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創,轉載需註明:電動車點評

隨著電動汽車的大發展趨勢,未來全球市場必然是電動車一統天下的時代,隨著國家電動車政策的出臺,基礎設施的加速推進,應運而生的很多電動車企紛紛成立,包括很多互聯網企業也想在這塊大蛋糕上分一杯羹,希望和大型傳統汽車企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在各路諸侯,各路神仙各顯神通的發展過程中,大家都擺脫不了的是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困擾,尤其是電池在不同環境下的續航成為了電動車企業的最大難題,甚至是絆腳石,電池技術也是未來在電動車市場成敗的核心因素。隨之而來,比亞迪、特斯拉、吉利等等企業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電池公司:

比亞迪100億投資建電池工廠

目前比亞迪通過一個新的電池工廠來支撐自己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計劃。比亞迪在重慶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去建立這樣的工廠,上週宣佈新工廠已破土動工,計劃在一年內完工,比亞迪總裁兼董事長王傳福此前曾對此表示,工廠建成後,最早在2030年,中國所有的新車都有可能實現電動化。

一汽集團加速電動車佈局,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電池公司

特斯拉向中資銀行申請20億美元貸款 用於在上海建設電池和汽車工廠。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公司已經在中國上海市開工建設電動車工廠,據外媒最新消息,華爾街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特斯拉公司正從中資銀行手中申請約20億美元(合130多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在上海建設其龐大的電池和汽車工廠。

據國外媒體報道,投資研究公司“沃倫”(JL Warren)上週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該公司預計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建設銀行(CCB)和中國農業銀行(ABC)將成為特斯拉公司上海工廠的貸款支持者。

對特斯拉來說,中國是一個關鍵的增長市場,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1月份的最新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到了該公司在中國擴張的計劃。“我們需要讓上海工廠投產,”馬斯克說。“我認為這是一年達到50萬以上電動車產量的最大變數。我們的汽車進入中國非常昂貴。我們有進口稅,我們有運輸成本,我們在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更高。”馬斯克在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特斯拉需要“大約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才能達到上海工廠每週生產3000輛電動車的速度。”紐約投資研究公司“沃倫”表示,第一階段融資的利率可能為3.9%,低於中國中央銀行4.35%的基準利率。這將幫助特斯拉運行上海工廠的裝配線,以生產25萬輛低端Model 3型電動轎車。

80億自建工廠 吉利佈局動力電池

吉利的自有電池工廠佈局更早,自建電池工廠早有先兆。近年來,吉利在新能源領域佈局不斷深入,這主要源於2015年提出的“藍色吉利行動”戰略,計劃到2020年產銷量達到200萬輛,新能源產品佔比達到90%。其中新能源領域,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佔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達35%。結合吉利2020年200萬輛的目標,這也意味著吉利要在兩年後實現年銷18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此前2017年4月,LG化學與吉利集團達成協議,吉利集團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製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隨後,吉利集團把該工廠的生產設備拆遷至旗下浙江金華的衡遠電池基地。

隨後,吉利通過旗下子公司在武漢設立湖北吉利衡遠新能源科技公司。新公司注資5000萬元人民幣,主要生產動力電池,吉利集團CEO徐志豪兼任新公司董事長。

吉利集團方面表示,湖北的新公司未來將成為吉利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重要生產基地。新工廠選址在新灘經合區二期用地,項目總投資80億元,建設電池及模組生產線和研發中心、綜合辦公樓、物流配選中心等。項目分兩期實施建設,計劃2018年完成選址和前期工作,2020年建成投產。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2020年吉利90%為新能源汽車”,而目前距離這一目標還為時尚遠。現在吉利旗下的車型仍舊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車型則擁有帝豪EV、帝豪GS、博瑞GE,相對來說在數量和種類與燃油車型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而想要儘快實現目標,讓新能源車型佔大部分,那麼動力電池將是關鍵的技術環節。同時,想要在未來贏得市場,那麼足夠好的電池技術和生產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此時提前佈局動力電池市場對於吉利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從工信部發布的目錄我們可以發現,吉利現有的幾款新能源車型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如行業主流選擇那樣,都採用寧德時代的電池,這也是大多數汽車廠家避不開的獨角獸。

不難發現的是,雖然吉利目前以寧德時代電池為主,但在這場“綁架”戰中,吉利並沒有跟隨,也沒有站在最中央的旋渦中。無論是領克還是博瑞GE在電池上的謀劃,吉利似乎還留有後手。

博瑞GE電芯雖然是由寧德時代提供,但集成和電池包卻是由威睿電動汽車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承擔,那麼威睿究竟是誰?根據工商局信息顯示,威睿公司其實就是吉利控股旗下專門從事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動力電池系統、電控、電機及系統集成)開發、製造、銷售的子公司。威睿公司除了向博瑞GE提供電池包以外,未來還將為帝豪GLPHEV等更多車型提供電池包服務。這家新聞報道較少且並不起眼的公司,正在為吉利的新能源事業添磚加瓦。僅在2017年,威睿公司就擁有了吉利集團500臺和沃爾沃2,000臺電池包訂單,銷售額約2億人民幣,並謀劃了30萬臺電池包產能。同時威睿還在不斷擴展產能,除了蘇州公司,吉利還成立了威睿寧波公司,在杭州灣規劃建設了50萬套電池包項目。

吉利此前在2017年4月完成全資收購了LG南京電池工廠,獲得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製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LG將幫助吉利集團升級衡遠新能源的電池技術,以達到LG的品質標準。

一汽集團的電池戰略發展方向

一汽集團在電動車發展戰略上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要想在電動車市場取得成績,拿到話語權,必須儘快成立自己的電池公司,擁有自己的電池技術,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人和裹足不前,基於這樣的考慮,在電池方面達到強強聯合和資源互補的目標結果驅動下,由寧德時代和一汽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了一家新能源公司—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於2019年1月31日,公司註冊資本為20億元人民幣,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曲濤,行業為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註冊地址為霞浦縣經濟開發區長富路5號。

一汽集團加速電動車佈局,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電池公司

其中,寧德時代股比為51%,認繳金額為10億2千萬元人民幣,一汽集團股比為49%,認繳金額為9億8千萬元人民幣。

一汽集團加速電動車佈局,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電池公司

公司經營範圍為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超大容量儲能電池及電池系統的開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相關售後和技術諮詢服務。據悉該項目用地或超一千畝,項目投產後,一汽將在寧德霞浦生產動力電池,同時佈局無人駕駛技術等。

電電點評:無論是從數家汽車公司集團與寧德時代的綁定,還是說比亞迪開始開放自家電池業務,都足以證明動力電池將決定整個新能源的發展步伐。作為一個企業長遠發展電動車來說,在推行自己的新能源戰略時,自然不會讓別人遏制住發展的喉嚨。就像大眾集團正在考慮從2024年或2025年開始批量生產固態電池那樣,在面對決定新能源發展的動力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時,一定要把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畢竟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不是一個優秀企業的發展思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