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跨越大西洋攻擊美國,淺談“擊鼓”作戰計劃

在1941年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很快國會就通過了參戰的提議。德國對於日本人這一舉措感到十分的氣憤,把美國這樣一個戰爭機器拖入戰場,對打破戰場態勢具有決定性作用。德國先給盟友意大利解決北非的麻煩,這次又不得不想辦法給日本人捅出的簍子補窟窿。

二戰德國跨越大西洋攻擊美國,淺談“擊鼓”作戰計劃

潛艇襲擊商船

就在美國上下同仇敵愾,誓要投身於激烈的復仇戰爭,面對既成事實,德國也無奈的立馬對美國宣戰。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兩面臨海,北方是盟友加拿大,南邊是小國墨西哥;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德國要想直接威脅美國,實在是難以做到。日本出動整個海軍,也只能打到太平洋中部的珍珠港,再遠就不敢貿然前進了。

德國隊戰爭頭疼的,是無法解決兩面作戰的問題;特別是西線戰場,孤懸海外的英國始終不投降,其中主要就是美國通過海運在給英國輸送物資補給,這種幫助很快又延伸到蘇聯。德國迫切需要切斷美國提供的補給線路。可是依靠U艇實施的狼群作戰,面對英國民眾為了保家衛國不計犧牲的瘋狂,一時間也很難徹底解決問題。於是德國把目標轉向美國,希望通過直接的戰爭給美國施壓。

二戰德國跨越大西洋攻擊美國,淺談“擊鼓”作戰計劃

二戰德國始終沒有徹底擊垮英國

為此,德國制定了代號“擊鼓”的作戰方針,使用大型U艇偷偷潛入美國東部海域,向那裡的航運船隻和沿海城市、港口發動攻擊,讓美國人切身感受戰爭,減少外地運往美國東海岸的工業原料,進而達到減少運往英國的物資直以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德國人在戰前就派往美國的許多間諜,開始蒐集情報,尋找目標。美國人一開始並不認為德國有能力越過大西洋直接攻擊美國,因此整個東海岸雖然加緊生產,但是並沒有進行管制。

1942年1月,德國人派出了他們的第一批攻擊潛艇部隊,這批部隊總共有5艘大型U艇,都是水面排水量1100噸的大型遠洋潛艇,艇員也經過長期訓練和篩選,有著豐富的海上作戰經驗。不僅如此,德國在艦隊的後方,還派出了新研製的綽號“奶牛”的巨型油料補給潛艇,作為專業的補給潛艇,它的排水量達到2000噸,足以給這隻潛艇部隊提供必要的補給。

二戰德國跨越大西洋攻擊美國,淺談“擊鼓”作戰計劃

“奶牛”潛艇起到了很好的補給作用

戰爭很快打響,德國U艇到達美國東海岸後,發現這裡完全沒有戰爭的跡象,城市、商船沒有施行燈火管制,海軍的巡邏也很鬆散,甚至是晚上還能看見摩天輪的燈光,自由女神像也清晰可見。一艘潛艇艇長戰後回憶到:“天哪,這哪像戰爭,我甚至懷疑他們是否已經向德國宣戰,沒準在搞建國慶祝。海面既沒有巡邏警戒,更談不上護航編隊。潛艇在這裡作戰根本談不上戰術,只需要你按下魚雷發射按鈕。”面對這些毫無戒備的商船,U艇們沒有猶豫,艦隊指揮下達了單艇遊曳自由攻擊的命令,並且根據觀察的情況,提出在黃昏時採用半潛狀態接近目標,儘可能多的採用甲板炮襲擊的方式攻擊商船,因為魚雷可是個寶貴的東西,打一發就少一發,炮彈則要多得多。

二戰德國跨越大西洋攻擊美國,淺談“擊鼓”作戰計劃

美國自由女神像

攻擊在1月12日展開,U-123號直接跑到一條繁忙的航道上設置水雷,其他U艇也開始自己的獵殺之旅,如果說後來美國在馬里亞納空戰日軍是獵火雞,那麼這次就是德國潛艇在東海岸獵水鴨子。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隊長哈爾德根的潛艇就擊沉各種船隻9艘,共計53173噸,其他4艘潛艇共擊沉17艘,擊傷2艘,總噸位超過11萬噸;哈爾德根成為德國潛艇司令鄧尼茨手下新的“王牌艇長”。

二戰德國跨越大西洋攻擊美國,淺談“擊鼓”作戰計劃

希特勒接見王牌艇長

首次作戰就取得如此戰果,海軍部立馬在1月21日再次派出第二批潛艇部隊,共計15艘潛艇。這一批潛艇在半個月內擊沉了19艘船隻,總噸位大約13萬噸。此後德國在兩個月內陸續派出4批潛艇共57艘,擊沉擊傷各型船隻144艘,總噸位達到56萬噸。

二戰德國跨越大西洋攻擊美國,淺談“擊鼓”作戰計劃

航空母艦是反潛的重要力量

5月之後,整個美國東部都沒有安全的海域了。僅僅在1942年前4個月,同盟國和中立國的船隻就被擊沉100多萬噸;到6月,波多黎各已經損失了五分之一的商船噸位,農作物已經無法出口了,由於每月損失百分之三點五的油船噸位,美國國內的石油供應暫時中斷,糖和咖啡也施行定量配給制度。而整個“擊鼓”作戰行動,德國人只損失了6艘潛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