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灣新區將建成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郭文君)5月26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審議通過《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9—2035)》(下稱《新區發展總規》)。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正式印發《新區發展總規》。《新區發展總規》是指導東莞濱海灣新區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廣東省政府審議通過的首個省級新區的發展規劃。

《新區發展總規》明確了濱海灣新區的四大戰略發展定位,分別是:從服務大灣區發展大局層面,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從服務省發展全局層面,提出打造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戰略節點;從服務東莞市發展層面,提出打造東莞高質量發展創新引擎;從對標先進城市發展角度,提出打造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戰略定位的確立,強化了新區建設發展的戰略價值和城市追求,體現了新區新時代新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

搭建“一廊兩軸三板塊”

《新區發展總規》提出構建“一廊兩軸三板塊”的總體空間佈局。“一廊”指依託沿海岸線資源統一謀劃,打造一條40公里長的濱海景觀活力長廊,成為立足東莞、面向灣區、鏈接全球的濱海總部經濟帶。“兩軸”是城市中軸和城市發展功能軸。城市中軸將集中展示濱海灣新區生態特色、人文活力和城市形象。城市發展功能軸則將引導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建成世界一流的商務、生態、人文活力街區。“三板塊”指支持莞港共建、聯合開發,按照“一核兩翼”佈局,差異化打造三大板塊。其中,核心板塊為沙角半島板塊,將統籌推進TOD導向的站城融合發展,打造生態智慧宜居的都市核心區,並以深茂鐵路濱海灣站為節點,形成與深圳大空港地區和廣州南沙新區高度互動。東翼為交椅灣板塊,將重點吸引科技型獨角獸企業集中設立研發總部,打造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和相關新興產業為核心的“產業之芯”。西翼為威遠島板塊,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合作交流中心,並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辦學模式創新,謀劃建設灣區高水平大學。

《新區發展總規》還透露,濱海灣新區將開展戰略空間留白,為遠期重大項目建設預留空間,並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適時開展粵港澳創新合作島規劃建設。

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新區發展總規》提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及產業化,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創意、海洋經濟和生物產業;著力培育高端製造業總部,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的戰略方向,依託東莞製造業優勢,聚焦高端製造業總部,鼓勵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新區設立高端製造業全球總部、亞太總部、地區總部,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總部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集聚國際化高端服務業資源,引進港澳臺現代服務業企業和機構,對接港澳臺現代服務業標準,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優質生活性服務業,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打造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

《新區發展總規》提出,強化濱海灣站樞紐功能,拓展濱海灣站軌道交通網絡,全方位對接東莞軌道交通網絡,加強與深圳、廣州的軌道交通銜接。積極推動濱海灣站接入國家高速鐵路網絡,加快推進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建設,研究將中南虎城際(贛深高鐵南沙支線)、廣深第二高鐵(以聯絡線的形式)接入濱海灣站。

推動沙角半島港澳客運碼頭建設,開通至香港、澳門等粵港澳大灣區內有關城市的快班航線,並增設相關進出口岸,支持“灣區快線”項目規劃建設,構築灣區特色水上交通體系。設立濱海灣片區候機樓,依託穗莞深城際軌道等便捷通道,高效銜接深圳、香港、廣州三大機場。在內部交通體系方面,新區的路網密度將達到8—10km/km2,並實現公交分擔率超過50%。

建立三級生態廊道

《新區發展總規》提出打造新區三大綠心。結合新區森林資源集聚、農田集約發展等優勢,著力打造5000畝的威遠島森林公園、4000畝的濱海灣中心農業公園和2000畝的磨碟河溼地公園三大生態公園。

依託新區水系資源豐富的生態體系,建立三級生態廊道。一級生態廊道以濱海岸帶、太平水道、磨碟河、茅洲河等為主要載體,依託海岸溼地、海島、優質岸線等自然生態資源,構建公共岸線、濱海公共文化設施、海濱公園等濱海活力空間,打造科普教育、觀光體驗、生態環保、休閒遊憩等類型的主題遊徑,培育宜居宜遊的生態海岸帶。二級生態廊道以內部河湧水系、道路綠化帶、城市公園等為依託,發揮連通串聯功能以及城市行洩通道、生態隔離、景觀美化、休閒遊憩等綜合功能。三級生態廊道以城市與社區綠道、道路綠化帶、街頭綠地等為依託,服務於社區環境綠化、景觀美化和居民日常休閒遊憩需求。

爭創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

在事權方面,根據濱海灣新區建設發展需要,探索以授權或委託形式,賦予濱海灣新區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以及部分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在政策保障方面,支持新區申報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複製應用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熟政策,推動各項創新政策在濱海灣新區落地。對自由貿易試驗區省級權限範圍內的先行先試政策,可探索以適當的形式在濱海灣新區同步開展試點。在與港澳合作方面,深化與港澳在文化、教育、醫療、青年創新創業、金融等領域的合作,落實CEPA及系列協議的開放措施,支持深化和探索新區與港澳合作機制。

濱海灣新區發展目標

到2022年,起步區框架基本成型,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制初步建立,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重要通道不斷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初步建成,若干千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穩步落地,新區基礎路網基本完善。

到2025年,新區產業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成為東莞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港澳協同、國際協作平臺作用凸顯,促進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作用明顯增強。高端產業集聚發展,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智慧城市基本成型。人口規模達2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500億元。

到2035年,全面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東莞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作用充分顯現,建成宜居宜業灣區新城,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之一。實現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對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的支撐作用凸顯;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綠色高效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和環境優美的生態格局。人口規模達5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2000億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