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電影《狂怒》都看過,其中一個橋段就是“皮特哥”率領的坦克排配合步兵攻佔了德國小鎮之後,在戰鬥間歇跑到德國平民家裡休整,期間拿出戰爭中根本沒有的:咖啡、雞蛋、奶油、香菸、巧克力...等物,要求德國婦女給他做飯...期間年輕的坦克兵“諾曼”還和德國小姑娘...由於戰爭嚴重的破壞了農業生產,“皮特哥”拿出的那些東西,在二戰期間的德國乃至其他歐洲其他國家都差不多絕跡了!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坦克兵的吃喝咋樣?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虎式”坦克雖然在二戰時期是重型坦克,但它內部空間狹小,帶不了多少吃的東西,並且德軍坦克兵沒有美軍坦克兵那樣將大量補給品掛到坦克外面的習慣,“普魯士軍隊”軍容整潔、吃苦耐勞的遺風到了二戰期間還很濃厚。

總體來說,二戰時期德軍所有軍兵種的伙食標準在歐洲國家當中,只是比蘇聯軍隊好一些、比英國軍隊略差、比法國軍隊和意大利軍隊更差、和美國軍隊相比就差的懸殊了!但,德軍伙食當中肉(香腸、火腿)、蛋、奶(奶油、煉乳)還是有相當比例的,沒有高熱量食物就沒有體力去行軍打仗!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德軍配備的咖啡粉(有時是紅茶)和冰糖塊。

德國坦克兵是陸軍進攻的矛頭,他們當然享受最高的優先配給(I級):每天伙食標準是:黑麥(全麥)麵包750克、黃油(人造奶油,一戰以前就出現了,是葵花籽油、菜籽油經過氫化後得到,裡面的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在100多年後才被發現)調用動物油脂(主要是豬油)45克、香腸120克、果醬(主要是蘋果醬)或者人造蜂蜜(葡萄糖或者果糖經過勾兌呈粘稠狀)、清水煮土豆750克、咖啡豆(紅茶)8克,戰爭後期用菊苣根替代(烘乾烤焦後香味和口感甚至苦味與真正的咖啡非常相似,但是沒有咖啡的提神效果)、巧克力或者其他糖果一袋,鹽、胡椒、果醋...等調味品另計,裡面出現大量的替代食品說明了德國物質的匱乏。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德軍野營炊事車,任何正規軍隊的士兵都不認為野戰應急食品是啥好東西,遠不如現做熱飯熱菜可口,所以德軍在營級單位(包括裝甲兵)都配置了幾輛野營炊事車,可由汽車甚至騾馬拖行,宿營後可在2小時內為全營官兵提供熱菜熱飯熱咖啡。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圖片上是德軍“半份行軍口糧”,為啥會出現“半份”是讓人難以理解的。

當然戰事非常緊張的時候不可能吃到熱飯菜,德軍會製做成“行軍口糧”,這些食物事先有炊事兵做好一日一份的套餐,行軍過程或者開戰前每一名士兵要領取3~4份的套餐,“行軍口糧”主要內容是:黑麵包或者硬餅乾750克、香腸罐頭或者真正奶酪200克,黃油(人造奶油)60克、糖10克,沒了!遠不及美軍坦克兵吃的好。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德軍配發給坦克兵、潛艇兵、航空兵...等技術兵種的“思嘉樂”牌巧克力,後期出現了人造巧克力:就是用:植物油、糖、乳清、花生粉,加上少量的可可粉製成,以現代人的口味標準衡量可以用“難吃”二字來形容!

總體來說二戰時期德軍的伙食標準可以吃的飽,捱餓的時候除了幾次被合圍之外,其他時間都還供應的不錯,但受德國國土面積較小的影響,德軍食物談不上好或者說是有些單調。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大名鼎鼎的美軍K級野戰食品,它是世界上第一種野戰條件下的軍隊集體伙食,標準為12人份(班級單位)美軍三軍包括坦克兵在內都大量配給,K級野戰食品包裝量是給12人提供早中晚三餐,主要內容:黃油、奶酪、餅乾、糖,果醬、SPAM午餐肉、黃豆牛肉末罐頭、精製牛肉罐頭、速溶咖啡(麥氏)、橙味/橘味速溶粉(就是“果珍”)、好時熱巧克力粉...還有什麼口香糖、餐巾紙、勺子、香菸...總之應有盡有,遠比德軍豐富,以至於德軍普通士兵願意去突襲美軍的補給車,看看是否能翻到好吃的...。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美軍在二戰期間的野戰食品已經是分類化和標準化了,什麼樣的戰場環境就補給什麼種類的野戰口糧。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美軍“D類”野戰食品,裡面有著名的“好時牌”巧克力,通常配給給坦克兵和飛行員,空降兵作戰時也配給。

戰爭比拼的就是消耗!包括野戰食品在內哪一方供應充足、武器製造產能大再加上人力資源豐富,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虎式”坦克在二戰期間是最優秀的坦克之一,任何盟軍坦克見到它都會退避三舍,但是產量與“謝爾曼”、T–34相比太少,“好漢架不住人多”!從戰術上也沒能贏得戰爭的勝利!而從野戰食品供應量和豐富程度的角度來看,德國與美國的國力也是相差太大!所以,最終德國二戰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著名的德國人的主食黑麵包!與俄羅斯黑麵包相提並論,就是全麥磨粉根本沒有去掉麩皮...口感粗礫、味道酸並且略帶苦味兒...和我們現在“西點店”裡面那種高筋麵粉加上奶油、堅果仁烘烤出來後再撒上糖霜的精美甜食相比是天壤之別!德國未進入工業文明之前,下層百姓只能吃這個,當進入到工業社會以後,生活標準提高了,需要在黑麵包上塗抹一些奶油和蜂蜜以增加口感,但德國沒有那麼多純奶油和純蜂蜜,然後就出現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所以,德軍的野戰食品配給當中也就有了這倆人造的東西。

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兵的伙食標準比得過美國坦克兵嗎?

菊苣,頭部就是我們超市裡賣的“玉蘭菜”味道和口感與“娃娃菜”相似,這種植物的根部,就是所謂的“咖啡蘿蔔”,將根部洗淨切片晒乾,再經過慢火烘焙焦化後再磨粉就成了“人造咖啡”,其味道非常接近真咖啡豆,只是裡面沒有咖啡因不具備提神的效果...德國人甚至用橡子(橡樹的果實)製造“人造咖啡”。

翻開食品工業加工書籍就會發現很多人造食品、食品添加劑都是德國人發明,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糖精也是德國人發明的(煤焦油裡提煉的)!德國人在極度物質匱乏的條件發明了很多人造食物的替代品,但這些人造品恰恰是物質短缺的象徵!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資格發動世界大戰這樣級別的戰爭,他們也永遠成不了超級大國!原因就是先天不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