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道德經 老子 呂洞賓 宇宙 莊子 周易 道教 一道一世界 2019-08-20
"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七竅,道家把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分開單獨來算,所以有九竅。

其中有三要,也就是三個最重要的門戶:眼睛、耳朵、嘴巴。

普通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眼睛、耳朵、嘴巴的消耗就沒停止。什麼東西好看,就盯著不放;什麼東西發聲,也想知道;嘴巴一天到晚說話,閒不下來。這是“動”,是消耗。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七竅,道家把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分開單獨來算,所以有九竅。

其中有三要,也就是三個最重要的門戶:眼睛、耳朵、嘴巴。

普通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眼睛、耳朵、嘴巴的消耗就沒停止。什麼東西好看,就盯著不放;什麼東西發聲,也想知道;嘴巴一天到晚說話,閒不下來。這是“動”,是消耗。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凡人的自控力弱,可以動起來,卻靜不下來,做不到以靜養神。

而修道人,有自如的自控力,可以動靜,必要的時候,才動;更多時候,是靜。靜能養神。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隨著定靜功夫的一層又一層深入,人就能慢慢明心見性,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悟道,與道相遇。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七竅,道家把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分開單獨來算,所以有九竅。

其中有三要,也就是三個最重要的門戶:眼睛、耳朵、嘴巴。

普通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眼睛、耳朵、嘴巴的消耗就沒停止。什麼東西好看,就盯著不放;什麼東西發聲,也想知道;嘴巴一天到晚說話,閒不下來。這是“動”,是消耗。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凡人的自控力弱,可以動起來,卻靜不下來,做不到以靜養神。

而修道人,有自如的自控力,可以動靜,必要的時候,才動;更多時候,是靜。靜能養神。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隨著定靜功夫的一層又一層深入,人就能慢慢明心見性,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悟道,與道相遇。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定靜,都做不到,那是談不上道的。

呂純陽,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仙過海”的其中一仙:呂洞賓。

他著有修道的《百字銘》,前面幾句,是寫定靜功夫的: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不要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古人這些良言金句,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和領悟。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七竅,道家把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分開單獨來算,所以有九竅。

其中有三要,也就是三個最重要的門戶:眼睛、耳朵、嘴巴。

普通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眼睛、耳朵、嘴巴的消耗就沒停止。什麼東西好看,就盯著不放;什麼東西發聲,也想知道;嘴巴一天到晚說話,閒不下來。這是“動”,是消耗。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凡人的自控力弱,可以動起來,卻靜不下來,做不到以靜養神。

而修道人,有自如的自控力,可以動靜,必要的時候,才動;更多時候,是靜。靜能養神。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隨著定靜功夫的一層又一層深入,人就能慢慢明心見性,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悟道,與道相遇。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定靜,都做不到,那是談不上道的。

呂純陽,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仙過海”的其中一仙:呂洞賓。

他著有修道的《百字銘》,前面幾句,是寫定靜功夫的: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不要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古人這些良言金句,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和領悟。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道之所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

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這背後,是道的力量在推動;太空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不會亂竄,這也是道的力量在支配。

道之所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存在的力量,但是這股力量真實存在。

老子說:“弱者,道之用。”

弱,柔弱,微小,潛移默化。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七竅,道家把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分開單獨來算,所以有九竅。

其中有三要,也就是三個最重要的門戶:眼睛、耳朵、嘴巴。

普通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眼睛、耳朵、嘴巴的消耗就沒停止。什麼東西好看,就盯著不放;什麼東西發聲,也想知道;嘴巴一天到晚說話,閒不下來。這是“動”,是消耗。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凡人的自控力弱,可以動起來,卻靜不下來,做不到以靜養神。

而修道人,有自如的自控力,可以動靜,必要的時候,才動;更多時候,是靜。靜能養神。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隨著定靜功夫的一層又一層深入,人就能慢慢明心見性,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悟道,與道相遇。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定靜,都做不到,那是談不上道的。

呂純陽,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仙過海”的其中一仙:呂洞賓。

他著有修道的《百字銘》,前面幾句,是寫定靜功夫的: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不要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古人這些良言金句,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和領悟。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道之所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

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這背後,是道的力量在推動;太空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不會亂竄,這也是道的力量在支配。

道之所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存在的力量,但是這股力量真實存在。

老子說:“弱者,道之用。”

弱,柔弱,微小,潛移默化。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易經》有一條規律,物壯則老,物極必反。

一樣東西,一件事,一個人,發展到鼎盛的狀態,接下來,就是衰敗,開始走向反面。而這個物極必反的轉折點,人們甚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發生。這就是“弱者,道之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悄然進行,讓人難以覺察。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七竅,道家把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分開單獨來算,所以有九竅。

其中有三要,也就是三個最重要的門戶:眼睛、耳朵、嘴巴。

普通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眼睛、耳朵、嘴巴的消耗就沒停止。什麼東西好看,就盯著不放;什麼東西發聲,也想知道;嘴巴一天到晚說話,閒不下來。這是“動”,是消耗。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凡人的自控力弱,可以動起來,卻靜不下來,做不到以靜養神。

而修道人,有自如的自控力,可以動靜,必要的時候,才動;更多時候,是靜。靜能養神。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隨著定靜功夫的一層又一層深入,人就能慢慢明心見性,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悟道,與道相遇。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定靜,都做不到,那是談不上道的。

呂純陽,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仙過海”的其中一仙:呂洞賓。

他著有修道的《百字銘》,前面幾句,是寫定靜功夫的: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不要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古人這些良言金句,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和領悟。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道之所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

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這背後,是道的力量在推動;太空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不會亂竄,這也是道的力量在支配。

道之所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存在的力量,但是這股力量真實存在。

老子說:“弱者,道之用。”

弱,柔弱,微小,潛移默化。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易經》有一條規律,物壯則老,物極必反。

一樣東西,一件事,一個人,發展到鼎盛的狀態,接下來,就是衰敗,開始走向反面。而這個物極必反的轉折點,人們甚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發生。這就是“弱者,道之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悄然進行,讓人難以覺察。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切事物,都是從無中生有,有又歸於無,這是規律。

筆者之前,寫出這個觀點時,別人以為“無中生有”是我亂寫的,對我提出批判。我說《莊子》和《道德經》,都有這個觀點,你認真讀書沒有?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從“有”生出來,而“有”又是從“無”那裡生出來。簡單地說:一切事物,都是從無中生有,有又歸於無,這是規律。

我們在日常中,都喜歡用強力,真正有道的人,善於運用柔弱之力,柔弱勝剛強,四兩撥千斤。天底下不是沒有巧力,而是自己會不會根據時機節點而發力,借力使力不費力。有道之人用之。

"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

剛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柔弱的力量,卻勝過剛強?

因為,這個世間,是一物降一物。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事萬物,包括人,只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矛盾的兩個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強力,能讓人暫時屈服;弱力,潛移默化的力量,卻在不經意間,影響和改變一個人。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反,返回。

這個宇宙,有兩股力量在背後運轉,所謂道的生滅。一股是順的力量,為生;一股是反的力量,為滅。一生一滅,一開一闔,才有宇宙的反覆循環,生生不息。

道家說,順為凡,逆為仙。修行之道,是反向而行。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日常生活中,看、聽、說、想,都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精氣神。順為凡,凡人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也就是道家說的後天生命,就在每日消耗,開始進入生、老、病、死的循環。

所謂修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甚至停止消耗精氣神,當養得神足,不再漏出,為修得不漏,陽神出,結金丹,坎離相濟,才能得道。《周易參同契》對此有相關記載。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七竅,道家把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分開單獨來算,所以有九竅。

其中有三要,也就是三個最重要的門戶:眼睛、耳朵、嘴巴。

普通人,每天一睜開眼睛,眼睛、耳朵、嘴巴的消耗就沒停止。什麼東西好看,就盯著不放;什麼東西發聲,也想知道;嘴巴一天到晚說話,閒不下來。這是“動”,是消耗。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凡人的自控力弱,可以動起來,卻靜不下來,做不到以靜養神。

而修道人,有自如的自控力,可以動靜,必要的時候,才動;更多時候,是靜。靜能養神。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隨著定靜功夫的一層又一層深入,人就能慢慢明心見性,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悟道,與道相遇。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定靜,都做不到,那是談不上道的。

呂純陽,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仙過海”的其中一仙:呂洞賓。

他著有修道的《百字銘》,前面幾句,是寫定靜功夫的: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不要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古人這些良言金句,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和領悟。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道之所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

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這背後,是道的力量在推動;太空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不會亂竄,這也是道的力量在支配。

道之所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存在的力量,但是這股力量真實存在。

老子說:“弱者,道之用。”

弱,柔弱,微小,潛移默化。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易經》有一條規律,物壯則老,物極必反。

一樣東西,一件事,一個人,發展到鼎盛的狀態,接下來,就是衰敗,開始走向反面。而這個物極必反的轉折點,人們甚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發生。這就是“弱者,道之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悄然進行,讓人難以覺察。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一切事物,都是從無中生有,有又歸於無,這是規律。

筆者之前,寫出這個觀點時,別人以為“無中生有”是我亂寫的,對我提出批判。我說《莊子》和《道德經》,都有這個觀點,你認真讀書沒有?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從“有”生出來,而“有”又是從“無”那裡生出來。簡單地說:一切事物,都是從無中生有,有又歸於無,這是規律。

我們在日常中,都喜歡用強力,真正有道的人,善於運用柔弱之力,柔弱勝剛強,四兩撥千斤。天底下不是沒有巧力,而是自己會不會根據時機節點而發力,借力使力不費力。有道之人用之。

《道德經》:道,一個人,只有返璞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