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道光皇帝簡介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號(1821—1850)。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愛新覺羅·綿寧後改為愛新覺羅·旻寧,滿族。嘉慶病死後繼位,是清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在位30年。病死,終年69歲,葬於慕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人物生平簡介:

道光帝旻寧生於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嘉慶即位,冊喜塔拉氏為皇后。)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後,他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道光”。

道光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使他寢食不安。最後下決心嚴厲禁菸,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菸。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斤,在虎門當眾銷燬,虎門銷煙也引發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係。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面,鴉片戰爭爆發。戰爭伊始,驕傲自大的道光認為英軍不堪一擊,但隨著戰事的發展,英軍圍困珠江口、攻佔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為震驚,忙派琦善等人與英軍談判。最後對外妥協,將林則徐、鄧廷楨、楊芳等主戰派查辦,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開放廣州。然而,英軍並不滿足於此,他們繼續對虎門、寧波、廈門等地進行攻擊,並於1842年攻佔吳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與英國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此後,清政府又與法美等國簽定了中法《黃埔條約》和中美《望廈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

臨終遺言

道光廿九年正月,道光在內外交迫中憂愁成疾,開始還勉強支撐著臨朝辦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再也沒有康復希望,急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內務府大臣文慶等進宮,命令他們隨同總管太監從正大光明匾額後取下錦盒,宣讀詔書,詔書上宣示御書:“封皇六子奕欣為親王,皇四子奕詝[zhǔ]立為皇太子”。中午,道光駕崩於圓明園慎德堂內。

事件:

道光十四年(1834年)-律勞卑事件

道光十九年(1839年)- 林則徐查禁鴉片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南京條約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闢中國市場的目的。十九世紀初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000多箱,到1839年猛增到40000多箱。英國從這項可恥的貿易中大發橫財。由於鴉片輸入猛增,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摧殘。如不採取制止措施,將要造成國家財源枯竭和軍隊瓦解。於是,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並宣佈:“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隻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臺。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臺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臺,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臺灣。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臺,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與清朝統治者相反,沿海各地人民始終堅持了反抗侵略的鬥爭。1841年5月廣州北郊三元里一百零三鄉人民群眾圍殲英軍的戰鬥,是人民群眾自發抗英的高峰。

軼事典故:

道光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年少時就很引人注目。在木蘭秋獮,以獵獲最多,深受祖父乾隆的嘉許,稱他是:“不墜滿洲家風”,成年後,就是嘉慶18年,李文成、林清領導的天理教大起義,林清率一部人馬進攻紫禁城,史稱“禁門之變”。

負責守護內廷的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像莊親王綿課、成親王永瑆這些人都早已嚇傻了,再加上還有高、劉等幾位太監作內應,宮內亂作一團。只有身為皇子的綿寧(就是道光)也還算鎮靜,開槍擊斃一人,傷一人,義軍這才被後續趕來的清軍殺散,嘉慶從熱河趕回來,先下罪己詔,後封綿寧為和碩智親王,賞食親王雙俸。此後,嘉慶死前,綿寧被正式確立為皇太子,奉遺詔即位。

道光本人才具很一般,這也就是他一生勤政卻政治日荒的原因,他的曾祖父雍正在《硃批諭旨》中曾寫道:朝廷用人乃頭等大事,其餘皆為枝葉耳。可是,道光在用人方面卻是十足的失敗。他最信任的兩個宰輔,一個是曹振鏞,一個是穆彰阿,老曹是主張“多磕頭少說話”的第一人,老穆則貪得無厭。兩人上下其手,把道光矇蔽其中,道光原來很喜歡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老曹提起,老曹其人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於是,他就說:“兩江離了陶某,恐怕漕運無人可及。”道光一生做的很有點聲色的事情就是海運漕糧,結果,陶澍內調一事泡湯。再有,阮元,老曹說阮元這個人很能幹,他的書法寫的更好,道光平生最恨督撫、大臣不務正業,他認為,凡是官員要是多在其他地方用心,那麼,本業一定幹不好,話是對的。但是,矯枉過正就失之公平了,老曹一這樣說,阮元終生再未進階!

《清宮補聞》中記載:道光在簽署《南京條約》之前的晚上,徹夜不眠,繞殿逡巡,不停的拍案嘆息,等上諭發下後,他連連流淚,說是對不起祖宗。他希望他的繼任能夠為他雪恥。

哪知道,他的兒子咸豐連北京城都丟了。滿清中衰,乾隆是始作俑者,道光是光大者,此為定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