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的育兒寶典'

"

文|水靜

教育無疑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教育也關乎每個家庭的未來。

面對現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給孩子輔導作業,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成了許多家長生活的一部分。

在忙碌的生活中,你也許和我一樣思考著怎樣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讀老子的《道德經》,我找到了答案。

原典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譯文

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以干涉。生養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離開他。

老子認為,符合自然的就是合乎“道”的。因為它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這體現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

老子還說,希言自然。意思是少說,多遵循自然規律。干涉太多,往往適得其反。

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對象是孩子,就應遵循兒童成長的規律。

1.用共情代替講大道理。

"

文|水靜

教育無疑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教育也關乎每個家庭的未來。

面對現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給孩子輔導作業,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成了許多家長生活的一部分。

在忙碌的生活中,你也許和我一樣思考著怎樣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讀老子的《道德經》,我找到了答案。

原典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譯文

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以干涉。生養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離開他。

老子認為,符合自然的就是合乎“道”的。因為它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這體現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

老子還說,希言自然。意思是少說,多遵循自然規律。干涉太多,往往適得其反。

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對象是孩子,就應遵循兒童成長的規律。

1.用共情代替講大道理。

《道德經》裡的育兒寶典

孩子的心智本就不成熟,無論是覺察能力還是情緒管理能力都較弱。一味講大道理往往行不通。

和孩子相處多用共情,多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多用情感交流,容易產生共鳴。比如用娃娃音和孩子交流,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做危險的事,可以給他說這麼做會傷到你,孩子就願意聽了。

2.保持專注,覺察孩子的需求並及時滿足。

三字經有言,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就不難發現孩子在吃飽喝足的前提下,更多地是需要家長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比如愛的需求、被看見被關注的需求。

史蒂芬·柯維說,如果你重視一個人,那麼必須同樣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

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注,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更容易發展出自我意識,這有利於他們獨自探索和學習。

"

文|水靜

教育無疑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教育也關乎每個家庭的未來。

面對現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給孩子輔導作業,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成了許多家長生活的一部分。

在忙碌的生活中,你也許和我一樣思考著怎樣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讀老子的《道德經》,我找到了答案。

原典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譯文

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以干涉。生養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離開他。

老子認為,符合自然的就是合乎“道”的。因為它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這體現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

老子還說,希言自然。意思是少說,多遵循自然規律。干涉太多,往往適得其反。

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對象是孩子,就應遵循兒童成長的規律。

1.用共情代替講大道理。

《道德經》裡的育兒寶典

孩子的心智本就不成熟,無論是覺察能力還是情緒管理能力都較弱。一味講大道理往往行不通。

和孩子相處多用共情,多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多用情感交流,容易產生共鳴。比如用娃娃音和孩子交流,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做危險的事,可以給他說這麼做會傷到你,孩子就願意聽了。

2.保持專注,覺察孩子的需求並及時滿足。

三字經有言,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就不難發現孩子在吃飽喝足的前提下,更多地是需要家長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比如愛的需求、被看見被關注的需求。

史蒂芬·柯維說,如果你重視一個人,那麼必須同樣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

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注,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更容易發展出自我意識,這有利於他們獨自探索和學習。

《道德經》裡的育兒寶典

3.行不言之教,身體力行地影響孩子。

所謂行不言之教,也正如隋末唐初的醫家和哲人楊上善在其著作《黃帝內經·太素》中所說:“古聖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勝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眾,故曰下皆為之。”

孩子天生就有模仿能力。在他們眼裡,大人是無所不能的,孩子就是在不斷模仿大人的行為中,習得各種技能。

曾子曰:“聞善必躬親行之,然後道之,是夫子之能勞也。”意思是,親自做到,然後才是引導別人去做。”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

4.適當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認為大人經歷的多,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不知不覺中把家長的意志強加給了孩子,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他因為孩子寫作業的事感到很頭疼。開始女兒寫作業不積極,於是監督她寫作業,可後來發現女兒比以往更拖沓了。

嚴格的監督,會抑制孩子的成就動機。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被消磨了,從我要做作業變成了家長要我做作業。

再比如,要不要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我認為家長可以給孩子接觸的機會,但學不學由孩子自己決定。

只有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5.激發孩子自身的內驅力。

內驅力是激活孩子行動的動力。

上進是人類的天性,家長只要適當引導就能把本有的內驅力激發出來。

一是可以給孩子更多接觸優秀同齡人的機會,把他放在群體中。孩子會見賢思齊,調動自己本有的內驅力,學著自己適應競爭環境。

二是幫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

"

文|水靜

教育無疑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教育也關乎每個家庭的未來。

面對現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給孩子輔導作業,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成了許多家長生活的一部分。

在忙碌的生活中,你也許和我一樣思考著怎樣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讀老子的《道德經》,我找到了答案。

原典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譯文

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以干涉。生養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離開他。

老子認為,符合自然的就是合乎“道”的。因為它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這體現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

老子還說,希言自然。意思是少說,多遵循自然規律。干涉太多,往往適得其反。

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對象是孩子,就應遵循兒童成長的規律。

1.用共情代替講大道理。

《道德經》裡的育兒寶典

孩子的心智本就不成熟,無論是覺察能力還是情緒管理能力都較弱。一味講大道理往往行不通。

和孩子相處多用共情,多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多用情感交流,容易產生共鳴。比如用娃娃音和孩子交流,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做危險的事,可以給他說這麼做會傷到你,孩子就願意聽了。

2.保持專注,覺察孩子的需求並及時滿足。

三字經有言,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就不難發現孩子在吃飽喝足的前提下,更多地是需要家長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比如愛的需求、被看見被關注的需求。

史蒂芬·柯維說,如果你重視一個人,那麼必須同樣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

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注,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更容易發展出自我意識,這有利於他們獨自探索和學習。

《道德經》裡的育兒寶典

3.行不言之教,身體力行地影響孩子。

所謂行不言之教,也正如隋末唐初的醫家和哲人楊上善在其著作《黃帝內經·太素》中所說:“古聖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勝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眾,故曰下皆為之。”

孩子天生就有模仿能力。在他們眼裡,大人是無所不能的,孩子就是在不斷模仿大人的行為中,習得各種技能。

曾子曰:“聞善必躬親行之,然後道之,是夫子之能勞也。”意思是,親自做到,然後才是引導別人去做。”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

4.適當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認為大人經歷的多,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不知不覺中把家長的意志強加給了孩子,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他因為孩子寫作業的事感到很頭疼。開始女兒寫作業不積極,於是監督她寫作業,可後來發現女兒比以往更拖沓了。

嚴格的監督,會抑制孩子的成就動機。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被消磨了,從我要做作業變成了家長要我做作業。

再比如,要不要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我認為家長可以給孩子接觸的機會,但學不學由孩子自己決定。

只有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5.激發孩子自身的內驅力。

內驅力是激活孩子行動的動力。

上進是人類的天性,家長只要適當引導就能把本有的內驅力激發出來。

一是可以給孩子更多接觸優秀同齡人的機會,把他放在群體中。孩子會見賢思齊,調動自己本有的內驅力,學著自己適應競爭環境。

二是幫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

《道德經》裡的育兒寶典

尾聲

每個孩子就像一顆種子,只要給他合適的土壤、陽光、雨露就能茁壯成長。

讓孩子沐浴在愛的陽光裡,在自由和諧的環境中長大,讓孩子都能盡情地發展自我,是家長應該做的。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教育好他們是家長的責任和使命。

《道德經》裡的行不言之教,給我們很好的啟發。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