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智慧《道德經》:不偏激,不自大,才是處世之良方

道德經 國學 哲學 國學書舍 2019-05-19

國學智慧《道德經》:不偏激,不自大,才是處世之良方。

國學智慧《道德經》:不偏激,不自大,才是處世之良方

以《道德經》的智慧塑造自己修身的處事原則,比如說很多人在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偏激和自以為是,這個是普遍人性的一個弱點,存在於很多人身上。

所以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應該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著這些問題,如果有的話就及時完善自己,才能夠在以後生活當中塑造一個更好的自我。

內心偏激和自以為是,他們和這個時代的自然規律總是處在一個對立的角度,矛盾太過於尖銳,所以出現了諸多的問題。我們所有人只有按客觀規律,遵循自然的道理去辦事的時候,才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國學智慧《道德經》:不偏激,不自大,才是處世之良方

比如說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你只有符合規律,順其自然才能夠收穫更多的東西,只有那些自高自大想法偏激的人,和這個社會背道而馳,反而會碰釘子。

《道德經》自是不彰這一章中就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zhuì)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踮起腳跟用腳尖去站立的時候是站不穩的,跨著步前行的時候也是走不遠的,只看見自己的人,他永遠不會從客觀的角度去明辨是非,這種人通常也是自以為是的,而那種自我炫耀的人顯不出來功勞,自高自大的人他也不可能會長久的,上面的這些行為從道德智慧來看,也是殘羹剩飯,讓人厭惡的一種行為,所以有道的聖賢,是不會做這些事情的。

國學智慧《道德經》:不偏激,不自大,才是處世之良方

那麼我們把這些行為形容起來,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偏激以及自高自大,這種人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的主觀世界裡面,不懂得圓潤變通,遵循自然。《道德經》中反覆強調的道德智慧是以謙虛柔弱自居,而這種人剛好和這樣一個智慧所背離。

無論其中所說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又或者說“自伐者無功”等等,都是在形容一個人如果太過於自高自大的時候,他一定不會長久的。

我們用現代的一個智慧和角度去理解,同樣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有一些功績的時候,就自我炫耀,自我誇獎,這個很容易贏得別人的厭惡。這一個行為本身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而且在你不斷炫耀的一個過程中,還會受到別人的一個嫉妒和坑害。

國學智慧《道德經》:不偏激,不自大,才是處世之良方

在《道德經》中前幾章的智慧中就說過,委曲求全,以柔弱自居是最好的一種處世哲學態度,這是曲則全的道理。不故意炫耀也不自以為是,這才是明智的行為,那些自以為是的人是無法顯現出真正的一個實力的。

自我炫耀的人,他永遠不可能長久的處在一個輝煌的位置之上,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你炫耀的一個過程,就勢必會招來災禍和走下坡路,這是物極必反的一個狀態,所以《道德經》中就說這個是讓人厭惡的一種作風。

用在我們為人處事之中就是不張揚,自大不偏激,不自以為是,這對於我們為人處事有著很大的一個指導意義,這也是哲學的一個精華。

國學智慧《道德經》:不偏激,不自大,才是處世之良方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道德經》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