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千金”辜負美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刀魚

動物 長江 農業 法國 中國青年網 2017-04-11

江蘇南通知名特色江鮮店“梅林春曉”老闆說,今年他們飯店的刀魚最貴時賣到6680元每斤,依然有不少外地的食客慕名而來。據瞭解,今年在長江南通段,4月3日魚販子到船上收刀魚的價格是3000元左右一斤,而到了4月4日清明節,價格降到1700—1800元一斤。(4月9日《科技日報》)

“與發現一顆新星相比,發現一款新菜餚對於人類的幸福更有好處。”法國美食家薩瓦蘭在《廚房裡的哲學家》中的這句話,被“一刀千金”詮釋得淋漓盡致。從數十年前工薪階層都消費得起的家常小菜,到如今許多人“高攀不起”;刀魚的身價暴增,已經從昔日的大眾消費異化為今天的精英消費。

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竭澤而漁的過度捕撈,刀魚逐漸變成一種稀缺食材。大的刀魚越來越難以捕到,小的刀魚也就不能放過;小的刀魚還沒有長大就被涸澤而漁,大的刀魚自然也就越來越少;這樣的惡性循環,已經成為一種讓人痛心的現實。越貴越有人捕,愈稀奇愈有人吃;“一刀千金”的背後,漁民、包漁船的“刀魚經紀人”和餐廳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讓刀魚的生存生態越來越脆弱。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當下,一些人熱衷用符號消費來建構身份認同和階層邊界。人們通常按照食物的品質和成本賦予其差異化的符號意義,稀缺的食材、考究的工藝共同成就了刀魚在等級化的金字塔體系中的高位。“一刀千金”帶給一些人的不僅是味蕾上的刺激,還有心理上的成就感與與愉悅感與優越感。

慾望號街車一旦進入了快車道,就難以及時剎車,停在該停的地方。面向所有漁民開放、共享的長江領域,很容易陷入“公地的悲劇”,遭遇“只管曾經擁有,哪管天長地久”的功利、短視的開發與利用。如果不能及時地將刀魚納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如果不能採取切實的舉措避免涸澤而漁,“一刀千金”的傳奇儘管會繼續上演,刀魚卻越來越稀缺。

急劇的社會變遷,讓一些傳統的價值觀念失去了效力,而適應現代文明的規則意識和公共精神卻尚未形成強烈的、普遍的、持久的約束力。現代化進程的滾滾車輪,讓農耕時代敬畏自然、講究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漸行漸遠;實用主義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讓刀魚成為一種利益變現的工具;為了多賺錢,這些人甚至不願意給刀魚留一條活路。

美食固然不可辜負,卻不能讓刀魚陷入“有今天沒有明天”的危險境地。對虛榮的符號消費糾偏,讓刀魚保護從“紙上”照進現實,需要增強一種“等不及”“傷不起”的緊迫感與使命感。給刀魚一個喘息的機會,讓它們更好地繁衍生息,暫時性地放棄一道美食,能讓刀魚“重獲新生”。(楊朝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