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先生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據開放共享與政

大數據 賈康 雲計算 經濟 賈康 2017-06-06

賈康先生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據開放共享與政

(本文系賈康先生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據開放共享與政府管理創新”論壇上的發言)

謝謝主持人!尊敬的在座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就大數據與創新發展做一個發言。

賈康先生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據開放共享與政

首先談一下我作為研究者怎麼看待相關的趨勢和意義: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革命前沿概念所發生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很明顯在與日俱增,表現著新技術革命大潮的洶湧澎湃,以及和它同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創新發展作為第一動力,中央要求引出的是協調、綠色、開放發展和落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變成大地上現實的共享發展,而我們在這個發展思路上,一定要充分認識大數據的意義。我認為在信息革命的進展中,大數據表示的是人類前所未有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以這種能力的不斷提升作為依託,大數據會從供給側使我們在認識視角上進一步把握住需求側的具體情況進而做出前所未有的迅捷反應,進而一定會引出和推動有效的供給側的創新,並且會進一步引導和創造新需求、適應用戶體驗的升級,成為強有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引擎。

第二個層面,要談一下怎麼看待大數據的功能和我們對它的發展願景。海量的大數據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中間,日益表現出來可以消除所謂“信息不對稱”的功能作用,它能有力支持科技創新,以及使科技創新與能夠打開它潛力空間的制度創新結合在一起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這個全要素生產率又是我們在引領新常態、進一步推進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現在非常明確地強調的一個核心概念。現實生活中間的發展願景體現在,以大數據和相關的信息技術的支撐,我們要打造智能化的共享經濟。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實業界的、市場一線的創業創新人員,以及我們的政府管理部門,在互動中探討和推進這個共享經濟。印象很深刻的,有我在阿里巴巴公司看到的互聯網金融概念之下的小額貸款的發放,它的一面顯示屏不斷表示出這個程序裡怎麼樣在所謂“零人工操作”的情況下不斷髮出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貸款。眾多貸款的申請那邊在線上做,軟件運行中這邊就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直接引出決定:這筆貸款可以放,還是不可以放,或者做出什麼必要的調整。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我看到在一兩分鐘之內發放出大量的貸款,高達20萬的有三筆,小的可以低到六千塊錢。

賈康先生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據開放共享與政

另外,我們注意到一系列新的商業模式的創立,比如大家現在還在觀察的怎麼在創新中去解決所面臨的一些挑戰性問題的共享單車,如沒有大數據和相關的信息技術支持,這是無法想象的一種新事物,但現在做得風生水起。我們不敢說它就不出毛病,不遇到一些什麼挫折,但是要特別注重它所代表的創新。還有我們未來的電動汽車它會兼具消費單位和生產單位的特點,已經注意到,以後可能不太遙遠的將來,大量的電動汽車晚上停在自己停車位的時候,接上充電樁,這時候可用電網裡最低成本的電力供應來充電,而到了第二天白天的時候,每個車主的智能手機會跳出一個頁面提醒他,如果不開車出去,他可以在留下一個備用電量的同時賣出去多少電,而且這個電可以賣出個好價錢,這個消費單位又變成了生產單位、贏利單位,而每一個這樣的單位和電網、和它相關的方方面面,在這裡面沒有誰受損,大家一起在共贏。這樣一個共享經濟的前景,似乎已經就展現在我們的前面了。

還有政府治理方面“智慧城市”的願景,我理解就是要用大數據、雲計算支撐來前所未有地提高我們的治理水平,方便所有的社會成員,實際上也使政府更好履行應履行的職責。當然,我想提到的還有政府工作部門轉型的一種革命性倒逼。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千年之交前後,上海市的一位財政部門的領導跟我講,在世行的推薦和軟貸款支持之下,上海的財政部門要建立計算機聯網的辦公系統,他了解情況以後說給他的震撼是,這個計算機系統帶來的是財政部門運行模式的革命性的變化,因為計算機一個一個環節的連接都是透明的,有在線的記錄的,計算機不講人情,一個一個環節處理這樣的銜接中間,原來那種靠拉關係、處關係去處理的事情,一下子變得沒有操作空間了,作為財政部門的領導,他特別認同這樣一種由計算機信息技術倒逼而來的變化,按我們現在所說的就是對政府的廉政建設和政府運行中管理績效提高這樣一個強有力的推動。另外一個,我到這次會議參會的路途中間看到一條消息,就在今年5月中旬,中國建築業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上線,它意味著全中國建築工地上的這些工人,大量的是我們所說的臨時工、農民工,他持出入卡每一次出入工地時的信息,都馬上進入平臺的信息庫,而且信息庫是在管理部門那裡聯網的,上線的這個信息是不可被更改的,相關的用工單位、勞務公司和支付工資的那個銀行,對平臺是三方共管相互監督的,於是有望非常現實地解決拖欠工人工資這樣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這些當然對我們來說是帶來一些令人歡欣鼓舞的創新,和非常值得肯定的這樣繼續創新的方向。我認為這就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我們整個供給體系質量效率的提高,使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產力可以按照現代化戰略決策的意圖去追求整體躍升。

再有第三層,肯定還有一系列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大數據與信息革命這個機遇正帶來“反梯度推移”、超常規發展的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比如說這些年貴陽、貴州的崛起之勢,和這邊的決策層非常具有戰略思維地抓住信息革命大潮,爭取彎道超車、反梯度推移,是不是有內在的關係?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繼續看看它進一步的發展。但另外我們要注意到,打開創新空間的挑戰是非常鮮明的。比如說中國的制度創新怎樣才能打開科技創新的潛力空間,我們在這方面注意到,2016年開始是國辦發文,後來是中辦、國辦聯合發文,要求優化學術環境,要求激勵一線的產學研結合的人員,給他們應有的獲得感和榮譽感,這種文件精神所指的其實就是問題導向下的糾偏。在中國非常遺憾,我們實際上一直憋著勁要學硅谷,但對比一下,硅谷的科研人員絕對不會碰到像中國這種大行其道的、按照官本位和行政化規則來約束科研人員、來加強所謂科研經費管理的一些帶著荒唐意味的事情。我們在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中間怎麼樣真正遵循科研規律?中國的改革任務可能跟別的經濟體相比真的是特別繁重和艱鉅的。

另外我們注意到,在大數據運用中,政府和市場主體、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勢在必行,比如個人徵信體系建設,但到底在思路上怎麼樣掌握好這種合作,仍然不太清楚。我們的銀行在過去已經形成的央行的管理系統之下已經有個人信貸等的信息,但是現在大量的銀行之外的其他的徵信信息,是由很多市場主體地位的公司的手裡掌握著,這些信息難道不應該進入一個大的海量信息庫和實現聯網來更好地發揮作用嗎?但現在總體來說還沒有看到很好的這樣一個解決方案。

還有,就是信息安全概念之下的風險防範。我知道國家層面對計算機芯片的重大專項攻關早就在強調,這個事情還希望能夠通過特定的舉國體制之力來實現真正決定性的突破。我們民眾生活層面要防範像e租寶等等詐騙風險,還有現在大行其道的很多的電信詐騙,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黑客攻擊問題,現在還有種種新生的犯罪行為。我們必須遏制住這些破壞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發展主潮流正面效應的不良因素、破壞因素。

再有,對新經濟引出的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法律盲區,要早早開始研究加以解決的方案設計。比如我自己就不太清楚:雖然以後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極大幅度地降低事故率,但是它畢竟有可能出事故,在美國已經出了這種事故,那麼出了事故以後這個事故的責任怎麼認定和分擔,現在看來還是一團糨糊。

另外,就是對人工智能發展,研究者必須討論現在網上已經說得很熱鬧的它有沒有奇點,即是不是過了某一個臨界點,人們創造出來的大數據、雲計算支撐的人工智能就反過來統治、管制住我們人類。這些事情我覺得都有它們的不確定性。

第四個層面,關於應對思路我簡單說一下:解放思想創新發展,別無選擇,唯改革創新者勝--那麼我們就要以制度創新為龍頭,打開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空間,這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定要依託於大數據推動、倒逼、引導全面創新發展。要領似乎有這樣幾條:

1、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處理必須追求守正出奇,有效市場加上有為、有限的政府。大數據所帶來的計劃和市場結合的新機制值得深入研討。我基本的概念就是不能簡單說它會帶來計劃經濟的重新確立,但是一定要注意到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過程中間我們怎麼更好地融入必要的計劃機制。一定不能走極端,以為我們依靠中國特色和信息技術就可以再搞出一個新計劃經濟,那一定會把我們的改革開放引入歧途。

2、發展中規範與規範中發展要合理權衡把握,一開始看不清楚的領域要給出彈性空間,在發展中去試探著怎麼樣做出規範,而看清楚了風險的,一定要強調規範了以後才能發展。

3、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適當超前,保持高水平的規劃。

4、大數據時代對人文傳承、社會和諧的積極研討和問題導向下及時的總結交流和改進,是非常重要的。

5、還有一條,所需的創新型的人才和大數據專業人才的加快培養,我們大家應該齊心協力來在這方面做出應有的努力。

這些看法彙報出來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賈 康 介 紹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中國財政學會PPP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諮詢委員,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朱鎔基、溫家寶、胡錦濤和李克強等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祕書長),2015年出版《新供給經濟學》專著;2016年出版《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供給側改革十講》、《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