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試點項目見聞

“監測點位環境質量正常,周邊企業排放達到標準”“近期區域內環境質量穩定,適合運動與出行”“某某餐飲企業周邊空氣質量出現異常,建議進行整改”……

近期,在貴陽市首個生態環境大數據試點項目點——烏當區網格化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的手機上不時收到一條條這樣的信息。

用大數據技術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是貴陽市積極探索的一項工作。作為貴陽市首個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試點,烏當區試點採用“網格化布點多元數據融合時空數據分析”模式,對全區域內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等基礎環境質量信息進行全面、連續、有效記錄,在實現各類生態數據大融合的前提下,構建生態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這些手機信息,就是從烏當區的空氣監測點實時上傳數據形成的一張“網”上來的。網格化監測的實現,讓每一個監測點都可實時上傳監測數據,發現異常數據可迅速定位,然後結合大數據分析功能,利用數據庫裡關於烏當區所有餐廳、工廠、建築工地、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數據信息,追溯汙染源頭。最終,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將自動將指令發至責任區域的網格管理員手機上,要求在最短時間內處理汙染事件,使區域內環境恢復正常。

據介紹,烏當區網格化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不但監測汙染源周邊的環境狀況,還監測老百姓身邊的環境狀況。通過大範圍的布點,形成高密度、全面的汙染物實時數據,再經過大數據清洗、挖掘、分析,直接判斷汙染來源,追溯汙染物擴散趨勢,對汙染源起到最大程度監管作用,為環境執法和決策提供直接依據。

根據規劃,烏當區的試點項目計劃佈設監測點位266個,整體佈設完成後,將覆蓋烏當地區所有街道、企業、鄉村,各個點位則主要監測溫度、溼度、噪聲、PM2.5等多項指標,形成點多面廣、實時監控、汙染溯源、防治一體的生態環保大數據應用體系。目前,123個監測點位已實現實時監測、在線傳輸、數據比對、網格化分析等功能,烏當區網格化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已全面上線運行。

此外,監測點實時採集環境數據,傳至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這些數據還可用於對區域內產業結構和城市管理進行分析,為城市規劃和管理提供大數據支撐。

在市生態文明委相關負責人看來,生態環保大數據更大的作用,是為普通群眾帶來切實的健康和便利。比如,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通過點多面廣的實時監測數據,結合世界衛生組織、疾控中心等權威機構關於環境和健康的相關數據模型,推出“環境健康指數”,用來量化定義環境與人體健康或人體感受的一個指數,為公眾服務。

“生態環保方面的指標比較專業,其實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身邊的環境和自己身體健康的關係。”試點項目相關負責人舉例說,現在,通過烏當區的監測點,群眾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身邊的空氣質量指數,判斷當天是否適合出去散步,哪個公園空氣質量最好等等。

貴陽不僅在烏當區試點,還不斷在更多領域運用大數據,推進環境保護。當前,貴陽已經逐步完善和建設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發佈平臺、貴陽市紅楓湖百花湖水質在線監控平臺、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一系列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和數據管理的信息化平臺,並擬整合現有平臺,逐步建立水環境、空氣環境、汙染源、林業資源、溼地等數據庫,推進環境數據的應用和交換,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公眾和生態文明示範城市建設。

記者 劉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