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麼?

大學 音樂 教育 教育充電寶 2018-11-28

在教育圈裡有一句老話就是“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看的什麼呢。曾經困惑很長時間,在經歷自己的上學,與自己站在初中教師的舞臺上的經歷,漸漸的明白了這句話的內涵,這句俗語放在現在仍不過時,並且還有很深的指導意義。

俗語“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麼?

小學看家長,看的是家長這兩樣

有位長者的女兒已經上高中,他說當初第一個孩子,他也秉承著快樂教育,重興趣廣撒網,孩子喜歡什麼都接觸接觸,不喜歡就放棄。

結果,還沒等到他後悔,女兒在初中的時候就責怪為什麼當初父母不堅持讓她學鋼琴,由著她的性子半途而廢了。

沒有在鋼琴上有所堅持是表象,更壞的影響是沒有讓孩子養成持之以恆,和惰性抗爭的好習慣。

學齡前和小學階段,孩子心性不定,需要家長最多的陪伴和引導。總結下來,最需要家長做的是兩件事:習慣的培養、目標的設立。

三歲開始,一直到三年級左右,家長們開始各種盲打和試錯,到了高年級發現差距越來越大。除了孩子本身的天賦區別以外,不難發現家長花的心血是真正的差距。

有人會說難道我天天陪著孩子學習,孩子就一定能成才嗎?當然不是,除了時間,家長更需要給孩子定目標。很多人會不屑我的功利教育,可我更堅信沒有目標的學習,大概率是沒有效果的。

學鋼琴,可以是為了培養音樂素養,但是更可以培養孩子的持之不懈,在枯燥中堅持,在收穫中體驗成就感。你可以不考級,但你不能沒有學習的目標。

別用“快樂教育”的字眼給自己找藉口,更別定義孩子對於快樂的理解,孩子也需要成就感,需要付出努力過收穫成果的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俗語“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麼?

初中看老師,看的是老師給孩子打開了多大一扇窗

這點真的對於每一個經歷過青春期的孩子都深有感觸。到了初中,本能的開始對外界的事物、無邊的知識海洋、未來的人生開始有了好奇。同時,內心也開始有了叛逆,對於喜歡有自己的選擇。

很多時候,一個好老師,可能會讓孩子愛上一門學科,也可能給孩子打開了一個通向未來職業的門,也可能給了孩子更高的人生目標。

初中時,我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物理老師,他其實剛從師範學校畢業沒多久,然而他的課堂充滿段子和知識點的穿插,讓大家在無趣的知識灌輸中找到了一絲希望。

比起生動課堂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經常利用自習時間和我們分享他在師範大學的生活、見識,告訴我們大學對於一個人見識知識的提升,鼓勵我們一定去全力以赴爭取去最好的大學。

身邊一些名校初中的家長也會聊起,其實進入了初中老師學校對於孩子的影響開始大過家庭。只要認真跟進優秀老師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不上課外班,取得優異的成績。

當然,這個又迴歸到如何遇到優秀老師的問題了,必然是名校裡多。如何進名校,必須在入學的各種方法考核上取得領先,所以其實準備在小學就開始了。

不是說沒進好的初中,孩子就沒希望了,但是如果有機會,咱們何必非要給孩子的成長製造障礙呢?

俗語“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麼?

高中看自己,看的是自己的目標和習慣

現在孩子知識和見識都早熟,很多高中的孩子早就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確的規劃。高考去哪裡,出國讀什麼專業,未來就業什麼方向,絕對多數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規劃,這是好事。

高中不是義務教育,初中升高中的淘汰率在50%,所以高中其實已經是人生第一個分層了,這個分層會因為學校的教學質量、家庭可能給出的其他通路選擇,差距越來越大。

孩子到了高中,我們作為家長的更多是旁觀和支持,而他的人生觀受到同伴、老師這個生活圈子的更多。高中更像是進入了一個通道,在這個隊伍裡努力往前跑就好。

千萬別到了初高中才參與孩子的學習,才開始著急和責備,這個時期的孩子如果沒有在低齡階段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和信任,家長已經完全是局外人了。

俗語“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麼?

人生是很長,

18歲前的教育不能完全定義一個人;

人生也很短,

有幾個18年讓我們去打磨自己呢?

學習是點,生活是面,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僅僅是如何學習。

但既然孩子把最美好的18年交給了我們,

作為父母的我們只能選擇竭盡全力,

問心無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