已經成功了還要讀那麼多書呢?

因為他們知道,讀書,並不僅僅是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

《富有的習慣》一書的作者托馬斯•科裡,曾花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的日常習慣。

結果發現,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閱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

那些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而輟學的青少年,自以為逃離了學校教育,不讀書也能靠當網紅賺錢。

他們不知道的是,僅憑一時的噱頭,沒有真本事,一旦失去“粉絲”的寵愛,就會被打回原形。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遊戲主播左佳成,12歲“出道”,“職業”高峰的時候,能吸引10萬的在線觀眾。

2015年的一段時間,左佳成的月薪高達3萬,黃金時段甚至可以超過10萬元,王思聰也曾和他合過影。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父母非常為兒子驕傲,甚至親手幫兒子辦理退學手續,大力支持孩子直播賺錢。

但好景不長,由於直播中的左佳成言語表達相當無聊,也不會跟粉絲互動,單純只是一位技術性的遊戲主播,於是人氣慢慢下降,最後壓根就沒有人記得他。

沒有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就算當下再有人氣,也無法保持穩定的流量和粉絲。

高質量的輸出,和讀書密不可分。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67:終身學習者》中說: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

03


還有一些人,總覺得讀了很多書,能派上用場的少之又少,所以乾脆就不讀了。

這是人們對讀書的第二個誤解。

說知識無用的人,其實是他所擁有的知識無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知識是別人的經驗概括,它是死的,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裡。

只有知識被我們所記憶、理解、消化和吸收後,轉化成了認知,它才真正被我們應用。

如果我們能將這些認知靈活應用於實踐,就會有新的認識和感悟,並融會貫通,逐漸變成“智慧”。

《高效迭代》一書中提到一個經典的五步畫馬法:

第一步,畫兩個圈圈;第二步,畫上腳;第三步,畫上臉;第四步,畫上毛髮;第五步,添加其他細節。


然後就大功告成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為什麼我們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無法過好這一生?

和這個畫馬的原理如出一轍,很多道理就類似上面這個畫馬的方法,但光靠這些,怎麼也畫不出一匹栩栩如生的馬來。

想要把馬畫好,首先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理論,這就需要通過讀書來獲取,比如有關“馬”的知識,包括一匹馬的形狀、構造、顏色等;還有關於“繪畫”的理論,包括色度、明度、色調等。

其次,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這裡指的就是繪畫的技能,這也是把繪畫知識轉化應用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藉助大量重複練習,使技能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才能算得上是把知識轉化成了認知。

很多人覺得知識無用,就是缺少了這個練習的過程。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報道,說一個73歲的退休大學教授,在駕車的過程中與一輛出租車發生了輕微的摩擦。

結果在和交警處理事故的時候,老爺爺竟憑藉自己精深的物理知識,演算了兩道物理題後,力證了自己無責。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那些真正掌握了知識的人,真的是隨手就可以拿來用的。

04


讀書從來不是無用的,哪怕現在不能顯現出作用,但書中的知識已經變成了你實實在在的經歷,變成了你人生中真正的財富,等到某一天,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都看過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主要拍攝了14個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小孩。

從孩子7歲拍到他們到50歲,最後發現,精英的孩子還是精英,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於是人們得出結論:階級的壁壘如同思維定勢,幾乎牢不可破。

但你是否發現,紀錄片裡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打破階層壁壘的農村孩子尼克,就是通過讀書實現的人生逆襲。

他出身底層,但考上並且讀完了牛津,最後當上了教授,帶領自己的家族徹底改變了命運。

"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41天


01


《小歡喜》裡有一集,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跟不上,有一點跳舞的天賦,又無心學習,於是萌生了參加藝考當明星的念頭。

媽媽童文潔立馬變臉:“你就是當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養,也得學習。”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童文潔在剛開始的幾集裡,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兒子說:“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的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讀書。

因為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後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前段時間,華為就爆出猛料:對8位2019屆頂尖畢業生,實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萬,最高竟然達到了201萬,一畢業,即成百萬富翁。

為什麼一個應屆生能夠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為這8位“百萬年薪”擁有者,學歷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類似這樣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華為百萬待遇的也就是鳳毛麟角。

但其實,像華為這樣願意花重金籠絡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數,許多大公司對今年的博士應屆生開出的價碼都不低。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全社會都在狠狠獎勵會讀書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高考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

這裡所說的稀缺資源,其實就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好大學。

在國內,好大學不多,要想爭得這樣的稀缺資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選拔機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高考,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高考躋身好大學,實現人生的逆襲,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有人可能會反駁,不讀書的人也未必沒有出息,畢竟我們還是會聽到類似“班級裡第一名給倒數第一名打工”,“學習好的當員工,學習差的當老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這樣的新聞。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成為新聞呢?就是因為它稀奇、罕見啊。

新聞不會告訴你,那些知名企業的老闆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實的名校學霸。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02


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其實是對“讀書”理解得過於片面了,這也是人們對讀書的一個誤解。

讀書的含義有兩個,一個是上學,接受學校教育;一個是閱讀書本,學習新知識

無論哪一個含義,都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因為人的成長,就是突破認知半徑、學習半徑、社交半徑的過程。這也是讀書的使命。

季羨林在他的散文著作《一生自在》中提到德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

德國有一個詞兒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就是“永恆的大學生”。德國大學沒有空洞的“畢業”這個概念。只有博士論文寫成,口試通過,拿到博士學位,這才算是畢了業。德國沒有規定學習的年限,只要你有錢,就可以無限期地學下去。


很多人看到比爾•蓋茨輟學,卻沒看到他每年堅持讀50本書的習慣,相當於一週讀一本。

把這一習慣踐行到極致的還有巴菲特。他在投資生涯開始之初,每天讀600到1000頁,現在每天仍有80%的時間在閱讀。

為什麼這些人已經成功了還要讀那麼多書呢?

因為他們知道,讀書,並不僅僅是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

《富有的習慣》一書的作者托馬斯•科裡,曾花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的日常習慣。

結果發現,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閱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

那些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而輟學的青少年,自以為逃離了學校教育,不讀書也能靠當網紅賺錢。

他們不知道的是,僅憑一時的噱頭,沒有真本事,一旦失去“粉絲”的寵愛,就會被打回原形。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遊戲主播左佳成,12歲“出道”,“職業”高峰的時候,能吸引10萬的在線觀眾。

2015年的一段時間,左佳成的月薪高達3萬,黃金時段甚至可以超過10萬元,王思聰也曾和他合過影。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父母非常為兒子驕傲,甚至親手幫兒子辦理退學手續,大力支持孩子直播賺錢。

但好景不長,由於直播中的左佳成言語表達相當無聊,也不會跟粉絲互動,單純只是一位技術性的遊戲主播,於是人氣慢慢下降,最後壓根就沒有人記得他。

沒有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就算當下再有人氣,也無法保持穩定的流量和粉絲。

高質量的輸出,和讀書密不可分。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67:終身學習者》中說: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

03


還有一些人,總覺得讀了很多書,能派上用場的少之又少,所以乾脆就不讀了。

這是人們對讀書的第二個誤解。

說知識無用的人,其實是他所擁有的知識無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知識是別人的經驗概括,它是死的,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裡。

只有知識被我們所記憶、理解、消化和吸收後,轉化成了認知,它才真正被我們應用。

如果我們能將這些認知靈活應用於實踐,就會有新的認識和感悟,並融會貫通,逐漸變成“智慧”。

《高效迭代》一書中提到一個經典的五步畫馬法:

第一步,畫兩個圈圈;第二步,畫上腳;第三步,畫上臉;第四步,畫上毛髮;第五步,添加其他細節。


然後就大功告成了。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為什麼我們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無法過好這一生?

和這個畫馬的原理如出一轍,很多道理就類似上面這個畫馬的方法,但光靠這些,怎麼也畫不出一匹栩栩如生的馬來。

想要把馬畫好,首先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理論,這就需要通過讀書來獲取,比如有關“馬”的知識,包括一匹馬的形狀、構造、顏色等;還有關於“繪畫”的理論,包括色度、明度、色調等。

其次,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這裡指的就是繪畫的技能,這也是把繪畫知識轉化應用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藉助大量重複練習,使技能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才能算得上是把知識轉化成了認知。

很多人覺得知識無用,就是缺少了這個練習的過程。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報道,說一個73歲的退休大學教授,在駕車的過程中與一輛出租車發生了輕微的摩擦。

結果在和交警處理事故的時候,老爺爺竟憑藉自己精深的物理知識,演算了兩道物理題後,力證了自己無責。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你看,那些真正掌握了知識的人,真的是隨手就可以拿來用的。

04


讀書從來不是無用的,哪怕現在不能顯現出作用,但書中的知識已經變成了你實實在在的經歷,變成了你人生中真正的財富,等到某一天,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都看過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主要拍攝了14個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小孩。

從孩子7歲拍到他們到50歲,最後發現,精英的孩子還是精英,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於是人們得出結論:階級的壁壘如同思維定勢,幾乎牢不可破。

但你是否發現,紀錄片裡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打破階層壁壘的農村孩子尼克,就是通過讀書實現的人生逆襲。

他出身底層,但考上並且讀完了牛津,最後當上了教授,帶領自己的家族徹底改變了命運。

《小歡喜》海清發飆:底層人逆襲的捷徑,只有這一條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對普通孩子來說,卻是一條捷徑。

打破階級壁壘的思維核心就是:終身學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