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或起源於火神祭祀

端午節 屈原 應劭 汨羅江 人民網 2017-05-29

端午節原名五月五日、端五,是最早出現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

因紀念屈原而興,是端午節最為流行的民間解釋。按照東漢應劭的說法,當時五月五日人們有將五彩絲系在胳膊上的做法,可以令人不生病,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至於競渡習俗、向江中投粽子的習俗,也是因為感念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汨羅江而興起的。除此之外,還有源於紀念伍子胥、介子推等說法。

不過,學界一般認為這些民間傳說都是節日形成之後進行附會的結果。儘管如此,這些傳說存在的意義卻不容忽視,它們豐富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對於端午節的傳承和傳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在學者看來,端午節起源另有緣故,並提出了多種觀點。比如近人聞一多就認為“端午本是吳越民族舉行龍圖騰祭的節日,而賽龍舟便是這祭儀中半宗教、半社會性的娛樂節目”。此外,有學者認為端午節因季節適應的需要而產生,即人們為了適應夏至之後因氣候變化而帶來的瘟疫與疾病,通過巫術、靈符、中藥知識等禳解;有學者認為五五端午起源於火神及夏神祭祀;有學者認為端午節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都與陰陽五行對立轉換思維結構密切相關;還有學者提出端午起源於殷商時的新年;等等。這些觀點各有論證,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人們對於端午節的認知。

(作者為北京聯合大學研究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