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如果要評選誰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多爾袞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乾隆皇帝更是評價其曰:“奉世祖入都成一統之業,功勞最著。”

多爾袞自幼便受到自己父親努爾哈赤的喜愛,在皇太極時期又不斷的得到封賞和升遷,到了順治皇帝登基之後,多爾袞權傾朝野,攝政專權,成為清朝實際的統治者。

可即便如此,多爾袞自始至終,都無法染指滿清政權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實際上,並不是多爾袞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實力,而是多爾袞每一次在爭奪滿清最高統治權的過程中,都有一個人橫梗在他的面前,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吞下失敗的苦果。

這個人就是愛新覺羅·代善,努爾哈赤的次子,多爾袞的兄長,更還是多爾袞命中註定的“苦主”和“剋星”。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曾經的得意者,最終的失意者。

代善和他的哥哥、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都是努爾哈赤的第一位大福晉、元妃(即原配妻子)佟佳氏所生。

幼年時期的代善可以用朝不保夕來形容,為了躲避努爾哈赤仇家的追殺,代善只能同自己的哥哥褚英、姐姐東果格格東躲西藏來保全性命。待年歲稍長後,年輕的代善便穿上了軍裝,跟隨努爾哈赤東征西戰,屢立戰功,代善也逐漸為努爾哈赤所賞識。再加上代善人品敦厚,人緣極佳,萬曆四十年(1612年),經歷了舒爾哈齊和褚英兩次失敗的立儲選擇之後,努爾哈赤第三次確立了自己的繼位人,這個人便是代善。

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登基為汗,建立了後金政權,並且設立了“四大貝勒”,其中代善因為年齡居長,因而也就自然成為了大貝勒,其餘分別為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此時的代善可以說是春風得意,權勢顯赫一時。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僅僅數年之後的天命五年(1620年),代善就因為兩件事情,不僅在努爾哈赤心中的地位以及在滿洲貴族中的聲望一落千丈,並且直接被努爾哈赤廢黜了繼位人的資格,使得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再也無法染指最高統治權。

第一件事情,便是非常著名的“德因澤告發大妃阿巴亥與代善有染”的事件,這件事情對於代善的打擊是致命的。

德因澤是努爾哈赤一生所娶的十六位妻子中的最後一位,也是最小的一位。

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了關於大妃阿巴亥的三個不檢點的行為:


第一,大妃阿巴亥曾暗中送給代善與皇太極食物,皇太極是“受而未食”,而代善卻是“受而食之”,並且表現的非常高興;

第二,大妃阿巴亥曾多次揹著努爾哈赤陪人前往代善家中,並且多次在聚會上打扮豔麗還同代善眉來眼去;

第三,大妃阿巴亥曾幾次深夜出宮,去向不明。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事情直接將矛頭指向了代善和阿巴亥,德因澤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據分析,德因澤這樣做必然是有人在背後唆使,而這個人便是皇太極。皇太極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既能打擊自己的哥哥代善,又能讓努爾哈赤疏遠大妃阿巴亥,進而改變努爾哈赤對於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看法。

努爾哈赤得知後,隨即開始了調查了詢問,確定事情屬實,並且代善和阿巴亥也都對此是“供認不諱”。

其實這件事情仔細想想也是非常的合情合理。儘管代善和皇太極要以“母后”的稱謂和禮節來對待阿巴亥,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年齡是相差無幾。努爾哈赤年事已高,阿巴亥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孩子提前拉攏與四大貝勒之間的關係,這本來就無可厚非。特別是代善,不僅貴為努爾哈赤的接班人,並且性格隨和,人非常的好,為自己的兒子提前找到一個依靠,避免犧牲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這份做母親的心情,應當予以理解。

但是俗話說“三人成虎”,事情在經過不斷的傳播和加工後已經完全背離了原有的描述和真實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代善不僅為努爾哈赤所厭惡,並且在朝堂之上的聲望和地位也是急劇下跌。儘管阿巴亥也受到了努爾哈赤的冷落,但是不久之後,阿巴亥又重新受寵,至於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所以代善成為了“德因澤告發事件”中,唯一的受害者,同時也讓代善家族與多爾袞兄弟之間就此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也為後來政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第二件事情,就是“代善虐子”事件。

這件事情的出現實際上是代善自己的原因,代善對待自己的前妻的兩個兒子嶽託和碩託,明顯不如對待繼福晉為他所生的兒子薩哈廉、瓦克達等,甚至出現了碩託“突然失蹤”的事情。而當努爾哈赤知曉此事後,代善竟然多次請求努爾哈赤以“叛逃”之名殺掉碩託。

努爾哈赤對此是非常的憤怒,不僅勒令代善與他的兩個兒子嶽託和碩託分家,原本執掌兩紅旗的代善,交出了鑲紅旗給嶽託掌管。更為關鍵的是,無法處理妥當家事的代善,直接被努爾哈赤廢黜了繼位人的資格。

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也是在天命五年(1620年),顯然,努爾哈赤如此憤怒和嚴苛的處置了代善必然是受到了“德因澤告發事件”的影響,代善以及自己的整個家族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代善舉家支持皇太極,多爾袞痛失後金汗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打敗的努爾哈赤含恨而終,終年68歲。由於努爾哈赤在生前並沒有對繼位人的人選做出安排,因而在努爾哈赤死後,後金大汗之位虛懸。

儘管努爾哈赤沒有明確指明汗位的繼承人,但是努爾哈赤在生前所做的一些列安排,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大妃阿巴亥的兒子多爾袞順利登基。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努爾哈赤時期,滿洲八旗的勢力分佈是這樣的:


正黃旗(45牛錄)、鑲黃旗(20牛錄),由努爾哈赤親自掌管;

正紅旗(25牛錄)、鑲紅旗(26牛錄),由代善及其長子嶽託掌管;

鑲藍旗(33牛錄),由二貝勒阿敏掌管阿敏;

正藍旗(21牛錄),由三貝勒莽古爾泰掌管;

正白旗(25牛錄),由四貝勒皇太極掌管;

鑲白旗(15牛錄),由褚英長子杜度掌管。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努爾哈赤到了晚年,對八旗的勢力分佈做了如下的調整:


第一步,將親統的兩黃旗授予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的20個牛錄自己統帥做親軍。

第二步,努爾哈赤明確的指出,阿濟格統領鑲黃旗,多鐸統領正黃旗,自己死後將統帥的親軍全部交給多鐸。這樣一來,多鐸在努爾哈赤死後將統領35個牛錄,將成為實力最為強大的旗主,阿濟格還是統領15個牛錄。

第三步,努爾哈赤計劃著重新賜一旗給多爾袞;而就在努爾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經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爾袞繼任鑲白旗旗主。這樣,多爾袞就將統領原屬鑲白旗的15個牛錄以及努爾哈赤劃給多爾袞的15個牛錄,共計30個牛錄,實力僅次於多鐸和阿敏。


與此同時,努爾哈赤還向代善交代,自己死後將大妃阿巴亥以及他與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託付給代善,代善也表示了同意。

如果努爾哈赤的計劃能夠全部實施的話,多爾袞繼承後金大汗,他與他的兩個親兄弟阿濟格、多鐸三人,將掌握正黃、鑲黃、鑲白三個旗共計80個牛錄,再加上代善家族掌管著的兩紅旗共計51個牛錄的強力輔佐,坐擁131個牛錄支持的多爾袞的大汗之位也會非常的穩固。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令努爾哈赤沒有想到,更是令多爾袞和他的母親阿巴亥沒有想到的是,在最為關鍵是的時刻,代善家族會背棄多爾袞而去。

其實,極力反對多爾袞登基後金大汗並不是代善的本意,而是源自於他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

在嶽託和薩哈廉看來,多爾袞兄弟未立尺寸之功,而他們自己是功勳卓著,自然不會服氣多爾袞。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多爾袞的母親大妃阿巴亥的原因,且不管是阿巴亥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終究是讓整個代善家族從代善開始,包括他們在內,徹底無法繼任後金大汗,出於對此事的憤恨之情,嶽託和薩哈廉必然不會同意支持多爾袞。

嶽託和薩哈廉支持的是皇太極,實際上不僅僅是這二人支持皇太極,大部分的滿洲貴族都會選擇支持皇太極。一方面,皇太極功勳卓著,聲望極高,另一方面,在長期的征戰中,皇太極與嶽託、薩哈廉等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些都是多爾袞所沒有的。“四大貝勒”中除了已經失去資格的代善和呼聲很高的皇太極,只有阿敏和莽古爾泰了。先說阿敏,他本身就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天生就不具備資格;再說莽古爾泰,赳赳武夫,曾為了討好努爾哈赤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不僅是努爾哈赤,就連滿洲貴族所有人都極力反對莽古爾泰。所以,皇太極無疑是“四大貝勒”中唯一的人選,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皇太極也是最為聰慧,心機最重的。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清太宗實錄》中,記錄了代善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與代善的這樣對一段對話:

“四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

“無人允協,誰不贊同。”

至此,代善以及整個代善家族站在了皇太極一邊,從而拋棄了對於多爾袞的支持。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反觀阿巴亥和他的三個兒子,自己是深居後宮的女流之輩,當時的阿濟格22歲,赳赳武夫,有勇無謀,多爾袞和多鐸,一個14歲,一個只有12歲,年齡尚小,沒有了代善家族支持與保護完全成為了任人宰割的“魚肉”。而最終的結果也便在意料之中,多爾袞失去了繼任後金大汗的資格,大妃阿巴亥更是被逼殉葬。

按照《清太祖實錄》中的記載: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而歷史上還有一種說法,阿巴亥被逼殉葬,並不是自盡而亡,而是被“四大貝勒”直接勒死的。

就這樣,多爾袞第一次爭奪滿清政權最高統治者的結果以失敗告終,同時失去了自己的摯愛的母親,而造就這一切的便是代善,這也是代善第一次阻礙了多爾袞,成為多爾袞登基路上的“苦主”和“剋星”。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清皇位之爭,代善再一次站在了多爾袞的對立面

多爾袞第二次角逐滿清政權最高統治者,發生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

這一年九月二十一日,皇太極驟然崩逝,由於皇太極死前也沒有就繼位人做出安排,隨之而來的就是長達十七天之久的滿清皇位之爭。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皇位的爭奪首先是在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多爾袞之間展開的。

豪格,坐擁皇長子的身份,獲得了正黃旗、鑲黃旗的堅定支持,同時自己還掌管正藍旗,因而豪格成為繼位的熱門人選。

再看多爾袞這面,他和他的兩個親兄弟阿濟格和多鐸掌管的兩白旗勢力成為了他角逐皇位的基礎和保證。並且多爾袞兄弟掌握著兩個白旗,是最為強大的正白旗和實力僅次於正白旗和鑲藍旗、排名第三的鑲白旗,實力比豪格手中的正藍旗和支持豪格的兩黃旗加起來還要強。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拋開支持豪格的兩黃旗、正藍旗,以及支持多爾袞的兩白旗,八旗之中只剩下了代善的兩紅旗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鑲藍旗。

鄭親王濟爾哈朗不用多說,必然也是會支持豪格。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的第六子、二貝勒阿敏的弟弟,阿敏被皇太極軟禁之後,其全部財產和鑲藍旗旗主的位置均由濟爾哈朗繼承,並且,濟爾哈朗從小和皇太極是相伴長大的,兩人關係非同一般,支持皇太極的兒子豪格成為了必然。

而就當豪格和多爾袞兩人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的時候,代善家族的實力再一次成為左右政局的關鍵力量。

這一次代善的晚輩們也向代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即擁立多爾袞為帝,他們便是代善的次子碩託和代善的孫子、薩哈廉的長子阿達禮,這二人堅定的站在了多爾袞一方。

可是,代善並沒有聽從碩託和阿達禮的建議,畢竟,對於這一子一孫,代善並不喜歡,特別是碩託,在代善心中的地位遠不及嶽託和薩哈廉。所以,為了政局的平衡,代善再一次選擇了站在多爾袞的對立面,支持了豪格。

代善的支持,讓相持的局面瞬間被打破,畢竟代善家族統領的兩紅旗在八旗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上代善本就權勢顯赫,德高望重,作為禮親王的他本就在皇太極時期排在文武百官的第一位,所以有了代善的支持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從氣勢上,讓豪格都壓過多爾袞一頭。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期間,多鐸也曾提議讓代善來做大清皇帝,但是代善也是言辭拒絕了。

一來,此時的代善已經年過六旬,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統領現在大清王朝繼續前行,自己不去爭奪這個皇位,就是對大清國負責任的表現。

二來,整個代善家族也處在“青黃不接”的局面,自己最為欣賞和喜愛的兩個兒子,嶽託,崇德三年(1638年)病逝,薩哈廉,崇德元年(1636年)病逝,碩託他是真的看不上,滿達海雖然很喜歡就是年齡太小了,而他的孫子裡面,阿達禮是因為薩哈廉的兒子而被重用,但是實際上也不受代善喜愛。這也使得代善壓根沒有了爭奪皇位的動力。

三來,代善非常清楚,這是多鐸在拉攏自己支持多爾袞,而代善用自己的決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堅決支持皇太極的兒子,不會支持多爾袞。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豪格的一句“德小福薄”讓所有他的支持者們失望,也讓他自己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最終,鄭親王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豪格和多爾袞都不能繼位,而由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繼位,代善隨即表示支持,包括豪格和多爾袞在內的其他滿洲貴族也沒有提出異議,就這樣,福臨坐上了大清皇帝的寶座,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大局已定,先前支持多爾袞稱帝的代善的兒子碩託和孫子阿達禮卻再一次跳了出來,企圖殺掉福臨,擁立多爾袞。在這樣的情況下,代善選擇了大義滅親,在保證福臨的順利繼位的同時,徹底切斷多爾袞對於皇位的覬覦。

代善將碩託和阿達禮交給多爾袞,並將兩人把這件事公佈於眾。最終,由多爾袞親自判處碩託和阿達禮二人“擾亂國政”,以叛逆罪論死。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代善的“大義滅親”,實際上就是在向多爾袞和所有朝臣釋放了三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其一,表達了自己堅決擁立福臨為帝的決心;

其二,告訴朝臣,自己是容不得任何謀逆行為的,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也一樣會被處理;

其三,就是告訴多爾袞,保持現有的政治格局,不要打破現有的政治平衡,對於大家,對於大清朝都是有好處的。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此情況下,多爾袞只能處死了碩託和阿達禮,畢竟,如果不殺掉碩託了阿達禮,就坐實了自己有想要稱帝的念頭,反而將自己置於不利境地。為了昭示自己忠於新君福臨,沒有奪位之心,所以必須殺掉二人來證明自己。更重要的是,至此之後如果多爾袞再行奪位之舉必然會招致極力的反對和巨大的輿論壓力,而這也就基本斷絕了多爾袞日後稱帝的可能。

最終,多爾袞又一次與滿清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失之交臂,而代善又一次成為了多爾袞最大的阻礙,扮演了多爾袞“苦主”和“剋星”的角色。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代善病逝,多爾袞也走上了末路。

與其說是歷史的巧合,我更認為這就是“命中註定”。

順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代善在禮親王府病逝。

代善剛剛去世,少了代善束縛的多爾袞,又強迫順治將自己的“皇叔父攝政王”的稱號變成了“皇父攝政王”,權勢到達了巔峰。

而就是從這一刻起,多爾袞像是被詛咒了一樣,自己的一切都被代善一點一點的帶走了。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僅僅四個月之後的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自己的親弟弟多鐸因為天花去世,這對於多爾袞的打擊是極為致命的。

眾所周知,多爾袞自己沒有兒子,他將自己的全部希望全部寄託在了自己的這個親弟弟身上,換句話說,多鐸就是多爾袞是實際繼承人。儘管多爾袞還有一個義子,即多鐸的兒子多爾博,但是他年齡比順治還要小,並且沒有任何實力和基礎,所以多鐸的死,直接意味著多爾袞在自己身死之後已經完全沒有人可以繼承自己的權勢,只得將權力重新交還給順治皇帝。

又過了一年,在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年僅三十九歲的多爾袞在死於古北口外喀喇城,一代權臣就此隕落。

在多爾袞死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對與多爾袞的清算,主持清算的是曾在多爾袞專政時期屢遭打壓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除此之外還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也在清算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個人便是代善的兒子、世襲了代善和碩親王爵位的巽親王滿達海。

儘管代善已經去世了,可是代善的兒子滿達海依然沒有“放過”多爾袞,並且親手將多爾袞釘在了恥辱柱上,繼續延續著代善家族和多爾袞之間的恩怨情仇。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從爭奪後金汗位的失敗,到爭奪大清皇位的失敗,再到權勢到達巔峰時候的突然隕落,多爾袞的每一次都距離滿清政權的最高統治權如此之近,但是每一次又都無法坐上最高統治者的寶座。而在這其中,代善成為了多爾袞永遠無法翻越的障礙,正是代善和整個代善家族讓多爾袞一次又一次的吞下失敗的苦果,而代善也成為了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和“剋星”。

他是多爾袞的兄長,更是多爾袞一生命中註定的“苦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