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
"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站在地鐵的換乘處,你會看到很多人步履匆匆。手扶梯和樓梯一樣搶手,都是擁擠的人流。

在入閘處,有的忙著翻找著包裡的交通卡,有的趕緊打開手機二維碼,看樣子都很趕,方向不一樣,目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性,都在全力趕時間去做什麼事。

有些人,因為沒有時間,很多想法落實不了。最後會說,哎,要是我有時間的話,肯定能夠比現在更成功。等哪天有時間了,一定去旅遊。但是日本的吉田穗波醫生會給你另外一個顛覆觀念的答覆,就像她寫的那本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多少人會好奇,怎麼辦到的?

能辦到就很了不起了嗎?是的,至少她是在撫養三個孩子並且上著班的前提下,考上哈佛的。

吉田穗波說過,如果一天24小時全歸她自由支配,她應該沒法在短時間內念那麼多書,如果沒有孩子需要照顧,她應該會有閒情逸致喝杯咖啡,也不會充滿鬥志、熱血沸騰了。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是她在2013年7月寫成的,當時育有4個小孩,更令人佩服的是第五個孩子即將臨盆。書中每一段內容都是謙遜,激勵人心的真實獨白,沒有華而不實的雞湯,有的只是能通過文字就能呈現在眼前的畫面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任何的套用都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她也明白,所以說了:我死也不會告訴大家--走這條路就對了!只能對我們說:我的確是這樣想、這樣做才能辦到的。能夠讓讀者有共鳴,有啟發,哪怕是一個,這本書的價值就體現了。

"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站在地鐵的換乘處,你會看到很多人步履匆匆。手扶梯和樓梯一樣搶手,都是擁擠的人流。

在入閘處,有的忙著翻找著包裡的交通卡,有的趕緊打開手機二維碼,看樣子都很趕,方向不一樣,目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性,都在全力趕時間去做什麼事。

有些人,因為沒有時間,很多想法落實不了。最後會說,哎,要是我有時間的話,肯定能夠比現在更成功。等哪天有時間了,一定去旅遊。但是日本的吉田穗波醫生會給你另外一個顛覆觀念的答覆,就像她寫的那本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多少人會好奇,怎麼辦到的?

能辦到就很了不起了嗎?是的,至少她是在撫養三個孩子並且上著班的前提下,考上哈佛的。

吉田穗波說過,如果一天24小時全歸她自由支配,她應該沒法在短時間內念那麼多書,如果沒有孩子需要照顧,她應該會有閒情逸致喝杯咖啡,也不會充滿鬥志、熱血沸騰了。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是她在2013年7月寫成的,當時育有4個小孩,更令人佩服的是第五個孩子即將臨盆。書中每一段內容都是謙遜,激勵人心的真實獨白,沒有華而不實的雞湯,有的只是能通過文字就能呈現在眼前的畫面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任何的套用都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她也明白,所以說了:我死也不會告訴大家--走這條路就對了!只能對我們說:我的確是這樣想、這樣做才能辦到的。能夠讓讀者有共鳴,有啟發,哪怕是一個,這本書的價值就體現了。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這本書很薄,沒有長篇大論,從頭到尾,就是把她的經驗分享出來,並且讓讀者看到她怎樣踐行: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第一:全部一起進行,就能什麼都做好:給出了方法論和實操手冊,強調了思維方式的轉化帶來的行動結果。在面對問題時,思考選擇很重要。

第二:『自訂規矩』以追求最大時間密度:聚焦了時間如何更科學地利用,讓時間為你服務。

第三:集中注意力,讓時間為你所用:主要表達了專注力在一件事情上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制定目標,把時間的價值榨乾,得到的將會是你輕易難預期的。

第四:只要加速,就能突破難關:設置截點,急迫感讓行進的速度加快,很多事情也能夠在高效中完成。

這本書也是在我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衝動買下來的,我不甘心生活就這樣過得一塌糊塗,我喜歡自己掌控時間。越是沒有時間,越是要把這本書看完,剛買到書的凌晨2點,我開始閱讀,花了兩個凌晨一共4個小時,我把這本書看完了。為什麼選擇凌晨呢?因為這段時間我能夠自由支配,帶著一個2歲大的娃,自然在家的時間肯定不會輕易放我好好讀書的。通過閱讀本書,也許是因為身份類似,共鳴的地方很多,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轉換思維模式,讓第三選擇出現,成就更多可能

在接收信息和行動之間,有一個選擇。

在忙碌的時候,會選擇整理書桌,會有焦急的心態,會有腦袋一團亂的感覺。

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輸的勁,想要做的事情都能夠畫上漂亮的句號。

事情太多又想一件一件都要做好,執著於一定的堅持裡,不僅時間會失去彈性,更會讓信心掉落谷底。

把同類的事情,放在一起進行,就能都做好了。設定截止時間,開啟加速度,結局會讓你大吃一驚。

像作者所說:假如事情按照一件一件順序來,人生真的不夠長。

放在一起做的事情不單止在工作中,還可以在生活中,甚至還可以穿插在工作和生活中。

開會的時候組織會議的議程,能把工作做得出色,還可以將文筆提升一個檔次,有利於自己的創作。

在家打掃衛生的時候,聽聽職場的音頻,家務職業精進兩不誤。

把一起做的思維放進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提高拭目以待。

二、專注力,讓心流更容易到達內心

每個人的時間一天都是24小時,偉人也不會因為成功而多一分一秒。

但為什麼他們能夠與普通人有那麼大的差距,因為他們把時間做了分配,聚焦最重要的事情,並踐行要事第一的原則。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專注力就像是一把守護時間和精力的盾牌,讓聚焦的每一件事情成功地走到我們面前。

就像稻盛和夫,一心研究黏合劑,遲遲沒有收穫。在一次不小心踢倒松香後,卻意外地發現,這個正是自己心心念唸的最好的黏合劑。

倘若換成其他人,可能就是“誰那麼不小心,把松香放在那麼容易踢倒的地方”。

專注力,可以在更多的機會到來的時候,能更容易分辨出來。

專注力帶來的心流體驗,會讓人幸福感增強,信心的版圖會不斷地擴張。

三、適時加速度,讓成功的火箭及早出發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拖延症,要去攻破就只能給自己下一道命令:什麼時候必須做完。

"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站在地鐵的換乘處,你會看到很多人步履匆匆。手扶梯和樓梯一樣搶手,都是擁擠的人流。

在入閘處,有的忙著翻找著包裡的交通卡,有的趕緊打開手機二維碼,看樣子都很趕,方向不一樣,目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性,都在全力趕時間去做什麼事。

有些人,因為沒有時間,很多想法落實不了。最後會說,哎,要是我有時間的話,肯定能夠比現在更成功。等哪天有時間了,一定去旅遊。但是日本的吉田穗波醫生會給你另外一個顛覆觀念的答覆,就像她寫的那本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多少人會好奇,怎麼辦到的?

能辦到就很了不起了嗎?是的,至少她是在撫養三個孩子並且上著班的前提下,考上哈佛的。

吉田穗波說過,如果一天24小時全歸她自由支配,她應該沒法在短時間內念那麼多書,如果沒有孩子需要照顧,她應該會有閒情逸致喝杯咖啡,也不會充滿鬥志、熱血沸騰了。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是她在2013年7月寫成的,當時育有4個小孩,更令人佩服的是第五個孩子即將臨盆。書中每一段內容都是謙遜,激勵人心的真實獨白,沒有華而不實的雞湯,有的只是能通過文字就能呈現在眼前的畫面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任何的套用都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她也明白,所以說了:我死也不會告訴大家--走這條路就對了!只能對我們說:我的確是這樣想、這樣做才能辦到的。能夠讓讀者有共鳴,有啟發,哪怕是一個,這本書的價值就體現了。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這本書很薄,沒有長篇大論,從頭到尾,就是把她的經驗分享出來,並且讓讀者看到她怎樣踐行: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第一:全部一起進行,就能什麼都做好:給出了方法論和實操手冊,強調了思維方式的轉化帶來的行動結果。在面對問題時,思考選擇很重要。

第二:『自訂規矩』以追求最大時間密度:聚焦了時間如何更科學地利用,讓時間為你服務。

第三:集中注意力,讓時間為你所用:主要表達了專注力在一件事情上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制定目標,把時間的價值榨乾,得到的將會是你輕易難預期的。

第四:只要加速,就能突破難關:設置截點,急迫感讓行進的速度加快,很多事情也能夠在高效中完成。

這本書也是在我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衝動買下來的,我不甘心生活就這樣過得一塌糊塗,我喜歡自己掌控時間。越是沒有時間,越是要把這本書看完,剛買到書的凌晨2點,我開始閱讀,花了兩個凌晨一共4個小時,我把這本書看完了。為什麼選擇凌晨呢?因為這段時間我能夠自由支配,帶著一個2歲大的娃,自然在家的時間肯定不會輕易放我好好讀書的。通過閱讀本書,也許是因為身份類似,共鳴的地方很多,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轉換思維模式,讓第三選擇出現,成就更多可能

在接收信息和行動之間,有一個選擇。

在忙碌的時候,會選擇整理書桌,會有焦急的心態,會有腦袋一團亂的感覺。

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輸的勁,想要做的事情都能夠畫上漂亮的句號。

事情太多又想一件一件都要做好,執著於一定的堅持裡,不僅時間會失去彈性,更會讓信心掉落谷底。

把同類的事情,放在一起進行,就能都做好了。設定截止時間,開啟加速度,結局會讓你大吃一驚。

像作者所說:假如事情按照一件一件順序來,人生真的不夠長。

放在一起做的事情不單止在工作中,還可以在生活中,甚至還可以穿插在工作和生活中。

開會的時候組織會議的議程,能把工作做得出色,還可以將文筆提升一個檔次,有利於自己的創作。

在家打掃衛生的時候,聽聽職場的音頻,家務職業精進兩不誤。

把一起做的思維放進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提高拭目以待。

二、專注力,讓心流更容易到達內心

每個人的時間一天都是24小時,偉人也不會因為成功而多一分一秒。

但為什麼他們能夠與普通人有那麼大的差距,因為他們把時間做了分配,聚焦最重要的事情,並踐行要事第一的原則。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專注力就像是一把守護時間和精力的盾牌,讓聚焦的每一件事情成功地走到我們面前。

就像稻盛和夫,一心研究黏合劑,遲遲沒有收穫。在一次不小心踢倒松香後,卻意外地發現,這個正是自己心心念唸的最好的黏合劑。

倘若換成其他人,可能就是“誰那麼不小心,把松香放在那麼容易踢倒的地方”。

專注力,可以在更多的機會到來的時候,能更容易分辨出來。

專注力帶來的心流體驗,會讓人幸福感增強,信心的版圖會不斷地擴張。

三、適時加速度,讓成功的火箭及早出發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拖延症,要去攻破就只能給自己下一道命令:什麼時候必須做完。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拖延心理學》一書提到: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根本而言,拖延的問題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

當我們在答應或者執行一個要求或命令時,內心的自我會跳出來,要做好,否則會沒面子的。於是,這件事情就被給予更多的關注,在積極開始的時候,成功的飛輪就開始轉起來了。

就像是完成畢業論文,一直沒開始動筆,知道導師說下週就必須提交,否則無法畢業。在這個Deadline發出之後,我們的能量簡直就是爆棚,說才思泉湧就有點誇張,但是如期交完作業基本上都是能做到的。

寫到這裡,專注又在起著作用。

一直想寫書評,但是因為之前沒有寫過,一直在拖延。

為什麼呢?

還是用拖延心理學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害怕失敗。

適當利用外在的工具來輔助自己完成一件事情,轉換思維讓更多的事情能夠被做好,在認知上讓自己跟得上現實情況。在未來的路上,學習指引未來的方向。這本書,作者不光是想表達所經歷過的並且成功的經驗,更是希望讀者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出合適的計劃幫助自己不斷成長。書本帶來的力量,不單單思維,更多的帶來行動及其可期的結果。有幸遇到此書,著實是我的一大幸運。

"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站在地鐵的換乘處,你會看到很多人步履匆匆。手扶梯和樓梯一樣搶手,都是擁擠的人流。

在入閘處,有的忙著翻找著包裡的交通卡,有的趕緊打開手機二維碼,看樣子都很趕,方向不一樣,目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性,都在全力趕時間去做什麼事。

有些人,因為沒有時間,很多想法落實不了。最後會說,哎,要是我有時間的話,肯定能夠比現在更成功。等哪天有時間了,一定去旅遊。但是日本的吉田穗波醫生會給你另外一個顛覆觀念的答覆,就像她寫的那本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多少人會好奇,怎麼辦到的?

能辦到就很了不起了嗎?是的,至少她是在撫養三個孩子並且上著班的前提下,考上哈佛的。

吉田穗波說過,如果一天24小時全歸她自由支配,她應該沒法在短時間內念那麼多書,如果沒有孩子需要照顧,她應該會有閒情逸致喝杯咖啡,也不會充滿鬥志、熱血沸騰了。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是她在2013年7月寫成的,當時育有4個小孩,更令人佩服的是第五個孩子即將臨盆。書中每一段內容都是謙遜,激勵人心的真實獨白,沒有華而不實的雞湯,有的只是能通過文字就能呈現在眼前的畫面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任何的套用都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她也明白,所以說了:我死也不會告訴大家--走這條路就對了!只能對我們說:我的確是這樣想、這樣做才能辦到的。能夠讓讀者有共鳴,有啟發,哪怕是一個,這本書的價值就體現了。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這本書很薄,沒有長篇大論,從頭到尾,就是把她的經驗分享出來,並且讓讀者看到她怎樣踐行: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第一:全部一起進行,就能什麼都做好:給出了方法論和實操手冊,強調了思維方式的轉化帶來的行動結果。在面對問題時,思考選擇很重要。

第二:『自訂規矩』以追求最大時間密度:聚焦了時間如何更科學地利用,讓時間為你服務。

第三:集中注意力,讓時間為你所用:主要表達了專注力在一件事情上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制定目標,把時間的價值榨乾,得到的將會是你輕易難預期的。

第四:只要加速,就能突破難關:設置截點,急迫感讓行進的速度加快,很多事情也能夠在高效中完成。

這本書也是在我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衝動買下來的,我不甘心生活就這樣過得一塌糊塗,我喜歡自己掌控時間。越是沒有時間,越是要把這本書看完,剛買到書的凌晨2點,我開始閱讀,花了兩個凌晨一共4個小時,我把這本書看完了。為什麼選擇凌晨呢?因為這段時間我能夠自由支配,帶著一個2歲大的娃,自然在家的時間肯定不會輕易放我好好讀書的。通過閱讀本書,也許是因為身份類似,共鳴的地方很多,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轉換思維模式,讓第三選擇出現,成就更多可能

在接收信息和行動之間,有一個選擇。

在忙碌的時候,會選擇整理書桌,會有焦急的心態,會有腦袋一團亂的感覺。

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輸的勁,想要做的事情都能夠畫上漂亮的句號。

事情太多又想一件一件都要做好,執著於一定的堅持裡,不僅時間會失去彈性,更會讓信心掉落谷底。

把同類的事情,放在一起進行,就能都做好了。設定截止時間,開啟加速度,結局會讓你大吃一驚。

像作者所說:假如事情按照一件一件順序來,人生真的不夠長。

放在一起做的事情不單止在工作中,還可以在生活中,甚至還可以穿插在工作和生活中。

開會的時候組織會議的議程,能把工作做得出色,還可以將文筆提升一個檔次,有利於自己的創作。

在家打掃衛生的時候,聽聽職場的音頻,家務職業精進兩不誤。

把一起做的思維放進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提高拭目以待。

二、專注力,讓心流更容易到達內心

每個人的時間一天都是24小時,偉人也不會因為成功而多一分一秒。

但為什麼他們能夠與普通人有那麼大的差距,因為他們把時間做了分配,聚焦最重要的事情,並踐行要事第一的原則。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專注力就像是一把守護時間和精力的盾牌,讓聚焦的每一件事情成功地走到我們面前。

就像稻盛和夫,一心研究黏合劑,遲遲沒有收穫。在一次不小心踢倒松香後,卻意外地發現,這個正是自己心心念唸的最好的黏合劑。

倘若換成其他人,可能就是“誰那麼不小心,把松香放在那麼容易踢倒的地方”。

專注力,可以在更多的機會到來的時候,能更容易分辨出來。

專注力帶來的心流體驗,會讓人幸福感增強,信心的版圖會不斷地擴張。

三、適時加速度,讓成功的火箭及早出發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拖延症,要去攻破就只能給自己下一道命令:什麼時候必須做完。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拖延心理學》一書提到: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根本而言,拖延的問題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

當我們在答應或者執行一個要求或命令時,內心的自我會跳出來,要做好,否則會沒面子的。於是,這件事情就被給予更多的關注,在積極開始的時候,成功的飛輪就開始轉起來了。

就像是完成畢業論文,一直沒開始動筆,知道導師說下週就必須提交,否則無法畢業。在這個Deadline發出之後,我們的能量簡直就是爆棚,說才思泉湧就有點誇張,但是如期交完作業基本上都是能做到的。

寫到這裡,專注又在起著作用。

一直想寫書評,但是因為之前沒有寫過,一直在拖延。

為什麼呢?

還是用拖延心理學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害怕失敗。

適當利用外在的工具來輔助自己完成一件事情,轉換思維讓更多的事情能夠被做好,在認知上讓自己跟得上現實情況。在未來的路上,學習指引未來的方向。這本書,作者不光是想表達所經歷過的並且成功的經驗,更是希望讀者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出合適的計劃幫助自己不斷成長。書本帶來的力量,不單單思維,更多的帶來行動及其可期的結果。有幸遇到此書,著實是我的一大幸運。

沒時間,也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最後用吉田穗波的座右銘作為結語: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死時誰為你哭泣》羅賓·夏瑪

願我們想要做的都有時間辦到,讓自己為自己驕傲。

#我要上頭條##砍柴微頭條##書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